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439|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携天堂同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0 2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携天堂同行

            敬一兵

  所谓驿说白了就是途中歇脚栖身的地方。鱼以水为驿,酒以心为驿。我和城市的关系,就是过客与驿的关系。

  曾经听我妈说过,我出生时就特别不安分。医生的手巴掌还没有挨到我的屁股,我就轰然响起了哇哇的哭声。三个月后,父母工作调动举家长途迁徙,又是汽车又是火车,途中转车时还要见缝插针为我熬米糊热牛奶。我的身子贴在父母身上,哇哇哭啼的声音就贴在我的身上。这样的哭啼一直尾随在我们第一次手忙脚乱的迁徙路上。我的哭啼是不是在那时就决定要用声音一次又一次预示我的一生都会颠沛流离? 当时我不可能知道,现在也只能依凭母亲的述说去想象。


  吃饱后我就睡觉。车窗外匆匆往后退却的树木,河流,山峦和车厢内嘈杂的声音成了我的催眠曲。婴儿期就是睡觉期,用睡觉来等待大脑慢慢发育。这个时期不要说担忧、艰辛、憧憬或者贫与富、美与丑、荣与辱、贵与贱和苦与乐我无法区分无法选择,就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更不会先知先觉地感悟到这种睡眠的背后,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颠沛流离在等候着出场。婴儿期的世界就是由睡觉加上饿和不舒服的生理反应构成的世界。这种自然的混沌状态我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美极了,不用辟谷不用面壁不用夜不倒单就轻轻松松实现了,堪比天堂。

  我的生命是由父母造就的,父母的行为和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到我的身上来,这就注定了我童年对时间和环境的感受不是来自于山峦河流这些自然元素,而是来自于我的父母和他们给我决定的城市环境。

  整个童年,我都是在城市的一个大院坝和一条巷子的点与线之间渡过的。这条巷子叫罗锅巷,成了我学前的读物和认识的镜子。我始终没有看见一个卖锅和修补锅的店铺,也没有遇到一个背驼得像罗锅一样的人,最多就是遇到扯着嗓子吆喝磨刀顺带补锅的小商贩。名不符实的情形,只能说明这条巷子有一段我看不见也听不到的历史,包括从巷子的宽度和长度上折射出来的人脉走向和生活秩序。它们把身子藏在时间里,只是朝外面露出了它们的触须。巷子里的瓦檐,瓦檐下临街的木板门,正在一片一片从槽沟里搬出编了号码的木板准备营业的店铺,店铺前的老构树,鸡公车,手里捏着苍蝇拍躺在竹马架上打盹的老汉,放在小木桌上的盖碗茶,苍蝇馆子里飘来炒回锅肉的香味,还有鼓楼栋的锅盔夹凉粉,就是历史从时间里伸出来的触须。一群孩子在巷子里行走,天天都要被这样的触须舔噬。

  那段时间大街上的游行、大字报、宣传车和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就像秋天的阴雨一样连绵不绝,时不时还有不长眼睛的子弹拖着阴森的呼啸声划过天空。家长不准娃娃在屋外乱跑,更不允许擅自到巷子里去逛游,我成天就被母亲像青菜叶子那样使劲摁入泡菜坛子里面一般不能离开屋子半步。父母上班后,我们这些娃娃们就楼上楼下串门,聚在一起讲鬼故事,躲猫猫,偷吃别人家里剩下来的菜肴,或者在墙上地上鬼画桃符乱涂一番。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完成大人布置的写字任务而埋头练字,比试谁的字写得更巴适。那个时候写得一手好字是会被小伙伴们羡慕的,写不好就会被小伙伴嘲笑甚至罚你冒着风险到巷子里去走一转。很多娃娃都以为巷子是用来整治写不好字的人的刑具,忽略了在巷子里走一转,其实就是听巷子倾述了一次历史的事实。

