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83|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南方二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19 0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国芭蕉
  
  
  从大西北到南方去,最先看到的是南国芭蕉。
  
  在北方,芭蕉是极少见的稀有植物,偶尔有一两棵,是当作点缀风景的花草栽培在花圃里。我少年时在中原家乡见过几回,看着有点像院子里栽的美人蕉。那时我小,十一二岁,芭蕉和我的个头儿一样高。后来我到了大西北,就再也没有看见过芭蕉了。
  
  夏天有机会到南方去,到了芭蕉的家乡,这回可大大开了眼,方知芭蕉远非北方的美人蕉可比的了。
  
  我们一行十多人乘火车南行。愈往南走,车窗外景色愈绿。火车入四川境,我凭窗远眺,忽见路边绿草间长着一棵芭蕉,我顿觉眼睛一亮,不禁喊了一声:“看,芭蕉!”同行的人还都没见过芭蕉,听见我喊,伸头向外看时,火车一闪已经过去了。
  
  毕竟是在向南走,不大一会儿,芭蕉又出现了,大家都扒在车窗上看。这儿的芭蕉有一人多高,比我小时候见过的芭蕉高多了。
  
  列车隆隆奔驰,路边的芭蕉越来越多了,看着也就不再稀罕,于是心里开始意识到:我们已经置身在南国的辽阔土地上了。
  
  到了成都,为了上峨眉山,我们住在离峨眉不远的界牌。在那地方,芭蕉已是最普通的野生植物了,就像大西北的沙枣树一样,在野地、在路旁、在家庭院落,哪儿都伸展着芭蕉蓬勃的绿叶,随意点染着南方小镇的景色。
  
  我们在小镇漫步,发现一个院子里有一丛特别茂盛的芭蕉,三棵芭蕉排成一行,铺展开竟占据了半边院子,肥硕的绿叶已高过房顶,一片叶子就有丈余长。我颇为惊讶地望着那罕见的叶片,想到孙悟空过火焰山时借得的芭蕉扇,恐怕还比不上这儿的芭蕉叶大呢!我问院中主人,这几棵芭蕉栽下几年了?答说三年。真令人惊叹不已,南方的阳光和雨水简直是有神奇的魔法了!我们当即拿出照像机,一个个都在芭蕉叶前留影,都说这样的照片带回大西北,什么时候都忘不了南方。
  
  可是,第二天我们就笑起自己来了,看看南方葱翠大山上的芭蕉吧!
  
  我们到了有名的报国寺。那座寺院依在大山脚下,背后是耸入云天的青山。转过寺院,但见山上林木浓郁,密不透风,所有的空间都被茏葱草木填满了。就在那如涛如浪的万绿丛中,远远近近,不时有一棵芭蕉争得一片空间,竟然跟旁边的大树比赛高低,巨大的叶片不可阻挡地向空中伸展。这儿的芭蕉,得山水之灵气,已经长成高大的芭蕉树了。
  
  从北方到南方,一路所见,南国辽阔土地上的芭蕉好似在无止境地向天空伸展着,所以我不敢说看到了南方最高大的芭蕉。报国寺山上的芭蕉肯定不是南方之最,只是我的双脚不可能走遍南方。
  
  万物之生长原是无止境的。世间的事从有限到无限,原是无有定数,只看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了。
  
  
  
                                                              南国夜雨
  
  
  去四川游峨眉山,住的那个地方叫界牌。说是此处位于峨眉和乐山大佛之间,两边都不远,来去方便。
  
  界牌这个地名,脑子里似乎不觉陌生。想不起是哪一本古典小说里,写到有个界牌关,不知是不是这个界牌?
  
  而今的界牌,是一个远离城市的宁静小镇,街边参差排列的民居,大多还是青砖青瓦的老式房屋,因而显得古朴而闲适。有一条公路穿镇而过,从远方来又到远方去,不容阻拦地改变了小镇的旧时格局。我绕小镇缓步寻觅,再也不见古代关隘的旧迹,也难以想象昔日金戈铁马攻杀的场面了。
  
  不过,在界牌住了几日,我却领略到了另一种千军万马骤然杀来的壮阔景观。
  
  那就是小镇的夜雨。
  
  从没有经历过那样荡涤天地的大雨,从没有经历过那样惊心动魄的场面。那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展示,是大自然抒发激情的演练……
  
  住界牌第一夜,小镇的夜是那么静谧,我怀着初到南国的新鲜感受,在招待所的小楼里安然入梦。但到半夜时,突然一阵翻江倒海的涛声从天而降,小镇顿时淹没在巨大的声浪中。我从睡梦中惊醒,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顿觉惊骇不已。及至过一会儿清醒过来,方弄明白了,原来是一场突至的大雨。啊,南方的雨,竟有如此惊天动地的声势!
  
