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13|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翻身折耳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0 1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人把鱼腥草叫摘耳根,童年吃了不少。那年月,有什么好吃的就可着劲猛吃,然后家长说不消化,到乡下摘来几把,支愣愣蓬松在桌子上,朝不同方位张开上绿下红的叶耳朵,红红绿绿的短茎节节疤疤,连带着白色的半截须根,与名字十分相符。夹起一根,放酱油碗里蘸蘸再塞进嘴里,如牛吃草,嚼出浓浓的药汁。
  
   出川求学,落户江南,不见摘耳根踪影,再回故乡,已疏远了对它的情感。反把家乡做他乡地做客,无所事事,饱食终日,被填鸭似地灌得腹饱胸闷、气鼓爆胀,要去医院看病。
  
   妹妹说吃多了再吃回来,宛然一笑说给我买药去。晚上不见药,饭菜照样丰盛,只是当中多了一盘青枝绿叶的野菜,带着似曾相见的陌生——摘耳根!贫困时用它佐饭,富贵时用它消食,怪名字,怪味道,却具有消痰化食、生津理气的功能,成为巴蜀人祖祖辈辈舍弃不下的美食。
  
   于是大筷子夹起,往大张着的嘴里塞,粗枝大叶七戳八捣,赶紧牙关下合,大口咀嚼,切得鸡零狗碎,一股药味直冲鼻翼,难以下咽。过去是怎样吃得津津有味的?是它们变了还是我变了?“有一天我终于回了家,家已将我容纳不下……”远方游子归故里,身壮了,心大了,眼也高了,习惯了江南佳肴,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粗茶淡饭已不能适应精细的口味了。
  
   妹妹嘲笑我高贵得忘本,下厨去乒乒乓乓弄一阵,一叠细细碎碎的凉拌菜端上来,红油辣、蒜泥香、花椒麻、米醋酸、还有一点鱼香独特的味——走遍天下也忘记不了的川香扑鼻而来,摘耳根本色被掩盖了,本身的药香被淡化了。
  
   作料是外面世界的熏染,却无法改良摘耳根的本色。真正认识它的功能是在非典期间,突如其来的病毒致人死命,让全国人民谈非色变,就在无药可治之时,台湾首先发现了鱼腥草的功能——清热解毒,可以抑制SARS。有识之士的中医也献出自己的宝典,将鱼腥草的疗效提到使人惊讶的高度,于是,吃鱼腥草形成一股风潮。开始纳闷,那是什么神奇草?听说居住大院里有人载种了,近前一看,小小的矮棵,心形的叶面,正面灰绿,背面绛红,扯起来根部发白,有股浓郁的药气,原来就是四川人说的摘耳根啊。
  
   贵州人也这么叫的,赤水河至今还有儿歌:“摘耳根,遍坡生,我是瓜婆亲外孙。瓜婆从我门前过,摘耳根是我故乡人。”说是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受观音所托,到赤水河畔修建双凤台寺庙。鲁国国王怪他为别国服务,迁怒于赤水人,抓住土著人割去耳朵再杀死。观音心生怜悯,将坟地上长出的草点化为“摘耳根”,作为蔬菜食用,它清香宜人,清脆爽口,可以凉拌,可以炒食,可以烧汤,可以腌渍加工成咸菜……;作为药物,它抗菌抗病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具有食用价值与神奇药效,当地人感恩,将其叫做“鲁班草”。
  
   从贵州传到巴蜀,写出来五花八门:侧耳根、摘耳根、扎耳根,那是话音有误。宋朝一个走亲戚的农夫生吃此草治好了病,还见西南人用它防止猪瘟——其实这本来就是猪草,大约因此传到长江下游,江南人发现此草长在河边,带有鱼腥味,这才称为“鱼腥草”。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在人们以饮用保健品为时尚的年代,灾难袭来才发现,热衷华丽的包装是一种幼稚病。如千奇百怪的饮料用过之后,觉得最好的却是山沟里的泉水。生病疗伤,依靠七素八素,导致耳聋齿黄,还有什么耐药性等,引发了许多后遗症。而经过几千年国人检验的中医中药,看起来只是根根草草的很丑陋,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又岂在于外在的模样与味道?
  
