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正月十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9 1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鲁西大地的深处,一条碧水清流的京杭运河打西边绕着弯儿打我的故乡经过,又有一条金色苍龙一般的黄河单刀直入;前者如婉约的女子,后者如粗犷的彪形大汉。两条大河历经千百年的修为蕴育出一块核桃形状的土地,犹如一叶竹木舟,而今已是人烟为患,村庄罗列,人马欢叫。花前月下,农闲时,常有饮醉了的村庄艺人沿着黄河岸挑灯怒唱《穆桂英挂帅》,也有民间匠人秃着白亮的脑袋,背着褡裢走进运河深处的村庄。
  
  村子在方圆十里,老远就能望见隆起的大土丘,地势居高,宛若一只戏水的大鲸鱼。清朝时期的大地主李鹏举曾扛着一扇铡草喂驴的大铡刀骑着一头老叫驴率领一群老弱仆人打退一营人马的“长毛子”大军,因而威震黄河两岸,是远近闻名的大村。在村里,横竖八条大街将整个村子的大卸八块,李、张、赵、王、刘、秦、史、黄八大家族排号而来,聚众数百,各占一块。
  
  正月十五在中国是大节日,乡村里的正月十五自然是比城市里更要庄重,更要认真,气味也要更浓重。尽管如今城里的人或多或少的对乡村里目不识丁吃饭爱放响屁的乡巴佬抱有翻白眼的态度,但城市是从乡村里过渡而来的产物,城市里的人也避免不了会放屁的。
  
  进入正月沉寂一冬的乡村就要一改往日的宁静了,村庄里一副“老街,木门,红对联,一地积雪满河沿”的景象。那时候我们村的村支书是个爱穿军大衣的胖子,他有一辆深绿色的北京吉普,村里的会计兼司机整天开着北京吉普。我们的同学,那个会计的儿子整天坐着吉普子,眼馋的我们了不得。过了正月村里的高跷队就要表演,正月十五的夜里村里是要放半小时的烟花的.大姑娘、野小子各自充当着《西游记》里的人物。从邻村郑庄借来的那架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牛皮大鼓被人架上村支部大院的会议台,穿军大衣的支书一脸严肃坐在左边,撇着嘴媚笑的会计坐在右边,我爷爷脱了羊皮大袄坐在中间,一双大手握着大棒槌般的鼓槌把牛皮大鼓擂阿咚咚响。
  
  许多年前,在俺们那村里过了正月十五,小学堂里那一扇铁锈斑斑的大铁门被看门的赵老妈子拴在裤腰带上的钥匙打开,一开课,老师那张洒满麻子的烧饼脸精神大振重现讲台,夹杂着涂抹星子眉飞舞色地进行凶恶的表演。所以,孩子们对于春节的光景是相当留恋的。捏泥灯这个活在正月十五这天是孩子们的活儿,这个活对于明天即将开学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心灵安慰,孩子们都希望正月十五这一天过的慢一些,再慢一些。因此孩子们都捏得无比认真投入,比他们的爹和爷爷捏的漂亮多了。
  
  过了正月,招待完老亲戚小姑爷,我爷爷骑着改装的“大金鹿”自行车在集市上赶集回来他哼着小曲在皮包里摸出两包鲜红的蜡烛摆放在八仙桌上。鲜红细长的蜡烛整齐地排列着。我感到整个寂静的院子就要在红光里沸腾起来,伸手就要抓了去点,奶奶拿着笤帚疙瘩就要招呼我的屁股,吓得我满院子乱窜。黑夜里,月黑风高,院子里的老狗好像满肚委屈在北风里呜哇的嘶叫,被爷爷一棍子打回窝里去。我在被窝里掐着指头算来算去,几场大梦下来,神魂颠倒之中正月十五就要来了。
  
  清晨,稀里哗啦的鞭炮声乱作一团,比电影里鬼子进村的枪声都要壮烈,院子里的老榆树便簌簌地落下干枯的树枝。我奶奶头上扎着一块粗布毛巾坐在灶台前烧火做饭,通红的火苗舔的锅门脸子漆黑,熏得满脸漆黑的灶王爷蹲坐在烟雾缭绕锅台的上方,悠闲自得。这时我爬上院子里唯一的一株干裂的老榆树去挂“天灯”。
  
  “天灯”是一盏红色的大灯笼,肚子里装着一盏电灯泡,使用方法和雨伞差不多,能收能放,在村子里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是必须要挂的,红灯一片照着屋檐上一溜黄灿灿的玉米,很是壮观。旧社会的正月十五里挂的“天灯”是用纸糊的,里面放着一盏油灯,不耐用,安全系数也不高。遇上“雪打灯”的天气说灭就灭,遇上有风的干燥天气,说着火就着火。通红的“天灯”挂在树头,人们打村外就可以望见我们家的“天灯”。我爷爷是个心高气傲的老头,我们家的灯要挂的比四邻八舍的都要高才行。我在挂灯的时候我爷爷就在榆树下背着手大喊:小,刮得高高的啊,高灯下亮,囤里满粮嘛!
  
