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1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铁坑的色彩(两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5 1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铁坑的色彩(外一篇)


康乔华


   车子沿着水泥路面拐过一个弯就到了铁坑村,这个深藏在大山深处的村落,被雨水洗过后,显得更加清亮。村庄的周围萦绕着山峦,层叠翠绿在轻风中舞动。山下,片片柑橘园里隐现出点点橘红,鲜亮而又美艳。还有鳞次栉比的楼房以及样式新颖的别墅,蓝白相间的颜色,与山间的橘红和绿色互相掩映,构成了大面积的色块,一下子就闪亮了我的眼睛。

   我沿着宽敞整洁的村道徜徉在别墅楼房间,感觉自己进入了崭新的生活场景。这里没有城里的车水马龙,那些房前屋后的花草,以季节里的颜色招呼着我,清新宁静的境界,剔除了许多尘世间的浮躁。尽管它们是无声的,我依然都能感受到它们在季节里潜流着的生命气息。


   这种气息充满了动感的色块,更有了青春的弹性。我来到一家别墅的阳台上,镜头里出现了曾经的梦境,水洗的天空和苍翠的大地,幻景与城市交织在一起。我的前面是大山,后背也是大山,山与山之间的翠绿汩汩流淌出一幅经典的山彩画。满眼色泽,激活了我的神经,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桃花源。此时,文化娱乐室、灯光球场,太阳能路灯、村屯绿化带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场景呈现出来。还有田边的小河,弯弯的流水绕过村子,流向远方。一两个农人,门前的鸡和狗,几辆农用拖拉机。这些村前屋后的景致构成了铁坑的色彩。


   我为这色彩惊喜得就差欢呼了,它们浸透着我内心的惊奇和感动。此刻,这里的一景一物都让我开始膜拜,心情变得舒畅起来。在时空的变换里,铁坑曾以“凤凰涅磐”的重生姿态,书写了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振兴、产业振兴的煌煌巨作。在这里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展规划更加超前,高起点,大手笔,引进了先进科技和理念,用不断优化的资源配置,整合资源优势,彰显新农村综合体的特色。在短短几年里,他们就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震撼。这里已经铺展开了一幅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秀美画卷。这幅画卷就在我身边的这些色块里恣意蔓延,发挥得淋漓尽致。它的宁静、自然和天籁,缔造了亘古的美,那些无处不在的祥和与安宁,依然在乡间续写着淡定和安然。


    物质富了不算富,物质和精神富了才是和谐社会富裕,富足的体现。铁坑人明白这一点,也实践着这一点。在建设新农村热潮中,他们不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是充分发扬已有的精神资源,进行深入开发拓展。走进铁坑村部,图书馆、远程教育中心一应俱全。时时都有村民来这里获取精神营养,学习致富本领。在这样的氛围里,铁坑结下了良好的文明硕果。去年还被评为桂林市“魅力新农村”。很多来过这里的人都认为,铁坑人纯朴、勤劳,待人热情、诚实,而且特别容易打交道。我想,这或许与铁坑长期坚持用先进文化来熏陶人的氛围息息相关吧。


   行走在铁坑,我时刻都能感觉到一股股新农村建设的活力在血液里沸腾,仿佛铁坑就是一个压抑许久的孩子正在施展拳脚。而这一切变化来的太快,是我从来都没有臆想到的。今天,我来了,就不知不觉沉浸在铁坑的现实场景里,那些映入眼帘的美景,让我的心境更多出些许浓烈的色彩。在这里,我感到了安详、清净和快活,又看出了铁坑人的自足和自乐。


   这时,陪同我们的大境瑶族乡宣委小芳,正邀请我们到一户农家中品尝柑橘。这个外表秀柔的瑶家女子,内里却是慧智多能,她总是一次次带着人来铁坑,把铁坑的特色宣扬出去。这里似乎是大境瑶乡的一张名片。不过,我着实从这张名片上读出了不同凡响。


