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松坎的桃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9 0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松坎的桃花

  前几天,听说松坎的桃花快开了,想去看看!
  
  一来想去看看待放未放时的桃花的美景;二来也想去看看那熟透不过的松坎。要知道,含苞待放的桃花并不逊色于燃放激烈的桃花,而放开了的桃花的美自然不甘也不比待放桃花逊色,各有各的韵味,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讲的是一个道理。放开了的桃花虽说更耀眼,更光彩夺目,更红得艳丽,更能惹峰儿的光顾和眷恋,但她却输于未放时的含蓄和羞涩,也逊色于未放时的委婉和灵动,更缺乏那少女般的神秘。试看那一点点、一支支、密密麻麻星星般繁密的红,一个个如少女嘟起的樱桃小嘴。只要春雨春风再亲她一口,她就会毫不矜持、大大捏捏的笑开她那红红的胭脂,尽显她的奔放和热烈。
  
  之所以想去看看松坎,是因为对松坎太熟透不过了;正因为熟透不过了,才时不时的总想去看看。要说松坎的桃花,还真不如松坎的名气大。
  
  从大处说,松坎是大娄山三大山脉之中脉所经地,那里的山高大雄奇、险峻异常,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固有“千年古镇”、“川黔锁钥”的美称。它是川黔交往的千年古道,非同寻常的咽喉要地。两地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从古至今都与之息息相关。
  
  从小处而言,松坎是我老家的孩子们儿时向往的一个最远也是最近的地方。说它令儿时的我们向往,是因为有火车打那里经过;说它最近,因为从老家到松坎,顶多不过七八十里路,一天就可以去个来回;说它最远,就这半天路就可到的地方,可那个年代的我们这一代,差不多都快成大人了,才终于将向往变成现实。能看火车是几十年前乃至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小孩羡慕不已的好事,老家的孩子也不例外。打他们记事起就怀揣着这个梦想,大多数都等到快要成年了才能实现,所以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最远的地方。走到松坎,就意味老家的孩子走出了大山,走上社会,走进外面世界的人生第一站。我也是从老家一步步的走来,走过昨天,走到今天,都快走近天命之年了,仅走到大娄山的脚下就乏力不济,除了解决了简单的温饱,就什么名堂也没走出来,这大娄山之锁钥是何等的奇高难越啊!
  
  幼时听大人们说松坎那街好长好长,说长得要缠过几弯几岗,走一大天都走不通头,听得孩子们心羡羡的。说实话,因我家有亲戚在松坎,所以我自然就比老家同龄的孩子们最先实现这个梦想。这让我在他们面前着实炫耀了好多年,有一种比他们幸运得多的感觉。
  
  过了好多年,和我差不多年纪的那群孩子因外出打工,才终于也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听说他们刚过松坎抵水的铁路桥,就有人激动的喊:“哎呀,大家快点看,有火车来了、有火车来了,还不靠边点站;站到边边上哈,说火车过的时候那个风大得很哦,稍不注意就会被卷到滚子下去!”于是,几个孩子马上退得老远远的,站在铁路边上,佝着扛了铺盖卷的身躯,做好架势,一动不动的静待那个羡慕已久的庞然大物从他们身边走过,以好认认真真的看看那个东西的真面目。眨眼功夫,火车呼啸而过,过了许久,这群孩子才慢慢的站直了身躯,那神情依旧唏嘘不已!有的还再抱怨,“说鸡巴驾驶员开得太快,看都没看得清楚就不见了!”待一切平静后,有人诙谐的说:这个火车爬起都那么长,要是站起来的话,不晓得有好高哦?多年后,他们一说起那事,又都忍不住的笑开了。
  
  而松坎的桃花是近一二十年才有所名闻的,她的名闻暂时也还只是“迩”而不是“遐”,要真正的“遐迩”皆知,家喻户晓,还需要些时日以大其规模,因为哪里的桃花都是那样的红。你想她红得与众不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从量上下功夫。
  
  这几天,说松坎的桃花开旺了,很想去看看!
  
  原以为到开的时节是能去看看的,没想到那“原以为”因时过境迁而遭了些闪失,故而没去得成,自然也是心念念的!然而在念念也是白念,那桃花是逢春就开,谁也拦不住,更不会因为我的念她就放慢开放的步伐而含苞待我,要知道含苞而不放是多么的难受。于是我很理解的对自己说,开就开呗,又不是仅为我而开。
  
  今年的春天比往年动身得早,故而桃花也要开得早些。这几天正是她绚烂的时节,虽没能去睹得她的绚丽春姿,但不难想象那一丫丫、一枝枝、一树树、几弯几岗漫山遍野的红。从河谷一直红到半山,满是的。只零星的有那么几树雪白的梨花、李花,在拥挤的、正开得沸沸扬扬的桃花中好不容易找到那方寸的立锥之地。那桃红,红中带几分粉,红得雅致、含蓄而不张扬;她不是大红大紫般的刺眼,更不是死红般的呆滞,而是满带娇羞的妩媚与舒柔,是一种惹眼、撩人心肺的红,兼点夜露的滋润,堤柳的映衬,真有“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的春山烟雨图的美景。
  
