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332|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半面鱼(外一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 1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光飞逝,总有些记忆牵动着往事,那些往事,让人心酸,也会让心因此柔软。原本,人与人之间的给予和理解,很容易彼此温暖。
                     ------------题记
一 蹭饭
   
    那时,日子比较穷,家家都一样,粗茶淡饭,吃饱了就行。

    我们住在小镇上,吃的是供应粮,父母有工资,每月买定量的白面和大米以及食油,还可以凭票去供销社买副食品等,日子虽说也是紧巴巴的,有时到了月底也常有断粮的情况,相比单职工家庭和庄户人,生活还是好些的,所以常有人去蹭饭。去的一般都是父母的熟人,加上父母又好客,即便知道对方是来蹭饭,也都是热情接待。

    记得有一次,不早不晚,正是我们一家吃早饭的时间,来客人了。忘了那客人叫什么名字,也不记得他姓什么,就暂且称为他老王吧。

    老王一进门,我们一家正低头吃饭。老王就说了“呀,吃早饭哪!”这时,我们看见了出现在门口的老王,爸爸立即热情地说“哎,是老王啊,来来来,快进屋。吃早饭了吗?”
   
    你猜老王怎么说?对,他是这样说的:“没,还没吃顾得吃呢。”说完就进来了,似乎他就等这话。

    老王进来时,手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就放到了锅盖上,我和姐姐弟弟只顾着吃饭,没仔细留意,反正知道他来是“碰巧遇上吃饭的”,因为以前有过这种情况,不是老王就是老张或者老李,反正就是那么巧。

    谁知道这时爸爸说话了:“老王你来就来呗,干嘛还带东西呢?这么客气,真是的。”我们一听,楞了,不约而同地看去---------咦,锅盖上有一捆油条!所谓一捆,就是一斤多,用草绳扎起来的一捆。

    那个年代,油条可是好吃的很。那时候的油条叫“香油馃子”,只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是用纯花生油或者豆油炸的一种面食,吃起来特别香,即便是放上几天还是很好吃。因为要用粮票和钱来买,一般人家也就是走亲戚或者偶尔买点,再说,用一斤粮票和六毛钱可以买一斤半油条,要是只用钱的话,六毛钱只能买一斤,乡下人没粮票不说,买油盐酱醋的钱都不宽余,谁还有钱舍得天天买油条呢?

    爸爸的话音几乎还没落,老王就说话了:“呵,这不是给你家的,我是要去那个谁家串个门,顺便过来看看你。”我们一听老王的话都笑了,笑爸爸误会了,人家老王这油条是有其他用处的,老爸真是自作多情啊,我们都情不自禁嗤嗤笑着。

    爸爸听了老王的话,却好像如释重负一样:“奥,我说呢,上我这里要是还拿东西的话就见外了。”说完,爸爸拿个凳子让老王在身边坐下,老王就接过妈妈端来的米粥吸溜吸溜喝起来。老王一边吃饭,一边和爸爸妈妈聊着,吃得、聊得有滋有味,妈妈陪着说话,却一直没有吃饭。吃完了饭,老王跟爸爸说“我还要去亲戚家串个门,有时间再来看你!”说完,跟爸爸握手再见,拿起那捆油条走了。看着老王拎着油条远去的背影,我们姐弟几个回过头一边说“老王,来就来呗,干嘛还带礼物呢!”一边笑出了眼泪。爸爸有些尴尬地说“我以为老王见外呢。他日子累嘛,好歹我们还能吃饱嘛”。后来我们也常拿这事跟爸爸开玩笑,每次说完,全家就都笑了。

    老王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吃一顿便饭是很正常的事。有一次,来的可是个陌生人。

    陌生人是个年纪较大的乞丐,那时称做“要饭的”,这些人的确是要饭的,上门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个碗伸着,嘴里喊着“有在家的吗?给口饭吃啊”。这讨饭的来时,不是早晨,而是个夏天的傍晚。晚风习习中,我们正坐在院子里吃晚饭,是一顿难得的晚饭,说难得,是因为吃的是饺子。这讨饭的站在院门口,先说的是讨口水喝,看妈妈给他舀饺子水,他就一步步蹭进来,端着盛上的饺子水,还没有离去的意思。妈妈说“唉,这饺子也不是很多,刚够吃的,就给你几个吃吧,别嫌少。”要饭的却从背的布袋里又拿出一只小碗,将饺子放进去,感激地说:“我不舍得吃,我要带回去给老伴吃,她已经饿了两天了”爸爸和妈妈听了,很可怜这老头,就让他坐下,又给他盛了一小碗,开始他不肯坐到桌前,后来不但坐到桌前,还边吃边跟爸爸妈妈聊了起来,这顿饭爸爸妈妈自然是没有吃饱。 

    这两件事过去很久了,却时常想起。一顿饭,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起码暂时不饿肚子。想起那个年代,日子穷是穷,人与人之间却和善友好,现在不缺吃不缺穿了,却总感觉少点什么。

   二  半面鱼

    前不久在外面吃饭,面对一桌子的菜,说起以前的苦日子,其中有个人说起一件吃饭的事,也是发生在那个年代。

    那时的干部下乡工作,不像现在这样兴师动众,前呼后拥地陪着视察,还陪着去酒店大吃大喝。那时的干部去哪个村指导工作,要自己骑着车子或者步行去,忙完工作后就到村干部安排的农户家吃饭。去农户家吃饭不是免费的,是要拿钱和粮票的,没有村干部作陪,主人也不作陪,都是下乡干部自己吃,吃完将合适的钱和粮票压到碗下就走了。

