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85|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高山每周一赏之五十二:坐在火尖上煎生活——读兰馨幽幽的《七月,流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6 2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兰馨幽幽在本诗第一节的末尾这样写道:“我坐在火尖上,煎着生活”,让人一下就联想到,生活是一剂良药,生活本身是苦涩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嘛。那么,我为什么要坐在火尖上呢,难道就不可以坐在火堆旁吗,这又是一堆什么样的火呢?原来这是“美人蕉燃烧的火焰”,大家都知道,美人蕉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色的,而这些颜色不正是火焰的颜色吗,紫色本是红色的升华,不是有一句俗话叫“红得发紫”吗。读了第一节后,我们完全有理由把这些火焰当成是现实,当成是当下,这是一个荒诞的时代,但我们又无法逃避,唯一的选择就是面对,于是我便坐在了火尖上,无论是心上还是身上,一定会被炙烤得满是伤痕,这些伤痕结痂之后,便成为了沧桑,成为了生活,于是在火尖上,煎着的是生活,用生活这剂良药来为自己疗伤,从而达到自我救赎的目的。现实是多么残酷,又是多么无奈,美人蕉宽大的叶子,并不能阻止她的燃烧,相反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好比铁扇公主手里的芭蕉扇一样,如果你不懂得咒语,不知道密码,就只会扇着清风,让这团火越烧越旺。

  短短的五句诗,竟蕴含了如此丰富的内涵,既有生活的元素,又有当下的疼痛,让读者的思绪在其中纵横驰骋,如天马行空般畅快自由,可想而知其语言的张力有多大。而这些内涵,这些哲思,作者并不是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美人蕉的具像,通过火焰的具像,通过叶子的具像自然地呈现出来的,看似轻描淡写,却有着四两拨千斤的巧劲,而这点巧劲,不正是诗歌的灵气吗。我不知道是诗人的灵气成就了诗歌的张力美和质感美,还是诗歌的张力美和质感美赋予了诗人以灵气,总之,在这首诗歌的第一节,这些美感,这点灵光便毫不经意地显示出来了,带给读者的是思维的启迪和人生的感叹。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没有深层次的思考,没有人生切肤的体验,又怎么可能会有如此深刻的感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怎么可能将这些感悟传达得如此巧妙,如此自然天成,尽管我们现在都知道这是一块美玉,但怎么也看不到雕琢的痕迹。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在言外的余韵吧,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一杯醒神的茶,只有细品,才能深知其味。

  既然这首诗的标题是《七月,流火》,那么无论作者铺垫得多么厚实,最终仍然会回到这个主题,沿途的风光是如此美妙,那么主题当然也不会逊色。果不其然,在第二节,作者就把我们带进了这个季节,这个季节自然便是七月,那么流火是什么呢,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流火就是一个圆镜,一个在碧水中隐约的圆镜,一个最终被挂到天上的圆镜。当然,我们大可不必去刻意地考证关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出处和本意,作为诗歌是完全可以颠覆和打破常规的,这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吧。于是作者总想打捞一些灵气,来丰盈我的诗句,对于诗歌来说,灵气才是至关重要的,所谓化腐朽为神奇便在这一点灵气之中,正如口语诗与口水诗的区别正是在这一点灵气之中一样,有了灵气的诗歌才会丰盈,才会深刻,才会耐品。这一节的灵气,不在季节里,不在镜子上,也不在碧水中,而在一朵荷花上,大家都知道,荷花是纯洁的象征,特别是含苞欲放时,如含情脉脉的少女,而那面圆镜一旦成为荷花仙子的嫁妆,便会自然而然地透出一股神秘或者一股仙气,甚至是一束神圣的光环,那么那团燃烧的火焰,也会在这圈神圣的光环之中逐渐得到度化,而当下的密码,也就隐藏在这朵荷花之中。于是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朵荷花看成是开启现实之门的一把钥匙,当现实的大门打开,我们就可以看到一面圆镜在眨眼之间挂到了天上,这是一面时光宝镜,是七月流火的化身。

  读了这一节,我们便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在第一节用浓墨重彩来描述生活,影射当下了,原来是为了托出这一面圆镜,为了引出七月流火这个主题。看来作者是煞费苦心,而这苦心费得值,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七月的流火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与当下藕断丝连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写季节,还是写物像,离开了生活就是无源之水,离开了当下就是无本之木,看来作者是深谙此道的高手了。他让我们在生活的碧水中看七月的流火,就有了朦胧的诗意,他让我们在荷花的洗礼下关注当下,我们自然就会变得宁静,变得中和。当那面圆镜在眨眼之间挂在天上的时候,我们的胸怀也被照得透亮,也就找到了我们一直孜孜以求的那种宁静致远的境界了。

  生活的湖面之所以如此壮观,就在于她的波澜起伏,对于一首诗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第三节,作者笔锋一转,用一个鲜活的意象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而这个领域便是生活的内核,也是诗歌的内核,这个内核不大,甚至毫不起眼,只是一粒新麦。作者是怎样看到这个内核的呢,原来是在被麦芒刺破的伤口中看到的,尽管被雨丝缝合了,但从那些细密的针眼里,我们依然可以窥视到一些隐藏不住的真相,依然可以数着结晶的汗珠子,静静地等待玉米拔节,长牙,从这些牙缝里漏出来的,不仅仅有时光,还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这时我们看到,七月流火就在玉米的牙缝里衔着,随时都有可能被吞下去,那不是天狗吞日的奇观,这是自然的更替,不可逆转,谁也没有回天之力。这里的麦芒又何尝不是生活的象征,生活是一把双刃剑,随时都可能将我们刺伤,而伤口,是在这个七月留下的,也就是说是当下留给我们的,也是无法愈合的,即使暂时愈合了,也会被玉米长出的牙再次咬伤。这,便是我们的宿命吧。

