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冷历史还要冷看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1 1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冷历史还要冷看些

  东汉有个太监,凭借为皇后诬陷其他嫔妃上位,皇后死后,他立即又傍上了另一个皇后,简直就是个皇后控。这个人政治上的作为不堪入目。他叫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明朝的皇帝虽一些是荒淫无道,但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大明朝共276年,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天子殉国,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隆武战死沙场,绍武被俘绝食自杀。明末内忧外患中,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闯王,对关外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

  1911年拉美排华,华人被杀商铺被抢,清政府立即电令重巡洋舰“海圻”号向排华最严重几个拉美国家进发,8月中清向墨发出最后通牒,墨正式向清赔礼道歉,偿付损失,缉捕暴民。海圻号遂取消了进军墨西哥计划。归途,清亡易帜民国舰队,清政府覆灭前最后的尊严。

  他是军阀,他最崇拜的人是关羽、岳飞。当金发碧眼美女求爱,他答:老妻尚在;当亡命天涯,他拒不入租界;当南京大屠杀,他绝食1天。因拒不投靠日军,1939年治牙病时被日本牙医暗害。死后百姓自发送行,举国哀悼。他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评语:“Biggest man in China ”。他是吴佩孚。

  民国之初,民众对剪辫抵触情绪极重。冯玉祥部下士兵拒绝剪辫 ,于是他亲自提枪监视剪辫。士兵们嚎淘大哭剪掉了辫子。未过多久,冯玉祥招兵买马,最关键的条件是:剪了辫子的,一概不要。原来他发现,只有拒绝剪辫之人,才是奴性入骨,唯命是从的人,才是最适合于打造暴力机器的驯服工具。

  张学良晚年看了蒋的日记明白了,蒋不仅要抗日,而且有详尽的战略计划。西安事变只把原计划争取时间,积蓄力量的战略部署破坏,把全面抗日时间表提前。这除了对日本人有利,对中国人则是巨大的灾难——抗战的惨烈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他在纽约明确说发动西安事变是"闯了大祸",自己是"罪人"。

  希特勒早年极端穷困潦倒的人生低潮时期,一个程姓中国家庭给予他东方式的无私帮助。为了回报,在1937-1941,他顶住各种外交压力,用各种方式帮助中国抗日,大骂日本,这种帮助直到1941年德苏大战爆发才结束。
……

  以上内容,出自网上一个“历史冷知识”的帖子。初看来,也确实有“冷爆”感。因为这些内容与我们平日熟识的,已经在头脑中根固定论的“历史掌故”颇有些不同。心中早已稳固平衡的东西被撼动,甚至翻覆了。也想起网上一个名词叫做“三观尽毁”,一时间时,头脑出现许多惶惑,迷茫,感叹!

  第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实的历史,或者历史的真实?我们原来学过的,教科书里的那些“精准正统”的说法是不是样样属实呢?现在所谓的这些“冷藏”的历史爆料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第二个问题:学历史的意义何在?有学者说第一历史,也就是历史真实的现场,已经不可见,不可复。我们现在所学的也不过是间接的第二历史、第三历史。但无论第几历史,其首要目的还要是要尽力接近历史史实。真实应当是历史的第一要义。没有真实意义的历史,其他衍申的学说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第三: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历史真实呢?我们传统的史实记录有一种说法叫做“为尊者讳”。有意识的隐瞒,当然不能叫做真实。我们史学材料中又往往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文史不分家”,也解释为“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也不能叫做真实。第三种情况叫做“删而不述”,所谓“春秋笔法”。笔法含糊,在含糊中作者往往也掺入了许多主观的意见。虽然没有故意隐瞒或虚构,却也进行了选择。这也往往就影响了真实。

  第四: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并没有真正的真实这个说法。我们所说的真实,也不过是一种最接近于客观的认识。比如,同样一棵树,大家从不同的时间空间的角度来看,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树之所以为树,还是有其为“树”的原因。比如说,叶黄叶绿都还是树,开花折枝也还是树。若把他砍倒,劈成一断断为了烧,就是柴;锯断,锯成一条条板子,就是打家具的木料。历史也便如此。真正的史实,根本不可能没有大小巨细的全部客观记录,大家只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所谓的“正确”,也就是谁抓对了根本。

  第五:一个真正高明的历史观,应当有胆量,也应当有质量经得起置疑、考证、辩驳和长时间的考验。一部真正的历史也不宜忙于下结论。可以把百家之言都放到一起,让后学者来辨析,来验证。验证历史正误的方法是不是可以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以前的史实可考。二是对于以后的现实可证。

