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6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报考前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4 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报考前夕

                                                               一
  
        上午,统考成绩揭晓了。
  
        学校里乱纷纷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到办公室走廊上,围成一个团,都伸长脖颈在墙上的红榜上仔细地寻觅自己的名字。后面的,还踮起了脚尖。

        “啧,啧……”人群里发出了赞叹声。不知是哪个班的高个男生,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带着十分羡艳的口吻高声嚷道:“嗬!看人家王晓梅,520分,还是稳拿第一名,真了不起!’

        恰巧,她也站在人群中。她不高而瘦弱的身材,留着普通的学生头、在人群中并不显眼。可她那明亮的一双大眼睛却射出智慧的光,还有那脸上的甜甜的笑容。当大家羡慕、称赞的目光“刷’地向她射来时,她的脸蓦得红了。她低着头,匆匆挤出人群。虽然,她屡次受到过老师的表扬,听惯了同学们的赞扬声,可不知怎的,她一听到这些话,就不免脸红心跳。当然,她心里也充满了喜悦,但她不止一遍地提醒自己:晓梅呀,你取得了好成绩,可千万不要骄傲,不要看不起其他同学。

        她走进教室。教室里的人稀稀拉拉的。有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小声地议论着什么。两个成绩差的女生正趴在桌上哭泣;有个男生呆呆地站在窗前,望着操场上的篮球架出神。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孙爱娟神采飞扬地甩动着舞步跳进门来,“晓梅,晓梅,我考了470分………”一进教室,爱娟就大呼小叫。

        她向爱娟递去了一个眼色。爱娟看到了趴在桌上哭泣的同学,也不免一愣。随即,拉住她的手,小声地说:“谢谢你了……”

        爱娟是她的同位。平时,一遇上难题,爱娟总爱向她请教。她呢,也总是放下自己手中的作业,耐心、细致地帮助爱娟解答难题,直到爱娟弄懂了为止。

        “你的阿哥呢?”要是在平时,她准会打趣爱娟。可现在,那两个女生正哭得伤心,她心中被同情、怜悯压得沉甸甸的,哪还有那份闲情逸致呢?

        她和爱娟走上前去,去劝慰那两个女生。

        “哭什么鼻子?离正考还有俩月哩,加把劲不就行了。”爱娟快人快语。

        “你俩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找我,我一定帮忙。啊,别哭了……”她扶着两个女生的肩膀,真挚地说。
那两个女生抬起朦胧的泪眼,望着她俩点了点头,擦去了眼泪。

                                                                               二

        晚饭后,她和爱娟去操场上散步。

        湛蓝的天空挂着一轮圆月,皎洁的月光将操场照得如同白昼。单杠和篮球架在地上投下了一串长长的影子。

        她俩并肩在操场上踱着步。她仰望着天上稀疏的星星,和不时掠过月亮的缕缕浮云,不禁长叹了一口气。

        “晓梅,你考了第一名,还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呐?”孙爱娟惊奇地问,“要是我考了第一,我不高兴得一蹦三跳才怪呢!”

        她欲言又止。这,怎么说呢?

        下午,她听班主任赵老师说:根据县教育局的规定:500分以上的报考中专,450分以上的报考一中,450分以下的报考其他高中。学校分了十个中专名额,不用说,她也在内。赵老师又说,她年龄小,考中专有点屈才,叫她考虑考虑。
   
        按照惯例,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她都自觉地学习到十点半。可是今天,这件事搅得她心神不安。连晚饭都少吃了一半。饭后,爱娟约她到操场上散步,她爽快地答应了。这使爱娟惊奇得吐了吐舌头: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呦!

        操场周围长满了高大的梧桐树。夜风抚摸着泛着白光的梧桐叶子,抚摸着围墙边的野蔷薇花架。

        她思忖着:别的同学都在为成绩差而懊丧,我却为报考什么学校而苦恼。如果一旦让别人知道了而传扬出去,不知道大家将怎样议论我呢?他们准会说:看,考了第一,烧的!不知吃啥香啦!