  我很少被罚,但会主动陪着被罚的娃娃一道去巷子里走一转。走一转才发现,街上的动静再大,丝毫也不会影响巷子里的人用竹刷把刷尿桶,在门口生蜂窝煤火煮稀饭,洗完衣服用竹竿竿挑到树枝上晾晒,坐在竹凳上喝盖碗茶读报纸听收音机,摇蒲扇下象棋或者打起金钱板哼上一段川戏段子的生活习惯。天不下雨地上也少不了水迹,既用来压地上飘起来的灰尘,也用来压巷子外面的动静。水迹上可以看见瓦檐折射的青光。瓦片上有青苔,青苔上面没有断过炊烟带来的饭菜香味。罗锅巷天天都陷落在青光制造的幽深中,渐渐变成了一个城市最为柔软的地方。一个娃娃的柔软是不同于锣锅巷的柔软。娃娃的柔软是肌体的、精神的和受未来未知元素影响的,不管走多远走多久,都会不断给娃娃带来莫名的新鲜与兴奋感,都会被这些元素雕塑而形成不同的模样。锣锅巷就不同了,无论走多远走多久,无论周围发生了多大的事情,它都不会改变,除非被人瓦解和埋葬。

  罗锅巷的巷口是响当当、硬邦邦的西南局宿舍大院,这是我生活的地方。巷子的腰杆处有一个文化馆,这是我一直感到神秘的地方。从院坝出来向右拐走不了多远,巷子就向左右各伸出了一只脚杆,向右伸出去的那只脚杆的末端,就是我在孩提时代第一次认真读书的红庙子小学。这所小学今天已经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但我对它的记忆,还是像构树的树根那样,深深扎进了我的脑海里,丝毫没有要跑的意思。它始终不愿意从我的记忆里跑掉,不是小学有多么了不起,恰恰这所小学在当时应该算是最糟糕的一所小学了。老师上课敷衍都不说了,关键是还动不动就临时停课。我们为此专门编了一段顺口溜来应证——红庙子小学撮又撮,半夜三更才上学,老师饿得啃桌桌,学生饿得啃脚脚。虽然小学校很差,但背靠西南局大院这个独特的位置,还是制造了政治靠山的安全感和文化色彩的笼罩氛围,成了罗锅巷区别于其它巷子的一个值得炫耀的资本。是说罗锅巷里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吃饭特别带劲,咳嗽的声音特别响,嗽咳完了但声音并不愿意停下来,还要起伏逶迤地在巷子里拖上好一阵子,以及走在大街上都少了尿巷子里养出来的小家子气和卑贱感觉。原来,安全感和文化的熏陶,可以让一个人的腰杆像撑了一块钢板那样结实、笔挺。


  我的身子移动并没有超越一条巷子的长度,但我身子在时间中的迁徙却走过了很长一截路。我从童年走进了少年时期,我的眼界更开阔了,目光也能够像蜘蛛丝那样拉得又细又长了。我的视觉告诉我城市也走进了少年期。木头电杆换成了水泥电杆。电杆上架的电线越来越密集了。公共汽车顶上驮着的巨大天然气橡胶袋,行驶起来橡胶袋就像装满了一群相互推挤七拱八翘的怪兽的情形消失了。满街像蝗虫一样的自行车取代了鸡公车和甲甲车。一幢一幢的红砖小楼在瓦房的废墟上春笋般破土而出。有些地方开始锯掉行道树加宽街面了。城市用这些变化来满足人的愿望,顺便也就对一个少年想象的目光发出了挑战。

