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03|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说我内心沟渠系列真实写作的精神状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3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说我内心沟渠系列真实写作的精神状态
  
  写作,于我是心灵救赎。曾经有那么一阶段,我在情绪极其低谷里把写作当作是我人生梦里的一场快意恩仇。哲学上,讲究我思故我在,而作为一个底层一日三餐都还奔波在起跑线上的女人来说,如何养家糊口就是我的哲学。写作,原本是一个格调很高雅的东西,在我少年时光里,从那些散发墨香的课本里,我就深知写作是多么美好而神圣的东西。同样是识文断字的人,有的人是写给世人看的,有的人却只能一辈子看别人的字。思想和思想的距离是永远的距离。我一直觉得我和思想者有距离,所以我在文字面前,总是自卑,尤其是近阶段我每天奔波在图书馆与家的两点一线上时,更是感觉我这人生有多少的失落都是与这字有关,也许失落与生活本身并没多少关联。
  
  失落让我写字,写字让我在世界的每一个可以思考的角落里更加的失落。《我心向沟渠》是我在2010年春天阳历四月份的时候动笔写的。其写作的背景有两个:一是2010年春天四月份我那守寡多年的婆婆因脑出血住进了医院,给原本就白手起家不到二年的我们这样一个家庭造成了更大的困难,可以说是漏屋偏逢连夜雨。最要命的是,婆婆住进了医院,我先生为了尽孝道,日夜守在婆婆的病床边,不能再工作。而我,其时在一家私人幼儿园工作,三岁的昂儿因为婆婆的病倒也从老家随我进城,与我寸步不离。上下班也好,休息日也罢,我和他再也无法分开。疲倦是必不可少的,困难也是有的,可未来总要有希望。难道就这么一辈子陷在这困境中吗?对于一个学历不高,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又无一技之长,还要兼做家庭主妇的年轻女人来说,如何养家糊口成了我头皮发麻的问题,在那时。于是,我想到了出书,想到了写作,想到了这是我工作之外唯一能够寻觅到贴补家用的钱。《我心向沟渠》对于我来说,这个系列绝不是我对生活美好的讴歌,而是我的救命稻草,是我在困境里迷茫中的对自己未来的一场赌注,孤注一掷,毫无胜算的写着,算是走一步算一步吧。还有一个背景就是中财论坛的文友梁星钧老师,他也是逼着我捏着鼻子硬头皮,四两冲一炮写这个系列的原因之一。在这之前,我从没写过系列,也不知道什么叫系列,真正知道系列也是进入中财论坛这个大家庭之后从众文友的帖子里看懂的。我写《我心向沟渠》系列的前一周,时值梁星钧为我写评。此评《心底的歌谣》,写出之后,我很激动,我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在这之前没有一个人为我写过评,看到这个评送给我之后,我高兴的有种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的感觉。可感觉之后呢?评的再好也要写作者本身写的好才行,光鼓吹是没用的。
  
  梁老师为我写的评论帖子发出来当天,反应很强烈,论坛里原本没几个人关注到我,甚至我在2008年就进入中财论坛,玩了两年的论坛,很多人连我写过什么都不知道,可见人微言轻是多么悲哀的一种存在状态,但当所有人都关注到我的时候,梁老师私下里就跟我说了,你要努力,争取写两个像样的东西出来给大家看看。之前的东西,没成气候,你得下大功夫。可怜没有人知道,写作是考验你知识见解综合能力的时候,可不是逞牛劲的时候,我答应作他,想来想去,开一个系列吧,可是开什么系列呢?
  
