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8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有雾来袭——与文友游览胜境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3 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年1月11日中午,从同事的婚礼宴席上回来,我在娘家和母亲闲聊。突然电话铃声想起,一看是宣威的一位文友W来电。接通电话,W说他来我们这里办事,和我们当地文联的一个朋友L想去胜境关玩。我说我正好在县城的娘家,我问他们在哪里?W说在金城广场,我说太巧了,我娘家就在附近,我马上出来和他们一起去玩。胜境关位于富源县城东南7.5千米滇黔交界的山脊上,又称界关。老黑山南北纵贯100余千米,山势陡险,惟胜境关山势较低,而且有一条驿道通向贵州,所以这里是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关隘。关口立有1座界坊,坊匾上书“滇南胜境”4个大字,故名胜境关。界坊高约12米,宽12米,楹柱涂金绘彩,重檐翘角,雄伟壮观,界坊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后多次修葺,现仍存。
  
  那天天公不作美,寒冬腊月天上又飞着毛毛细雨,室外一片灰蒙蒙的景象。若不是朋友远道而来,我是不会选择这样的天气出行的。20年前,我还在上高中,一个周末我和几位女同学结伴去游览胜境关。那是一个春天,天气很好,阳光很灿烂。我们像刚出圈门的小羊,在田野里撒着欢。那天的云彩不多,但是很白。田野里的麦苗绿油油的,风吹过,掀起一圈圈绿色的波纹,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气息,沁人心脾。路边黄色的迎春花开得正盛,白色的苦刺花星星点点散布在绿色的新芽之间,浓淡相间构成一幅清新的写意画。过了刚开始的新鲜劲,由于路线不熟悉,一路走一路打听还是难免走了很多冤枉路。累得筋疲力尽时才终于到达目的地,看着崭新的滇南胜境木牌楼和用青石筑起来的关隘,在蓝天白云下,对于不懂这段历史的我们来说,仅仅从看风景的角度,难免有些失望。当年的景色连同当年的记忆,在时间的漂洗之下渐渐淡去。
  
  二十年后,与两位文友同游胜境关。景色没有多大的变化,雄伟的牌楼虽然历经二十年的风雨,没有明显陈旧的痕迹,风采不减当年。所不同的是当年一起游览的同学而今天各一方,多年没有音讯,心里不免有一丝怅然。好在同行的R来过多次,对这个景区的景点和传说比较熟悉,一路给我们进行讲解。进入景区,一到滇南胜境木牌坊下面,W就好奇的想要亲眼看看那个“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神奇景观说法是否名符其实?我也想亲自见识一下这种奇特的现象。于是,我们抬起头,认真查看和对比朝向西面(云南)和东面(贵州)的两对石狮有什么区别?石狮不语,但东面石狮身上的青苔和西面石狮身上的黄灰,不仅验证了气象学上的奇观,也见证了由黔入滇重要关口数百年来边界上的争斗与和平。
  
  过了木牌坊,几十米开外就是清风亭。亭子里立着一块石碑,名曰“鬻琴碑”。这块碑讲述的是清朝康熙四十五年十月,杭州府钱塘县孙土寅出任平彝(今富源)县令时清政廉明的事迹。任职期间,他律己戒贪,爱民如子,到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卸任时,两袖清风,无盘缠回乡,老百姓自动捐钱给他,他分文不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把心爱的古琴留(变卖)作路费。百姓深受感动,临走时自发结队来送他,依依不舍,挥泪惜别,直送到十里之外。为褒扬与铭感孙士寅的美德,百姓捐款“立遗爱碑”于驿道旁,以寄托对他的思念,并扬其美迹流芳后世。清光绪十四年,拔贡李恩光编修(光绪平彝县志)时,被“遗爱碑”之事所感动,报经县令韩再兰批准,重立一块“鬻琴碑”取代“遗爱碑”,置立于石龙古寺大殿右壁前。看了碑文的记载,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孙士寅作为知县,卸任时居然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百姓捐钱给他又拒绝接受,执意卖掉古琴来筹集路费这种行为,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在卖官鬻爵、贪腐成风的当今,孙县令的做法让人难以置信。质疑历史的真实显得无知,戏说历史则显得浅薄,当我看着“鬻琴碑”时还是忍不住想象孙士寅变卖古琴时的悲壮与不舍。长路慢慢,没有琴声相伴,这一路,孙士寅该有多寂寞?这把孙士寅弹过的古琴被谁买了去?而今流落到谁人之手?知道没有答案,还是忍不住要想。
  