    随小芳走进主人的屋内,雅致的圆桌摆上来山间柑橘,色泽鲜亮红艳。我用刀削了一个吃,香甜的滋味顿时浸润了全身,那香也开始在屋子里弥漫,人们兴奋起来,同屋里的主人聊起了话语。屋主人告诉我,这种柑橘叫“二月橘”,是他们村里的致富产业,眼下,正是收获时节,他刚从田间摘了一篓筐鲜鲜的柑橘回来。柑橘种植让村民鼓起了腰包,建起了新房。如今,村里几乎所有的水田、耕地、山坡全部用来种植柑橘类水果,铁坑村也因此成了全县响当当的水果村。


   听着屋主人的介绍,我的内心充满了景仰的情怀。那些酝酿在田间地头的中国红、中国蓝和层层叠叠的国画色彩,都在这一刻热血喷张,在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的交融中,我看到了铁坑人眼里的中国梦。




瑶家人的歌声


   走进瑶家,油茶散发出来的清香沁人肺腑,我忍不住深吸一口,周身舒泰。男主人身着黑色瑶服,搭配花边线条让他这身装束显得朴质而又端庄,他一边招呼我们坐下,一边吩咐身旁的妻子给我们每个人舀油茶。并说等会要给大家唱瑶歌,还请大家品尝咱瑶家的土风味。

   听男主人这样说,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一边品着油茶,一边焦急地等待。期盼男主人的一声亮嗓,似乎只要他一唱瑶歌,立马就能触摸到这个瑶族与山歌间的丰富内涵,体会到瑶家山歌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就这样,男主人在热闹的氛围里唱了起来。

    刚开始唱时,男主人有些腼腆,但随着大家热烈的掌声,渐渐地,他就进入了状态。当他再次吼起来的时候,那歌声立刻就给人一种震撼,仿佛唱着唱着花就开了,开了的花又让瑶家的生活充满浪漫的色彩。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个个诗情画意、自然纯朴的瑶家风情图。他的声音还带有一种质感,让四野里变得沉静,而又变得宏阔。此刻,外面淅沥的雨声,仿佛是欢乐的伴奏,空灵剔透,他的嗓音因此而有了节奏感。那些唱腔和曲调都带有故事情节,男主人一段一段的唱给我们听,总共唱了十几段,直将一个爱情的故事从开始唱到结束。那歌声粗犷而又野性,是一种原始自然的味道。

   听着瑶家山歌,我们的心也跟着飞扬起来。原来每个人都有唱的潜能,继而,全场都被瑶家的歌声感染,竟齐声合唱起了同一首瑶歌。有的人还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忘情地拍手、吟唱。此刻的快乐如酒一样挥发,如山倾一样轰然。在这里,我看到了瑶家人那种悠闲和自在,还体会到了一个终日与大山为伴的民族的特殊气质。他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由于参加庆大境瑶乡成立20周年采风活动,我现场感受到了大境瑶胞的纯朴和热情。歌声中,男主人唱得激情洋溢,很多都是“即兴献词”,他用浑厚的声音一再点燃全场的情绪。我不知道,我们还没来之前,他的歌声唱给谁听,或许,他只能唱给他自己,唱给大山,还唱给那些牛,那些羊们。他兴许在多少年前唱给过一个美丽的女子,在他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他该经历过多少的酸甜苦辣啊。今天,我从他的唱腔中感受到了这瑶山深处一种生活的历练和人生的幸福。

