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学而知,还是行而知,古来一直就有争论,我这里不想重复这一无味的话题,就说知而行吧,说起知行,就会想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但今天要说的主题却与此无关。
上学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讲同样的故事:有两个父亲,自己的孩子要出门到很远的地方去,期间要路过一个很深很深的密林,一个父亲给儿子准备了一大包的干粮,另一个父亲给儿子准备了一杆猎枪。故事讲到这里,讲故事的人总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你认为那一个儿子走出了森林,或问如果你是父亲你会怎么做,相信每一个听故事的人都会给出同样的答案。但如果我是这个讲故事的,我还会问一句,你是父亲,你现在在怎么做?相信大多数的人就会张口结舌了,现实中多数父亲给予儿子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这就是知和行的不统一问题了,我们明明知道只有后者才是对的,但实际生活中往往选择了前者。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并不一定是有用的,明明知道按道理应该怎么做,但实际行动总会相左的,甚至于背道而驰。如果不知道前面的路,摸着石头过河,可以理解,但明知道路在前面,却仍然选择转弯,这不是不智,实际上是不懂,没有真正明白,持有怀疑态度。
前面的路总是黑的,没有真正的先知,圣人也不例外,孔子坚持自己的立场,周游列国,虽四处碰壁而不改,到老之后仍坚持已见,著书立说,专心著作,宣扬他的思想,至死不渝,因为他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因而坚持。马克思一生坚持走自己的路子,因为他坚信自己所创立的唯物史观是正确的,他所从事的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他也坚持,到老之后虽然行动上不再固执,但仍在理论上不断完善。从这点上来看,孔子和马克思有共同之处,他们创立了自己的理论,而且坚信它,并且一生为之奋斗不息,这就是知而后行之。也有一部分人会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理解看法,选择一意孤行,在一颗树上吊死了,如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门等人。
没有真正的先知,也没有绝对的真理,孔子、马克思的看法想法也不是绝对的正确。没有人能够对未知世界作出正确的预言,我国古代流传的推背图、烧饼歌,西方世界普遍流传的什么大预言都是无稽之谈,在理论上看要做到知而行之是很难的。
现实社会中我们要做到知而后行其实也很难,难就难在不能真知,有些人虽然明知道道理是对的,但又缺乏信心,如前面我们举的例子,不能坚持真知也就变成不知了。当然缺乏正确理论指导,固执己见,其结果同样一事无成。还有些人定了太高的目标,如历史上的范仲淹老先生,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应该是放之四海皆准之,但境界太高,如古之大同小康社会,很难实践。
知而行之,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做起来真的很难!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常经 于 2012-12-28 12:5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