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56|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是本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9 1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本人  
  李有旺
  
  我是本人。本人是我。这样的论述无可厚非,禁得住推敲,不值得讨论。我不是本人,难道会是他人?这就好比“我是男人”的论述丝毫没有讨论价值一样,因为我是男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不是男人,难道会是女人?或者是不男不女的人?
  
  王顾左右而言他。滇西南边境县一度有“芒果之乡”美誉的永德,是一个山青水秀、生态宜居的理想家园。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二十二个民族和睦共处共谋发展。佤族,就是永德二十二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二万一千六百多的佤族人口,仅占全县三十三万总人口的百分之六。作为民族众多的边疆县,在这个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地方,最难能可贵的是各民族均完好保留着自身的民族习惯,各民族文化独树一帜并交相辉映。这多少有些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从而使这个山地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山区农业大县,增加了几多神秘,凭添了不少魅力。
  
  说到佤族,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砍头祭谷”的传闻,以砍杀人头的代价换取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如意。“砍头祭谷”的古老独特的宗教活动,多少有些骇人听闻的意味,不免会让人谈虎色变。栖居于永德境内的佤族人民,历史上有没有举行过“砍头祭谷”的宗教活动?不得而知。地方史志资料没有记载,当你向佤族同胞了解,最终结果肯定是简短而音韵独特的“认不得”的答复。这样的回答,肯定含有地方佤族同胞紧跟时代步伐,早已与愚昧、野蛮、落后说“拜拜”的成份。不过,一切无关紧要,无须寻根究底。“砍头祭谷”的习俗于今天的佤族部落而言,已经湮灭于历史的尘埃,已经成为过时的传说。
  
  但无可否认亦无庸置疑,佤族确实是永德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这不仅是他们的穿着,他们的风俗习惯,他们的肤色以及独特腔韵的民族语言。当你看到下穿黑色或花色裙子,上穿或青或蓝或白的对襟衣裳,头裹黑色布包头或花色头巾的佤族妇女,她们背着竹篮、把背带缠在前额、让头部负重使力的样子,你就会觉得她们很抢眼。当你看到棕黑色皮肤、眼珠黑蓝、眼睛深陷、头发卷曲的佤族男人,就会深深地牵住你的目光,会让你觉得新奇,会激发你探秘的欲望,第一感觉肯定就会让你认为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少数民族。当你问他们是什么民族,他们肯定会露出或黑或白的牙齿,微笑的神情向你传达出他们的自豪和自信,以一句响亮的“我是本人”相回答。
  
  是的,“本人”是他们豪迈的自称,是栖居永德的佤族的自称。
  
  永德佤族,据地方史志载:唐、宋时期被称为“望蛮”、“望苴子”,明代时期被称为“哈瓦”、“古剌”,清代时期被称为“噶剌”、“卡瓦”,民国时期被称“卡瓦”。其自称“本人”,也有部分自称“本族”。其民族兄弟之一的傣族称之为“腊”,布朗族则称之为“拉”。而汉族及其余民族,对他们最普遍的称谓就是“本人”。而“佤族”的族别,于栖居永德的“本人”而言,就是形而上的“学名”。尽管这个“学名”是在解放后,国家民委在广泛征求他们的意愿的基础上,报经国务院批准而给予他们的。虽然有了被外界公认的“学名”,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尤喜“本人”的称谓,在他们看来,“本人”这个称呼就像自己的乳名一样,让他们觉得无比自然和亲切。即便你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只要你没有恶意,和他们打招呼的时候以“本人”称之,他们也会热情回应。
  
  栖居边地永德的佤族,为什么喜欢自称“本人”或“本族”?这要先从“散各法、腊各勐”这两个佤语词汇说起。尽管这两个佤语词汇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甚至颇有些神话传说的色彩,但当你向地方佤族中一些被认为是“有文化”的老者问及该问题时,他们都会提到这两个词汇。这两个佤语词汇,翻译成汉语就是:“天神创造天,本人开辟地。”很多在地方被同胞们公认为“有文化”的佤族老人,在年轻时几乎都进过佛寺,并在那里学会了经文,认识了傣文,了解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确立和端正了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据这些老人说,这两个佤语词汇在一些古老经书上都有记载。老人们搬出这两个词汇,颇有些引经据典的味道。在永德三千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和其他二十一个民族友好睦邻的“本人”,尽管本民族人口少,纯佤族村落少,有的还和其他民族杂居在一起,却丝毫不能动摇他们的认知:他们是这块土地里最新安家落户的民族。因此,他们骄傲,他们自豪,他们认为他们是脚下这块土地的真正的“本人”。
  
