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9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山是一块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0 2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大山名川中,还没有哪一座山像贺兰山这样几乎一直处于战争的状态之中。要不然,岳飞《满江红》里的词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也就不会含有浓烈的宿命意味了。

    在蒙语中,“贺兰”是奔腾的骏马的意思。能够奔腾的山,当然就是一座不安分的山了。就像风一样,掠过山野,大川。




    战争,让贺兰山千年来一直江水一样川流不息,奔腾不已。

    翻过历史的黄页,此刻呈现眼前的这座山如此宁静,如此安逸,甚至让人产生一种别样的怜爱。

    烟雨迷离之中,山体黑黝,楚楚而卧,仿佛一头沉睡的野狮。闲散,甚至有点懒惰。

    但它却是一座彪炳史册、叱咤风云的名山。

    贺兰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标志,或象征。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族群,在水草丰茂的贺兰山地区,一直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直至公元前272年,秦军彻底击溃了义渠戎后,一些战败部落北逃到贺兰山区后,这里的宁静才被打破。公元前127年,汉朝著名战将卫青、李息率军抗击匈奴,将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山区。21年后,汉武帝在贺兰山东麓设立廉县。这是汉族政权在贺兰山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

    唐朝时,统治贺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先后是突厥、吐蕃和回纥。

    西夏时期,贺兰山就是西夏王朝的一个大兵库。“大”是历代王朝自尊的专称,借以表示国家政权之神圣和至高无上之尊贵。西夏后期,贺兰山成了大白高国抵御来自北方蒙古族铁骑的一个屏障。

    公元1205年3月,成吉思汗第一次带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攻破了西夏在贺兰山西边的军事防线。后来,成吉思汗先后5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其中有4次将攻略目标指向贺兰山。贺兰山,成了蒙元、西夏两个政权多次交锋的见证。

  
    战争,让贺兰山,这象征着守护宁夏大地农耕文明的裤腰带,一次又一次地被粗暴地解开来,又系上。因为,它要体现的是历史强硬而冷酷的一面。

    所谓的温情脉脉,所谓的礼义廉耻,已经退到了历史的深处。就像眼前的险峻石山,粗粝的枝桠,冷硬的山风,让人无处可逃。




    还有长城脚下、贺兰山麓的西夏王陵。这个国家5A级景区里,埋葬着西夏的多位国君。虽然他们早已把自己的身影埋进了漫漫风沙之中,但蒙古铁骑的一把大火,仍将他们乃至他们身后的西夏文化烧得灰飞烟灭。王陵,被掘地三尺,西夏的皇亲国戚死无葬身之地。如今,没有了绿树掩映,没有了遍地野花。宁静之中,只有默想。只有石头般的冷漠。

    兽性,原始的兽性,让战争成为改变文明进程的工具。

    “说不定在那种飘飘然的感觉中还有一中更深、更神秘的力量在起作用。那股向人类袭来的惊涛骇浪是那样猛烈、突然,以致把人这种动物身上暗藏的无意识的原始欲望和本能翻腾到表面来”。这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一书中对于战争的描述。精准,别致,而又生动。

    发生在贺兰山区的战争,印证着茨威格的判断。但是,战争灭绝的岂止是一个小小的西夏王国。那些对城郭的劫掠,对田园的破毁,对生灵的蹂躏,使得我们民族的心灵上增添了一些更加刻骨的东西。譬如仇恨,悲天悯人,也譬如欲望,征服。

    西夏王陵里,一个马背民族终于走向了自己的不归路。但是它的历史意义终究要大于现实意义。因此,这座陵墓也终将会笼罩着一些神秘、哀竭、悲凉的历史光影。它注定要在贺兰山下老去,也将消融在贺兰山的历史脚印里。

    对此,我深信不疑。因为,坟茔的深处就隐藏着它的掘墓人。




   
    贺兰山还有岩画。

    但是在岩画博物馆里,我不止一次地想起了一位德国人的话。他站在长城边上发问,当时修长城的那些人究竟想了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充满了哲学意味和文学意味的疑问。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疑问。因为他和长城一样,都是战争的见证者,目击者。

    那么,面对贺兰山岩画,这样的疑问同样引人深思。

    当时画岩画的那些人究竟想了些什么呢?

