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他的树
寒山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一阵暖风,一场小雨,几声鸟叫,春天便忽地张开了眼。猛抬头,远远近近的土地都绽出了一片莹莹的新绿,鸟是最急于发表意见的使者,它们站在高处,开诚布公地传达出自然的讯息,喜悦着自己的喜悦,看那欢愉的样子,定是得了人间的幸福。春天的到来总让生灵们有点始料未及,有点兴奋未抑。
故乡的老屋像个古旧的教书先生,方正,严肃,刻板,冷漠。老屋的后边是我家的田地,有地就有水沟,有水沟必然有杨树,这是一套闭眼都能详熟的生活程式。一棵棵杨树漾出生命的生机来,环绕在它们周围的空气也是绿色的、润湿的。爽目爽心。柔和暄软代替了刺骨和坚硬,一切都让人有点措手不及。老屋后面沟的两边的杨树是我家地理位置的标志,远远地瞅见树也就看见了家。
两排树的年轮里都镌刻着人世间变幻的震颤和猛烈,镌刻着岁月的风霜雪雨。1978年,突然土地就分到了各家。我家分到的两块地的中间就隔着一条弯曲柔软的水沟。令人惊喜的是地头长着一棵碗口粗的杨树,像学校里的旗杆,孤傲挺拔。春夏之际,烟林横陈的田野上,能听见叶子在风中的喘息。杨树孤独地守望着苍黄的小院。那时的政策像翻手,说变就变。没出几天,土地又进行小调整,就在地将分未分时,那棵杨树被人砍了。树桩是刺眼的白,像云黑的天空里泊着一片雪。父亲的嘴角微微抽动,眼里盛满了苍茫的云翳,他不时地弯下身去,用手拃量树径的大小,然后站起身,咂巴着黑黑厚厚的嘴唇,摇摇头,像是失去了一位亲人。沉重的叹息之后狠踏几下脚,无奈地机械地重复那一句话:“作孽啊。这树跟天上的雀娃子地上的人娃子一样,还嫩生生的,担不了重任,唉,作孽……”
也许是上天对父亲善良的回报,那两块地仍分到了我家。父亲开始念叨着要在屋后的沟沿边栽上杨树,他的理由像土豆一样朴素:房屋四周没有树还像个家吗?种树得有树种。村西有几亩生产队未分的公共用地,育出的杨树苗都拇指粗了,已经有人在夜里行动了,趁乱趁黑把树苗挖为己有。父亲说要做一次贼,还给自己找了个借口:人挪死,树挪活。其实,就是有人看见了也都彼此心照不宣。
初春的晚上没有月亮,缕缕春风吹在身上有点疼。父亲与我各扛一把铁锹。望着鬼眨眼的星星,望着暗蓝的空冥,高一脚低一脚地跟在父亲身后的我有点害怕。父亲踢我一脚,厉声呵斥:从小看大,你是个脓包。我不敢作声,兀自跌撞地随在余怒未消的父亲身后。
杨树地真切地横在眼前。父亲叮嘱我,挖时离树根远点,把树根移长移大点。屏住咳嗽和粗重的喘息声,约摸半小时后,父亲已挖好一大捆,我只挖了十几棵,父亲又挖了几棵,然后每人一捆扛回家中。回到家中,我大汗淋漓,脑中似乎还存有土地温馨的气息。
第二天,父亲就在屋后沟边挖树坑。看起来松软的土地,一锹下去就是石块瓦砾。父亲先把土挖在一边,然后用铁锹一下一下撬石头,时而用力狠挖,时而探身下去,用手松动紧压的石块与瓦砾。我们放学后也帮忙,不出三天,树坑就掏好了。父亲把树苗插进坑里,掉向,扶正,瞄直,我则填土,几锹土后,父亲把树苗往上提提,说不能把根压得太死。栽完后,姐弟几个就到涝池里挑水浇树。路远,活苦,肚子饿。可心中似乎泊满了天光云影,泊满了斑驳摇曳的树影,我们都像冲锋的战士圆满地完成了给树苗浇水的任务。
杨树长到胳膊粗的时候,每年夏天,远处的祁连山上漂浮着童话般的雾岚,背景似的靠在杨树的身后。树干直挺如旗杆,箭一般直插苍穹。清风徐来,鸟跃雀鸣,云影与婆娑的树影相融,杨树益发像娉婷俊美的村姑。父亲总爱在午饭后拿个树铲,铲去斜出的旁枝,把铲落的树枝一根根捡回家,晒在后院以备造饭之需。
最惬意的是晚饭后的时光。落山的残阳从远山滑落下来,井绳似的炊烟悠悠地飘上去。剪风的雨燕在桔黄的晚风里穿梭,杨树的影子陡然间长高了许多。树影里,父亲坐在板凳上抽着“羊脚巴”,神情严肃得像个将军。婶子大妈们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咀嚼着家长里短的闲话,偶或聚拢来哼几句山歌小调,嘎嘎的野笑飘向远方。
