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43|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行走的,只是影子——甘肃青年作家白尚礼散文集《泥土的声音》读后的片言碎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6 1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走的,只是影子

          ——白尚礼散文集《泥土的声音》读后的片言碎语

                  (一)

  白尚礼终于出书了,像一颗提着红灯笼的种子终于从土地深处探出了头,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也终于让一直关注关心他的博友们长出了一口气。

  为什么大家最后长出了一口气?因为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在文学土地上的他实在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原因有三:其一,他屡在省内外报纸(更多的是本地报纸)发表文章,让大家倾慕才华;其二他屡在甘肃天水作家群积极组织协调并参与各项文学盛事,让大家充满感激;其三,在这本书面世前,他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博客)发布出书前的各类通告,通过集思广益之法,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如何裁决书名、选取最佳封面等,(多数作家们当你知道他要出书时他的书已到了你的手中)让大家也感同身受了出书的艰辛与快乐。而今,这位让大家尊敬且热爱的读书人书终于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他终于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实处。

  古人曰:“取个号,娶个小,刻部稿。”倾其一生,终成其稿。一个人写作了一辈子没出一本书并不遗憾,一个人写作了数十年却凝聚几本小册总是件欣慰的事情。作为青年作家的白尚礼也出书了,当然值得庆贺。这本散文集涉及的内容,都是白尚礼从多年的“高产作品”中精心挑选的,收录了40余篇作品。像一个农夫在兜售凝聚着心血的农副产品时遭遇分类的困惑一般,他会将最好的奉献给社会,装载在开往远方的“春风号”列车上,然后傻笑着,幸福地出神,而将看不惯眼的悄悄地珍藏了起来。如是说,白尚礼的书同样经历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他将三分之一的文章归结为“乡土篇”,三分之一的文章归结为“哲思篇”,而另外三分之一的文章归结为“史海篇”,而他没有如农夫一般将农产品装载进“春风号”,而将散文集命名为《泥土的声音》,将此名如竹叶般高风亮节于主干,统领全文,凝聚着一位虽生活在城市而骨子里却沾满泥土的读书人的深厚乡土情结。我想,这是白尚礼最终择取书名的根本原因。如天水作家余普查的乡土散文集《河流的声音》、清水河的诗集《敲门的声音》等,书名的意味都体现了作家诗人们根植于精神领域的朴实无华的乡土情怀。

                 (二)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一些不疼不痒的题外话,该言归正传了。

  甘肃天水历史文化深厚,这块具有8000年文明史而地处西北内陆的中等城市,历来都有它历史与现实的梦呓者和吟咏者。上世纪80年代,天水文学曾一度迎来了辉煌的写作时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了90年代天水写作群仍然保持着歌唱的姿态,佳作纷呈。而到了新世纪特别是如今的网络时代,天水文学并没有彻底地走向边缘化,而是在创作方式上积极呈现出艺术领域的多元化和开放型的特征。特别是一群出身农村而现生活和工作于城市的写作者因“丢失了故乡”而在文学创作中开始了一场“寻根”的精神旅程。白尚礼也名列其中。

  其实,白尚礼和我一样,都是出生于70年代末的同龄人,与如今正在为天水文学树立新形象、创造新局面的占天水新一代主导地位的80后写作群相比,白尚礼算是一位老将了。他的写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上大学时就担任校园记者,文学编辑,10多年来,他坚持并热爱着视为生命的另一半的文学梦想,边走边思考,边思考边写作,一路留下的都是成长的深刻印记和为之付出的青春的汗水。走向社会后,为了生计,他漂泊于经济发达的南方城市打工,对社会底层的生活有着切肤的体验;回到故乡后,工作于当地政府的职能部门,多年来从事文秘工作,对现实的生活又有所全新的认识;然后,他买房结婚、娶妻生子,背负着沉重的债务穿行在高楼林立的文明、现代而越来越被物质化了“经济城市”。