  少年的我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来注意城市变化对目光发出的挑战,是不是证明我的目光永远都无法望穿城市变化中所包含的复杂关系。愚钝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我当时的注意力,全部都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火热场面吸引了。在“革命青年志在四方”,“大海航行靠舵手”和“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歌声中,他们精神抖擞激情昂扬,浩浩荡荡的车队行进路线不像是去山村乡下反倒更像是奔赴到战场上。知青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也成了我对知青的最初印象。进入少年期的城市变化带给我的目光是一种具有遮蔽和替换自然属性的硬伤。喇叭里的歌声,鞭炮炸响后弥漫在街上的青烟,也给知青留下了一道道伤感的外伤。硬伤和外伤都好办,麻烦的是他们热血沸腾后产生的激情,却成了他们当时看不见,要到后来才感受得到的致命内伤。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的这些话语其实是留给他置身的战国时期。我看不出被欢送的知青脸上有痛苦的表情,我的情绪和感官都被知青占领了。等我明白孟子的这些话好像是预留给知青的,让知青在两千多年后继续替战国时代的人领受,也顺便替我领受的时候,我已经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娃娃变成了一个青年人。

  很多关键的情节仿佛彼此预谋好了似的集体出现在我的青年时代中,比如大学寒暑假期间的摄影和美食,在夜色掩护下的秘密恋爱,拜访小学和中学时期的老师,甚至回老家在亲戚面前炫耀等等这些让我兴奋或者感觉良好的情形,都是发生在旅行和游走之中的。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位置、角度、时间和物质形式上的场景转换还好办,我的身子停止迁徙和游走它们也就停止了转换。脑袋里的场景转换就难办了,像我在旅行和游走中留在脑袋里的喜新厌旧、朝三暮四、迷己逐物和心猿意马的心理场景就不会轻易停止转换。当时我并不清楚它们就是驮载心流放漂泊的一窊不为人知的轻舟,可以穿过一条熟悉的街道在时光中颠沛流离,最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荡入仓颉墓中。

  现在,我有一万个理由不愿提到心理场景转换的这个事实。我特别想在此刻一遍又一遍唱汪峰的那首歌曲《春天里》,这倒不是因为汪峰嘶声吼叫给我带来的震撼和快感,而是这首歌曲无论歌词还是音线都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可以轻易割掉我这个罪人的命。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以及依附在童年和少年阶段上的那座城市的柔软记忆,我确实是自己童年和少年的罪人。

  我曾经在高中读的诗经,还有那个和诗经连在一起脑袋剃了一个板寸头穿旧西装的瘸腿卖草药的人,就被我的青年时代给埋葬了。不晓得埋葬在了记忆深处的他,二十多年了是不是还天天坐在草药摊摊前向路人哼唱“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我明白芣苢指的就是车前子,晓得了他强迫别人喊他车前子的由来时,他也明白我要把自己的身子丢进风吹日晒的路途上,离开院坝到外省去了。我路过他的草药地摊时,他就抓了一把车前子给我说我要离乡背井了,时时会因水土不服而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吃了我这个草芥之夫就会根治病痛保我一帆风顺官运亨通。我赶紧蹲下身来双手捧过车前子,顺便也就无比感动地接受了他送我的一句叮嘱:水打浪头柴,去了又回来。


  二十多年的时间足以让一座城市随了人脑袋里的心理场景转换而变得物非人也非,也足以用淡忘或者漠视这些手段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构筑一条隔阂的围墙。这期间我并没有像浪头柴那样回到院坝里去看父亲,更不要说去看瘸腿了,也没有在瘸腿和诗经之间徘徊过哪怕是一根烟的功夫。这一点也不足为奇。在走马灯一样转换的物质场景里,诗经和瘸腿仅仅只是斜挂在楼宇上的阳光,对于疾驰的车辆和匆忙的行人来说,它一动不动的情形可有可无,无论价值还是才华都与现实格格不入。

  用理想改变现实,改变不了山峦的高度和河流的流淌,也要用理想和意志改变一座城市,应该就是青年的一种本性。我没有能力更改我的童年和少年经历,也没有时间和本事去参与改变一座城市,但却通过改变的方式,创造了许多装在我脑袋里的思想。默不作声给自己找到颠覆父亲统治地位的理由和托辞,就是最大的一项创造。