        她嗫嚅着,终于还是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同位:“……爱娟,你比我大几岁,你帮我拿拿主意好吗?”她轻声说。

        “呀,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愁得你长吁短叹的!”爱娟尖声叫起来。

        她赶紧扯了扯爱娟的衣袖:“好姐姐,你不要乱嚷嚷,叫别人知道了多不好呀!这事,你可得给我保密呀………”

        “这有什么值得保密的?不光我,还有许多同学,还有我妈妈,都说你应当报考一中。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嘛!”爱娟连珠炮似的滔滔不绝。

        “是吗?”她有些疑惑。

        “好妹妹,你听我的话,你的成绩那么好,年龄又那么小,高中毕业后考大学,准是把里攥……”爱娟搂着她的肩膀,爱怜地说。

        是呀,她在班上是年龄最小的一个,才十四岁。可是论学习成绩,三年来,无论是期中考试或是期末考试,都是全校前三名。在镇举行的尖子赛中,还获得了第一名呢,这使全班同学和班主任赵老师自豪了好一阵子。

        微风从花圃那边吹来,夜空里洋溢着浓郁的月季花香。她俩走出操场,走过绿茵茵的草地,穿过幽静的小径,在校园内倘佯。

        “晓梅,咱们马上毕业了,在这里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爱娟往日俏皮的脸上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

        “是呀,咱们马上就要和她告别了,这生活了三年的校园啊………”她望着月下的校园,望着那熟悉的教室、办公室,望着那棵棵高大的梧桐树,心里隐隐涌出了一股浓浓的眷恋和淡淡的惆怅……

        她想起了三年前,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这所全镇的最高学府。她记得入学那天,她扎着两条小辫,穿着一条花裙子,背着书包,和煦的秋阳伴她到了学校。

        在浓密的绿荫下,赵老师看到她又瘦又小的个儿,不免疑惑地问:“你是来上学的?这么小……”

        “是的。”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老师,我叫王晓梅。”

        赵老师掠了掠耳边的短发,眼里立即现出惊喜的光,并赞许地微微颔首……

        “晓梅,好妹妹,你对我的帮助太大了。希望咱俩一同考上一中,永远在一起……”爱娟动了感情,眼里噙着泪花,将她搂得更紧了。

        “但愿如此。好姐姐………”

                                                                        三

        透过梧桐叶子筛下的月光,将斑斑驳驳的影子洒落在玻璃窗上,洒落在靠窗子的床上。那沐浴过春风夏雨的梧桐叶子,在夜风中不断摇曳,洒下滴滴的夜露,洒下揉碎的月光。

        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难以入睡。虽说在操场上爱娟劝她报考一中,她觉得似乎合乎情理,但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一想起爷爷的话,她的心,更凉了半截。

        寒假里,刚过了春节,她去看望爷爷。爷爷在外地工作,曾经当过多年的教育局长。现在年事已高,已经退居二线,担任了顾问。

        她听爸爸说过,爷爷是个老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出入过枪林弹雨。解放后,党派爷爷去主持教育工作。爷爷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比电影上的那些老党员、老干部还要坚持原则、还要一丝不苟。因为这,爷爷得罪了不少人。因而,在“史无前例”的运动中,爷爷挨过无数次的批斗,被挂上黑牌子游街。“四人帮”倒台后,爷爷恢复了工作。人们本以为:爷爷应当接受教训,变得圆通些了吧。但是,爷爷还是依然如故。去年,表姑来向爷爷给她女儿要个中专名额,就被爷爷不客气地顶了回去:“到我这里来,不是找人辅导、就是找复习资料的。如果走‘后门’、要名额,请不要找我!”声若洪钟。弄得表姑十分尴尬,脸拉得老长。她暗地里想:表姑准会背后骂爷爷是个老古板。

        她也觉得爷爷有点太古板。按年龄,爷爷早该离休了。有好多的好心人劝爷爷离休:“这么大年纪了,还干么吔?”爷爷总是大声说:“有一丝热、就发一分光!”并且还引用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些人听了,有的笑着点点头,有的当面不好说什么,有的边走边摇头,嘴里轻轻地嘟哝着:“这老头儿,真是……”

        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电灯下,拉起了家常。坐在沙发里的爷爷慢悠悠地问她:“晓梅,暑假你就要毕业了,你打算报考什么学校?”