  我徜徉其间,那嗡嗡的蜜蜂来来去去的早已络绎不绝,那采不完的蜜忙得她们从这朵的花心飞到那朵的花心,只只都想食点最新鲜的,然后又都满载而归的离去。
  
  他们只顾自个的忙,全然没有游人的存在,要不然我真想问问她们中有哪些是打老家路过或打老家来的。问问她们是什么时候动身的?可否看见老家的什么花快开了?老家的老人和孩子们在忙些什么?他们的身体可否健康、过得可否开心?可一只也不认识!倘若有识得的,真想让他们稍个信儿回去,并顺便对老人孩子们说声:“想念他们的我到松坎看桃花了。”至于蝴蝶我就不打算问她们了,我估计她们应该全都是当地的,因为她们柔弱的翅膀是经不起如此迢遥之旅折腾的;更何况途中难免没有料峭的春寒和霍霍的山风,稍不小心就会客死他乡!
  
  过了几天,说松坎的桃花在谢了,还想去看看!
  
  去看那一溪的红浪,满地的落英,草叶的鹅黄…….遍野的浅绿,那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春韵诗情。
  
  那落英的缤纷,自然让人忆起武陵人捕鱼溪行逢桃林的旧事。松坎狭窄得与桃源入口处一般无二,或许穿过锁钥,那面就是武陵,也或许只有锁钥的里面才是真正的桃源胜景。曾几何时,锁钥虽锁住了这一片天地、这一方世界,使这片天地变得相对的闭塞和落后,但某种程度上也留住了它原生态的本真与质朴、从容和淡定。曾几何时,锁钥虽阻隔了人们的交流与合作,但它从没锁住里面的人们想走出去的思想意识。忆着忆着,那落英的缤纷,又转而叫我忆起“片片飞花尽,红缨紧护枝。我欲随风舞,娇儿不胜啼”写诗学步时的习作。看,桃花渐渐的谢了,时不时的有花瓣飞落,而红缨却紧紧的护着初生的小儿,心怕它经不起春寒的料峭。
  
  无论哪里的桃花总是要谢的。谢就谢吧,自有人为之哀惋,但哀惋的是伤春的离去,还是惜花的凋零,谁也难以全于知晓,谁也奈何不得。我也只不过是淡淡的感伤,仅此而已:因我细细的想过,这人世间本就没有长开不谢的花,倘若开着就不谢,那她就不是也不叫花了;倘若长开不谢,那她永远也得不到世人的怜惜,也显不出她的娇贵来;况且也没白谢,岂不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又护花”吗?更何况,连常开的花居多都是结不出果来的,我们还要吃桃呢。所以,不要恋得太深,有点微微的失落,足矣!是的,今年花虽尽,来年依旧红。然此时此景,那“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独把花锄,空含泪……”的乐曲是断不能听的,但又难免它不自个的袭上心头。
  
  那一溪的红浪,又似曾看见了西塞山前的白鹭,沐浴着桃花水的鳜鱼。松坎或许是没有鳜鱼的,可鳜鱼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至今也没见过,就即使见过,也不晓得那就是鳜鱼。倘若有的话,见到一溪的花瓣,不知它们又会想些什么?该不会有一丝半缕的哀怨吧?
  
  又过了几天,说松坎的桃花谢尽了,而后就再没听说过什么,可我又情不自禁的忆起它们来。
  
  
   


[ 本帖最后由 碧野 于 2013-4-10 08:4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4-9 08: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先生优美的文字
3#
发表于 2013-4-9 09:5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画面感,有一种和谐的节奏。
4#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2: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先生优美的文字
谢谢家门先生雅赏!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9 12:15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有画面感,有一种和谐的节奏。
谢过川媚女士雅评!问好!
6#
发表于 2013-4-9 15:23 | 只看该作者
从花开花谢中体味春天松坎的美景。如果是原创首发,要在文末加注版权声明。问好!
7#
发表于 2013-4-9 17:49 | 只看该作者
对桃花的向往,留存在想象之中,花开花落的哲思泛起在文字之间。懂得就是一种美好,看淡更是一种悟得。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08:39 | 只看该作者
从花开花谢中体味春天松坎的美景。如果是原创首发,要在文末加注版权声明。问好!
谢谢春山先生赏帖并提醒!只不知版权声明如何操作?
9#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08: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木君!向您问好!
10#
发表于 2013-4-10 14:37 | 只看该作者
松坎的桃花,彰显了一方地域自然风光,并延伸出文化传承下的自然思绪与情怀。
11#
发表于 2013-4-10 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碧野 的帖子

那桃花是逢春就开,谁也拦不住,更不会因为我的念她就放慢开放的步伐而含苞待我,要知道含苞而不放是多么的难受

学习并问好
12#
发表于 2013-4-12 19:43 | 只看该作者
很稳健平实的叙述,文字老练。为什么不加声明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21: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剑鸿君读帖!不知如何操作“声明”?望指点!
14#
发表于 2013-4-18 21:30 | 只看该作者
人生成长过程中最深切的孤独,最脆弱的心灵遭遇,都会深潜在人的意识里,外界条件、情境一旦与之一致或者一旦与之相符,人的自护心理就会导引人的行为关注同样的孤独和同样的脆弱,而这正好可以说明一个人真实的心灵经历和情感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17:48 , Processed in 0.0480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