  我读书不多,像论坛里李修玲那样纵横历史是不可能的。我是生活中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底层女子,我所接触的都是一些底层的东西,我所熟悉的也就是鲁迅夫人朱安那样的世界。她出不了鲁家大院,我也出不了我的出身地,我的一个小家庭。我脑子里每天就想着上班干活苦钱,做家务带孩子,一日三餐怎么维持,所以我只能写我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我心向沟渠》有七八成都是原生态的生活本真状态,曾经有人提醒我,写的时候可以虚构点,太实了让人觉得你很一般,看到你的隐私,贬低你自己的身份。甚至有人给我框出一个框架出来,说可以适当艺术一点,让人觉得你这个人是有点品位的,不像是档次低的女人。我曾经照着这个框架写了两篇,到第三篇的时候,我又走我的老路了,原生态的老路,原因是我实在艺术不下去,我心底真的没有多少艺术。一块钱装在身上都要和我的昂儿商量买什么吃的时候,还有什么心思艺术呢?吃饱饭,不让儿子饿着就是我的艺术。还有,如何用有限的钱蒙混昂儿吃零食时的无理取闹也是我最喜欢琢磨的艺术。我一这样艺术,昂儿就会翘起小嘴,我们家妈妈就不听话,老是说话不算话。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我在《我心向沟渠这个系列》写到第六篇的时候,差点就让它夭折了。原因有一阶段,论坛里有一批人说我写的都是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流水帐,不值得一读。我当时知道后很没信心再写下去了,觉得还是改写别的吧,但是有一个叫何田的女孩子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她跟了我的帖子,正是这个帖子,让我信心大增,有了强烈要求写下去的勇气。她说她的父亲是做了一辈子的编辑,她父亲说过真正写字的人,一开口不用艺术就知道你喉咙发的是什么声音了。何田在我写的系列九和系列十两篇中跟过帖子后再也没出现过,而她本人也从没在论坛里贴过文字。这是我在中财论坛这么长时间的心底一个疑惑,一直到这个系列结束,我都没有等到她来看我的文字。
  
  今天是5月13日,距离我已经结束了系列也就过了两周时间。两周前我结束完这个系列,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三十篇,十二万字的系列,断断续续写了两年的时间,不可谓耗时不长,是着实很苦的。特别是第十八篇向后,都是我每写一篇力求进步一点。
  
  寒来暑往,长吁短叹,写出十二万字的系列长篇散文,这是我自走入文学这条路以来开创的第一个系列,也是最精心写过的第一个大头块的文字。这其中的促成,内在原因有我渴望突破困境,外在原因有众多文友褒贬不一的鞭策和鼓励,而中财论坛这个平台也是它得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现在众人面前最好舞台。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几多欢笑几多苦恼,都在这里一一清数,千言万语感慨,总要说那么一句话,感谢梁老师,何田,还有每一个读过我系列为它写过只言片语的文友们。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有那么一朵成功之花开在我掌心的话,我想那不是我的功劳,是从我生命里走过的众多文友给予我的友谊和关爱功劳。
  


[ 本帖最后由 郭玉琴 于 2011-6-15 22:0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6-13 10:13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有那么一朵成功之花开在我掌心的话----------会的,那朵花儿总有一天会开的。问候。
3#
发表于 2011-6-13 10:14 | 只看该作者
写出原生态就好,写出系列更不容易,在此祝贺玉琴。
4#
发表于 2011-6-13 10:18 | 只看该作者
但对一个写作者,是不会有“苦日子熬到头”的一日的,只有写下去,一直到————
5#
发表于 2011-6-13 10:24 | 只看该作者
很真切的生活感受,读来让人感动。祝开心快乐!
6#
发表于 2011-6-13 10:34 | 只看该作者
她出不了鲁家大院,我也出不了我的出身地,我的一个小家庭。我脑子里每天就想着上班干活苦钱,做家务带孩子,一日三餐怎么维持,所以我只能写我所再熟悉不过的东西。

   是的,唯有熟知的写起来才得心应手,才游刃有余,才开合有度……写完了就计划着如何出书,好像在哪一篇的回帖里看到有出书的意向,但愿梦想成真,早日出版发行!
7#
发表于 2011-6-13 1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郭玉琴 的帖子

  看来玉琴小妹日子过得并不舒坦啊,不过你有一种顽强、坚毅的品质,相信你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来美好的明天。
8#
发表于 2011-6-13 13:54 | 只看该作者
为了生活!
9#
发表于 2011-6-13 14:24 | 只看该作者
坚强下去,玉琴,祝福你。
10#
发表于 2011-6-13 1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郭玉琴 的帖子