        “爷爷,我考高中呗!”她稚气的脸上挂着微笑。

        “我看,你还是报考中专的好。”爷爷还是慢悠悠地说,还是声若洪钟。

        “什么?爷爷。”她吃惊地瞪圆了两眼,有些不相信这是从爷爷嘴里说出来的,“考中专?我才不呢,我想考高中,将来考大学!”她赌气地撅起了小嘴。

        “晓梅,你年龄小,懂的事情还太少。以后,你会慢慢明白的。”接着,爷爷说明了考中专的原因:“这条路是个捷径,能够早日工作。现在社会上人满为患,都在抢位子。局里赵主任的儿子初中刚毕业,就内招当了工人。有好多大学都不包分配了。这里一中很多学生都是上几年高中,再回去复课上初中报考中专的。他们是走了弯路的。你要引以为戒。”

        爷爷又举了个例子,说爸爸当年不听话,不考中专而考了高中。等到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全国高校停止招生。没办法,爸爸只好回到农村老家,当了农民。

        “孩子,你可要吸取这个严重的教训啊!”爷爷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切合实际。再说,农村虽比过去强多了,但还不富裕。现在,高中、大学的费用都很高,经济上也是个问题。况且,形势发展很快,等你大学毕业时,又不知发展到何种地步呢?”

        爷爷用手捋了捋银白的头发、又无限感慨地讲述起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

        一九三零年春天,爷爷考取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山东省第一师范,学校里真可谓人材济济,国画大师吴伯墀先生,当时就在那里任美术教师。

        爷爷只上了三年初师,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再也无力上学了。爷爷只得辍学去自谋生路。代了一年课,爷爷省吃俭用,攒够了学费,才又继续上完中师。毕业时,全省会考,爷爷考了第一名。论学习成绩,爷爷满可以上大学的,因为家庭没钱供爷爷读书,只得忍痛割舍了上大学的梦想。四处求人,爷爷才谋得了一个教书的位置。

        爷爷喝了一口水,一脸惋惜的神色。

        她两眼瞪得溜圆,静静地听着爷爷的讲述。

        “参加工作后,经过几十年的自学,现在,我已经达到了大学文化程度。晓梅,你工作后,还可以上电大、函大、继续深造嘛!”

        爷爷的这番话,震动了她的心。她感到爷爷的话是满有道理的。

       也许,爷爷的话是对的。

        可是,现在……

        她翻了个身。看到邻床的一个女生露出了一条白皙的胳膊,她轻轻地拉过被子给盖好,并掖了掖被角。
她心里烦极了,也乱极了。

        她索性坐了起来,悄悄地披衣下床,走出寝室。

                                                                             四

        月亮继续洒着银白的光辉,天际的星星眨着眼。夜露更浓了。寝室前,高大的梧桐树的叶子上,不断地滴落着露珠。院子一隅的草地上,草尖上顶着的露水在月下闪闪发光,如同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一阵夜风吹来,她打了个寒颤,不禁随手扯了扯衣襟。

        她走到梧桐树下的石桌前,这石桌是同学们垒来作饭桌的。她掏出手帕,擦了擦石桌上的夜露,坐了上去,她觉得有点儿凉洇洇的。

        她又陷入沉思中。

        不由得,她又想起了苦命的爸爸,心里不禁一阵紧缩。她长叹了一口气。

        听人说,爸爸秉性聪慧,天赋很高,在学校里是个高材生。可是在爸爸跃跃欲试,准备报考大学的时候,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把爸爸的希望刮成了泡影。接着,又是一股狂热的浪潮把爸爸卷回农村老家。从此,爸爸成了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爸爸在农村的几十年中,吃的苦,受的累,怎能用言词说得清呢?

        想着,想着,她觉得腮边凉冰冰的。用手一摸,才知道那是她情不自禁流出的泪水。

        爸爸送她上小学一年级的情景,她记得如历历在目。那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三个秋天,那天清晨,霞光万里。爸爸给她穿上新衣服,仔细地扣好每个纽扣,又给她挎好书包,拉着她的手,送她到学校去。路上,爸爸神色激动、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孩子,你摊上了好年月,逢上了祖国的春天。你可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不要贪玩,要加倍努力学习呀!”

        她抬起稚气的脸,两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爸爸,郑重地点了点头:“爸爸,我一定听您的话。”
果然,她行如其言。无论是课余、还是星期日,她都勤奋、刻苦地学着。她要争一口气,决不辜负爸爸的期望。每当她思想上产生松懈的时候,耳边就响起了爸爸那深情的话。她擦把汗水,又将头埋进书本里。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娇艳的花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奖状挂满了墙。每当她捧回那金光灿灿的奖状时,爸爸的脸总是笑得如同一朵盛开的金菊。

        前不久,爸爸给她讲述的一件事,更使她难以忘怀。

        “四人帮”统治时,升学实行推荐、选拔。有次,公社负责推荐工作的单组长,看到某大队送来的推荐表,所推荐的三个人都是大队革委会成员的子女,单组长立即气得面红耳赤。单组长本来就有些口吃,这一来,话说得更结结巴巴不成句了:“……看……看……还有……人家贫下……中农……过的不?”

