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6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为之,而后才可以有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7 1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为之,而后才可以有为

  最近闲来无事读史书,读到“陶母封鲊”的故事,很是感动。

  陶侃,晋朝人。早年丧父,母亲守寡,家徒四壁,靠纺织为生。陶侃自幼好学,再加上母亲善教,长大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陶侃20多岁时,受命为当阳县吏,监渔业。他想:母亲辛苦一生,如今自己做监渔官,送一些鲊鱼给母亲,也算尽点孝心。于是,他托人带了一罐鲊鱼给母亲。谁知,母亲拒而不收,封了“鲊”,并写信说:你当了县吏,拿公家东西给我,以为是好心,相反,它不仅不能有益于我,反倒给我增加了忧愁。陶母“忧”什么呢?她说:“吞占公家的东西,就是贪。贪婪之心是没有止境的,后果就难以设想。”她告诉陶侃;“人有不为之,而后才可以有为。为人不干坏事,才会做好事。”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竟能在儿子犯错的时候,以“人有不为之,而后才可以有为,为人不干坏事,才会做好事。”这样直白的话语教育儿子收敛贪念,确实令人钦佩。

  人之为官,难免有个人的小嗜好。古有陶侃孝母、公孙仪喜食甲鱼,今有胡长清好书法,孟庆平爱跳舞。但陶侃一生为官清顺,官至高位,公孙仪贵为宰相,皆因对自己的爱好控制有度,深知“人有不为之,而后才可以有为”的道理,常常“日三省乎己”所致。而胡长清却以书法取利。孟庆平则沉溺美色,盖因身边既缺乏像陶母一般的家人耳提面命地“谆谆告诫”,又缺乏公孙仪的自律,才让爱好成为了葬送自己的“祸媒”,所以最终沦为贪赃枉法的“硕鼠”,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还是相当地令人同情和惋惜的。

  大权在握者,仰者云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受“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古训。有求者必会‘削尖了脑袋’以各种方式‘投石问路’,努力用手中的“糖衣炮弹”让权贵们躺着也要中枪,服从自己的意志。爱好,就高官的软肋,倘若不能自设防线,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沾沾自喜于自己的爱好得以满足,就容易在金钱、美色面前失掉了原则和良心,成为了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千古罪人。

  有人说,兴趣爱好作为个人在业余时间里的一种休闲与消遣活动,只要“爱”之适度,“好”之有道,倒也无可厚非,不必干涉。但问题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这个“度”和“道”常常较难控制:比如《艺苑余谈》记载:郑板桥在扬州卖画时,有一盐商慕其画而以重金索求,郑老先生因不屑与铜臭者交往,终未应允。一日,盐商探得郑板桥嗜食狗肉,便投其所好,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的画。连郑板桥这样清高孤傲的人在嗜好面前都“难得”地糊涂了一次,是该归咎于奸商的狡诈?还是他对嗜好无节制,对投己所好的诱惑缺乏抵御之力呢?

  为官的环境古今并无太大差异,所以,要求从政者,无论官职大小、无论权位高低,一要加强学习,勤读廉政之书,勤受廉政之教,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常思修身之德,以增强自律;二要发展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在个人私欲与公平正义之间,学会取舍;三要对自己的爱好“严防死守”,“勿以恶小而为之”,避免成为受贿的“突破口”,防止被爱好捆住手脚,成为权钱交易的牺牲品;四要有个类似于陶母这样的家人,在自己犯浑的时候拿出正义的杀威棒当头棒喝,使“清风常拂面,”促其清醒,让光明永驻心间。
  
  一句话:当官应知:“人有不为之,而后才可以有为”,这是确保为官坦途的基石。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2-4-7 15:54 | 只看该作者
我想,道理,贪官也不比清官懂得少,但是仍旧要贪,不仅是少了“陶母”这个家庭环境,而且还少了“陶母”这个社会环境。所以,寄希望于官员通过学习从而能自我约束甚至自我批评,来根治贪官的问题,怕免不了要失望。产生贪官的土壤不能改变,一切都不会改变。问好小鱼!欣赏佳作!赞一个!
3#
发表于 2012-4-7 1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鲁小鱼 的帖子

好文章,但愿人读好,读好为好人,不为不为事。
4#
发表于 2012-4-7 19:02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小鱼!
当今社会,为官的坦途是站好队,有人提拔,除此都是没有用的。
5#
发表于 2012-4-8 14:14 | 只看该作者
陶侃的母亲可是俺家乡人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6: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chezhiyuan 于 2012-4-7 15:54 发表
我想,道理,贪官也不比清官懂得少,但是仍旧要贪,不仅是少了“陶母”这个家庭环境,而且还少了“陶母”这个社会环境。所以,寄希望于官员通过学习从而能自我约束甚至自我批评,来根治贪官的问题,怕免不了要失望。 ...

谢谢来读!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6: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工山飞月 于 2012-4-7 17:53 发表
好文章,但愿人读好,读好为好人,不为不为事。

谢谢夸奖!
8#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6: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2-4-7 19:02 发表
问好小鱼!
当今社会,为官的坦途是站好队,有人提拔,除此都是没有用的。

呵呵,一针见血!
9#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6: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2-4-8 14:14 发表
陶侃的母亲可是俺家乡人

是吗?那应该引以为豪!
10#
发表于 2012-4-9 09:41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但是现在还有多少贪官污吏读书,读过“陶母封鲊”的故事呢?还有多少官员不为权钱色是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13:33 , Processed in 0.1329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