“曾经有人提醒我,写的时候可以虚构点,太实了让人觉得你很一般,看到你的隐私,贬低你自己的身份。甚至有人给我框出一个框架出来,说可以适当艺术一点,让人觉得你这个人是有点品位的,不像是档次低的女人。我曾经照着这个框架写了两篇,到第三篇的时候,我又走我的老路了,原生态的老路,原因是我实在艺术不下去,我心底真的没有多少艺术。”
    ——这段话,我深有同感,
    我看了论坛上各位朋友的一些文章,觉得他们写得很好,想学,但学不会。没奈何,只得按自己的路子写。
    问候玉琴朋友!
11#
发表于 2011-6-13 15:22 | 只看该作者
原生态也是一种生态,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做到我手写我心,这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问好小郭。
12#
发表于 2011-6-13 15:55 | 只看该作者
  读了玉琴文友这篇创作心得,很感动。
  实说接触玉琴文友的文字,有一些时日了。但印象中,她的文字属日记体,遭遇过一些冷遇,但也不乏一些关注者的评阅,后来我渐知一些事情,除了文章的写法外,也有一些人缘的因素,但后来的版主如房子,落梅等,表示过支持和一定程度的赞赏。
  我当时在网上搜罗过一些作者的文章,拿来作我写评的练笔。作者的文章篇数多,很难得读完,加之当时另有别人的文正在读,但她的《合欢树》等文章吸引了我读兴,我还是硬着头皮基本读完了她所有的70篇。我有两大发现:一是她的身世经历,作为了我写评《心底的歌谣》的第一部分,有人说是否与评论无关,我当时坚定了自己看法,这是她作人为文的基础,少不得,从那里,我们初可透视其生活的基调,为文的底层和一定程度的脉络。二是她的文章直率,真诚,剪裁重组生活能力不弱,按我当时的说法,称“绵密的叙事力”,这点总结和发现,我推而广之认为她可以发展为写小说,杂议,等文体,本身她会写诗歌,这样,她会成为一个全能的写手,而文学,需要这样全能的综合力。
  她写这个沟渠系列,我们许多人不理解,不了解,她解释说,康德说过类似的话,人处于沟渠。她坚定自己的方向,有不少的阅读者,鼓励者,又向别的论坛进行了交流,投报纸,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在报刊上也有过发表。我想,她的坚定,当说有了一定的硕果。这是她坚持的结果,也是她挖掘思考的结果。我们表示祝贺。也预祝取得更大的成绩。
  实说这个系列我没有读多少,但从读的一些篇章来看,她发挥了自己叙事能力的优势,在题材的纵深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开拓,在创新上也有尝试,特别令我惊叹的是,他写的这么路,那么路,怎么有那么多的写的,而且毫不雷同重复,让人是眼睛一亮的。她做完了这件事,无疑为自己写作了形成了一个拳头或称品牌,可以松口气后再继续前进。
  我只是做了一个文友所微不足道的一些事,没料她还那么清楚地记得, 而且看来一个人要是给人说过哪怕一句有益的话话,都会影响和决定人的后来许多甚至一生的。这令我们很感慨。其实,散文的路,文学的路,是孤寂的路,生活的路,也是艰辛的路,生活和文学,它虽然是两回事,但在我们众多的作者手里,它截然不可分的。我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玉琴的路,没走错。坚持下去,定有大成。祝愿如此。生活和文学双赢。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1-6-13 16:08 编辑 ]
13#
发表于 2011-6-13 16:30 | 只看该作者
在琴的字里,又露了一小脸。
14#
发表于 2011-6-13 22:59 | 只看该作者
生活这么艰难,一直坚持文学之路,令人敬佩,玉琴这篇文字,掏心掏肺,读来令人嘘唏不止,给你最美好的祝福:1hug:
15#
发表于 2011-6-14 09:49 | 只看该作者
玉琴的进步确实很大,文笔也越来越好,祝贺你取得更大的成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19:21 , Processed in 0.0579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