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谈中小学教育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形成与构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2-18 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基础教育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形成与构建

                 极品山庄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课程资源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词汇进入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在教育教学中,它的重要性显得日益突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迫切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目标实现的范围和水平,因而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然而,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问题及其对新课程实施的意义,更不用说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要发展,观念要先行,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和利用中的首要问题就是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全面而正确的课程资源观,然后将先进课程理念转化为课程行为,从而促进课程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

  结合长时的理论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对中小学教师课程资源观形成的认识。

  一、课程资源观的形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具有首要意义。

  究竟什么是课程资源观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首先弄清什么是课程资源。目前,一般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和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教师和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而,我们可以说,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  是任何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
  
  所谓课程资源观就是人们对课程资源的态度和看法。就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问题来说,课程资源观就是在学习型社会中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确立“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如何促进学生更主动有效去获得知识、技能和较高人文素养的问题。简而言之,课程资源观的实质就是我们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价值取向问题。因而,课程资源观直接影响人们认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也影响课程资源利用的程度、质量和效果。正是课程资源观对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起着导向、维持和监督作用,因此成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首要问题。

  具体来说,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要求下,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基础教育领域,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尚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概念、性质、存在形式及开发与利用等相关因素还存在模糊认识,课程资源的建设也刚刚开始,切合于我国国情和各地教育实际观念尚未完整形成。课程资源观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首要作用,就决定了它是制约课程与教育发展的“瓶颈”。如果教师不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不去分析和探究课程资源的性质、种类、构成以及在课程目标实施中价值,课程资源的利用就是一句空话,新课程的实施就会受到阻碍。

  其次,课程资源性质的多样性和存在形式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探求与辨证的过程。

  就课程资源的种类来说,有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既有显性课程资源,也有隐性课程资源;既有人力的,也有物力的;既有文字的,也有活动和信息化的,其特点和性质不尽相同,其存在形式千变万化。而且相对于人来说,课程资源是外在的,它不会自觉进入课程领域,需要教师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性去认识、开发和利用。所谓开发实际上就是探寻一切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学联系起来的课程资源;所谓利用,实质上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从这种意义上看,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都具有价值潜在性特点。这就需要教师从广度和深度上发掘它们的潜在价值,而这又与教师对课程资源价值的认识程度、使用广度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水平等主观因素紧密相关。归根到底,课程资源价值的发掘最先受到教师主体认识的制约,既课程资源观的制约。

  第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转变对课程资源的旧有认识,势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课程资源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与现代社会和科技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与体验、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这对于长期习惯于依赖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的教师来讲,不仅仅意味着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角度的转换,更意味着课程观念的自我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实现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对课程资源明确而清醒的认识,没有切实有效的开发与利用的方式,新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就不可能实现。

  第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需要教师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

  新课程引入了全新的课程资源理念,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计较市开发、筛选、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就教材来说,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等主观因素对工作成效的影响越来越大。教师要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首先要去分析课程目标与内容、分析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还要认识可开发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设计开发的程序、方式以及估计开发产生的预期效果。在这样的开发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发展,对于教育、教学、课程,特别是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最终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资源观,实现教师专业的成长。当然,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是一个互动增长的过程。

  第五、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资源观也是校本课程发展与研究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中 形成了中央、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开发机制,给予学校更大的课程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成了学校的一项新任务。每个学校的教师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发展特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个学校的校园面积、建筑风格、社区环境也有巨大不同,可供爱法的课程资源千差万别,各有优势,各具特色。而所谓校本发展正是要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办出自我特色。因而,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依据本校特点,合理利用本地、本校课程资源,开发出适宜于本校发展的课程。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首席”地位就决定了他们必须转变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校本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资源观形成的途径和方式

  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形成应是一个又低级到高级的动态渐进过程,是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断增长、深化和更新的过程。而且,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形成,也不可忽视学校及整个教育机制的支持。因此,课程资源观形成途径和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是走向合理、有效利用的必由之路。