  我没有按照父亲设定的方向走仕途,没有遵循他的衣钵去从事法律研究,即使就是说话做事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细节,我也不想留下父亲隐形的痕迹。父亲在官场上沉浮,言不由衷表里不一的举动我很反感。其实不仅是我父亲,就是很多我的长辈们都习惯用他们的思维定势和审美眼光去评判周围的人和事物,去改变周围的人和事物。父亲对我的反叛行为无可奈何,最多就是骂我不孝之子。

  现在的城市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城市的高度已经超过了鸟儿飞翔的高度,深度也超过了过去埋葬死人的深度。不经意间眼光偶尔落在被高楼大厦阴影淹没了的那些尚未拆除的低矮瓦房上,瓦房就成了一个呆立不动的隐者,无论轮廓、色调还是孤寂的线条,都多出了一种凄凄的旷古忧伤。这是审美留下的改变结果,它的忧伤也是人安置上去的疼痛结果。我对父亲的反叛,从性质上来说与城市的改变是一样的。瓦房拆掉后,它的忧伤也就消失了。但是,我们不知道让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适应身体和脑袋需要的改变,是不是真的能够让自己感到舒服和妥帖这个更大的忧伤,人不消失它就不会消失。

  我去过很多城市。如果不是因为历史悠久的方言、传说、河流、古树、古迹、老房子、地方习俗和泥土这些元素的话,我是绝对不可能穿越钢筋混泥土构筑的千篇一律的物质形式,把这些陌生的城市,从我熟悉的城市里辨别出来的。人太渺小,又不能像鸟那样飞翔在天上获得鸟瞰的全景视角,便看不出本来是想按照我们身体内部的结构和秩序为蓝本进行复制的城市改造,结果却因为我们脑袋里的心理场景不断变化已经发生了错位。类似肠子的立交桥和高速公路密集如蛛网,在缓解拥堵的同时却变成了汽车尾气污染的舞台。高耸的楼宇远看很像空荡荡的坝子里冒出来的几根石柱子,近看更像一具剥掉了肌肤掏掉了内脏,只剩一副光骨架的动物风干尸体,节约占地面积的初衷已经被高楼制造的热岛效应和阻隔视觉的副作用抵消了。用水泥覆盖裸露的泥土原本是想克服泥泞和尘埃的肆掠,结果却成了僵硬的伤疤遍布在肌肤上,失去了弹性也失去了绿草带来的柔软性。

  虽然不断改变的城市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显示出繁忙的景象,但梭织往来的汽车,飘忽不定的眼神,手上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特别是太阳光被穿过高楼缝隙间的风摇得沙沙作响的声音,还是会在城市和一个人的身体之间,泄露出人是城市的过客身份和加重流放漂泊之感。一个人想做主角,希望一生都在表演改变环境也改变自己的本事却找错了舞台或者失去了更多的动物和植物观众,这不光是我们心理场景转换发生了错位带来的结果,也是我进入中年人阶段迎头碰上的最多的场景。

  城市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也是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改变的。我们都希望一座城市能够最终改变成为我们想象中的天堂。然而,当时间把我的身子安放在中年人的位置上,我才发现我们越是改变城市,城市就越是变得不像天堂了。高大的楼房增添了人的压抑感,拥堵的街道增添了人的烦躁情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荣增添了人的紧张与不适,就连光怪陆离的霓虹灯也没有减少钢筋混泥土带来的坚硬反而折射出了坚硬背后紊乱、嘈杂和迷惘的倒影。城市没有缩短我们抵达天堂的距离,望不见尽头的街道还在迷茫之中探索着天堂的位置。看一眼拔地而起的楼宇就知道今天的城市是从昨天的低矮瓦房中迁徙而来的。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我们感觉城市的一天很短暂,其实就是城市的一年,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也是很短暂的。这种短暂不是城市迁徙历史的短暂,而是作为过客,人的身子和生命迁徙的短暂。