  清风亭对面是石虬亭,石虬亭原名万里亭,始建于明万历二年。亭前有一处露出地面的石灰岩,状如两条虬龙盘卧。对此民间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贵州老龙王的二公主向往胜境关奇特秀丽的风景,就变成一个妙龄女郎来游胜境关。没想到,云南老龙王的三太子也变成一个年轻后生来逛胜境关。两人一见钟情,就在亭前倾诉衷肠。不知不觉中,太阳已从东方升起,他俩再也无法恢复原身重返龙宫了,于是便化成了一对石龙,如胶似漆地拥抱在一块。因为这个传说,使得其貌不扬的石头地貌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据说历史上滇黔边界上的老百姓曾因争夺地界发生过冲突,传说不足为信,但它反映了老百姓希望滇黔边界和平安宁的美好愿望。我们三人特意比较传说与实际地貌的相似程度,我们左看右看都感觉不像,W说传说牵强附会的成分多,我说不像龙倒有点像蜥蜴。听我这么说,同行的二位也觉得是有点像蜥蜴。看到石龙中部像是出水口位置的水面上飘着一把木勺,我好奇地走过去用木勺舀水玩,W说怎么可以踩着龙的脊背呢?R说这是“乘龙上天”。说笑间,驱散了身上的重重寒气。在石龙边上有一座亭子,名曰"石虬亭”,这个亭子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不值一提。
  
  出了石龙亭,沿着用青石板镶嵌的古驿道往前走,大约十分钟左右就来到关隘的城门洞下面。走在青石铺就的古驿道上,我的高跟鞋发出嘚嘚的响声,让我想起古时候从这里经过的马蹄声。我和同行的两位说起这个感受,R说古时从这里经过的不仅有马帮还有进京赶考的书生。此去京城万里之遥,因此当地官员才会在这里修建亭子供赶路的人歇息。W说,滇黔古道上马帮盛行,估计拦路打劫的强盗也不少。我说当年的书生进京赶考多不容易,陈年累月往京城赶的途中,文弱书生怎么受得了?说笑间很快就来到城门洞下面,看着重修过的城门洞和上面的垛口,我很难相信这是古代的关隘。我没见过翻修以前的关隘,但想着肯定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城墙和门洞上面的门楼看起来缺乏古建筑的沧桑和厚重感,倒像是新打造的人工景点。因此,难免有一丝遗憾。几个小青年在城楼上燃烧从农户地里抱来的玉米秆取暖,围着火堆喝啤酒吵闹。看到这种情景,我只觉得好笑。真是因为年轻,没有什么不敢的。
  
  通过城门洞,我们三人继续往前走。走到城门前面的草地上时,我说要是天气晴好,在这个地方烤洋芋吃多好。R说来时忘了带上洋芋,我说要是真想吃,在石虬亭卖门票的人家估计有,我们可以回去买点。说是这么说,我们并没有回去买洋芋的行动。继续往前走,进入贵州地界,踏着没有经过修复的原生态古驿道,看天上雾气像轻纱一样飞舞,W说有雾来偷袭。我不会写诗,身处这样的情景中也难免跟着遐想一番。行走在林间古驿道上,因为有树木遮挡,感觉没有在城门洞时那样寒气逼人了。听着松涛阵阵,我想如果天气晴朗,我们就可以在林间捡些干柴燃一堆篝火,用铁壶烧一壶茶,与两位写诗的朋友边喝茶边看天上的云卷云舒,谈论着与文学有关或者无关的话题。这样的情景,虽有点附庸风雅,却使我不由想起古人“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意境。其实也就是想想而已,我知道:人到中年,一些浪漫或美好的想法都是一闪即逝的,有多少能够付诸实践呢!人与人的相处顺其自然就好,不必刻意去追求形式上的东西。
  
  茶语中有“一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要珍惜眼前的人,喝好当下这杯茶。一起喝茶的人,一生也许只有一次,同样,我们一起游览胜境关的三个人,一生或许也只有这么一次。古老的界坊和关隘曾经毁于战火,虽经历多次修复,却已不是当初的样子。重新修建的界坊和关隘尽管美观,却缺乏古建筑特有的那种沧桑和厚重感,让我们这些想看古建筑风貌的后人感到遗憾。人生无常,今天一起游览胜境关的三个人,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不知会在哪里?