        爸爸说,那时如果请请客,送送礼,也许,爸爸能去上大学。但是爸爸不屑这样干,并对“走后门”等歪风邪气深恶痛绝。爸爸常常颂扬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因而,爸爸虽然是高材生,但是一直没被推荐,并且,还吃了不少苦头。

        “现在可好了!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你们这一代人可大有作为了!”爸爸高兴地说。

         是呀,她自从进入初中,学习更加勤奋了,真是没日没夜地拼命苦学。爱娟见她这样,感到有点儿心疼,好心地劝她:“晓梅,干嘛这样用功?要注意身体呀!走,到外面玩玩去!“她感激地笑了笑:“谢谢你,等我攻下这道难题,再去玩。”爱娟戏谑地指着她的鼻子尖:“你呀——真是个小书呆子!”接着,是一阵银铃般的嬉笑。

        她想起了爸爸在炎炎烈日下弯腰锄地、背喷雾器打药,热得大汗淋漓的情景。她的心,感到隐隐作痛……

        爷爷说的也对,现在家庭情况虽然有了好转,但还不算富裕。她怎么也忘不了小时候衣不蔽体、食不充饥的穷苦景况,忘不了因和小弟弟争吃“塑料窝窝”而惹得小弟弟嚎啕大哭,在地上打滚撒泼的情景,忘不了爸爸从队上背回来分得的一小布袋粮食的长吁短叹,忘不了妈妈坐在灶前瞅着饭锅的愁眉苦脸。啊!她的两眼被泪水模糊了,她的心,被揉碎了……

        在学校里,她从不和同学比吃、比穿。雷锋叔叔作了她的榜样,她就是这样:学习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她艰苦朴素的作风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大家都把她看作是自己的小妹妹。

        她想起了爸爸嘱咐她的话:“晓梅,家庭不比从前了,爸爸有力量供你读书,只要你能奋发进取……

        爸爸说到做到,她每次回家,钱都是尽她拿。东院的二大娘常常在爸爸面前絮叨:“闺女是人家的人,你花这么多钱不赔本?你看西头的翠花,人家退了学当裁缝,挣的钱花都花不完……”爸爸不以为然,说二大娘是“鼠目寸光,只看到鼻子尖上一点。”

        爸爸曾经意味深长地对她说:“晓梅啊,爸爸由于历史原因的造成,没能进入大学。我们的希望可寄托在你身上呀。孩子,你可要努力啊!”

        她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额头,回味着爸爸的话,心底里燃起了希望之火。

        “是啊,我要奋力拼搏!”

                                                                              五

        也许,由于她凝神沉思,夜露打湿了她的秀发,她却全然不觉。夜凉如水,待到她感到浑身冰凉,站起来的时候,才觉得头发湿漉漉的。

        她环顾了一下,四周万籁俱寂,只有夜风吹得梧桐叶子飒飒作响。一切都进入了黑色的梦境。

       她慢慢地站起来,准备回寝室。忽然,她看见远处办公室的一间窗子还亮着灯光。于是,她好奇地顺着幽静的小径,绕过花圃,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

        啊!是赵老师。她差点惊叫起来。隔着窗子,她看见赵老师戴着老花眼镜伏在桌前正奋笔疾书呢。她看着赵老师那花白的短发,那眼角的鱼尾纹,那清瘦的脸庞……看着、看着,她的泪水不由得流了出来。

        啊!赵老师,多么像自己慈爱的母亲啊!三年中,赵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真是数也数不清。她记得,那次回家拿咸菜,妈妈正在地里忙着掰玉米,没顾上。她从咸菜缸里捞了一塑料袋咸萝卜带回了学校。她拿到赵老师那里去切,自己怎么也切不好,还差一点切了手指头。最后,还是赵老师给细细地切好,还给淋上了香油,吃到嘴里那个美劲,就甭提啦。那次,她的衣服挂破了一个口子,被赵老师看见了,又是赵老师给她密密地缝上补好。

        听别人说,赵老师在文革中,因看不惯那些“左老爷”们的嘴脸,说了句:“现在一些人光想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这可了不得啦,被说成是“修正主义教育的黑典型”,被揪到台上批斗。可怜赵老师,被关进“牛棚”达八年之久,连自己的小女儿爱娟前来看望,也被那些灭绝人性的“造反派”挡在门外,不准母女见面。