  和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二哥因为骨癌两年前就死了。他死后仍然没有停止迁徙。他的尸体先是被人搬进火化炉火化,化成骨灰后又被人从城市里搬运出来埋到僻静的山坡上。他死亡之后的这些迁徙没有人知道还会延续多长时间,还有多少流放的路要走。但是,迁徙过程本身就已经泄露出了无论是活着的人还是死了的人,都仅仅是城市的过客是城市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配角。

  二哥用死亡的形式走完了生命迁徙的路程,顺便也就证明了城市不是他的天堂,极有可能也不是我的天堂的事实。如果不是这样的结果,他也就不会受到环境污染和不良情绪这些城市综合症的打扰而中断他的迁徙过程了。他迁徙了多久,他的身体内部环境就与城市对抗了多久,结果他的身体内部环境无法适应城市环境,彻底从对抗中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把自己的身体内部环境重新交还给自然。这条线索太重要了。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我的感官只注意在了脚步上,还有走马灯一样在我身边不断变换的德庄火锅、棉竹大曲、酸菜鱼、舞厅、证券交易和与美女邂逅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欲望刺激中,让我的内省,像刚刚完事的一场性爱,轻易就消失在了夜晚的迷茫里面了。这种迷己逐物的生活,使我忽略了迁徙之中访问那些安静地置身在我身体内部的器官和组织。我体内的器官和组织是如何协调一致妥帖共存的细节我还真是不晓得,我只晓得无论我是趾高气扬还是垂头丧气,无论城市变得多么新贵精妙,无论我是一个达官贵人还是沿街乞讨者,这些器官和组织都不会嫌弃我,夜以继日地将食物中渗透了甘甜清冽的味道,阳光水分与地气的细腻质感,还有无数精深精妙的细节融化到我的身体中,转化成身体内部环境对生存的理解、对危险的敏感和对美感的要求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并依附肌肤的存在,抵御着来自俗间丑恶、庸俗、粗鄙、喧嚣、疼痛和污浊的不断销蚀和干扰。

  我以为是二哥的死亡才揭开了我在迁徙途中视觉患上的生理和心理的白内障,让我看清了我颠沛流离的迁徙,包括我到中年之后喜欢回忆的这种迁徙形式,都是在寻觅天堂的轮廓和细节。千万不要轻视了视觉上的白内障,它严重的时候可以阻断我的视力,包括眼睛和灵魂的视力,让一座优雅的天堂,在我的感官面前,变成一个被时间掏走了细节的黑窟窿。好在人过中年,许多欲望已成过眼烟云,只留下了喜欢回忆的爱好。喜欢回忆不是衰老而是成熟的象征,是内省力刚刚会聚起来的一个标志。中年乃至老年人的回忆,更多的是从眼前的景象里,寻找过去熟悉的或者残存的事物,情形就像我在因为新贵起来的城市一隅,突然看见了儿时曾经看见过的瓦檐,玩过的铁环,吃过的叮叮糖一样,兴奋不已。

  我身体内部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天堂呈现出来的细节。这些细节时时刻刻都在检阅着我的生理和心理质量。真正融进自然接近真谛的不是人的思想而是人的身体内部环境。身体内部环境幽静而又温暖,精细而又柔软。理想之地不在远方而在自己出发的地方。这个发现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也很幸福。确实,我从童年一直到现在的中年始终没有停歇下来的迁徙,冥冥之中就是在寻觅天堂,而我每一次的出行,却是带着自己身体的内部环境这个天堂在出行。

  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活着,好好地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天堂了。还需要什么证明呢?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14-1-11 12:1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1-11 07:36 | 只看该作者
坐一兵的沙发,行文里有夹叙夹议的写法,那段时光随着你的笔墨,渐渐凸显在我的眼前,还有你的并没有血缘关系的二哥.......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4-1-11 07:38 编辑 ]
3#
发表于 2014-1-11 07:40 | 只看该作者
“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活着,好好地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天堂了。还需要什么证明呢?”文字的结尾很震撼的,是的,生命的本身已经构成天堂了.......祝兄弟保持这个写作势头,2014笔丰!
4#
发表于 2014-1-11 09:40 | 只看该作者