  正月十五捏泥灯的习风俗,至于年岁与历史,实在实在是太久了。村里的人只晓得喂猪、种菜、做饭刷锅,至于捏泥灯的历史除了俺村里放鸭人张六之外,村里人谁也不晓得,也没闲功夫去理会。如若有打城里来看稀罕的人问起,村里人就会白着眼说:俺老老辈辈都是这样,打秦始皇他老奶奶那会就兴哩!
  
  捏泥灯是正月十五这天吃过中午饭以后,一群孩子手拿铁锨沿着大街向东下了高高的陡坡去取河泥。初春的河岸,已是非常的松软,河岸上留着被鸭子踩过的密密麻麻的掌印,像大片的花朵散发着泥土的香气。这时放鸭人张六就从那间蘑菇形状的破茅屋里钻出来,他手里拿着赶鸭子的鞭子呵斥我们,张六腿脚不好走起路来摇摇摆摆,他站在鸭群里简直就是鸭子们的头领,五十多岁了写了半辈子诗也没能娶上个媳妇。有人说村里有嘴馋的娘们,趁着天黑让张六摸一把腚锤子,就会获得两个鸭蛋的好处。
  
  这个张六字号八斗,听起来似乎比埋在我们村南三十里地的三国曹植都要牛气。他年轻时爱一头扎在村头的歪脖柳树下读书,掐字算卦,把《麻衣神相》背的滚瓜烂熟。整天捧着本本写诗,幻想着哪天写成了名就娶媳妇。有一年张六狠狠了心把自家地头上长了五十多年的两棵大杨树偷卖给了邻村木材买卖人瘸三,卖了钱张六就印了500本诗集,签上名字沿着村里的胡同挨家挨户地发。张六的娘长着一张驴长脸,是个尖酸刻薄的老太太她听到这个信气得不行,差点就过去了,张六的娘坐在床上摇头晃脑地骂了三天扬言要上吊自杀。据说这件事连骑自行车下乡视察的李县长都惊动了,打那张六再也不敢写诗了。
  
  河泥取回来以后,就要选一块平滑的石头,像蒸馒头揉面一样开始摔泥。河泥摔的硬梆了捏出来的灯台才能更漂亮,捏出来的泥灯有方的,也有圆的,把事先准备好的红蜡烛插进捏好的灯台里,一盏灯就做好了。也有手巧的老头老太太用一双干枯的手给小孙子捏出漂亮十二生肖。或者取一个白菜疙瘩或者萝卜头子在中间挖一个圆孔,放上一只棉花灯捻,再倒进一些食用油,这是农家院里水缸里用的“水灯”。
  
  正月十五夜里上灯是有讲究的。大门、堂屋、财神、香台、都要上一对儿灯,牛槽、厕所也要上一盏。若是遇上雨雪天气将未燃烧完的蜡烛打灭,就意味着来年的年景不顺利,老人说这是“正月十五雪打灯”。夜里,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树头,照的满院子通红,有时天空飘起零星的小雪。整个村子变得沉寂下来,百家的灯火挂在树头闪烁着,只有一股浓香的酒气飘在正月十五的夜里,在村子灯火红亮的夜空里久久不能散去。
  
  在鲁西大地的深处,一条碧水清流的京杭运河打西边绕着弯儿打我的故乡经过,又有一条金色苍龙一般的黄河单刀直入;前者如婉约的女子,后者如粗犷的彪形大汉。两条大河历经千百年的修为蕴育出一块核桃形状的土地,犹如一叶竹木舟,而今已是人烟为患,村庄罗列,人马欢叫。花前月下,农闲时,常有饮醉了的村庄艺人沿着黄河岸挑灯怒唱《穆桂英挂帅》,也有民间匠人秃着白亮的脑袋,背着褡裢走进运河深处的村庄。
  