  尽管如此,白尚礼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读书人和写作者在社会中具有的姿态。工作之余,剪贴报纸、读书写作,企图用热爱的方式贴近游弋在城市洪流中的孤独的灵魂。怀着浓郁的文学情愫,或诗或文,或思或辩,学而不怠,思而不惘。为将一些史料及哲学用感情激活,甚而苦思冥想,夜不能寐,而可喜的是那些灵性的文字终于担当了自己的思想,代替自己透视并表达了生活。就这样,久经磨练,10年磨剑,多年写下来,尽然写了近50万余字的文学作品,内容涉及乡土风情、历史文化等,文笔一扫一开始牙牙学语的晦涩稚嫩之气,终于形成如《泥土的声音》这本体现着作者“寻根”旅程并渐显稳健成熟之风的文集。

  文集汇辑的作品同样是以他较为擅长的题材作骨架的支撑,亮点之处是白尚礼给予了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学样式血液、思想、精神和灵魂,文章或抒情或写意,或贴近泥土作深深呼吸,或走进历史而严谨治学,也或是洞入万象而发表言论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文字因闪烁着朴素的思想和智慧的灵光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作为天水新崛起的青年作家,这一点值得肯定。

                  (三)
   
  这本散文集共为五辑。除过第一辑“行走乡土”外,其余的章节都是作为一个内心深处铭刻着乡村标签的城市游子对于世事万象的细微洞入和切身感悟,都是一系列以乡土命题而又被乡土情怀孕育了新思想的现代青年面对世界的睿智思考,也是一些依附在乡土世界而又零落于城市混凝土中的“乡村的泥巴”。因此,作为迂回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读书人,白尚礼很难将城市和农村完美的在内心有效整合和统一。如果说,小辑“行走乡土”之外的文字是延续着作者用一颗炽热的心对文学世界的探索和表达的话,那么这些具有泥香的文字才恰恰实现了作者关于乡土乡情的精神主旨的回归。

  读了乡土文字,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行走在城市的近乎木讷的带着一丝傻气的白尚礼只是一缕散落在城市的炊烟,是一个身体蜗居于城市而内心始终膜拜着乡村生活的孤独的影子,只有在这种精神的回归中,他才将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完美的统一起来。因此,乡村,永远是注入他心脏中的一袋鲜红的血。因此,我更喜欢白尚礼对于乡村生活的挖掘和复原。天水文联创作室主任,诗人汪渺曾断言:再过一百年,农村终会消失。如真是这样,作家用文字留住乡村就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

  乡土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主潮。但在中国的乡村,其文化更多与蒙昧、落后、荒凉等字眼相连在一起,从而导致许多出生于乡村的作家,成名后为掩饰自己的出身和血统,以表示彻底的“现代性”,有些人通过写乡土的文学而走入城市,于高官厚禄的生活中调整做人的姿态而远离故土和朋友,折射出来的其实都是对自己出身身份的隐约自卑。如何以一种更朴素的方式亲近大地泥土,亲近文学,从而拾掇起这些散落的文明的碎片,让它重现光泽,这是对作家自觉担当乡村文学责任的考验。

  白尚礼关于乡土的文字是朴素的,感情是真挚的。近年来,他在《西部文学》、《散文世界》等纯文学刊物发表了一些散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乡土永远是生长在身体中的一条剪不断的肚挤。他的乡土散文创作抛弃从知识中来到知识中去的话语方式,力求用心灵的镜像尽可能地复活那一片近乎原生态的农村世界,让那些民间的朴素的鲜活的生活细节重新得以显现,为我们这个日渐贫乏和喧嚣的世界营造出了一块心灵垦荒的绿洲。