    使贺兰山一次次失去防御意义的,是匈奴、突厥、吐蕃、回纥、蒙古等游牧民族的铁骑。使贺兰山一次次重新站起来的,却是中原农耕文明的轻风。

    历史的缺口就在这里。

    历史的回响也在这里。

    而岩画,依然若隐若无地漂浮着,呈现着。

    导游讲,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它们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它所展示的是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

    贺兰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是一个又一个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自然的岩画。如果不是刻意的找寻,很难发现它们,也很难想象它们在这里已经度过了千万年的岁月。


    鱼、水禽、双峰驼、羊、犬、老虎等动物画像的出现,似乎在证实着贺兰山走过了一段从水产丰足到牛羊遍地再到降水稀少乃至不毛之地的环境恶化发展史。而祈水图,更是突显了人们对水的渴望。不过,这只是一种推测。

    车的岩画明确显示,贺兰山区当时已经拥有了成熟的造车技能。而这些画像是最靠近中原王朝地区的。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猜想。

    近千幅人面像岩画,使贺兰山成为世界上人面像最集中、图形最丰富的地区。但这些人面像究竟透露出怎样的文化信息,无人能解。

    这样的无底之谜,玄而又玄。但我宁愿相信,它们都是真实的心灵与精神的反映。因为,它们都是从岁月深处艰难地爬过来的。一身残损,满面风尘。




    离开贺兰山,沿公路而行,随时都会看到跳跃的岩羊。它们从悬崖、从草丛一恍而过,背影是那样孤独,又是那样真切,就像一个古怪的精灵,甚至还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这让我想起了汉武帝和他的大宛汗血宝马。同样的,传奇精灵。同样的,弥足珍贵。

    贺兰山,之所以能够超越一座山峰的意义,之所以远远高于长城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古代中国的的一句结语。一句关于重构,关于涅槃的结语。无论是基于民族苦难,还是基于精神家园,都是那样的宿命。

    其实,所谓已经过去了的一切,依然在更远的前方等待着。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关于贺兰山就可以理解成:一座石山幻化为一块石头,一块成了精的石头。让后人永远琢磨,或琢磨不透。



   


[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13-12-11 17:3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2-10 23:18 | 只看该作者
战争,人类精神中难以自已的癫狂症,私欲和兽性的罪恶联动。贺兰山,农业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撞击的风口浪尖!
3#
发表于 2013-12-10 23:3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所谓已经过去了的一切,依然在更远的前方等待着。"山是一块石,那块石引领着我们回望了历史,那些变迁与沉寂的山石一起在岁月的长河里,也会在未来。唯愿自然美丽,山水清秀,羚羊快乐跳跃……没有杀戮没有苦难
4#
发表于 2013-12-11 09:23 | 只看该作者
文笔依旧干练。久不见了,先问个好再说。
5#
发表于 2013-12-11 13:04 | 只看该作者
冷静的笔触,古今纵横,于军事和历史中着笔,视野开阔,思想凝重!喜欢这种理性解读的文化散文。拜读,欣赏!
6#
发表于 2013-12-11 13:38 | 只看该作者
精粹、诗意、深刻。充溢了对贺兰山这一地域浓郁的人文历史情怀。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3:57 | 只看该作者
谢过房子兄的阅评!
问你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3: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12-10 23:18 发表
战争,人类精神中难以自已的癫狂症,私欲和兽性的罪恶联动。贺兰山,农业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撞击的风口浪尖!


谢过李斑斑的阅评!贺兰山的确是不同凡响的,让人着迷。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4: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12-11 13:04 发表
冷静的笔触,古今纵横,于军事和历史中着笔,视野开阔,思想凝重!喜欢这种理性解读的文化散文。拜读,欣赏!


谢过澧水斑斑的阅评。
遗憾的的是没有写出贺兰山的全部,以后如有机会还会写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4: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二哥哥 于 2013-12-10 23:39 发表
"其实,所谓已经过去了的一切,依然在更远的前方等待着。"山是一块石,那块石引领着我们回望了历史,那些变迁与沉寂的山石一起在岁月的长河里,也会在未来。唯愿自然美丽,山水清秀,羚羊快乐跳跃……没有杀戮没有苦 ...


谢过二哥哥的阅评。问你好!
这个世界没有战争,会很难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4: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3-12-11 09:23 发表
文笔依旧干练。久不见了,先问个好再说。


谢过敬斑斑的阅评。最近有些闲时间了,会常来的啊。
祝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7:3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澧水斑斑的指正,已修改!
13#
发表于 2013-12-11 21:34 | 只看该作者
大视角,大写意,依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语境,一些点上的挖掘和延展稍嫌浮光掠影了点,缺乏细节的支撑。
14#
发表于 2013-12-12 09:53 | 只看该作者
贺兰山,是一块石头,却充满了故事,充满了寓意。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09: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12-11 21:34 发表
大视角,大写意,依然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语境,一些点上的挖掘和延展稍嫌浮光掠影了点,缺乏细节的支撑。


真诚感谢剑鸿斑斑的阅评!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19:27 , Processed in 0.05329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