  
  

[ 本帖最后由 陀螺 于 2014-1-13 23:0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1-14 09:01 | 只看该作者
占了个沙发?
小二上茶!
3#
发表于 2014-1-14 11:02 | 只看该作者
有雾来袭,两友相伴,“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不亦乐乎?一次因缘际会的出游,在历史与现实中从容穿行,在惑与不惑之间,一些事没有答案,实则早已心地澄明。是的,游人不会淡忘,铭刻着彼时孙县令两袖清风事迹的“鬻琴碑”。这样的好官,草民们一生遇到一个足矣,好在哪朝哪代总会有几个,就像是上天的恩赐,带给那山那水那民众以永恒的温暖的念想。隔着千山万水,与你饮茶的朋友,肯定不仅仅是那两位,还有屏前的我们——读过这篇文的读者,已经感受到那氤氲的茶香。


  茶语中有“一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要珍惜眼前的人,喝好当下这杯茶。一起喝茶的人,一生也许只有一次,同样,我们一起游览胜境关的三个人,一生或许也只有这么一次。古老的界坊和关隘曾经毁于战火,虽经历多次修复,却已不是当初的样子。重新修建的界坊和关隘尽管美观,却缺乏古建筑特有的那种沧桑和厚重感,让我们这些想看古建筑风貌的后人感到遗憾。人生无常,今天一起游览胜境关的三个人,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不知会在哪里?


这段话,直写到人心里去了……
4#
发表于 2014-1-14 14:47 | 只看该作者
提读问候。
陀版好兴致哈。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5: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4-1-14 09:01 发表
占了个沙发?
小二上茶!
来点普洱还是滇红?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5: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4-1-14 11:02 发表
有雾来袭,两友相伴,“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不亦乐乎?一次因缘际会的出游,在历史与现实中从容穿行,在惑与不惑之间,一些事没有答案,实则早已心地澄明。是的,游人不会淡忘,铭刻着彼时孙县令两袖清风事迹的“ ...
山菊看得懂,善莫大焉!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5: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4-1-14 14:47 发表
提读问候。
陀版好兴致哈。
就是心情文字,写出来与江天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8#
发表于 2014-1-14 15:59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不妨回望以往文字,再对比这篇文字,便明白在江天所得到的好处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6: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4-1-14 15:59 发表
写得真好。不妨回望以往文字,再对比这篇文字,便明白在江天所得到的好处了。
“江天”是这个江天还是你的小江湖?谢谢鼓励!这个说法貌似我自己也有这感觉。
10#
发表于 2014-1-14 16: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4-1-14 16:02 发表
“江天”是这个江天还是你的小江湖?谢谢鼓励!这个说法貌似我自己也有这感觉。
只有一个江天。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6: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4-1-14 16:24 发表
只有一个江天。
先有这个大江天,网络了一群喜欢游泳的鱼,才有你的“小江湖”,说一个江天也是对的。
12#
发表于 2014-1-14 17:40 | 只看该作者
很是酣畅淋漓,满足了阅读的快感。我发现陀螺的游记基本上是江天的一道风景了。
13#
发表于 2014-1-15 09:03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令人惬意的叙述。寒冬腊月天上又飞着毛毛细雨——多诗意。可我这里几天都零下30来度了。
14#
发表于 2014-1-15 09: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4-1-15 09:03 发表
真是令人惬意的叙述。寒冬腊月天上又飞着毛毛细雨——多诗意。可我这里几天都零下30来度了。

这就是南方与北方的不同。:)
北方的冷,在冰天雪地里,而南方的冷,在霏霏细雨里。
最近几天云南天气如何?我家帅哥明日动身走云南。
可惜云南的香格里拉,那些千百年的文化积淀毁于一旦,却无人为此买单。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1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4-1-14 17:40 发表
很是酣畅淋漓,满足了阅读的快感。我发现陀螺的游记基本上是江天的一道风景了。
别提风景了,我昨天把这篇文字发给搞文物工作的一位朋友看。他说我这篇文字就是我儿子的水平,不成熟。还说我不懂文化,要多读书。还说.......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我问木木:我的文字真有这么不堪吗?后来那位朋友解释说是开玩笑的,无论他怎么解释我都不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6:40 , Processed in 0.13572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