   摘耳根,因为外表的不起眼与异味被许多人摒弃,但是,有德自然香,恨病吃药的也不嫌它腥臭了,作为一种绿色保健食品,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且由野生转为人工栽培,甚至可以在淘宝网上购买到。
  
  风水轮流转,野菜也如此。过去,摘耳根是喂猪的野菜,后来成为治病的良药;开始是贫家的桌上菜,而今是饭店的时鲜 ,那可比吃肉贵,它真正是翻身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1-9-20 18:59 | 只看该作者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在人们以饮用保健品为时尚的年代,灾难袭来才发现,热衷华丽的包装是一种幼稚病。如千奇百怪的饮料用过之后,觉得最好的却是山沟里的泉水。生病疗伤,依靠七素八素,导致耳聋齿黄,还有什么耐药性等,引发了许多后遗症。而经过几千年国人检验的中医中药,看起来只是根根草草的很丑陋,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又岂在于外在的模样与味道?”
  ——吃过苦头之后的经验总结。折耳根也因此而翻身。
  文笔悠雅风趣,生活气息浓郁。:victory:
  问好朋友!

[ 本帖最后由 袁光熙 于 2011-9-21 13:21 编辑 ]
3#
发表于 2011-9-20 19:0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云南这边也喜欢吃折耳根,不仅凉拌,还用来炒吃,既是菜也可以防病治病,今天中午刚吃过。问好洛风文友。
4#
发表于 2011-9-20 21:21 | 只看该作者
从简,而深得韵致。很喜欢读洛风的文。
5#
发表于 2011-9-20 21:27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没见过这种草,更没吃过。洛风的文字让我长了见识,文中很多经典之句“ 作料是外面世界的熏染,却无法改良摘耳根的本色。”“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等,同感。问好洛风!
6#
发表于 2011-9-21 07:48 | 只看该作者
散点透视,干净的文笔散发出干净的气息,欣赏!
7#
发表于 2011-9-21 09: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11-9-20 21:21 发表
从简,而深得韵致。很喜欢读洛风的文。

长征的这几字评,我喜欢。
和长征的感觉一样。
简,无一赘语,却四面玲珑,言了八方。
8#
 楼主| 发表于 2011-9-21 0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1-9-20 18:59 发表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在人们以饮用保健品为时尚的年代,灾难袭来才发现,热衷华丽的包装是一种幼稚病。如千奇百怪的饮料用过之后,觉得最好的却是山沟里的泉水。生病疗伤,依靠七素八素,导致耳聋齿黄,还有 ...


生活也如摘儿根,总带点怪味。
9#
发表于 2011-9-21 09:48 | 只看该作者
笔墨传神,景、物、人、情,写得灵透。
10#
发表于 2011-9-21 10:2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里有一种叫木耳菜,看图又不是太像。文字恣意,风情味儿浓。问好朋友!
11#
发表于 2011-9-21 10:35 | 只看该作者
——吃过苦头之后的经验总结。折耳根也因此而翻身。
  文笔悠雅风趣,生活浓郁好文笔。喜欢。
12#
发表于 2011-9-21 11:29 | 只看该作者
美文配图片,好读好看,相得益彰。折耳根,我们这边叫鱼鲜菜,好吃!
13#
发表于 2011-9-21 11:43 | 只看该作者
朴实的文字,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命的感悟。
14#
发表于 2011-9-22 09:00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洛风。
喜欢这篇字。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2 10: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春山 于 2011-9-20 19:08 发表
我们云南这边也喜欢吃折耳根,不仅凉拌,还用来炒吃,既是菜也可以防病治病,今天中午刚吃过。问好洛风文友。


真是一种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11:07 , Processed in 0.06243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