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4|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让过这趟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30 0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早,睡眼朦胧的,只能简单地收拾收拾准备着上班。
  
  我这个人不算懒汉的,但却不太爱早起。我的感觉是我每天清早时的睡眠质量最高,却因为上班总不能如愿,所以四十岁的人了,早起时还鼓嘴憋气的,倒像是孩子般的有着起床气,见谁都不太自在。
  
  可能是还没有完全褪去睡意,在上班的路上,我的脑子里总是飘忽忽的,思绪没有办法集中,也就不再想着去集中。不就走个路、上个车吗,我没有设备去碰到别人,别人也大可不必去祸及到我。街道上看起来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可实际上大家却很少有什么交割。这是一群群独自生活、独自思想的人,相安无事且也是相互陌生。
  
  孤独!这个词语似乎不应该从一个中年男人的嘴里说出来,因为那样显得有点矫情。崇尚内敛与含蓄的中国人更习惯把自己隐匿在某个阴暗角落,幸福着自己的幸福苦涩着自己的苦涩,这种行径被称为是一种美学的体现。所以,我们看到的人多半都是一张假面,假面背后只与自己有关。
  
  红灯过后是绿灯,绿灯过后是红灯,然后又是绿灯。看到第一个绿灯表示着自己已走出小区大门,而到了第二次绿灯的时候,我有时刚好赶到路口,有时却又被耽搁。赶到路口的时候会莫名地有点高兴,而错过第二个绿灯必须要等第三个绿灯的时候,必然又要会焦躁一些。这些情绪与主观无关,自然而然就会滋生。
  
  我尝试着让自己平和下来,然而无法将这些情绪驱逐,不知道是身体受制于情绪还是情绪受制于身体,所有的所有都是徒劳,面对无法被拉长或缩短的时间,我们毫无办法。
  
  我们赖在时间里,时间却不毫不留情地分割着我们、推挤着我们,你从客观上既然没有办法去摆脱他们,只能在主观上臆想把它撂在一边。
  
  车站站满了人,或衣着干练,或神采飞扬,或表情焦灼,或百无聊奈。
  
  我不知道我是哪款,但我还是习惯地往往后再往后,不是别人丢弃了我,而是我选择了放弃融合的机会。
  
  冰冷的站台提示着冰冷,烦躁的人群提示着烦躁。这繁花似锦与车水马龙当中,我读到的竟然是荒凉。
  
  加西亚马尔克斯从马孔多走来,土耳其大街的喧闹回旋在耳际,那个升天的姑娘和那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都成了过往。一个家族一代又地遗传着,遗传的规律是重复,遗传的结果是消亡。无论是热烈的情感还是标以正义的战争,是迁徙的征伐还是小镇上的狂欢,都不过是一张破烂般的羊皮卷覆盖着,羊皮卷上写的是满满的孤独。
  
  有人拿《百年孤独》和《红楼梦》对照,那个吉普赛老人和那两个和尚道士像个先知般地预示着前生来世;奥德利亚诺的自我封闭与贾宝玉的皈依青灯似乎又不约而同地暗示的人性的通常归宿;作者展示的丰富场景与人物又像是在刻意制造着喧闹与繁华,色彩浓烈,情感奔腾。人们在感知如是的生活时,总是喜欢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等词语来套用,可是,作家不是画师,他们的本意也绝非只是展示什么,而是想告诉什么。这种言语可能未必是说与人听,很多是自言自语。自言自语属性的就大可不必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因而更加接近真实。
  
  曹雪芹和加西亚似乎更愿意的是和自己说,曹雪芹的情绪是悲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情绪是愤懑,两张情绪过后都是孤独。
  
  济慈本不想留名千古,卡夫卡更没有企图发表自己的文字,据说毛润之的沁园春都是写在纸烟盒上的,历史误会了他们的本意,并以成名或经典等方式愚弄了他们一回,好了我们这些偶有思考的后人。
  
  我从来都认为对于《红楼梦》的解读如果始终定性为什么“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以及必然没落的历史必然性”不太认同,它写的是别人,说的是自己,社会只是他的立足点,人性的探寻才是它的终极目标。过分地把它与政治挂钩隐藏着我们的政治情结,似乎什么都是政治,什么都是成为我们批判的靶子。就像我们反复渲染曹雪芹自己写书时的凄凉境况,其实未必符合实际的。不管怎样讲,他的生活还是能说过去的,还是常有荤腥的,只不过家道的衰落已然发生,幼子的夭亡更是无力回天,情绪上处于一种大悲是能够理解的,然后仅凭此断定它是什么“幽愤之作”也略微有点牵强。自然,我对于《红楼梦》是没有发言权的,一整趟下来,我都可能读得还不太懂,而且,我有着非常强烈的健忘趋向,老得比别人都要快许多。但是,我依然觉得,这本书未必属于某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物,它属于永恒,因为至少在短期内,人的存在是接近永恒的。
  
