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8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感悟自然景色的宗教情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9 13: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感悟自然景色的宗教情怀

李华新

  在四月天,春天的脚步你已经不是凭借着诗人的描述来感觉到的,而是通过一种踏青行为来感知的,所谓踏青就是走向自然之野,在此刻,花红柳绿的景象,恰恰是因为每年春天不得不刮的风感受到的,然后就是在有了春雨润无酥的期待中,恰逢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让人们的心情都好得不得了。

  春天蹒跚的脚步,是从踏青开始的,而此刻一个关于灵魂纪念的祭奠已经开场。
       于是在迎春花开放之后,玉兰花以自己的方式在暖暖的春阳里把那些被风吹了一地花瓣的感觉,让踏青者感到丝丝的遗憾。因为赏花者过了花期,就需要等待这些花枝需要重新等待下一个周期。于是,在春天里那些抢先开发的花朵,以春天守门人的方式在历经冬爽的暖意里悄然开放之后,新的期待也就随之而来。只要是错过了早春的花期,你就需要等待来年。

       春天的花期在你不经意地时候,春天的脚步就来到了你的身边。于是你的心很温暖,在飘散着生命气息的乡野和城市的公园中,受到景色的感染,人们的情绪也会勃发出悸动和活力。

  在这个时候,我想起了关于春天的景象中的那些已经退出了绚烂感觉的迎春花的身影,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绚烂的主题,它悄无声息地在依旧引起人们不再注意的路边或是崖壁上,存在者似乎是在为来年蓄积着开放的能量。此刻,人们甚至失去了在料峭春寒中的关注。不过就像在春天里,那些大地之野的花朵,只要是在北方大自然的怀抱中,不会有硕大的花朵呈现那样,在北方的大地的视野里,似乎是有某种情怀开始在我的心中浮现。

  这是这是属于生态之美的感觉,因为自然是属于有生命美的自然。因为在一位前苏联的著名导演C爱森斯坦的那本著作《并非冷漠的大自然》中,他说到了自然的有机性和激情。他的书中,就涉及到理想的人的生态意识与审美美学的目光。

  对于我来说,总是感到我们对于中国古代诗人,关于春天吟风弄情的感觉,好像是离着现代的情感还是有些隔膜的,实际上在我们在审视中国人的宗教情怀的时候,我们似乎是可以在古人的那些书写离别思绪的感情中,会感到那种寄托这些景物中的某种感怀的,其实就是人们的一种情绪,“感时花间泪,恨别鸟惊心”其实就不仅只是一种比兴的描述,更多的则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感受。

  为什么这样说,这些与我,似乎是在过去所不曾深想的,这就是因为我们在陶醉于大自然的时候,我们内心对造物主的感动,似乎就是忽略了从内心深处的一种关照,而宗教的力量,其实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当我们在这里对自然的景色产生某种共鸣的时候,内心的那些感受,都是在向纯净和崇高的终极目标靠近。就是在涌向一个自然和造物主的怀抱:那是上帝的怀抱,是佛祖的怀抱。

  这是在对自然景象中最容易发生的一种移情作用,此时情感已经超越了景色本身,于是人们的思想才会浮想联翩,才会把内心的那种感受交付给自然的陶冶中,才会使得我们的感觉进入到一种境界之中。

  我们常常说得的“物我两忘”的那种感觉,就是如此。于是使得我不得不思考,景色的超越意义已经不是景色和美景本身,而是一种境界的提升。“对自然的审美的核心是超越:超越世俗生活的种种障碍和自然深处的精神进行交流与沟通,在这个时候人们所谓的理性精神与情感,似乎是在自然深处的那种感觉中到达了身体所不能企及的地方,那种神秘的或是不用过度沉思,就可以领悟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我们现在往往会用陶醉来形容对那些自然景色的感触,可是人的陶醉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无疑精神的陶醉是一种高层次的感触。这和庄子的那种“游心于物之处”的感觉,就是回到始初的那种原生态的感觉,是那种对于自然之大美的一种敬畏和崇拜。就像人们在那些宗教的场所,它那高耸的屋宇本身要传递的就是来自天庭的某种意象,于是人们就极为希望要在对话中找到一种力量注入的感觉;而在景色如画的大山深处,那静谧的幽然的境遇中,要做的事情就是静静等待皈依者遁入佛门,以及那些用心灵念想造化的近乎呓语的念诵,这些实在是已经超出了那些经文本身的阐释,这些情绪使得人们在思维的长河中,逐渐接近一个终极的目的。

   在这个时候,人们似乎会明白了一些道理,就如同在单位工作的时候,或是在私家旅游的时候,人的心情才会是放松的,而在归途的路上,越是接近返程的终点,也就是出行的始点时,依旧会有不少的烦恼生出来,因为,你需要在世俗的环境中继续与烦恼相伴,你无法超越,你的身边都是很具体很琐碎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无法超越。

  于是,你和上帝对话的最好方式,就是走向原野。进入大自然的怀抱。你在此刻想放下那些忧愁三千丈的烦恼之丝。要体验那种超越的感觉。

  其实,所谓的超越就是超越人世的种种烦恼,进入慈爱的万能的拥有更大力量的上帝怀抱中。因此,我们所说的审美关照或是回归,其实就是一种宗教情绪的回归。因为审美者对自然的认识、体验与宗教徒对上帝的认识、沟通与思考,它们在精神上实质上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

  也许,我们会在不同的景色之中徜徉,会在那些极尽美色的环境里用内心的那些感觉来进行,以此体验与苍天拥抱的那些感觉。

  其实,在我们所见到的那些具有审美意义的自然之美,其实都是一种向内的一种感怀,都是在自然之美的审美情节中的一种生态美学的眼光,而且是我们面对自然之野美景的时候,我们往往是会寻找那些静谧的安静的和谐之趣,实在也是在对生命意识的感悟中,能够体验到的宗教情怀的东西。因此生态美学的精神,能够帮助我们比之科学精神更能人类沟通人与自然之间的隐蔽的联系,更有助于我们人类与自然精神的对谈。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2-5-3 14:3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4-29 17:10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立意深远,极富想象力,好似一篇散文。
3#
发表于 2012-4-29 17:51 | 只看该作者
喻理于情,立意高雅,情感细腻,引人深思。问好华新!欣赏佳作!
4#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ichezhiyuan 于 2012-4-29 17:51 发表
喻理于情,立意高雅,情感细腻,引人深思。问好华新!欣赏佳作!


谢谢您的点评并致谢!
5#
发表于 2012-4-30 12:00 | 只看该作者
见解独到!文笔隽永!欣赏
6#
发表于 2012-4-30 14:55 | 只看该作者
人和大自然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前提是我们要有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大自然,而不能像一个不肖之子对待母亲一样只知道索取。宗教情结也是一种人与(神)和沟通吧,前提同样是我们对神灵的敬畏。
文笔情理并茂,好文。建议再校对一下。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 14: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2-4-30 14:55 发表
人和大自然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前提是我们要有一颗敬畏的心去对待大自然,而不能像一个不肖之子对待母亲一样只知道索取。宗教情结也是一种人与(神)和沟通吧,前提同样是我们对神灵的敬畏。
文笔情理并茂,好文。建 ...


报告版主重新校对并有点修改,清雅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22:43 , Processed in 0.06292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