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0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西湖美景-花港观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3 1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三潭印月回到岸上,我们原计划继续在西湖逗留一个小时以上的,然而有人不感兴趣游览,想去购买丝绸,导游求之不得,马上改了时间,说给我们不到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包括回到南山路上的停车场的时间,我提出时间太短,什么也来不及看,导游自知理亏,便延长至四十分钟,虽然还是不够看什么,我也不好意思再争,不是怕导游不高兴,是怕伤了同团人的和谐。

  购丝绸并不一定在杭州,别处也买得到,而游览西湖,却非得在杭州不可的,所以我就违背了“无所争”的“君子”风度一次。时间争到了,我想就近漫步一回脚下著名的苏堤,导游说苏堤共有六座桥,当我走过“映波桥”和“锁澜桥”时,才知道这么短时间根本走不到第六座桥,于是马上止步,回头去游另一个最近的西湖十景-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接苏堤,西倚西山,南北毗邻小南湖和西里湖,为西湖十景之一。据记载,花家山麓一小溪经此处注入西湖,故名“花港”。南宋内侍官卢允升曾在此建卢园,宫廷画师马远等择景作画,把卢园列为十景之一,是为“花港观鱼”。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花港观鱼园地荒芜。自1952年开始,经两次大规模建设,公园面积扩至21.3公顷。2003年,在西湖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改造公园基础设施,开挖园内水系,沟通杨公堤两侧水面。园内花木扶疏,锦鳞戏水,港汊通幽,绿草如茵。全园分鱼池古迹、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丛林区、芍药圃七大景区,成为集观赏、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花港观鱼的大门上绿藤缠绕,有两幅楹联,内为行书“静碧轩窗聊寄傲,软红尘土意忘归”,作者不详;外为篆书“ 满倾竹叶春光滑,轻摘蕉花晚霞稀”,作者是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大德九年,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喜游览山河,有所感怀,便写下此联。

  西湖十景也称题名景观,每个景都有一座皇帝题字的石碑,石碑都被四角亭遮护着,每当春日,暖风微拂,池畔花木,落英缤纷,浮漾水面,引得锦鲤争相嘬花,呈“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景致。鱼池与苏堤、小南湖、西里湖及湖西群山之间亦形成富有层次感的远近对景,分合自然,恰到好处,俨然是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卷。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驾临西湖,钦点御题“花港观鱼”景目,刻石建碑筑亭定型。其中的“鱼”字,繁体写法是四点,代表火,乾隆改为三点,代表水,寓意百姓生活风调雨顺,江山稳固太平。还有种说法,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有趣的典故。雍正年间改址于映波、锁澜两桥间。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阴。碑分为阳文和阴文双面,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个皇帝分别题的字,这在我国碑林史中仅此一块。乾隆诗为:“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如今的鱼池、碑亭则是同治八年所重修。

  碧水如被绿树镶嵌着的硕大宝石,让人无限珍惜无比喜爱,“在光影恰恰可人中,和谐的轮廓,披着风霜所赐予的层层生动的色彩……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细雨上漫不可信的放入百花变迁”。湖边《林徽因意象》的青铜雕塑作品吸引了许多女学生模样的人与其合影,在这块新颖别致的雕塑上,曼妙体形的人物像和风格秀媚的记述文字全部镂空,雕塑是2006年由杭州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建造,很容易就让人想到诗仙李白描写越女的“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诗句。


  越女之美,以西施为代表,东坡曾用西子比拟西湖之美,然而真正赏游西湖,若无美女,总是美中不足,在这里看到林徽因雕塑,也可以说是领略了越女之美,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生于浙江杭州陆官巷,是真正的西湖美女,而且是美女中最有才的一个,有才的女人中最美的一个。她是著名的文学流派“新月派”的诗人,吟咏出了“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这样绝美的诗情。她又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的设计,这样的女子,据说曾有三个都是现代大师级的男人为其迷倒。

  而为西湖所迷倒的大师,又岂止三个?连最老成的国家领导人谢觉哉,也留下了《咏花港》:鱼国群鳞乐有余,观鱼才觉我非鱼。虞诈两忘欣共处,鱼犹如此况人乎。游人在曲桥上驻足贪看着碧波中鲜红的鲤鱼,快乐地撒着鱼食,鲤鱼则全然不惧众人的围观,顾自在众目睽睽之下悠闲地用餐,水中的鱼挤在一起,桥上看鱼的人挤在一起,用一个成语形容这场面,最恰当的莫过于“过江之鲫”了,因为这里就是红鱼池,池中蓄养的正是红鲤鱼和红鲫鱼。

  在鱼池的东南角,有一排竹廊水榭,名为“濠上乐”,是取《庄子》秋水篇的典故,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濠上的故事,让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从中获取了无穷的意趣,当然也包括苏堤的修建者苏轼,苏轼在其《十二琴铭·秋风》一诗中吟道:“悲莫悲於湘滨,乐莫乐於濠上。”应是“濠上乐”的具体出处了。乾隆的诗“底须秋水悟南华”说的也是这个典故,《南华经》是《庄子》一书的别名,《秋水》是《庄子》外篇中的一章,谢觉哉的《咏花港》同样用这一典故。这里与观鱼池上曲桥的喧闹形成很大的反差,很安静,除了偶而路过的游人,和坐下来休息的旅人,没有超然物外的庄子,没有棋逢对手的惠子,没有当年庄子和惠子那样具有丰富知识和雄辩口才的哲人。