  《百年孤独》认真完整地读下来,我亦有同感。
  
  人的存在一天,就会有一天的情绪,复杂的情绪当中,短暂的兴奋与激悦至是偶尔的水花,其余多半是隐晦的。而成天哟呵着快乐与幸福的情形也有,不外两种可能,一是在哟呵时刚好落在这短暂的点上,误以为那便是一切了;另外的情形是思维的麻木看到了表象便永远停在表象上了,当然还有一种就是,明知那是苦主,但自我麻醉便以苦为乐了。
  
  幼年曾经惊讶于许多人的异常心理,诸如晏殊父子,诸如纳兰,都是生活的很好的人,哪来的那么多的愁绪,似乎更能接受的是李煜失国、苏轼亡妻之后的悲凉。你锦衣玉食、呼奴唤婢的,多少人羡慕啊,还有多少人为一口饭而摧眉折腰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拉扯,我似乎也更能理解一些了,人衣食无忧自然不错,可那绝不是全部。当生活不成为负担的时候,精神的贫瘠更具摧残力。
  
  而这种思考或者说是探索至今是不绝的,一个复杂的意识活动,让马斯洛用需求理论肢解的条分缕析。虽然不一定是像那说的那样区分的泾渭分明,可是,他却把复杂的需求解析的相当容易理解。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这是他的理解,我傻傻地觉着,即便有真正的自我实现,那么自我实现过后便是茫然若失的空洞,依然不见得就会志满意得。
  
  我们在有时取得一小点的所谓成功之后是什么,是索然无味,是不知如何,是一种被掏空的感觉。
  
  就像这匆忙的人群和匆忙的车辆,每天行走在固定的轨迹里,出发、工作、亲历成与败、计较得与失,然后呢?然后不断地轮回反复,再然后呢?依然如此。
  
  当所有的然后汇聚到一起,便就是人生了。
  
  人生在表面上是探索未知,在实质上是在等待结束;
  
  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也会迎来共同的重点,不同的只是经过的跑道有曲有直,终点的距离有近有远。
  
  何必那么着急?我们唯一能坐的选择就是我们可以选择速度。
  
  就像恍惚之间,一辆公交车已停靠在站牌边,里面黑压压的人,车门一开,乘客急速挤入。顿时感觉到车内那飞舞的汗水,嘈杂的交流和司机的面露烦躁与鄙夷,而车外则是前面阻着后面,后面推着前面,两边的还有寻找缝隙以求走捷径的,一团乱麻。反应迟钝的我竟然没有挤上去,亦或是自己原本就不想挤。
  
  那就让过这趟车!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3-6-30 11:0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6-30 10:13 | 只看该作者
一孔的沙发~~~~为啥总是这么大的字体?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1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6-30 10:13 发表
一孔的沙发~~~~为啥总是这么大的字体?

是吗?那就袖珍一点!呵呵
4#
发表于 2013-6-30 13:42 | 只看该作者
仔细拜读。一孔对孤独的残酷预见,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典型的巴洛克文体,每句妙语的出典,实在是考验读者的智力。没错,在不同的读者面前,如果没有成为读之负担,那就会读出别有洞天的乐趣。是故,我肯定在期待江天有更多的共鸣。
5#
发表于 2013-6-30 13:43 | 只看该作者
坐实地问一句:大礼拜天的,一孔怎么还上班?让过了这趟车,你上班有没有迟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15: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6-30 13:43 发表
坐实地问一句:大礼拜天的,一孔怎么还上班?让过了这趟车,你上班有没有迟到?

所以啊,工作认可度不高啊!戏言了,相对而言,我上班自由度还行,这工作挺适合我。
7#
发表于 2013-7-1 11:12 | 只看该作者
有的车可以让,有的车只一趟,让不得啊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2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7-1 11:12 发表
有的车可以让,有的车只一趟,让不得啊

谢柳藏来踩,言之有理啊!
9#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2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3-7-1 20:13 发表
只要信,不要问,一孔可以窥天。


谢李老师来过,无端的一些感悟罢了
10#
发表于 2013-7-1 20:40 | 只看该作者
总会在一孔洋洋洒洒的意绪里获得很多。能够真正做到不急不躁,从容面对,不容易!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2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7-1 20:40 发表
总会在一孔洋洋洒洒的意绪里获得很多。能够真正做到不急不躁,从容面对,不容易!

是要学会给自己放放假的,问候夏冰!
12#
发表于 2013-7-1 23:11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性很强的文章,百年孤独也是一种美。文章有见地,有深度挖掘。
13#
发表于 2013-7-2 20:56 | 只看该作者
经常看到一家族在线,怎么说话的时候不多,深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0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3-7-1 23:11 发表
生活性很强的文章,百年孤独也是一种美。文章有见地,有深度挖掘。


所有的存在都是一种美,谢谢提读!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09: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7-2 20:56 发表
经常看到一家族在线,怎么说话的时候不多,深沉

最小化搁边上不时地看看,至于说话时说不上,说不好,那就瞅瞅吧,学习啊!像你那样满腹经纶、古今中外的,俺只能无语、体悟、膜拜了!呵呵呵!
不知怎么的,俺读你的文字里有一种贵族气质,这个词用的好像又不太妥帖的,还是不说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4 01:18 , Processed in 0.1510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