   在我采访他的时候,他依然唱着自编的瑶歌,眼里闪着光,深情地说“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而对于此,这深山瑶家人是体会得最直接、最真切、最具体的了。他们所在的大境瑶族乡成立于1993年,是灵川县最偏远的山区之一。20年前,这里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当时,全乡只有3个行政村可通公路,一个行政村能通班车,仅十几个自然村能通机耕路。那时的瑶乡基本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里面的人很难外出,外面的人很难进来。“远离闹市行路难,赶圩在外吃三餐,来回辛苦两头黑,火把起程火把还”是大部分村民外出行路难的真实写照。男主人说,他上小学时,天天都要过溜索、飞桥、悬崖峭壁的“天梯”才能到达学校。也常常望着眼前崎岖的山路发呆,不知它通向何方,更不知重重大山外是啥模样。于是,便常常幻想有一天能到山外去,看看山外的世界。

    终于,有一年冬天,一条公路像弯弯曲曲的带子,盘旋着渐渐向山上延伸。通车典礼那天,五、六辆手扶拖拉机开到山里来,车头上还系着大红花。那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车,虽然激动,却也只敢远远地看,连上前去摸一下那些庞大的“铁牛”都不敢,怕把它摸坏了。车开走了,他们还吆喝着追了很远,直至车队消失在群山之间。从那时起,他就经常看到拖拉机满载着货物到山里来。
   

   因党的好政策,这里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年来,洞大公路、洞大路至松江、乐育等一条又一条乡级公路的相继竣工,结束了一个瑶族聚居地“肩挑马驮”、“两头黑”的历史。从过去用脚走出路到今天脚走在路上,坐汽车在公路上飞奔,这是一个民族千年的时代跨越。就这样,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变,瑶乡经济发展了,瑶民的腰胞随之鼓了起来。如今,很多人都盖起了新房,还买了汽车、摩托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男主人说到他自己,更是激动。一个贫困山村的放牛娃,党把他送进学堂,使他成为瑶乡第一代知识分子,又培养他入了党,当了一名九块田小学的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里所经历的每一件大事,他都是见证。采访结束时,他指着蜿蜓在黄泥江群英一带水泥路说:这可不是一般的通乡公路,它是大境瑶乡人民的致富路、幸福路。想到党指引瑶胞前进发生的巨变,他竟然又激动地放声高歌起来:“党给百姓好时年,雨露滋润百花鲜。勤劳换来开心日,幸福生活笑连连……”



[ 本帖最后由 康乔华 于 2013-5-15 14:0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5-15 13:57 | 只看该作者
秋叶问好老师,待细读!
3#
发表于 2013-5-15 14:39 | 只看该作者
对一个地域当下生活的场景的描述与感受,讴歌了人们生活的生动与美好。
4#
发表于 2013-5-15 14:47 | 只看该作者
充满了正能量的文字,描写了时下的新农村的改变。描写与议论结合,自然,有力道。拜读,问好!
5#
发表于 2013-5-15 14:56 | 只看该作者
对,正能量的味道极浓,向你学习。
6#
发表于 2013-5-15 19:34 | 只看该作者
一条路见证了瑶乡的发展,一首歌唱出了瑶乡人的情怀。欣赏并问好!
7#
发表于 2013-5-15 20:08 | 只看该作者
作品表现社会与生活的正面容颜,令人感动,催人奋进。
8#
发表于 2013-5-15 22:34 | 只看该作者
讴歌之难能,已为时代之伤。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有此视角,自然可信。
9#
发表于 2013-5-16 08:3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样积极情怀的文字,给我们力量。
10#
发表于 2013-5-16 09:0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写得不错。欣赏并问好。
11#
发表于 2013-5-16 10:29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第一个,亲和力强
12#
发表于 2013-5-16 1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康乔华 的帖子

精神、物质齐丰收,感谢好政策

学习并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3-5-15 13:57 发表
秋叶问好老师,待细读!


谢谢秋叶红,问候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3-5-15 14:39 发表
对一个地域当下生活的场景的描述与感受,讴歌了人们生活的生动与美好。


谢谢房子老师,问候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5-18 1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5-15 14:47 发表
充满了正能量的文字,描写了时下的新农村的改变。描写与议论结合,自然,有力道。拜读,问好!


谢谢朋友来读,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06:38 , Processed in 0.05162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