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205|回复: 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半途江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7 1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说半途只是强调而废,其实只透过门缝偷瞄了几眼,如果习武就算投身江湖。时至今日还是不明这江湖水深几许,武林童话的虚张声势,该是妆点了几代人的青春梦境,多少年里都挥之不去。

  说起武林,不能不提我一前辈老乡,宫白羽。白羽先生的出生地马场,离我家很近,不过二三里,可抬眼望去,却是正隔了那个烟水迷离的江湖。他是武侠小说家,打造江湖的人。所有自命武林中人的侠士,是都该为先生焚香跪拜的,因为“武林”一词成为各门派的栖息地,成为剑血染花红的舞台,是白羽先生首创,这之前,武林与武无关,如同招呼美女,有时只是强调性别。好像梁羽生的名字由来,就是仰慕宮白羽呢。

  林子大了,鸟就多,江湖不光有飘忽无踪的剑客,还挤满好勇斗狠的流氓,电影《功夫》是个缩影。貌似这两种人天生就是兄弟,都好动拳脚,都好拿义字当先,还都喜欢贴上替天行道扶危济困的标签,如再抹上两笔革命的颜色,那就更难分你我了。

  木心曾在课上对弟子说:“别看我文质彬彬,其实我是喜欢结交流氓的,但必须是大流氓。只是现在墨派的大流氓少了,多是小瘪三。”

  流氓做大了,就近乎侠义,而侠客身上,也多有匪气。侠与匪,都追根溯源到了先秦圣贤。

  野夫讲起他心里的江湖时满含了温情:江湖这个词是庄子创造的,在庄子笔下江湖就已经是和廊庙相对的一个存在,在体制之外的一个广大的民间社会。有一个小故事,庄子坐在湖边钓鱼时,一个国家的使者请他到朝廷做官,庄子指着湖里面一个自由爬行的乌龟说,你看我是去做朝廷支撑廊柱的乌龟,还是做一个自由地曳尾涂中的乌龟?哪种更为舒服呢?而我,就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乌龟。

  关于野夫,在《日暮乡关何处是》一文里,柴静写道: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象警察,一半象土匪”。.....我不喝酒,但有他在座,就陪他一杯。.......微博也是江湖........我在微博上只看不说,野夫并不知我存在,在那样的夜里,我每默默注视屏幕,算是对他的一会儿陪伴。

  后来野夫在博里回复:感谢柴静。

  无论是在眼里还是心底,对每一个人,江湖自有一番景象。而现实又总是如此悲催地提醒着:忠肝义胆的侠士少,假仗义的流氓多,不信你可以放眼生活。

  江湖乃生是非的地方,没有是非不算江湖,有网络为证。没了是非,百姓的烟火生活就会了无生趣,更是葬送了一些人安身立命的意义。所以有时候,无事生非,才能皆大欢喜。

  白羽先生写江湖事,纸上笔下生出是非,单纯就是为稻粱谋,一家老小糊口。艺术可以源于生活,生活却不能照搬艺术,这一点他构思江湖的时候,应该就想明白了。有人想不明白也没关系,肚腹的抗议可以随时点醒。

  史书上说“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足见沧州自古任侠尚义的刚勇民风。清时各地镖局都有“镖不喊沧”的行规,便是向沧州武林的致敬。

  一代代的传承,武术成了一种风尚,老人孩子都会几手。乡间盛传着一个段子,说有老两口,在家总吵吵,一辈子没怎么消停过。老爷子身材魁梧性格急躁,吵急了眼,上去就给一拳,而老太太总是忍气吞声,对这家暴也习惯成了自然,从年青那会儿到年近古稀了,一直如此。可有一次,老爷子好像喝了点酒,下手重了些,惹得老太太火起,把老头儿拽到当院里,三拳两脚就将其撂翻在地。回头一打听才得知,原来人老太太娘家是功夫世家,做姑娘时就已经是高手了。这些年一直让着老头儿,不跟他一般见识。打那以后,吵吵声没了,和谐家庭却多了一个,也顺便验证了一个理儿,以暴制暴并非都是反面教材。

  幼年时,我还真是有成为练家子的机会,只是错失了。那时大爷爷还在世,他武学功底深,弟子众多,却尤其待见我。一到周末我没课,便拄着拐杖来家里教我练拳。大爷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四套六合架子,那些徒弟几个月也学不会,你看银儿,俩礼拜就顺下来了!”也许我那时真的很聪明,也乖,什么单鞭,白鹤晾翅,划虎,一招一式都练得有模有样。六合架子属于长拳,分“手眼身精气神”,动作舒展灵动,大开大合,几趟下来就一身汗。每晚做的梦,也总是飞檐走壁蹿房越脊。可一年练下来,两脚还是只能待在地上。

  是一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身心,《神雕侠侣》。成人看武侠书,多是对童话的念念不忘,或是对童年的难以释怀,而对侠客们怪异的生存状态则见怪不怪了,比如,大侠常年游走江湖,不稼不穑不狩不猎,也未放低身段去哪打份零工,可依然穿罗裹缎吃喝不愁,让多少凡夫俗子羡慕不已。仅凭一腔热血一份济世情怀,便可快意活过一生,充分证明着理想主义的美好!

