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3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雪花飘飘”到点播节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0 2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场景一:房头上的电视天线


      在大西南横断山腹地鹤庆这样一个偏远小县,七十年代看场电影是要翻山越岭的。就是到了八十年代,看场电影也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我八十年代初期,从大理师范毕业,分配到金沙江峡谷的鹤庆六合彝族白族自治乡的一个一师一校的教学点,看场电影需要翻爬两个小时零十五分种的陡峭崎岖山路,到六合乡街上才能实现,也还要打听乡街上放不放电影,消息不准确,还有空跑一趟时候。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我们村有个做生意的人家,卖了一台外壳橘红色的山茶牌14英吋黑白电视机,那时用天线能收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正值放寒假,他们家在我家隔壁,中央电视台正播放《霍元甲》,又恰巧是农闲季节,一到黄昏晚饭后,村里的小孩大人老人就一家子一家子地往他家挤,把他家挤得水泄不通,热闹得超过了看电影。

      九十年初期我又调到松桂镇龙珠小学,这里生产古老的手工白棉纸和毛竹造的草纸,这样做生意的人也就多一点,带来了经济上也比较活跃,买回彩电的人家也多,但龙珠深藏在深山沟里,电视信号极差,那时候我不知什么时候起,也爱捣鼓点电视,这样就有刚卖了电视机的人家,就请我去调电视节目,我就教他们用竹杆将电视天线高高地绑在房顶上,尽管那样做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总是“雪花飘飘”的,可总算能看出一些节目内容来,多数人也就心满意足了。不知不觉中很多人的房顶上,就像比赛似地伸出了长长的电视天线。并且当时的很多影画作品,都以电视天线为题材,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电视的家庭也非常乐意将电视天线架得老高老高,以此用来借机炫耀自家有电视机。



                            场景二:大门顶上的“锅盖”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由黑白向彩电发展,又由小尺寸向大屏幕挺进,进而由显像管向液晶进军。不知不觉中,大家都对电视熟悉起来,我那点现炒现买电视捣鼓水平,也显出它的蹩脚来,来请我捣鼓电视的人也就没有了。无意中发现原来在房顶上的天线一天少似一天,而新建的平顶大门上则多了一个锅盖似的电视接收器。听说收到电视节目很多,还能收到外国台呢!这让我惊奇这世界变化的确太大了,大得自己的想象都无法跟上。如果照此发展下去,这“地球村”的愿望不是很快就实现了吗?!不过这“锅盖”也还是有很多缺陷,台数是多了,可因为角度不同,自己想看的频道出不来,且有很多频道也只是一个空频道,不可能不断地爬到大门顶上转“锅盖”。就在乡村流行“锅盖”热的当下,城里早已经盛行闭路电视了。



                            场景三:墙壁上的闭路线

      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我所在的山寨小学校也拉通了闭路电视。节目稳定且清晰,可挑选的频道也多。自己过去无聊时去搓麻将、三围一、斗地主、梦幻三匹……的时光,便被闭路电视拴得紧紧的。

       房顶上的电视天线和大门顶上的“锅盖”,便在这不起眼的细细的墙壁上的光纤闭路线面前彻底败下阵来。自己想着这闭路电视恐怕要看几年的吧,不曾想,还没过几年,有人又在鼓吹自己家的机顶盒如何如何好看方便。这让我这个呆在乡村学校二十七年的老土,真正感到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电视机是越换越大了,不过我想跟前几年的裤子一样,裤脚长得到头了,就会越穿越短了。



                            场景四:电视机上的机顶盒


       机顶盒不以我这个老土的意志为转移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机顶盒里各种分类更细的节目,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喜欢购物的人,可以在电视上买到本地买不到的心仪物品;喜欢做菜的饕餮达人,可以跟着电视学做高级厨师做出来的绝活厨艺;珍爱生命的养生雷人,可以满足自己了解养生之道的欲望……总之您想要的,机顶盒都可以满足您!



                            场景五:未来的掌上电视


       电视这道人见人爱的喜人美食,正以惊人的速度,占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很多人已经被电视俘虏了,电视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必需品。机顶盒的出现更让人们品尝到了电视给人们带来的美味佳肴。

       我自己也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电视彻底俘虏了,已经成了全校公认的电视迷。尽管机顶盒非常便利,但如果不在家,一天看不到电视,就像那天没有吃到盐巴一样。我便突发奇想,哪一天能将越换越大的电视变得像手机那样精小,那么就可以随时随地看到电视了。我想我的未来肯定不是梦,因为“三网合一”的日子已经到了,这离我实现梦想的日子也就快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wwmi06 于 2012-5-17 11:2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5-11 07:28 | 只看该作者
视觉有别致的气息,提读。
3#
发表于 2012-5-11 15:13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时代的意义,每一个物件都是一种心情。记下就好,心情也好!
4#
发表于 2012-5-13 21:39 | 只看该作者
七十年代看场电影是要播山越岭好几道丫口和山梁子的。(像这样的句子,既有错别字,且用词重复)

还是要注意语句的简洁与准确,多打磨才好。问好
5#
发表于 2012-5-14 09:28 | 只看该作者
充满生活气息,别致的文字!欣赏!
6#
发表于 2012-5-14 09:43 | 只看该作者
内容很好,标题可以再斟酌一下,现在这样有些像杂文题目,里面的场景,不一定要一二三四这样明显,加上一条线将其串起来,珍珠就成项链了。个见。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11:31 | 只看该作者
近几天很忙,感谢以上各位的阅读和点评,特别是匣子妹的真情建议和剑鸿兄的说法,非常中肯。匣子妹提出的已作修改,剑鸿兄的暂时想不起来。在今后的创作中一定会注意的。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9 19:45 , Processed in 0.05193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