  花港中不但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一座著名的庭园建筑,叫蒋庄。原为无锡人廉惠卿的别墅,名小万柳堂,后归南京藏书家蒋苏庵,易名为兰陔别墅,俗称“蒋庄”。建筑分别建于1901年和1923年。整座庄园临小南湖而筑,前堂后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按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建造,主体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别具特色,是西湖著名庭园之一。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晚年曾居此庄多年,现辟为马一浮纪念馆。

  进门左右为楹联“胸中泛滥五千卷,足下纵横十二洲。”正中是马一浮先生坐像,身后是他1938年亲自作词的“浙江大学校歌”: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己是,无曰遂真。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嗟尔髦士,尚其有闻。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从“年少好学,获取榜首”介绍到“一代宗师,永垂千古。” 马一浮,名浮,字一浮,浙江会稽人。中国现代思想家,与梁漱溟、熊十力被人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周恩来总理曾称他是“我国当代理学大师”。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蒋介石许以官职,均不应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应竺可桢聘请,任浙江大学教授。他在业界名声很响亮,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而在外界却鲜为人提及,原因就在于马一浮从不标新立异,更不自构体系,而始终只是默默地潜心研究宋明理学,躬自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为人精神,匿居陋巷,不求闻达,颇有萧规曹随、泥古不化的意思,所以著名画家丰子恺在其随笔《陋巷》一文中,称马一浮为“今世的颜子(渊)”。

  建国后,1950年,应弟子蒋国榜邀请,迁居蒋庄。曾任浙江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全国政协委员,但可以不用去单位点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不以俗务打搅,让他在花港蒋庄的家中安心著书立说,颐养天年。


  与蒋庄相对的藏山阁系原红枥山庄建筑,为杭人高云麟别墅,又名高庄,亦称豁庐,抗日战争被毁,只剩藏山阁一处。


  沿石阶登到阁上,山峦耸秀,绿色盈盈,山色湖光,尽收眼底。


  只有自然的山水,没有人文,风景就显得荒疏廓远;只有人为的建筑,没有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人就感到单调乏味,所以中国传统的建筑,特别讲究人与环境的和谐,不会破坏环境的整体氛围,注重风水的来龙去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在花港观鱼,信步而行,人很容易就沉浸到大自然的美景中,觉得每一棵树木,每一株花草,每一尾锦鲤,都可当作把袂共语的朋友;凭栏拈韵,也很容易被丽宇芳林厚重的人文打动,觉得这些建筑好象天生就该在这里存在一样,也如一棵棵树一株株草那样,具有活泼的生命力。


  留连于西湖风景,比在商店选丝绸,内容要丰富许多,情趣要高雅许多,心灵要亮堂许多。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12-1-13 18:3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1-13 18:53 | 只看该作者
  高兴地坐了朋友沙发,容后细读。
3#
发表于 2012-1-13 20:19 | 只看该作者
运涛涛老师的游记散文,意境开阔,描写细致,内容丰富,杂陈文史,有感有悟,学习欣赏。
4#
发表于 2012-1-13 20:41 | 只看该作者
  “只有自然的山水,没有人文,风景就显得荒疏廓远;只有人为的建筑,没有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人就感到单调乏味,所以中国传统的建筑,特别讲究人与环境的和谐,不会破坏环境的整体氛围,注重风水的来龙去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这就是西湖美景名扬天下,久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短短四十分钟,不在商店选丝绸,留连于西湖风景,看到许多美景,得到不少知识,写出这样一篇深入细致,内容丰富的美文,实在值得。
  问好朋友!
5#
发表于 2012-1-13 20:49 | 只看该作者
留个脚印,问好!
6#
发表于 2012-1-13 21:5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采!好作品!顶起来,赞一个!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22: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袁光熙 于 2012-1-13 18:53 发表
  高兴地坐了朋友沙发,容后细读。

欢迎朋友
8#
发表于 2012-1-14 05:52 | 只看该作者
好一篇游记,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思维开阔。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07: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2-1-13 20:19 发表
运涛涛老师的游记散文,意境开阔,描写细致,内容丰富,杂陈文史,有感有悟,学习欣赏。

感谢先生的点评
10#
发表于 2012-1-14 08:40 | 只看该作者
西子湖畔记录下优美的文字,可谓双丰收!
11#
发表于 2012-1-14 1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运涛涛 的帖子

“只有自然的山水,没有人文,风景就显得荒疏廓远;只有人为的建筑,没有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人就感到单调乏味,所以中国传统的建筑,特别讲究人与环境的和谐,不会破坏环境的整体氛围,注重风水的来龙去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深刻的感悟和见识!由美文欣赏美景!问好涛涛老师!
12#
发表于 2012-1-14 1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运涛涛 的帖子

读了这篇游记,既游又懂史两全其美。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08: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2-1-13 20:19 发表
运涛涛老师的游记散文,意境开阔,描写细致,内容丰富,杂陈文史,有感有悟,学习欣赏。

谢谢朋友支持,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9: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12-1-13 20:49 发表
留个脚印,问好!

欢迎朋友,冬安!
15#
发表于 2012-1-17 19:48 | 只看该作者
饱蘸真情的游记,艳羡文字的同时,也艳羡您的愉悦之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2 20:28 , Processed in 0.0501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