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秋天与文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3 2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凡是文人,都是与秋天有缘的;
  
  凡是文人,很少有不爱秋天的;
  
  凡是文人,绝少有不将秋天作为自己描写对象的。秋山秋水、秋林秋草、秋花秋虫、秋风秋月、秋思秋绪……
  
  古今之文人,大多有“悲秋”的情结。自宋玉之《九辩》开中国文学“悲秋”、“秋思”之先河后,在我国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中,“悲秋”成为一个永恒的题材。晏殊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何其悲壮。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眼欲穿时肠欲断,秋风起时偏登楼,天气之凉比不得思念之苦,河汉之遥难平肠中之热。如椽大笔,寥寥数语,秋思之情,感人至深。马致远一曲“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西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更是秋思之绝唱。
  
  古今文人,对秋思的描写常与秋月为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众星朗朗,怎比秋月独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管是月落乌啼,还是月挂中天,秋夜沉沉,秋露浓重,一种秋思,遥寄秋月,秋月已成为秋思永恒的信使。
  
  文人笔下对秋声秋气的感触莫过于欧阳修了,他的名篇《秋声赋》是千古传诵的关于悲秋的经典之作。他笔下的秋声“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他笔下的秋气又是一种肃杀之气“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故此我们应该明白古人为何要将“秋决”和“沙场秋点兵”选择在秋天进行了。
  
  ……
  
  古人因何悲秋?从社会原因看,他们大多因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仕途失意,或者离愁别绪,伤国怀家,当他们看到菡萏香消,黄叶满地,连天衰草,老树寒鸦时,难免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于是悲从衷来,托物言情,寓情于景。从自然方面看,祖国医学又认为,人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四季变化和五行学说存在着相应的联系。五脏中的“肺”、七情中的“悲”、四季中的“秋”,都属于五行中的“金”,古之五音"宫、商、角、藢、羽”当中,“商”为西方之音,西方属“金”,故“商”也属“金”,“商”,伤也,即悲伤之意。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易产生伤感的情绪。这恐怕是悲秋的自然原因吧。
  
  虽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悲秋”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但也不乏赞美秋的华章。“山空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王安石)……这不正是唐宋文人对秋色的赞颂与向往?
  
  与古人相比,近现代文人眼中的秋天则清新亮丽多了,纯属另一番气象。
  
  在郁达夫看来,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但故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来得有味。于是每到秋天,身在南方的他却总要想起北国秋日里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老槐树的落蕊,还有那晴天下的驯鸽,以及那丝丝不断的秋蝉的残声……难怪郁达夫说,“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
  
  钟敬文和郁达夫一样,也对秋天钟爱有加。钟敬文眼中的秋色则是五彩缤纷的。在他看来,秋天是一年中最可爱的季节,可爱就在于她多姿多彩的颜色上。不说香山的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也不说别的地方,单就北京碧云寺的秋色足以让人留恋往返,红的、黄的、赤的,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桔黄的,咖啡色的、古铜色的……再加上比较保守的松柏之类的墨绿,秋天应有的颜色触目都是。并且这些颜色的对比又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从秋色开始孕育到秋意最浓的时候,一天一个样子,实在是令人目不暇接。
  
  在四时之中,林语堂于秋更是有所偏爱的。在他认为秋天代表成熟。只不过他所爱的秋不是晚秋,而是初秋。初秋时节,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秋林气势磅礴,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若是置身初秋时节,总有一种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绵绵情调。
  
  同样是时令上的秋天,峻青看到的秋天是与欧阳修看到的迥然不同的,峻青看到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色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气象,他借助秋色来表现丰收的喜悦,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真挚的热爱。
  
  青年时期的诗人毛泽东,更是志存高远,以一种常人无与伦比的豪迈气势曾于寒秋之中独立于橘子洲头,望着北去的湘江,“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竟自由”。人到中年的毛泽东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也忘不了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对寒秋的赞美,“……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其实,无论古代文人也好,还是近现代文人也好。不管是悲秋也好,还是对秋的赞美也好,咱们不去管他。只要我们能从浩如烟海的关于秋的名篇佳作中获得无尽的享受,就不失为一件美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2-7-4 18:48 | 只看该作者
秋贵在厚重,红黄遍地,层林尽染,收获的季节,成熟的季节。很好的描述。
3#
发表于 2012-7-5 15:29 | 只看该作者

标题

好文,提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00:57 , Processed in 0.05065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