  雨丝缝合伤口,这个意象虽说不太新鲜,但这伤口是由麦芒刺破的,就在无形之中将这个不太新鲜的意象注入了新的活力,原来旧壶里面装新酒,同样可以芳香扑鼻。所以这样的酒香是可以让人陶醉的,也可以让人变得格外清醒,眼目为之一亮,神情为之一振,原来我们身上这些累累的伤痕,都是被麦芒刺的,在豁然开朗之时,我们又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生活的内核其实跟我们就隔着一层麦芒,是不可能让你轻易探清海底的,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焉,这是一种暗喻,也是委婉的告诫,所谓“难得糊涂”,似乎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吧。不知在这时,当你咀嚼一粒新麦的时候,是不是如同咀嚼七月的流火,汗珠子自然就会形成结晶,你以一颗凡心,又怎么可能将这些如麦粒一样的汗珠子数得清呢?

  当一滴水的幸福,被花儿握得发烫的时候,就到清晨了,你的美梦也该醒来了,但诱惑是避免不了的,你看“一圈一圈折射的光芒/犹如城市的夜生活”,而这一圈一圈折射的光芒,不正是七月的流火吗?原来七月的流火,便是来自生活的折射,而来自树叶的嫉妒,便是来自当下的疼痛,即使是太阳来为你疗伤,也只能把你卷起来,而你,终将成为别人的一盘菜,至于是下饭菜还是下酒菜,风在流过窗口的时候好像跟我透露了一下,但因为尘世太过喧嚣,我终究没有听到下文。

  其实最后一节也有生动的意象,也有丰富的联想,也有质感的表达,但相对于最后一句来说,这些都黯然失色了。“我没有听到下文”,这是作者在吊我们的胃口,也是作者设下的伏笔,也是这首诗歌的余韵所在。在这里,作者帮我们开启了思索的闸门,打开了想象的空间,作者刹车了,我们的思维却随着作者的惯性在继续,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七月流火的美景,当流星划过夜空,那条优美的曲线就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终观全诗,第一节丰满,第二节灵动,第三节奇妙,最后一节让人回味无穷,通篇一气呵成,自然优美又巧夺天工,让人不得不为作者深厚的功底以及智性和灵气所折服,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附原作:《七月,流火》

/兰馨幽幽

1

美人蕉燃烧的火焰炙烤着蓝天
宽大的叶子,不能阻止她燃烧
只能在叶底扇着清风
火越来越旺
我坐在火尖上,煎着生活

2

这个季节,总想打捞一些灵动
丰盈我的诗句,一个圆镜在碧水中隐约
荷花在这个时候,变得异常多情
撑开大大小小的碧伞,遮遮掩掩
不让我抢走她的嫁妆
眨眼功夫,她把镜子挂在天上

3

被麦芒刺破的伤口
昨夜让雨丝缝合
咀嚼着一粒新麦
哥哥数着结晶的汗珠子
如同数着麦粒
等他数完时
我看见玉米已经长牙了

4

清晨,一滴水的幸福
被花儿握得发烫
一圈一圈折射的光芒
犹如城市的夜生活
来自树叶的嫉妒,被太阳卷起来
至于是下酒,还是当菜
风流过窗口的时候,我没听见下文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12-10-23 09:4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7-7 05:47 | 只看该作者
“生活的湖面之所以如此壮观,就在于她的波澜起伏,对于一首诗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对佳作的深度解读。学习了,欣赏并问好~
3#
发表于 2011-7-7 06:25 | 只看该作者
好诗歌配优秀评论,读着便赏心悦目了!
4#
发表于 2011-7-7 08:02 | 只看该作者
高版主辛苦了!
在如此短的时间,写出如此细致而精彩的评析,真是费了一番苦心的,也足以看出老师对现代诗的深层研究,佩服!
昨天发了以后就出去开家长会了,今天看见您精彩的评析,真是激动啊!
5#
发表于 2011-7-7 08:12 | 只看该作者
读高版的诗评!越来越感觉对诗的偏爱!用这种方式解读,的确费了不一般的苦心,对诗的理解更加通透明朗,对诗歌爱好者来说更有利于提高!问好
6#
发表于 2011-7-7 08:3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的好机会。
7#
发表于 2011-7-7 09:21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学习!
8#
发表于 2011-7-7 12: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松哥1965 于 2011-7-7 08:12 发表
读高版的诗评!越来越感觉对诗的偏爱!用这种方式解读,的确费了不一般的苦心,对诗的理解更加通透明朗,对诗歌爱好者来说更有利于提高!问好
新诗最难评,高老师的解读能增强读者对诗的进一步感悟!
9#
发表于 2011-7-7 12: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精彩诗评,问好高版。
10#
发表于 2011-7-7 13:19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好诗好评,问好高版!!
11#
发表于 2011-7-7 13:21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评析总是这么精致,通透,让读者对诗歌更上一层楼!学习了!
12#
发表于 2011-7-7 14:00 | 只看该作者
诗评相得益彰,推荐阅读。
13#
发表于 2011-7-7 15:38 | 只看该作者
真的,结合诗评再读诗,别有一番感觉和滋味.
14#
发表于 2011-7-8 06:37 | 只看该作者
提起来,仔细体会!
15#
发表于 2011-7-8 06:37 | 只看该作者
提起来,仔细体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9:37 , Processed in 0.04909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