  村子在方圆十里,老远就能望见隆起的大土丘,地势居高,宛若一只戏水的大鲸鱼。清朝时期的大地主李鹏举曾扛着一扇铡草喂驴的大铡刀骑着一头老叫驴率领一群老弱仆人打退一营人马的“长毛子”大军,因而威震黄河两岸,是远近闻名的大村。在村里,横竖八条大街将整个村子的大卸八块,李、张、赵、王、刘、秦、史、黄八大家族排号而来,聚众数百,各占一块。
  
  正月十五在中国是大节日,乡村里的正月十五自然是比城市里更要庄重,更要认真,气味也要更浓重。尽管如今城里的人或多或少的对乡村里目不识丁吃饭爱放响屁的乡巴佬抱有翻白眼的态度,但城市是从乡村里过渡而来的产物,城市里的人也避免不了会放屁的。
  
  进入正月沉寂一冬的乡村就要一改往日的宁静了,村庄里一副“老街,木门,红对联,一地积雪满河沿”的景象。那时候我们村的村支书是个爱穿军大衣的胖子,他有一辆深绿色的北京吉普,村里的会计兼司机整天开着北京吉普。我们的同学,那个会计的儿子整天坐着吉普子,眼馋的我们了不得。过了正月村里的高跷队就要表演,正月十五的夜里村里是要放半小时的烟花的.大姑娘、野小子各自充当着《西游记》里的人物。从邻村郑庄借来的那架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牛皮大鼓被人架上村支部大院的会议台,穿军大衣的支书一脸严肃坐在左边,撇着嘴媚笑的会计坐在右边,我爷爷脱了羊皮大袄坐在中间,一双大手握着大棒槌般的鼓槌把牛皮大鼓擂阿咚咚响。
  
  许多年前,在俺们那村里过了正月十五,小学堂里那一扇铁锈斑斑的大铁门被看门的赵老妈子拴在裤腰带上的钥匙打开,一开课,老师那张洒满麻子的烧饼脸精神大振重现讲台,夹杂着涂抹星子眉飞舞色地进行凶恶的表演。所以,孩子们对于春节的光景是相当留恋的。捏泥灯这个活在正月十五这天是孩子们的活儿,这个活对于明天即将开学的孩子们来说简直是莫大的心灵安慰,孩子们都希望正月十五这一天过的慢一些,再慢一些。因此孩子们都捏得无比认真投入,比他们的爹和爷爷捏的漂亮多了。
  
  过了正月,招待完老亲戚小姑爷,我爷爷骑着改装的“大金鹿”自行车在集市上赶集回来他哼着小曲在皮包里摸出两包鲜红的蜡烛摆放在八仙桌上。鲜红细长的蜡烛整齐地排列着。我感到整个寂静的院子就要在红光里沸腾起来,伸手就要抓了去点,奶奶拿着笤帚疙瘩就要招呼我的屁股,吓得我满院子乱窜。黑夜里,月黑风高,院子里的老狗好像满肚委屈在北风里呜哇的嘶叫,被爷爷一棍子打回窝里去。我在被窝里掐着指头算来算去,几场大梦下来,神魂颠倒之中正月十五就要来了。
  
  清晨,稀里哗啦的鞭炮声乱作一团,比电影里鬼子进村的枪声都要壮烈,院子里的老榆树便簌簌地落下干枯的树枝。我奶奶头上扎着一块粗布毛巾坐在灶台前烧火做饭,通红的火苗舔的锅门脸子漆黑,熏得满脸漆黑的灶王爷蹲坐在烟雾缭绕锅台的上方,悠闲自得。这时我爬上院子里唯一的一株干裂的老榆树去挂“天灯”。
  
  “天灯”是一盏红色的大灯笼,肚子里装着一盏电灯泡,使用方法和雨伞差不多,能收能放,在村子里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是必须要挂的,红灯一片照着屋檐上一溜黄灿灿的玉米,很是壮观。旧社会的正月十五里挂的“天灯”是用纸糊的,里面放着一盏油灯,不耐用,安全系数也不高。遇上“雪打灯”的天气说灭就灭,遇上有风的干燥天气,说着火就着火。通红的“天灯”挂在树头,人们打村外就可以望见我们家的“天灯”。我爷爷是个心高气傲的老头,我们家的灯要挂的比四邻八舍的都要高才行。我在挂灯的时候我爷爷就在榆树下背着手大喊:小,刮得高高的啊,高灯下亮,囤里满粮嘛!
  
