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87|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沧海往事,清流笛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30 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案上集两本辜健先生的书,一是《作家题赠本纪事》,再一是《施蛰存海外书简》。本月幸读卫东兄所赠《学步集》后,曾信笔一书,聊为感谢。因见《学步集》中几次提及辜先生,遂从架上取出辜先生的这两本书,撂在床头重温。在给卫东兄的信笔里,我有特别深刻他那篇写赵清阁和老舍的《痴情与苦恋》。时以为说说罢了,没想到,放下卫东兄书后的这半个月来,却一直耿耿于赵先生与老舍这份缱绻的感情,怎么亦不得释怀,遂暗谴自己,到底是小家子俗人。
  
  派遣这“耿耿”的方式,看来只能是把心里话付诸笔端,跟大家简单交流。在辜先生《施蛰存海外书简》中,附有桥公那篇《文人书信》,再度引起我的兴趣。桥公随笔写得精致,用词清新雅驯,叙事婉约,有时说到半分,留有余韵,话题也多讨女子喜欢,我“认识”他还真得于罗孚(柳苏)先生那篇《你一定要看董桥》。在桥公这篇《文人书信》中,隐约提及:“赵清阁和老舍的情缘,我从他们各自的亲友口中听了零星故事,大家向来怜惜赵先生够委屈,怜惜老舍够凄楚,都不忍心多说多写。”不忍多写?可通篇明明就是冲着赵先生的《沧海往事》而来。桥公这几行字,平白地燃烧起我对赵先生的那份清愁。只一句“赵先生够委屈”,让我滞了良久,儿女情怀萦斯,足够的心疼,差点把我的泪再度引逗出来。我心忖,凡惹桥公体贴的女子,非耽以老派民国闺秀,且一定贵为名媛。关于老舍先生,这个写过《二马》的文化族人,我当然亦是感叹其命运之凄苦。
  
  赵先生出身河南普通人家,算不得名媛,但却是这样一个惹人心疼的老派闺秀。她的头衔:著名女作家、编辑家、画家,能诗能文,善小说和戏剧,更画得一手水墨国画,与齐白石、傅抱石、刘海粟、老舍,郭沫若、茅盾等都有过很深的友谊。连桥公亦感喟:“奇怪,民国那一代书香闺秀都会画画,陆小曼、苏雪林、凌叔华、赵清阁都会”。我念到这里,很自然地想到我文字对面那位冰雪聪明、巧手丹青的妹妹,我在想,以她的诗画努力跟德艺双馨,总有那么一天,她的梅要等同于赵先生的荷,在画界博得应有的掌声和地位。
  
  桥公不忍说赵先生,我却放不下。在卫东兄的《痴情与苦恋》里,我重点划上这样一段:牛汉(水按:著名诗人文学家)回忆说赵清阁清雅细腻,“她在重庆时期和老舍在北碚公开同居,一起从事创作,共同署名。后来胡潔青得到消息,万里迢迢,辗转三个月到重庆冲散鸳鸯”。显然,牛汉的直白不如桥公懂得心疼女人。接着,牛汉在谈及他编《新文学史料》时说,“到上海见到赵清阁,问她能不能写点回忆录?赵清阁向我展示老舍1948年从美国写给她的一封信(原件):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赵清阁没有答应老舍这份请求,而且一辈子没有结婚,在给牛汉的《新文学史料》的几篇回忆文章里,独没有写老舍。彼时,赵清阁编的《沧海往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信集锦》里只收有老舍四封信,以她的隐忍慈悲,这封“买好房子,要求同居”的信,当然不会收在任何“史料”之中。也难怪牛汉跟读者交代着这般清楚,他是在赵清阁那见过“原件”的人,“证据”在手,所以口气才那么肯定。(牛汉口述自传《我仍在苦苦跋涉》)。遗憾我手里没有赵先生的《沧海往事》和牛汉的《跋涉》,珍藏这些资料也只能靠笔记。
  
  有资料载,老舍写给赵先生的情书,据说有七八十封。让后人惋惜的是,1999年赵清阁临终前,却将这些信统统付之一炬。听说,赵先生在抗战后期,由于改编《红楼梦》的成功,被誉为用话剧诠释《红楼梦》的第一女作家,她的焚信以火,似有黛玉焚稿的余韵,但真正了解赵先生的人,似乎都说先生行事更近撕扇子的晴雯。实在说,文学史上像赵清阁和老舍这般的“冤家”不在少数,因情而祸两两反目残杀的也不少见,可唯是这对“冤家”并不遭后人渲染编排,得到的“同情”和“怜惜”远非咱们想象。我其实在想,人们不至完全出于体谅老舍的临湖一跃,更多的维护似乎来自赵先生“总为别人着想,甘于吃亏,不拖住别人”的美德。(老舍信语)。不然,聊想一下郁达夫和王映霞的“恩怨”,我只所以站在郁达夫的立场,看待这对冤家因情举报的沸沸扬扬,很大程度在于了解到王映霞那过于“张扬”的自我个性。女人的美德实在是自于包容和慈悲,像赵清阁。
  