  第六:无论是读冷历史还是热历史,冷静的头脑都是有必要的。




[ 本帖最后由 yangyizhuo 于 2013-7-22 15:1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7-21 11:2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历史后人只有观望,任何评论都是毫无意义的,当时当下的境况不同,想法与结论也自会不同,冷一点最好。
3#
发表于 2013-7-21 15:46 | 只看该作者
原来他发现,只有拒绝剪辫之人,才是奴性入骨,唯命是从的人,才是最适合于打造暴力机器的驯服工具。
此句疑应为:
原来他发现,只有拒绝剪辫之人,才不是奴性入骨,唯命是从的人,才是最适合于打造暴力机器的驯服工具。
原句少一个“不”字。
4#
发表于 2013-7-21 15:51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真实最不容易辨别认识。往往会陷入云雾当中。保持冷头脑,冷静看,或许会客观些。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17:46 | 只看该作者
夏班好。原句应当没错:拒绝剪辫,才是入骨的奴性。这样奴性入骨的人,最适合改造成另一个主子的奴才。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对于主动叛变的,往往也被新主子戒备,比如魏延、吕布。而誓死效忠原主子的,往往又被新主子赏识,比如黄忠。主子的想法很简单,你能背叛他,就能背叛我,能忠心于他,被我改造了,就会铁心于我。
夏班明鉴
6#
发表于 2013-7-21 1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angyizhuo 于 2013-7-21 17:46 发表
夏班好。原句应当没错:拒绝剪辫,才是入骨的奴性。这样奴性入骨的人,最适合改造成另一个主子的奴才。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节:对于主动叛变的,往往也被新主子戒备,比如魏延、吕布。而誓死效忠原主子的, ...
嗯,这样一说,还真是。
我被你句子中那个“拒绝”和“唯命是从”的矛盾意思搞糊涂了。呵呵,既然拒绝,何谈从?
或者部分字词该斟酌下,避免语义发生冲突?
7#
发表于 2013-7-22 16:22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不知道这种说法对不对?但是随着言论开放程度的提高,一些所谓的“史料”陆续被推到公众面前,面对这些“史料”,公众其实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容易偏听偏信。如果对历史的迷惑与考证仅限于专家,那么无论对错其实都无关紧要,那只是研究者一个群体的事情。若是,这些史料很突然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又被人炒作一番再出炉,那就更需要火眼金睛来辨别了。我赞同没有绝对客观历史的说法,只要能够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真实也就够了。至于记述历史者的立场和主观性,特别时期也的确由不得人。司马迁记载的历史也未必就能还原当时的真实情景,何况后来人呢?
8#
发表于 2013-7-22 17:29 | 只看该作者
看冷历史,心里必然先有参照物
9#
发表于 2013-7-22 18:1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喜欢吴佩孚,因此痛恨冯玉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陀螺 的帖子

这个说法有趣。说是小姑娘还是温婉了些,那些打扮历史人的,往往藏的一些龌龊不可告人的心思。对吧?
11#
发表于 2013-7-24 13: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7-22 18:12 发表
因为喜欢吴佩孚,因此痛恨冯玉祥。


是因为吴佩孚太有才了吗:)
12#
发表于 2013-7-24 15: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7-24 13:06 发表


是因为吴佩孚太有才了吗:)


吴佩孚有的是中国文人的书生气,书生一旦行走江湖,人便也很是江湖起来,他的每招每式,都不让人觉得荒唐。而冯玉祥呢?不伦不类的东西,口中念着圣经,却又迂腐之极。不可饶恕的是,作为一个军人,将在前面攻敌,他在后面造反。当然中国人也爱将这样的举动称为起义,不然就捧不出几个小丑跳梁。
13#
发表于 2013-7-24 16:06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历史,被蒙蔽或者被纂改。以冷静之头脑客观看待,是当今所缺。楼主的这种观点,曾经我的师父教过我。
14#
发表于 2013-7-24 20:57 | 只看该作者
很庄重的历史观思考。钦佩作者的理性精神。
对于历史,我喜欢两种说法。
一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二是历史是打碎的瓷瓶,在它产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是碎片了,要想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
15#
发表于 2013-7-24 21: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7-24 20:57 发表
很庄重的历史观思考。钦佩作者的理性精神。
对于历史,我喜欢两种说法。
一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面前,小姑娘倒老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5 21:46 , Processed in 0.13941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