  自古以来,写炊烟的作品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因为,炊烟,代表着故乡,炊烟的味道其实就是家的味道,很容易激发一个人的内在情感。白尚礼的散文《散落在乡村的炊烟》获过全国散文比赛一等奖。我也很是喜欢。他写出了一种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故乡情怀。那一缕缕飘逸在故乡的炊烟,既是黄土地上辛苦耕耘的父老乡亲的古老的生活方式,也是定格在游子记忆深处的细软绵长的牵挂。《散落在乡村的炊烟》揭秘了一座伫立在高原上古老村庄的内在基因。描写伙伴们在野外烧包谷的场面,尽显一片童趣,生动、鲜活的场面平添给我们种种的回忆与向往。他在这篇文章后面这样倾诉:“人们常说,故乡是一个代名词,也是一个人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食粮。对我来说,故乡除了感激和怀念以外,农村生活的零散记忆和琐碎事物,比如说群山、丛林、田野、乡路,还有轻纱漫雾,如影随形的炊烟,便是我灵魂最终的皈依。”。白尚礼的这种故乡情愫在《大地玉米》、《乡村的夜晚》、《村庄的样子》、等篇什中都有着集中的表达。他的散文中也有一种来自泥土深处的疼痛。“很多年来,在我日渐消沉困顿的生活里,因为有了像梧桐树一样的某些无形力量,时刻给我生活的昭示、启迪和感悟,让我的生命增添生机活力,生活充满阳光快乐。岁月永在,希望常青。梧桐树,我生命中的一种灵动。”(《门前有棵梧桐树》)。离开乡村后的缺失性体验使得他的思维陷入“乡村――城市”的二元对立模式中,思想在其间徘徊。在此文中,也将他这种因回忆的物质载体被逐渐吞噬乃至消失殆尽而引起的内心恐慌表现清晰而透彻。因而他停泊在城市里的乡村的影子如晚秋的月光投射给我们一丝清冷和落寞。   

  我在白尚礼散文集《泥土的声音》首发式上曾说,文学是一个奇妙的充满迷幻的世界。白尚礼当前呈现给读者乡村散文以朴素的诉说建构了美学意义中的乡土世界。但我们光靠坚持热爱的方式走近远远不够,必须介入无谓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力求在创新中摈弃传统陈旧的风物描写,跳出俗套的盲目抒情的窠臼,使乡土中国的文学叙事更加接近文学的“本心”, 以数量而非区区篇目之狭隘、以立体而非平面视角之老套、以标新立异而非墨守陈规之审美,“在喧哗和骚动中沉静一下,将自己的智慧和情感,植入寂静的泥土和天空”,让行走在城市的影子真正复活泥土的声音。这才是我们共同期待的。

                                2011/10/26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雨林儿 于 2011-10-27 17:5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10-26 16:14 | 只看该作者
有个性的色彩,提读欣赏!
3#
发表于 2011-10-26 20:02 | 只看该作者
这里好像甘肃天水的人挺多呵!
4#
发表于 2011-10-27 08:47 | 只看该作者
这类文字真不好写。畅晓平易,就很不容易。
纯文学出书好难哦,能出书史喜事,写文评事功德。
支持一下。
上午好。
5#
发表于 2011-10-27 08:47 | 只看该作者
嗯,还有喜欢这个题目。有深度。
6#
发表于 2011-10-27 09:03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看到尚礼兄的书评,很是欣慰:)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1: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1-10-26 16:14 发表
有个性的色彩,提读欣赏!

谢谢您读过!多指导为盼!
8#
发表于 2011-10-27 11:17 | 只看该作者
评得很全面,抓住了该书的特点,论点鲜明,论述有理有据,也很扎实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5: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1-10-26 20:02 发表
这里好像甘肃天水的人挺多呵!

问好。有几个天水人,欢迎交流!
10#
发表于 2011-10-27 18:20 | 只看该作者
评论视角,散文笔调,更适合读者了解作者!
问好雨林!
11#
发表于 2011-10-27 18:31 | 只看该作者
有整有零,有大有小,有虚有实。
有生活,有写作,有文字,有为人。
全面而立体。:)
12#
发表于 2011-10-27 22:04 | 只看该作者
叙述端稳,全面细致,问好。
13#
发表于 2011-10-27 22: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问好
14#
发表于 2011-10-27 22:38 | 只看该作者
前面说着感觉正好,突然言归正传了,就感觉有点不痛不痒了,呵呵
15#
发表于 2011-10-27 23:08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1 03:55 , Processed in 0.07164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