    村干部安排谁家做饭,日子穷归穷,谁家也都会尽量做顿好饭,让下乡的干部吃好。有户人家,这天被安排了做饭,于是,这户人家就早早做了准备,等到午饭时间到了,村干部也将领导送来了,然后村干部就回去了。这次来的是两位领导,一位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小孙,另一位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老刘,主人赶紧将他们让到屋里的炕上坐下,然后,在炕上安放桌子,把做好的饭端上。老刘拿起一个煎饼卷上大葱和酱还有小豆腐吃起来,这年轻人小孙忙了一上午,又累又饿,拿起一个油饼就吃,看见盘里居然有一条煎得微黄的鱼,这可是难得的一道菜肴,他奇怪老刘怎么不吃,就拿起筷子伸向那条鱼。这时,他看见门帘动了,一个小小的脑袋探进来,一双眼睛盯着他,然后,又缩回去了。这小孙也没太在意,以为这人家的小孩子是对客人好奇,就继续吃饭。

    那条煎得微黄的鱼本来就不算大,很快就被吃掉了一面。小孙用筷子夹着那条鱼,正准备将它翻过来,忽然听到“啊!——”的一声,小孙吃了一惊,夹起的鱼又掉到了盘子里,小孙顺着声音看去,门帘下,那小小的脑袋又探进来了,眼睛盯着饭桌,“哇----!”的哭起来。接着,小孩子就被拽到外面了。小孙跟老刘都听见了外间屋子大人低低的训斥声,小孩子边哭边说:“你们说他们只吃一面嘛,刚才我看见鱼快翻过来了,他们要把我的那一面也吃了啊!”老刘没说什么,只是看了小孙一眼,小孙放下了筷子,再也没动那条鱼一下。

    讲到这里,这人眼里闪着泪花。旁边的人说“怪不得老孙你那几年不管去谁家做客,桌上有鱼,只吃一面,从不将鱼翻过来,原来是给人家留着啊。现在生活好了,酒店里上条鱼,不过是图个吉利,谁还稀罕吃它呢!”这时,满桌子的人,包括老孙----当年的下乡干部小孙,看着盘子里那条煎得微黄、却没被筷子动一下的鱼,忽然都沉默了。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1-6-2 22:4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6-2 17:19 | 只看该作者
抢个沙发,想吃鱼鱼。
3#
发表于 2011-6-2 17:30 | 只看该作者

发一个图图

看着看着就乐了,乐过后,就有些难过。
唉,那个年代,想想,各种滋味在心头啊。
半面鱼。味道不错。

IMG1210A.jpg (113.03 KB, 下载次数: 480)

IMG1210A.jpg
4#
发表于 2011-6-2 17:47 | 只看该作者
看着,有共鸣,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来我们家蹭饭的也很多,有亲戚、下乡的,大人尽管热情但不是很情愿,而我们小的很喜欢,因为可以吃好吃的。文章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也让人产生反思!问好!
5#
发表于 2011-6-2 18:19 | 只看该作者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能明白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读此文,感慨万千!
6#
发表于 2011-6-2 19:25 | 只看该作者
那岁月,想来心酸。文字饱满,产生共鸣。
7#
发表于 2011-6-2 19:30 | 只看该作者
我要出去锻炼啦,夜间来读~~~~~
报告一下,先。
8#
发表于 2011-6-2 20:0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我们那儿过年待客的鱼(多半是三五条鲫鱼)叫鱼碗,客人是不动筷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早不兴“不动鱼碗”了。一桌菜里除了鱼碗,还有熏鱼、红烧鱼块、清蒸鲫鱼或黑鱼,炒鱼片等,什么翘鲌、细鳞鲴、赤眼鳟、黄颡……那些是上不了台面的。
梅的半面鱼借俏皮之口说沉重的话题呢。学习问好!
9#
发表于 2011-6-2 20:54 | 只看该作者
生活的点滴。拜读。
10#
发表于 2011-6-2 21:52 | 只看该作者
用朴实的语言回忆过去的岁月。那些年,那些人,那样的日子,让我们既感动、亲切,又心酸难过。我们是同龄人,我们有相同的经历,相似的境遇。
我们的父母那一代,都是历经苦难的过来人,但是他们的心底都很善良,也正是他们宽厚无私的胸怀,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11#
发表于 2011-6-2 22:06 | 只看该作者
物质匮乏的年代啊,关于吃的故事实在太多了,问好施梅。
12#
发表于 2011-6-2 22:29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有情味,《蹭饭》里老王来时拿着一捆油条,却不是带给我们家的,幽默里透着生活的无奈。《半面鱼》里那个探头探脑的孩子同样写出了生活的沉重,很有典型性,让人过目不忘。
13#
发表于 2011-6-2 22:39 | 只看该作者
怀旧的文字,引起人诸多的回忆,虽然我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但是从长辈们的嘴里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那时辛勤劳动的结果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却常常还要挨饿受冻,生存成了人的第一要务。如今生存的面孔放下,生活的质量摆在了人们的面前,真是三十年河东河西事,说来让人感叹无恨。愿这岁月静好!
14#
发表于 2011-6-2 22:4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令人心酸的往日回忆。写得很细致,读来有现场感。
15#
发表于 2011-6-2 22:50 | 只看该作者
忆苦思甜甜更甜啦。
感恩生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10:48 , Processed in 0.07569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