  正月十五捏泥灯的习风俗,至于年岁与历史,实在实在是太久了。村里的人只晓得喂猪、种菜、做饭刷锅,至于捏泥灯的历史除了俺村里放鸭人张六之外,村里人谁也不晓得,也没闲功夫去理会。如若有打城里来看稀罕的人问起,村里人就会白着眼说:俺老老辈辈都是这样,打秦始皇他老奶奶那会就兴哩!
  
  捏泥灯是正月十五这天吃过中午饭以后,一群孩子手拿铁锨沿着大街向东下了高高的陡坡去取河泥。初春的河岸,已是非常的松软,河岸上留着被鸭子踩过的密密麻麻的掌印,像大片的花朵散发着泥土的香气。这时放鸭人张六就从那间蘑菇形状的破茅屋里钻出来,他手里拿着赶鸭子的鞭子呵斥我们,张六腿脚不好走起路来摇摇摆摆,他站在鸭群里简直就是鸭子们的头领,五十多岁了写了半辈子诗也没能娶上个媳妇。有人说村里有嘴馋的娘们,趁着天黑让张六摸一把腚锤子,就会获得两个鸭蛋的好处。
  
  这个张六字号八斗,听起来似乎比埋在我们村南三十里地的三国曹植都要牛气。他年轻时爱一头扎在村头的歪脖柳树下读书,掐字算卦,把《麻衣神相》背的滚瓜烂熟。整天捧着本本写诗,幻想着哪天写成了名就娶媳妇。有一年张六狠狠了心把自家地头上长了五十多年的两棵大杨树偷卖给了邻村木材买卖人瘸三,卖了钱张六就印了500本诗集,签上名字沿着村里的胡同挨家挨户地发。张六的娘长着一张驴长脸,是个尖酸刻薄的老太太她听到这个信气得不行,差点就过去了,张六的娘坐在床上摇头晃脑地骂了三天扬言要上吊自杀。据说这件事连骑自行车下乡视察的李县长都惊动了,打那张六再也不敢写诗了。
  
  河泥取回来以后,就要选一块平滑的石头,像蒸馒头揉面一样开始摔泥。河泥摔的硬梆了捏出来的灯台才能更漂亮,捏出来的泥灯有方的,也有圆的,把事先准备好的红蜡烛插进捏好的灯台里,一盏灯就做好了。也有手巧的老头老太太用一双干枯的手给小孙子捏出漂亮十二生肖。或者取一个白菜疙瘩或者萝卜头子在中间挖一个圆孔,放上一只棉花灯捻,再倒进一些食用油,这是农家院里水缸里用的“水灯”。
  
  正月十五夜里上灯是有讲究的。大门、堂屋、财神、香台、都要上一对儿灯,牛槽、厕所也要上一盏。若是遇上雨雪天气将未燃烧完的蜡烛打灭,就意味着来年的年景不顺利,老人说这是“正月十五雪打灯”。夜里,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树头,照的满院子通红,有时天空飘起零星的小雪。整个村子变得沉寂下来,百家的灯火挂在树头闪烁着,只有一股浓香的酒气飘在正月十五的夜里,在村子灯火红亮的夜空里久久不能散去。
  
  


                      2013.02.19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2-19 15:4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2-19 15:50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是发重了,很不错的随笔,问好新朋友!

散文版是计酬版块,要求文字原创、首发,你的已发于个人博客。请看一下论坛章程: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12651-1-1.html

期待首发文字。这篇稍后移到非计酬区。
3#
发表于 2013-2-19 15:52 | 只看该作者
请再帖一遍,我再对文章重新编辑一下。
4#
发表于 2013-2-19 16:2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朋友光临。
5#
发表于 2013-2-23 11:03 | 只看该作者
令荇是我们鲁西的青年才俊,希望春雨的版主们多多支持与关注!
谢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1: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武老师!
7#
发表于 2013-2-23 12:39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文笔不凡。茌平的刘本科以前常在论坛,可惜如今不常来了。很高兴又认识了一位山东老乡! :handshake
8#
发表于 2013-2-23 12:41 | 只看该作者
迎春给你上香茶:

9#
发表于 2013-2-23 12:54 | 只看该作者
句法严谨,文风庄重。
材料略显堆叠繁复,可再精简压缩。
元宵节快乐!
10#
发表于 2013-2-23 20:52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细致深入老辣,欢迎朋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高迎春 的帖子

谢谢高老师!新手上路,操作不大熟悉,失礼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高迎春 的帖子

谢谢高老师 !操作不大熟悉,在此失礼了。
13#
发表于 2013-2-25 22:1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朋友到中财散文版发文,以后要注意原创首发。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06:25 , Processed in 0.08143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