  少年的心思就单纯了许多,只图欢闹,原本是想从书中淘换点武学秘技,可读着读着,兴趣与身体竟悄然发生了质的飞跃,金大侠的生花妙笔,怎能不让一个渐入青春期的少年目眩神迷——原来这世上不光是刀剑,还有红颜。从此梦里再也寻不见飞檐走壁的飘忽身影,完全变成了杨过一声声“姑姑、姑姑”的深情呼唤,以及小龙女玉臂上的守宫砂。我斑驳的身心一夜长大成人,就是完成于那样一个梦里。

  于是,无忧的童年随江湖的冲动戛然而止,而青春的门,就此敞开。

  

[ 本帖最后由 银公子 于 2013-8-18 07:3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8-17 18:41 | 只看该作者
[/quote]
火车上抢沙发
3#
发表于 2013-8-17 20:03 | 只看该作者
江湖路上,谁能不明白少年那无羁的心。
4#
发表于 2013-8-17 21:10 | 只看该作者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往里钻,时代的弊病。文章有道理
5#
发表于 2013-8-17 21:24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搞的,我也编辑不明白了?首行空格编辑不出来了?
6#
发表于 2013-8-17 21:44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年前初试武侠,缘于李白的古风《侠客行》,我非常欣赏“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铁骨浩然之气。拓展才知,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灵感正来自李白的这首古诗,书名就叫《侠客行》。我从图书馆借来这本书阅读,还很一本正经地研究了两天石破天和谢烟客的江湖个性。没两天的功夫就又绕回到李白的古风里研究开了战国四大公子信陵君,可能,这是从侠到儒的自觉转换。

于是,我发现我压根就读不了武侠小说,进不了武侠的世界。不过,记得有一次却是很大胆地点评起古龙和温瑞安的文章来。公子的“半途江湖”,只一招单鞭划虎就给我镇住了,饶有少年气度、诗意以及侠气。你的改变自《神雕侠侣》,其实还在江湖内,虽说白鹤晾翅后来到青春的门槛,实则近了江湖儒侠。这篇文字恣意大气,故事丰沛好读,再沾点发财的野就更好了。
7#
发表于 2013-8-17 22:3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十三岁以前的理想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街串巷卖艺为生,顺便做点劫富济贫之义事。而真正看武侠,爱上武侠是在13到16岁之间,此后改邪归正,现在老了又开始觉得武侠好看了。
8#
发表于 2013-8-17 23:27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就这样循着儿时的愿望长大了,却发现,不经意的成长,使周围的世界变得仓促了许多。真正长大的我们,原来都没有能力满足儿时简单执着的梦想,甚至没有了资本去体味儿时已经拥有的幸福。就像儿时总也不能理解朱自清先生的那句:“聪明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呢?”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07: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8-17 18:41 发表

火车上抢沙发 [/quote]
柳兄这是又坐着火车去哪游玩?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07: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8-17 20:03 发表
江湖路上,谁能不明白少年那无羁的心。

遥想夏兄当年,看来也是个无羁的少年!:lol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07: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3-8-17 21:10 发表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往里钻,时代的弊病。文章有道理

问好奇哥。武林这片林子,看来也是大了点。
12#
发表于 2013-8-18 08:12 | 只看该作者
一看到文章开头那个小符号,就想起柳藏。兄弟俩连这点爱好都是一样滴。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0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8-17 21:44 发表
很多年前初试武侠,缘于李白的古风《侠客行》,我非常欣赏“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铁骨浩然之气。拓展才知,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灵感正来自李白的这首古诗,书名就叫《侠客行》。我 ...

看书上说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看来李白大诗人真就是杀过人。所以这《侠客行》才如此有刀剑之光。
武侠小说也是迷了两年就没了兴趣,崔健与罗大佑批判性的音乐又占据了我的生活空间。
水姐一提张发财我就想乐,那厮比柳藏还有趣!
我这江湖之路是废了,可现在还有依稀的痕迹,前空翻还可轻松而过,鲤鱼打挺是真起不来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08: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8-18 08:12 发表
一看到文章开头那个小符号,就想起柳藏。兄弟俩连这点爱好都是一样滴。

哈哈,安然,我也是没办法啊。连水版都编辑不了,我又能如何?只能出此下策了。
不过说实话,这下策,还挺实用。:lol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8-18 0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傻子的宝贝 于 2013-8-17 22:31 发表
呵呵,我十三岁以前的理想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走街串巷卖艺为生,顺便做点劫富济贫之义事。而真正看武侠,爱上武侠是在13到16岁之间,此后改邪归正,现在老了又开始觉得武侠好看了。

木木原来也做过侠客梦啊!看来那时也不是个认真学习的三好学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18:12 , Processed in 0.0571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