  永德所属的临沧市境内,公认的十一个世居民族,佤族就位列其中,而且被认为是最古老的世居民族之一。据《永德县志》载,佤族大约在隋唐时期即已进入永德境内居住,在永德境内居住历史距今约一千五百多年,是永德县的世居土著民族之一。查阅史料,佤族源于古代的百濮族群。百濮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因“濮夷无君长揔统,各以邑落自聚”,因而得名。永德所在,古为哀老国地。距今约二千四百年前,以今保山市为中心的怒江中下流区域曾崛起过一个支系庞杂的族群,即“哀牢夷”。“哀牢夷”是古代“西南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创立了存续数百年之久哀牢国,还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哀牢文化”。永德佤族,据专家推断,就是“西南夷”的一支。唐代樊绰《蛮书》记载,“望蛮”就是是濮人和哀牢的后裔。由此看来,永德佤族自称“本人”,自视栖居永德的先民,也不是没有依据。
  
  伟大导师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永德佤族没有忘记历史,其自称“本人”就是明证。在一些人看来,仅从自称看,永德佤族骨子里具有先入为主的思想。抛开别论,就我而言,先入为主又咋了?比起那些背叛祖先、背叛民族甚至背叛祖国的异类相比,永德佤族自称本人之举就很值得敬佩和称赞,因为足以看出他们时刻满怀着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透过“我是本人”的边地佤味很浓的表述,你会越来越觉得他们真的很淳朴很坦荡很可爱。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李有旺 于 2011-8-29 16:5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8-29 11:49 | 只看该作者
发掘地域民族文化,是一项值得尊敬的事情!问好。
3#
发表于 2011-8-29 12:31 | 只看该作者
有意义,有价值的考证发挖掘。以美文形式亮出来,缓缓读之,学到新知识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5: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1-8-29 11:49 发表
发掘地域民族文化,是一项值得尊敬的事情!问好。

谢谢迎春老兄的鼓励支持.问老兄好
5#
发表于 2011-8-29 16:34 | 只看该作者
“本人”是他们豪迈的自称,是栖居永德的佤族的自称。
呵呵,又长了见识,问候!
6#
发表于 2011-8-29 16:57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是笨人写错了,看完文章才知道别有意味……学习拜读,问好朋友!
7#
发表于 2011-8-29 17:06 | 只看该作者
从有旺兄的笔下,见识了佤族人的风俗、习惯、性情,以及民族文化内涵。
8#
发表于 2011-8-29 18:0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根,谁也没有理由忘本。感性美文!
9#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06: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鸽子杨军 于 2011-8-29 12:31 发表
有意义,有价值的考证发挖掘。以美文形式亮出来,缓缓读之,学到新知识了。

谢谢杨兄阅评。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06: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1-8-29 16:34 发表
“本人”是他们豪迈的自称,是栖居永德的佤族的自称。
呵呵,又长了见识,问候!

呵呵。谢谢。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06: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1-8-29 16:57 发表
我以为是笨人写错了,看完文章才知道别有意味……学习拜读,问好朋友!

谢谢老朋友。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06: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1-8-29 17:06 发表
从有旺兄的笔下,见识了佤族人的风俗、习惯、性情,以及民族文化内涵。

谢谢房子朋友。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06: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1-8-29 18:01 发表
这是根,谁也没有理由忘本。感性美文!

谢谢大相朋友。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06: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1-8-29 18:52 发表
称呼反映了文化的自我观。

谢谢斑竹抬爱。问好
15#
发表于 2011-8-30 07:5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一如作者自己,也一如永德一样,真的很淳朴很坦荡很可爱。问好老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30 12:30 , Processed in 0.0520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