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寻找最武汉(四)惟楚有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9 1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找最武汉(四)惟楚有才

  武汉号百湖之城,东湖最具盛名。湖中修有磨山公园,里面很有一些掌故。虽说园内多是一些仿品,但也能说明当地风貌。比如,“惟楚有才”,颇有来头这四个字,无论如何,只能放在楚地,武汉便是首选。

  刚过公园不久,在一道按古义修建的楚城墙前,导游给我们上了一课:看,这个城门有两路。左面是水路,右面是汉路。汉路正中大门是官道,两道小门是百姓走的民道。……嗯。书上所说的“晏子使楚”那一段,所谓的狗洞,并不是真正在城墙上挖了一个小洞,而是没有开中间的大门,只开了两边的小门。这对于晏子来说,就很不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官,就要走官道……

  导游的解释很有新意。但印象里,书上好像确实是说楚王为着羞辱晏子,就为他量体定做了一个“洞”,是新开凿的吧?到底是谁误会了?是晏子,还是写书的人,还是在后世流传时走了样呢?还有一种可能,导游是楚人,她就有自己的理解。

  天下小雨,我们驾车,一路盘旋上山,走不远,见景生情,就要下车来,听导游讲学一番,有时拍照留念。走马观花,又如牛嚼牡丹。现在回想起来,有几个河北老乡,在楚地很是风光了一把。就是刘备哥几个。除了关公是山西的,张飞赵云都是我们河北同乡。好像“磨山”得名就与刘备有关。现在还有刘备祭天的祭坛。那个“坛”字,写的古怪。古体字,是檀香的“檀”字,以“土”为形旁。奇怪处正在右半边:最上面的一点,跑到下面,在最下一横的上面。据导游解说,刘备当时还不是皇帝,没有正经祭天的资格。所以也就心虚,把上面一点藏了起来。按《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大半生运命不济,直到得了荆湘九郡后,才算时来运转。楚国是他的发祥地,也让他负了个不厚道的名儿。所谓“刘备借荆州,有借没还”,事情干的不仗义,即便是老乡,也不好为他托辞了。

  屈原是楚国人,是楚辞大家,也是古典文化的巨人。小导游还引领我们去看毛泽东青年时正楷所书的“离骚”。毛书正楷我们很少得见,也不敢妄加评述。小导游倒是干脆直爽:我们看,他写的上半部分还算工整,后面部分也就潦草。说明主席当年还是年轻,有些心浮气躁……

  公园里还是来楚的吴起,也有去楚的伍子胥。其实最是本土当产又雄霸天下的楚才还应当是“楚庄王”。一鸣惊人是这个人的心机与气魄;问鼎中原是此人的雄强豪迈;更难得此人还有“绝缨爱将”的好胸怀。

  楚地紧接中原腹地,使他处在中心地区边缘地界。也就使其既有正统文化的滋养,又有自己独立发展的空间。因了天时地利,又借一代楚才,就可以后来居上。清末时候,武汉一呼,天下皆应。那差不多是武汉最为风流传奇的时候了。

  来武汉,不能不去黄鹤楼。只是太匆匆了。胜名之下,人们趋之若鹜。大家都在低着往上爬着,一拨人刚过,又一拨人后来逼催。得个闲暇,就咔咔的拍照,以便回去向乡邻们炫耀:我去过黄鹤楼的!看看,这个就是楼,这个就是我啊!

  按我的心思,最好一个人。至多三二个同好相知,或走或停,或坐或起。流连婉转,又贪婪一卧,且醉且歌……最好能给我半月十天的功夫,让我厮磨在这里,和廊一柱一砖一瓦亲近。抚摩过壁间一勾一划,似能倾听千年古人的叹息。――这是没有半点可能的。

  楼未起时先有鹤,笔从搁后再无诗。崔颢来了,李白又来了,一直到臧克家,曹禺也来了。期间又有多少有名无名的人们匆匆的来,又走了?黄鹤一去,空余一楼传说。历史也如楼外的大江,终日滔滔不绝,又能留下几斑光影?

  是楼以鹤名还是人以楼名?鹤成了名鹤,楼也成了名楼,名人扎堆的都来了这里,又为这里添了大名气。于是就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大,欲罢不能了。人们也就大都慕名而来,到底来干什么,自己好像也并不太知道。只不过在图了一个虚名。

  一处名胜之所以名扬天下,也应当有它的客观原因。

  比如黄鹤楼,比较接近史实的说法,一开始是孙权所建的军事瞭望所。因为它地处沿江山头,再建高楼,居高临下,长江汉水,南船北舸一览无余。这完全是军事需要的原因,也是建楼的最初缘故。再后来,人们发现,不必瞭望军情,站在高楼一望,只九省通衢,江面岸边就多有景致,居高临下心情自然开阔舒畅,这时候,高楼也就成了观景楼了。

  有景色可观,就有观景人来。文人诗家就会留了墨迹,而后就会名显日盛了吧?――上面当然也有笔者主观推测的成分。

  民间的,不会写诗的,也编了好听的故事:一贫困酒家,沿江卖酒。一道士,常来赊酒。善良的酒家,从来都是大大方方,只赊酒,不要钱。终于有一天,道士开始酒后作法了。信手拿了一块桔子皮,就在墙壁上画了一只黄鹤(大家知道,鹤分灰白,从来并没有黄颜色的鹤。只因为是黄桔皮所画,所以才有了这只。)。画毕,道士一吹仙气,黄鹤从墙上跳下,翩翩起舞。为小店招徕顾客,赚足了银两。直到一年过后,道士重来,骑鹤而去。已经富足了的酒家,不忘神仙恩义,就修了这座黄鹤楼,以资纪念。道士是谁呢?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民间的故事很直接,他们就是在说善良,说因果相报。是在讲,人心善良,自然会有神仙相佑,能发大财。当然了,发财之后不能忘了根源。但就是这样一个缥缈的故事,远远就超过了可信史实。人们喜欢谈神仙,喜欢一再的传说。还在黄鹤楼里画影图形,说与后人。

  崔颢原来并不出名,后来经李白这么一捧,就名头大胜。李白到了黄鹤楼了,也要写诗,但一看崔颢在前面写过的,自己就懊丧的搁笔不敢再写。所以说,崔颢的才气大过了诗仙。是吗?――好像也不是。这里,还涉及到另外的一个人物,就是那个“裸衣骂曹”的狂生弥衡。他曾经来到附近,作过一首有名的“鹦鹉赋”。后来,弥生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因狂放被杀。崔颢其人也狂,站楼上,看到江上的鹦鹉洲,就自然想起弥衡,自己内心中不会不为之感叹惊悸,再想想黄鹤神仙,就会有跳脱红尘的想法,羁旅在外,就难免想家。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我们也又知道,李白也狂,他就大声叫“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也好神仙,他也不可能不知道弥衡事。所以,看到崔颢的诗,会心有戚戚然。应当说,不是崔的才气震慑了李白,而是他真的说中了李白的心事。一时间,不同时空里的几个奇才,怦然心动,灵犀而通。这就是文化名胜的根本意义了。

  再有其他话,比较那首短诗,还是苍白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发表于 2012-9-10 11:26 | 只看该作者
楚人风采,楚诗风韵,黄鹤楼的神彩无一不展示了武汉的风土人情,人文背景,在这样的地方行走一定心怀诗意,也一定顿生豪情。楚人豪爽,略有一听,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3:50 , Processed in 0.0476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