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69|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时光里的“表”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0 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光里的“表”达

季大相


    与生命息息相伴的,乃是周而复始、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掉的时间。钟表,就是顺应人们的时间概念而诞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人们手腕套一块表,用于炫耀大于掌握时间的成分。

    关于手表,家乡曾流传多个版本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经典的笑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次,一位老农乘客车进城,行进过程中,车辆难免会发生颠簸现象,他却借机有意无意地抖露出手腕上的表,“唰”锃亮的表壳、表带,十分显眼,立即吸引了周围人的眼球。老农尚在自我陶醉之际,身旁一位中年妇女开口道:“同志,请问几点了?”闻言,他愣了一下,继而抬起手腕,答道:“让我数一下?”“哈……”车厢内的人皆被逗得哄堂大笑。这位不识字的老农,纯粹是发财后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买块表戴着炫耀的,殊不料,却因此出了个洋相。

    记得1984年,庄上在县造纸厂当运草工的喜二哥,花30元钱买回了一块“中山”牌手表,套在左手腕,身着短袖衬衫,人往庄上的大路口一站,立即被一圈人围拢起来。这是我们80多户人家的自然村庄拥有的第一只手表,大家将表轮流拿在手里左看右瞧,有的人还把耳朵贴在表面上,聆听“滴哒滴哒”的有规律的表针转动声音,目光里流露出惊异的神色。喜二哥有了这块表,也多了些许烦恼事。庄上男青年相亲,都千方百计地找到他,小心翼翼地向他借表,碍于乡里乡亲的情面,他只得有求必借。相亲成功还表时,往往会附带两包香烟、十几块喜糖之类的喜庆物品,落得个好人缘儿。

    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手表,从那时起便成为我的一个梦想。这个愿望,在中学毕业那年得以实现。中学毕业后,无所事事,本家一位兄弟让我跟随他收废品,当攒足30元钱,我立马到“供销商场”钟表专卖柜选购了一块“中山”表,那份喜悦和满足感,让我终身铭记,难以忘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是家乡农村建筑砖瓦房的一个高峰期,房屋落成,会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进宅”收礼,当时经济水平还比较差,家庭主妇的娘家或男主人的姐妹,会凑份子,敲锣打鼓地送上玻璃匾、挂历等贺礼,其中,一座大挂钟是常见的大件物品。有些地方,送钟有“送终”不吉利的说法,家乡送钟却蕴含着“声如洪钟”,干什么都能一炮打得响,大吉大利的意思。

    有了钟表,利于掌握时间,但它如若耍起小脾气,也会把人捉弄得哭笑不得。记得1992年在北京服役时,一次外出执行任务,火车是提前5分钟检票。在车站外口,我抬腕看了看手表,离检票时间还有3分钟,便上了趟厕所。当我奔检票口走去时,老远就听检票员喊道:“快一点,还有2分钟时间。”闻言,我慌了神,疾步走上前检了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在抬腿迈进车门的一瞬间,火车“哐啷哐啷”的启动了。找到自己的座位,放下随行携带的物品,人一下子委顿在地,先前高度紧张,剧烈运动,心神超负荷,待神经松驰下来,人顿感浑身疲软无力,第一次品尝了虚脱的滋味。趴在座椅上,凭借年轻体健的优势,休息了7-8个小时,体力才基本恢复过来。事后,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后一响“北京时间”一核对,才发现自己的手表指针慢行了3分钟。

    后来,再遇事出门,我总将表针往前拨个2—3分钟,按标准时间把握,从从容容,宽裕充足,从未因时间而误事。(后面文字为2011年8月4日续写)写有关时间的文章,不知不觉中,早过了下班时间,妻打来电话催回家吃晚饭,我回答:“马上就来。”手机电量也同时耗尽。吃过晚饭,冲了澡,便上楼进入卧室,将手机插入接线板充电。即将升入高中的儿子参加了朋友办的一个培训班,每天早晨5点40分从家里出发,6点10分左右到达。为此,我将闹铃设定为5点。次日,闹铃准时5点响起,我像往常一样起床,按部就班的做好早餐,5点20分准时喊儿子起床。

    一件与时间有关的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

    儿子急匆匆地走过来,面色不悦地问我:“爸!你也不早点喊我,迟了。”

    我随口应道:“刚过5点20,怎么会迟了?”

    “都6点20了,我说今天天这么大亮,怎么才5点多钟?拿妈妈手机一看,都6点20了。”儿子嘟嚷着。

    我以为自己搞错了,又看了下手机,清晰地显示为5点30分。

    这时,儿子已将妻的手机拿来,我接过,半信半疑地看了下时间,却显示为6点30分。我有点发懵了,正打算到邻居家核对一下时间,手机响了,是朋友打来的,问时间已过,人怎么还没有到?