  凡喜欢桥公文字的人,大概都读过他那篇《想起老舍》,文章一样的婉转,也没有细说赵先生与老舍的私过,读来却令人几番心碎。桥公开篇说道,“认识韩秀很多年了,不说话是个亮丽的西洋女子,一说话一口北京国语飘起胡同口五月槐花的香韵,谁听了都惊羡。”桥公笔下的人物总是这样鲜活,让人过目难忘。原来这位韩秀是赵清阁先生的亲戚,她还藏着清阁阿姨给她的很多信件,跟台湾女史林海音、苏雪林等亦都熟悉。可贵的,这两年韩秀与研究老舍的傅光明先生共同完成了一本《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这本书实在是了解和纪念赵清阁与老舍的绝好史料,读后令人掩卷唏嘘。以赵先生当之无愧的老派闺秀,并她的才情跟悲悯,及她跟张爱玲、苏雪林、陆小曼的过往密从,总不该被文学史遗忘。赵先生告诉韩秀,老舍66年沉冤,她还是从造反派嘴里得到的消息。晚年的赵先生将自己珍藏的字画捐给上海博物馆,独留老舍1961年给她的祝寿联仰于壁:“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从此晨昏一炷香,牵念三十年。(2013。6。29日)
  
  附:老舍给赵清阁的一通信:
  
  珊:
  
  快到你的寿日了,我祝你健康,快活!
  
  许久无信,或系故意不写。我猜:也许是为我那篇小文的缘故。我也猜得出,你愿我忘了此事,全心去服务。你总是为别人想,连通信的一点权益也愿牺牲。这就是你,自己甘于吃亏,绝不拖住别人!我感谢你的深厚友谊!不管你吧,我到时候即写信给你,但不再乱说,你若以为这样做可以,就请也暇中写几行来,好吧?我忙极,腿又很坏。匆匆,祝长寿!
  
  克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注:此信开头的称谓和结尾的署名,赵清阁先生抄录时改成“清弟”和“舍”。据赵清阁先生说,“珊”和“克”是她据英国小说家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改编的剧本《此恨绵绵》中的两位主人公安苡珊和安克夫的简称,40年代至50年代,她和老舍在通信中常以此相互称呼。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3-6-30 10:32 | 只看该作者
占个沙发。品完咖啡再读。
3#
发表于 2013-6-30 11:36 | 只看该作者
陆唐之错乎?情牵意连。

洁净乎?庸俗乎?
袭人亲切,妙玉不堪。

暧昧乎?境界乎?
只愿悟净,不当圣僧。
4#
发表于 2013-6-30 14:35 | 只看该作者
你总是为别人想,连通信的一点权益也愿牺牲。这就是你,自己甘于吃亏,绝不拖住别人!
真是非同一般的境界。那个时代出现很多奇女子。这样的女子,与老舍很般配。感谢一水此文,让我们知道这样一段凄美的爱情。(以前只知道老舍的那一跳,为之惋惜。)
5#
发表于 2013-6-30 15:18 | 只看该作者
江先生常说老舍其实是个忠厚人,一手字也四平八稳:他对赵清阁的感情是真心的,在美国那几年想离婚娶她也是真心的,回国感受家庭压力他的悔痛更是真心的!老舍先生满心是传统读书人的怯懦,卷进两难的深谷中他一边忍受那份缺陷一边祈盼一份圆满,最终注定的是缺陷越陷越残缺,圆满越盼越难圆。幸亏赵清阁是旧派闺秀,天生花好月圆的慈悯心肠,画一幅小小花鸟都画得出那份怜惜,眼前老舍无告的抱恨她不会陌生,也不无遗憾,更不惜宽宥。老舍沉寃,她告诉韩秀是造反派拿死讯来消遣她她才知道,从此晨昏一炷香,牵念三十年。

看一水的字,首先让我手忙脚乱的是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料。我担心如此下去会被你吃掉的。一个人生于天地之间,能把自己的正能量传递于人,是最受人尊重的。人最容易做到的是爱,最难做到的是恕。我这样说好像特地绕过一个情字,但归根结底,也都逃不过一个情。

[ 本帖最后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6-30 15:20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15:48 | 只看该作者
老舍应该是真心的,但赵家人也有斥责老舍没给赵先生一个交代。这份感情说起来很叫人纠结,一般谈者都绕过胡夫人。

赵家璧亦收藏了老舍的信件,可能的话,应该拓展到来读一读。我想淘一本赵清阁的《沧海往事》,但价额贵得离谱。最近所读多闲,就这样写点闲话。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15: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3-6-30 14:35 发表
你总是为别人想,连通信的一点权益也愿牺牲。这就是你,自己甘于吃亏,绝不拖住别人!
真是非同一般的境界。那个时代出现很多奇女子。这样的女子,与老舍很般配。感谢一水此文,让我们知道这样一段凄美的爱情。(以 ...