树大分杈,人大分家。杨树的猛长让我们猝不及防。绿崖似的杨树欺了庄稼,多少令人惋惜。适值弟弟成家,父亲决定伐树给弟弟建一院新房。那年秋天,山岚沉静,雪浪不飞。只有离披的黄叶在悠悠飘落。孤雁横空,旧鸿声断。我微睁双眼,浅浅地将目光落在树杆上,内心里却将树的坚韧挺拔的美,顺着迷离的视线摄入体内。两排高大的杨树在五六个矮小汉子的斧砍锯断下轰然倒地,昔日大片大片的绿像流动的绿烟倏忽间飘然而逝,空气里弥漫着恐怖的死亡气息。
也许全家人心里都有被树色一夜溅绿的梦,这梦想让我们凝聚成一股永不言弃的力量。父亲决定挖掉树根当柴烧,重新种树。一番忙碌后,树又种好了。依旧是朴实的杨树,依旧在沟的两边,只是父亲苍老了许多。子女们劝父亲别种树了,父亲一脸的不高兴,他坚信,每个雨滴飘落,就有一棵小树发芽,沙漠里也有绿色的戎装。绿树蓊郁了父亲苍老的梦。
后来,生活步入了真正的春天,步入了平直的快车道。家里修建车库,刚好一棵杨树挡住位置。全家一致决定把树砍了,父亲坚决不砍。他拉出塑料水管,一遍又一遍给杨树浇水。树大了,得把根好好挖出来,还要带上泥土,这样成活率高。我们像土猴一样把树请出地来,又像送先人归葬一样把不小的杨树种在合适的地方。父亲每天给杨树浇一次水,像精心照料又一个孩子。都说大树不容易移活,父亲的确创造着夸父的奇迹,他的影子在我心里再一次高大峻拔起来。
十多年后的今天 ,七十多岁的父亲依旧坚韧着他的坚韧。屋后两排树高可攀天,父亲还握着树铲,在夏日里铲毛枝,“嚓—嚓—嚓—”,似乎是父亲咀嚼岁月的声音。老屋也显得颓废,雨大会有倾圮的危险。我决定给父母建一院新房,让老人家安享晚年 。
肆风卷地时节,两排树又轰然倒地。圆圆的树桩像岁月的眼,注视着人的一举一动。雪白的树桩揪紧了全家人的心,父亲用土掩盖它们,口中喃喃:明年肯定能抽出新芽。我想,肯定会的,它们还得吞食土粒,啜饮雨露,酝酿自己绿色的梦想。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退耕还林还草的喜讯传到村里时,父亲瘪枯的脸上绽开了笑容。按照当地实情,我家的八亩坡地也种上了黑刺、白刺,酸果树、沙棘树。父亲不顾家人反对,照例参加了种植活动。而今,树苗葱葱郁郁,,翠色从以往清冷的雪山、巉岩、沟壑间滑落下来,淹没了昔日的苍凉和寒光。碧绿的树涛间跳荡着各种鸟鸣,仿佛天籁仙乐,明耳提神。软绵绵的青草,嘤嘤嗡嗡的蝴蝶,清脆的鸽哨,悠悠的叶笛,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父亲的脸上绽出了真诚的笑容。
屈原和孔子推崇兰花,陶渊明植了菊花,我的大字不识的父亲则种植了杨树。两千年前的孔子曾感叹,“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2000年后站在柔软夕阳里的我则从父亲和他的树身上悟到:人莫不种树,鲜能知坚韧,更鲜能懂生活、人性。所以,每当春天薄暮时分,夕阳罩住杨树时,就会有煦风掠过,杨树起伏不断。白鸟飘飘,木叶萧萧的秋季,杨树强舞着西风,但最终还是坚强挺立。树皮青色,疤痕历历,有萌芽的青春跳动,有叶落的静谧从容。杨树里分明有父亲的影子。
也许有一天,当现在的新房变成老屋,当老屋覆盖在杨树浓浓的绿色的怀抱时,我依然会看见父亲的影子:高大挺直的腰板,像学校的旗杆。一身青色对襟老棉袄,依旧抽着“羊脚巴”,袅袅的青眼缝隙中,父亲峻厉的眼光在每棵树上巡视。他的眼中是一棵棵亲切的杨树,我的眼中看到的是一根有影有形的脊梁。心中暖暖地许愿,我老迈还乡时,依然会忘情地呼喊:家—乡―真―好,我―来―报―到。(全文共3035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吕永红 于 2011-10-24 06:2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