    至此,我确信自己手机的时间显示出了问题,整整慢了一个小时。幸好,误了的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大事,似乎于冥冥之中提醒我,在把握时间方面懈怠不得。如此离奇,蒙太奇式的戏剧性,恍若天方夜谭,但又是真真切切的,如果从唯心角度来讲,这是心灵的感应。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那么,文字与现实的碰撞,只有庸俗地归结于两个字——巧合。事后,找内行的朋友咨询,他告诉我,这是关机后程序错乱造成的结果,一般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由盛转衰,这合乎所有事物的本身逻辑。钟表的盛衰,从一个个钟表店陆续关门中找到了注脚。1996年至1999年是“B P机”流行期,“BP机”又名“寻呼机”,除了寻呼的作用外,还有播报时间的功能,快捷方便。渐渐地,手表开始从人们的手腕上褪脱下来。2000年起,随着“BP机”逐步淘汰后,小灵通、手机又开始流行,及至今日,手机完全普及,它具有时间与日期、设立闹铃等功能,以及诸如提醒类事项,很实用,完全代替了过去戴手表单纯为了掌握时间的初衷。家住的小镇上,鼎盛时期有5家钟表修理门市,随着2009年“孙氏钟表店”改换门庭为“手机大卖场”,钟表修理这个行业,彻底淡出了小镇人们的视野。前不久,儿子的一块电子表发生故障,我们父子俩去县城唯一的一家专业修理钟表店修理,却得知因年初市政建设拆迁而搬离,找寻了半天,不知所踪。好在经济宽裕了,一块百元左右学生使用的手表,遭遇故障且无法“妙手回春”之时,废置一旁,只是短暂的惋惜,并不是件十分在意的事。

    忽然有一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普通人的手腕上难得一见手表,倒是那些有身份的人,手腕上经常于无意间露出锃亮的表来。初时惊奇、不解,有人笑言释之,那腕上之表,一块价值数千元、上万元,乃至数十万元,那是工艺品,那是身份的象征。
手表,就是这样演绎时光里的精彩。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季大相 于 2011-10-10 09:3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0-10 09:40 | 只看该作者
  高兴地坐上季老师沙发。先提后读。
3#
发表于 2011-10-10 10:16 | 只看该作者
时光表达着一切,一切也要靠时光来表达。关于手表的追忆,令人浮想联翩,但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那一段时光,其实更为充实和美好,如今,多渠道了,多种表达方式了,人的感情还有更多东西,却匮乏了。欣赏美文。
4#
发表于 2011-10-10 10:22 | 只看该作者
小小手表,大大生活,紧密紧凑,亲切之作!
5#
发表于 2011-10-10 10:29 | 只看该作者
曾几何时,手表真的成了富人的腕上物了。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呀。
欣赏过。
6#
发表于 2011-10-10 10:31 | 只看该作者
记录时间的手表,给人的生活和心理带来许多日常的改变。显示出手表、心理、生活之间的奇妙关联。自如的文字,真切的感受。
7#
发表于 2011-10-10 11:07 | 只看该作者
从小小手表的变迁反射出我们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是的,低档手表不见了,高档的贵重的表成为某种身份的标志……
8#
发表于 2011-10-10 1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季大相 的帖子

总将表针往前拨个2—3分钟,按标准时间把握,从从容容,宽裕充足,从未因时间而误事。

喜欢把时间调前

学习并问好
9#
发表于 2011-10-10 19:5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季老师力作。学习,问候.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10#
发表于 2011-10-10 20:38 | 只看该作者
时间真是不等人,时间其实就是风景哈
11#
发表于 2011-10-11 00:02 | 只看该作者
手表,就是这样演绎时光里的精彩。

借手表,来描写时代的变迁,生活的变化,问好。
12#
发表于 2011-10-11 07:00 | 只看该作者
亲切的文。与时代密切相关的文。我不禁想起自己有关钟表的记忆来。问候大相老师。
13#
发表于 2011-10-11 07: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妖魔的狂笑 于 2011-10-10 20:38 发表
时间真是不等人,时间其实就是风景哈

说的精彩!
14#
发表于 2011-10-11 09:13 | 只看该作者
不一样的时光的表达
15#
发表于 2011-10-11 09:14 | 只看该作者
一块表写出时代生活前进的演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7 20:27 , Processed in 0.11807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