        她感到愤懑:象赵老师这样忠心耿耿为教育工作了一辈子的好教师,哪是什么修正主义?为什么要遭受那非人的折磨?赵老师教的每堂课都是那么认真、那么精彩,班里的每项工作都是做得那么及时、那么先进,对工作都是那么负责、那么勤恳,和同学们的关系都是那么融洽、那么亲密无间。看,这夜半三更的,赵老师还挑灯夜战呢。

        她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又凝神地望着屋里的赵老师。

        她记得,赵老师曾经找她谈过几次话,教给她怎样处世,怎样待人接物。赵老师对她团结同学、不卷入任何矛盾、纷争的做法颇为赞许。因而,她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的威信都很高。

        “阿嚏——”她的一声响亮的喷嚏惊动了赵老师:“谁?”

        “我,王晓梅。”

        “啊,晓梅,快进来!”

        她推开虚掩着的屋门,走进屋里。赵老师忙招呼她在椅子上坐下。她用眼角瞟了瞟,见赵老师正写着复习计划呢。

        “天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赵老师扶了扶老花眼镜,询问道。
   
        “我……”她预言又止。

        “有什么事?只管说。”赵老师鼓励道。
  
        “赵老师,我正在考虑:我应当报考什么学校?爷爷叫我考中专,爸爸希望我考高中。可是,还得花那么多钱。我真不忍心再拖累爸爸……”“好孩子,你想得太多了。”赵老师爱怜地点了点头,“你真是个能体谅家长的好孩子!”

        她羞赧地笑了。她把心中的一切全倾吐出来。赵老师沉思良久,才慢慢开口道:“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我以为你最好报考一中。因为,你年龄小、功课好,有发展前途,将来很可能考上大学本科。这样,无论是对你个人、对家庭、对国家都有好处。你爷爷、你爸爸未能上大学,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造成的。你爷爷和你爸爸未实现的理想,正应当由你变为现实。当然,家庭的经济紧张也是个现实问题,但这只是暂时的……”她信赖地点着头,先前的烦恼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告辞赵老师出来,她轻松地走在洒满月光的小径上。她自信而兴奋地暗下决心:我要实现爷爷、爸爸未实现的理想,我要考高中、上大学、考研究生,做第二个韦钰、第二个丁洁琼!

        她心里感到无比的舒畅。她一路蹦跳着,嘴里轻声地哼着小曲,走回寝室。不一会儿,她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2#
发表于 2014-5-24 19:02 | 只看该作者
校园小说,反映报考前学生的复杂的思想困扰,很真实很生动,虽然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但有激烈的心理斗争,主人公: 终于走出困境选定了报考方向,因此,一个初中女学生的形象树立起来了。辛苦了 问好
3#
发表于 2014-5-24 21:26 | 只看该作者
一波三折,这样的心理纠缠对一个小姑娘来说,可是有点残酷了!好友的,爷爷的,父亲的,最后是老师的,诸多人的意见,让人举棋不定,当最终的决定做出以后,她终于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多好!小说所描写的,也正是许多人曾经经历过的。其实,人生的很多关口,都是这样的,能拿定主意最好!
4#
发表于 2014-5-25 07:1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5#
发表于 2014-5-25 09:07 | 只看该作者
欣赏,问好
6#
发表于 2014-5-25 16:2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学生,更不容易了
7#
发表于 2014-5-25 16:56 | 只看该作者
在中国,这样的纠结是永无休止的。高考作为中国的一个怪胎,不知要抿杀多少天才。小说反映了一种生活现象。写了几代人的升学纠结,时间跨度大,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8#
发表于 2014-5-26 10:41 | 只看该作者
提一下,待细读。
9#
发表于 2014-5-26 11:31 | 只看该作者
读文字身同感受,那个年代的确让很多学生及家长对选学为难,也因此令很多人心留遗憾。欣赏!问好!
10#
发表于 2014-5-26 15:25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和结构都不错,故事有些老了呵。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6:09 | 只看该作者
谢清风版主垂赏、点评。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6:11 | 只看该作者
谢万里先生跟帖详尽点评。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6:13 | 只看该作者
谢邱版垂赏。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6:14 | 只看该作者
谢天下为公先生赏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6:15 | 只看该作者
谢半山先生赏读、品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02:39 , Processed in 0.05366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