  界牌多雨,常见天空水濛濛,小镇总是湿漉漉,房舍瓦缝间都生着一层青苔。在界牌那几日,身上总觉粘乎乎的,空气好像都湿透了。
  
  界牌的雨,都在深夜来,每夜必至。
  
  小镇的夜,静得出奇,自然界无有一丝声息,一片树叶抖动一下也能听见。然而,静到极致时,陡然间好似伏兵四起,千军万马霎时呼啸而至,一声声巨雷也从四面八方猛烈轰击,似在为飞流直下的急雨擂鼓助威,这时整个世界便被搅翻了。
  
  在我们住的小楼旁边,是一片茂盛的南方阔叶林,我房间的窗前,一棵棕榈树和窗口恰好处在相同高度,它的旁边还有一丛浓绿的芭蕉,也追赶着棕榈树向空中伸展着叶片,已快抚到了楼上的窗台。有了这片阔叶林木,静夜里听急雨打在层层树叶上,那声响就更如万马奔腾了。
  
  滂沱大雨积蓄了自然界的全部力量,自天空轰然而下,滔天雨浪奔腾呼啸,汹涌澎湃,恣肆狂放,酣畅淋漓。万千条雨线猛力击打着房顶、树冠和地面,天地间只有一个广阔无边的声音持续着:哗……这声音没有间歇,没有停顿,甚至没有细微变化。耳听着这贯穿于天地间的无边涛声,意识里就觉得这雨是再也不会停下来了,因为雨势太猛停不住了。
  
  但在夜色消散时,大雨却又嘎然而止。那雨来得快,去得也疾,来无踪去无影。
  
  在界牌,接连几场雨后,心中对那雨竟然生出了一种说不清的感情。不知为何,一到夜里就想起那雨,就想听到那翻江倒海的声浪。而那雨总是等到小镇沉睡之后,等到万籁俱寂时才纵情欢腾而来……世上万物皆有生命,我想,那雨也必是有生命有灵性的了。
  
  界牌的雨,是我从北方来到南方第一次领略到的大自然的奇观。它像峨眉金顶和乐山大佛一样令我倾倒!
  
  
2#
发表于 2013-9-19 16:5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字,细细阅读体会。中秋节快乐。
3#
发表于 2013-9-19 17:10 | 只看该作者
从最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不普通,并写出来,是功力。欣赏,问候田老师。
4#
发表于 2013-9-20 11:10 | 只看该作者
“滂沱大雨积蓄了自然界的全部力量”,此句中的“全部”夸张失实;
“但在夜色消散时,大雨却又嘎然而止。”,戛然而止;

语境轻松自然,内感愉悦舒畅。两章末尾作结提炼几臻精粹,具有百溪归河、流云攒雾的功效。文风健康,文法老练。
5#
发表于 2013-9-20 15:43 | 只看该作者
两帖景致自然疏放,景的描写与情的融入相辅相成。曾经历过雨,也经历过峨嵋的芭蕉,田老师的描写让旧味重来。问好,祝节日快乐!
6#
发表于 2013-9-21 10:39 | 只看该作者
同样是游记,这样的游记独抒机杼,自然流畅,尤其是叙述得颇为节制。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21 14: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3-9-19 16:58 发表
好文字,细细阅读体会。中秋节快乐。

谢谢朋友关注支持,问好!
8#
发表于 2013-9-21 14:45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大西北的,问好
9#
发表于 2013-9-21 17:18 | 只看该作者
跟着田老师感受芭蕉的魅力,也没见过芭蕉,能上个图看看才更好!

问好老师!
10#
发表于 2013-9-21 2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田瞳 的帖子

学习并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09: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9-19 17:10 发表
从最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不普通,并写出来,是功力。欣赏,问候田老师。

夏冰总是对拙作总是如此关注,十分感谢!:handshake
12#
发表于 2013-9-22 15:19 | 只看该作者
跟着田主席的步履,见识南方非同一般的风物……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5: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9-20 11:10 发表
“滂沱大雨积蓄了自然界的全部力量”,此句中的“全部”夸张失实;
“但在夜色消散时,大雨却又嘎然而止。”,戛然而止;

语境轻松自然,内感愉悦舒畅。两章末尾作结提炼几臻精粹,具有百溪归河、流云攒雾的功效 ...

十分赞赏版主对拙文结尾的点睛之笔!多谢,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14: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9-20 15:43 发表
两帖景致自然疏放,景的描写与情的融入相辅相成。曾经历过雨,也经历过峨嵋的芭蕉,田老师的描写让旧味重来。问好,祝节日快乐!

木门版主节日快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14: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9-21 10:39 发表
同样是游记,这样的游记独抒机杼,自然流畅,尤其是叙述得颇为节制。

谢谢版主厚爱雅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12:47 , Processed in 0.0552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