标题

收藏学习先生深刻文字。在中财阅读到几位先生的文章真好。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0: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克楠 于 2014-1-11 07:36 发表
坐一兵的沙发,行文里有夹叙夹议的写法,那段时光随着你的笔墨,渐渐凸显在我的眼前,还有你的并没有血缘关系的二哥.......
感谢克楠第一时间回帖,握手致意!
6#
发表于 2014-1-11 11:36 | 只看该作者
敬版此章风格骤变,但更显亲和与温暖。
本体关注,无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是证明本体物质性存在和精神性存在的过程——人的本体地位虽然不好证明。
真正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并不止肤浅的疼痛和哀号,而是尽量用清晰的视觉洞察来路与去路,然后界定当下的状态,除此之外,外部的世界仅仅在外部,是生命本体的外部,虽然这样的本体与客体不可分割。此文的亮点在于让人性站在文字的前台,并成为主体关照下一切存在的主角。
欣赏新作,问候敬版!
7#
发表于 2014-1-11 1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敬一兵 的帖子

好在人过中年,许多欲望已成过眼烟云,只留下了喜欢回忆的爱好。喜欢回忆不是衰老而是成熟的象征,是内省力刚刚会聚起来的一个标志。中年乃至老年人的回忆,更多的是从眼前的景象里,寻找过去熟悉的或者残存的事物,情形就像我在因为新贵起来的城市一隅,突然看见了儿时曾经看见过的瓦檐,玩过的铁环,吃过的叮叮糖一样,兴奋不已。

不管经历过什么,觉得本身就是一个天堂,那该是一件多么值得欣慰的事情。

学习并问好
8#
发表于 2014-1-11 19:04 | 只看该作者
一兵老师的文字,像盖碗茶一样是要慢慢品的,每一叶比喻都那么有韵味……想起童年在木板门前激动地看抓来的小偷、罪犯之类给绑在军车上游街,像看戏台上的木偶一样有趣,长大才知道人格、隐私、尊重、公民、生命、个体意识等等概念。可以说,我们都是从天地间一粒茫茫然飘摇的物质,逐渐清晰了这个有血有肉有思想“人”的形象。
9#
发表于 2014-1-11 19:16 | 只看该作者
以成人的视角回望童年,少年,老师的表达真是别具一格!老师心里有一个天堂,那里有音乐、有文字,那光芒由内而外,使你走到哪里都觉得自己身在天堂!拜读厚重,温情的文字,是一种享受。向您问好!
10#
发表于 2014-1-11 21:18 | 只看该作者
缜密练达的叙述,理性回望的视角,触及灵魂的深度,浓郁的历史时代气息,成就了此篇大气凝重的文风。散文的独特意味在文字间汩汩流出,令人咀嚼不厌,文中诸如“城市的高度已经超过了鸟儿飞翔的高度,深度也超过了过去埋葬死人的深度。”等许多句子堪称喻世明言。品之令人击节,严重学习。有一阵子不见了,问好敬老师。
11#
发表于 2014-1-12 09:1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敬老师!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9: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克楠 于 2014-1-11 07:40 发表
“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活着,好好地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天堂了。还需要什么证明呢?”文字的结尾很震撼的,是的,生命的本身已经构成天堂了.......祝兄弟保持这个写作势头,2014笔丰!
再次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09: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4-1-11 09:40 发表
收藏学习先生深刻文字。在中财阅读到几位先生的文章真好。问好。
感谢你的回帖认同,问好!
14#
发表于 2014-1-12 16:01 | 只看该作者
携天堂同行,品味沉甸甸的人生。
学习敬老师深邃、厚重的大作。
问好!祝福!
15#
发表于 2014-1-12 17:39 | 只看该作者
真强大。欣赏老师好文,学习大家好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12:41 , Processed in 0.05452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