谢山菊来读,问候你。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30 15: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6-30 11:36 发表
陆唐之错乎?情牵意连。

洁净乎?庸俗乎?
袭人亲切,妙玉不堪。

暧昧乎?境界乎?
只愿悟净,不当圣僧。


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唐之间,横着的只是一个母亲。老舍和赵先生间却更麻烦。
9#
发表于 2013-6-30 20:50 | 只看该作者
爱是两个人的事,赵先生临终前烧毁与老舍先生的通信,是将两个人的情感一起带走。一次和一位朋友谈论感情是否需要文字记载时,朋友说若是真心相爱,不需要借助文字来传达。朋友这样说,我总觉得没有文字记载的爱情,总是显得虚飘飘的。其实,就算白字黑字写下来,字还没烂,感情就变了的也大有人在。我就佩服一水哪里淘来这么多名人轶事呢?看得我经常一愣一愣的,却又欲罢不能。只好跟着一水的帖子转啊转,老是赶不上一水的脚步。
10#
发表于 2013-6-30 22:40 | 只看该作者
在精神的领地,懂得是惟一牵系忘情于彼此的人的东西。惟有懂得,其他都不重要了。
确实,从水的文字里总能获得鲜活的信息。很受用。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2:35 | 只看该作者
小文本是想介绍下差不多被文坛遗忘了的赵清阁先生,但在大家的拓展当中,老舍显然绕不过去。以我个人的阅读经历,对两个人的感情没有偏倚,不像对郁达夫跟王映霞有立场取舍。

不过,也可能,某种角度更或体谅本族前辈作家老舍的时候多些。若说回忆老舍的文章,让我痛感心碎的当是巴金老人的那篇《怀念老舍同志》,有心者不妨找出来读读。或者,配合某个时代的回忆,以为“说真话”的角度,藏一本《巴金随想录》更好。不知不觉的,又推荐上书了,真是老毛病不改。

那一年,当韩寒和陈丹青口出狂言诋毁老舍巴金等老一辈作家时,我还真为这些前辈深感不平。虽然,韩寒和陈丹青者流亦有很多好的作品,但于情于理是不该用诋毁的口吻来回忆老一代作家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2: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3-6-30 20:50 发表
爱是两个人的事,赵先生临终前烧毁与老舍先生的通信,是将两个人的情感一起带走。一次和一位朋友谈论感情是否需要文字记载时,朋友说若是真心相爱,不需要借助文字来传达。朋友这样说,我总觉得没有文字记载的爱情, ...


可能我读杂书闲书多点,出于八卦的心态特强,所以,名人文人的轶事掌握得多些,但也难免有民间野史之嫌疑

在这方面,你若喜欢跟我转,我可以凭记忆陆续写来,保准把你也一起转进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2: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6-30 22:40 发表
在精神的领地,懂得是惟一牵系忘情于彼此的人的东西。惟有懂得,其他都不重要了。
确实,从水的文字里总能获得鲜活的信息。很受用。


有句话应该非常感动: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 13:43 | 只看该作者
忘记在哪帖子里了,有那么一天,我跟三变说,你尽管买书,书多了,你就自然就有文化了。哈哈,当时,我其实是想到了《作文本》里的一篇文章,大意是文学与建筑的关系,小题目正是《不读书》。无论从建筑的,音乐的,绘画的,这本书都非常的有感觉。现在,我就把那段落用手机拍下来,给三变等瞧瞧:一个扫烟囱的工人偶然进了图书馆,并感受强烈,在理解自己的感受中,他得出了一个作为知识载体的图书馆会对墙壁、天花等建筑元素有影响的理论,并由此认为:只要呆在图书馆的空间里,不读书,便可获得知识……(谬论吗,我看未必)请放大看一看《作文本》102页

15#
发表于 2013-7-1 13:49 | 只看该作者
董桥的笔,向来下笔清淡,却曲水莺啼。延伸开来,在《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有一篇赵清阁写的《落叶》。小说笔触,时人多以为是赵清阁在写自己与老舍:转过来就是:清流笛韵,往事沧海。

[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3-7-2 09:1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5 23:37 , Processed in 0.24365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