  第一、教师要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础教育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负担沉重,缺少深入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就是研究起来也是“单兵作战”,而且特别注重于“细部研究”,缺少集体合作,难以从宏观上去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毫无疑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实践与研究的、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才会有成效。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努力的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更应给予他们更多的课程决策权和使用权,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把理论变成可操作性的程序和模式,以促进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就教师个人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来说,也是互动促进的,基础教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给予了理论研究坚实的基础。相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就会提升教师的教学认识、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并进一步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出具有自我特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等等。在课程资源观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相互促进,就会对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种类及其存在方式建立具体而深入的认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体验,对适宜于本校或本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序、模式及其利于的方式、方法会探索出更切实可用的经验等等。

  因此,教师科学的课程资源观正是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而且,只有通过具体的课程实践才可能进行内化和优化,从而促进课程资源的高效开发和有效利用。

  第二、教师在实践中应注重反思与探究,不断培育研究的精神动力。

  反思与探究事理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新事物就更应该表现出浓厚的反思精神和探究欲望。反思与探究对于基础教育教师日常教学的意义在于:在平乏、琐碎、枯燥的应试教学中,不断发现教学的新价值、确立教学的新视角、获得教学的新教学体验和新成就,使教育教学常变常新,给教学增添新养料、新动力。因此,对于课程资源这个新名词、新事物,教师就应不畏艰险,在反思与探究中努力实践、研究,构建属于自我的认识。反思与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因人而宜,可以通过观察、体会、思考、阅读、写作、,也可以通过交流、观摩、考察、调研等,积累研究素材、教学经验,把形成的课程意识不断转化为课程行为,增强反思与探究在教学中的实效性。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编写中,教师就可以运用这些从实践获得的认识做指导,使课程更具适用性,使自己形成的观念更趋科学。
但是,教师在反思中应该注意到,实践经验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对人具有肯定性价值外,还包含对人发展的否定性因素。因此,教师的反思要克服经验主义的影响,不要被经验束缚了手脚,成为纯粹的经验主义者,而要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及时地“扬弃”。只有这样,形成的课程资源观才既具实践性,有具指导意义。

  第三、教师参加培训,给大脑及时“充氧”。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推行,教师的培训成为除教学活动之外一项最重要的活动。教师的培训主要有校外培训和校内(校本)培训,在培训中,教师在合作交流中获得集体智慧的生长,增加了从事教育教学的后续力量。教师培训对于教师课程资源观形成的意义在于:通过不同校际间的交流和观念的撞击,通过教师与专家的研讨,通过经验与认识的相互启发,提升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学方式变革以及对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及时汲纳不同个体、不同学校对课程资源理论和时间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广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总结出的好经验,不断推动新课程改革想纵深发展,使教师在培训中更新观念,逐步形成对课程资源的科学认识。

  第四、学校要加强团队合作,促进集体观念的创生。

  教师科学的课程资源观的形成过程中,虽然个人的努力很重要。但从大的教育环境来考察,这种观念的形成还有赖与社区、学校、教研组等集体的实践与研讨,任何纯粹个体的行动很难获得科学的认识。只有把集体与个人协作起来,形成的观念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就单个学校而言,教师个体形成的课程资源观最终应该是学校共性和教师个性的统一。因此,团队和集体观念的创生是教师科学课程资源观形成的又一基本形式。作为学校,就应让教师享有充分的课程支配权,通过实验、研讨、学习、观摩等多种形式来促进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在协作中形成团队力量和团队精神,从而加快校本课程和课程资源的建设,尽早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配置和课程资源库,形成具有校本意义的教师课程资源观。

  总之,教师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需要把自我放在教育大环境和教育大机制中去锻炼,需要把自我置于课程系统中去考察,需要把研究工作放在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辨证发展,这样形成的认识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005 2 18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4 23:25 , Processed in 0.04749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