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38|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田野没有多余的绿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5 0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剑鸿


  打着赤脚,提着篮子,踩着松软的土地走向田野的感觉,是难以用语言追述的,甚至无法通过记忆复制。它包含许多久远而隐秘的信息,沉淀在身体的某个部位,随你一起挤火车,渡舟船,周游世界,漂泊他乡。一些不经意的时刻,它在身体里重新泛起,以回溯的方式。这个时候,你已经熟稔世事,面带风霜,沾满异乡的味道。


  田野,永远是弧形的,无论从哪一个方向看。四面八方的弧形,完美地合成一个广袤辽阔的圆。你就在这个圆的中央。你在世界里不停地行走和奔跑,这个圆也在不停地行走和奔跑。久而久之,你会觉得,这个圆在跟着你走,或者说,你背着这个圆在走。很多年后,那个打着赤脚,提着篮子,踩着松软土地走向田野的孩子所经历的一切,包括他的欢喜和忧伤,你仍然可以依稀看到,听到,感受到。


  无声的一夜春雨过后,新鲜的太阳从赣江彼岸升起,冉冉地,有几朵云彩陪伴,像用图钉摁在天空的一幅油画。在我所熟悉的事物中,不需要在渡口等待渡船,而能从彼岸到达此岸的,只有太阳、云彩、飞鸟和风。它们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的仰望和幻想。粘稠的风将春天的情书一路投递,田野为此热情地改变着每一寸肌肤和容颜。赣江的阻隔,让太阳的脚步似乎变得更加缓慢,要到中午,它才能赶到村子的上空。这个过程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钻进田野的绿色皱褶里,与这个春天接头,与耸着肩头不断苏醒的一切事物接头,带着纯净的好奇。


  母亲磨好的糯米粉,就放在家里的脸盆里,在幽暗的明瓦下闪着耀眼的白,散发着和日常米饭不一样的清香,等待着与水牛菜的会合。水牛菜,是赣中一带人们对一种野菜特有的称呼,学名又叫鼠曲草。每年的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在农闲之余,就地取材,采些水牛菜,做成丸子和菜饼,为寡淡的三餐增加一些回味。新鲜的水牛菜洗净、切碎后,拿到村子的大石臼里,混着米粉,用一把丁字形的木杵高高举起,重重落下,反复捣匀,匀到再也分不清水牛菜和糯米粉的界限时,就端回家里,用手搓成丸子或捏成圆饼,放在锅里蒸熟,蘸上白糖食用。野菜的清香和糯米的韧劲,就这样占领你的记忆,沉淀在舌尖心上。


  水牛菜长在春天的野地里,夹在各种野草和庄稼中间,根茎脆嫩,叶子灰绿,开黄色的小花。因为少有同类,所以很容易被认出。到田野里采水牛菜,是孩子们非常乐于接受的任务。这是一场范围空前、充满无限发现和惊喜的迷藏。太阳初升,或者春雨一停,我们打着赤脚,提着篮子,踩着松软的土地,向着田野出发。


  田野的绿色太浓了。浓得我们一走进去,就迷失了自己。


  草尖上还顶着雨珠,绿得迷人,嫩得不忍踩踏。不知名的昆虫爬在草茎上随风摇摆,让我们想起夏天在橘树下荡秋千的感觉。穿梭在草丛里寻觅水牛菜,遇到的每一块绿色都是生命居住的场所,藏满生命的秘密和传奇。蝴蝶和蜻蜓在枝头轻舞,蚯蚓在庄稼地里舒展筋骨,蜗牛的旅行显得那么悠闲,蚂蚁们却忙着搬家躲避洪水,偷吃菜叶的野兔受惊之际,如一条灰线消失。有时拨开草丛,也能看到几座荒坟,那里住着老去的人。水牛菜躲在树下,躲在草丛中,甚至和一堆牛粪依偎在一起。我们的手沾满了泥水,却能轻巧绕过水牛菜的根茎,指甲切割草茎“吥”的一声,像是小草的轻声呻吟,更像是手指和水牛草的接头暗号。


  很有意思的是,乡下的人们采野菜不叫挖,而叫“讨”,发音和“好”类似。一个“讨”字,透着非同寻常的意味。挖,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动作,带着侵略性、破坏性,无形中有着对土地的冒犯之意。讨,却是商量的口气,满含谦卑,妥协,带着对土地的敬畏和虔诚。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土地上讨生活,标准的姿势是,将自己的身段放低,谦卑地向土地伸出双手,这多“好”,多么具有某种原始而深邃的意味。在日渐喧嚣的时代,在人们不再羞涩于争和抢的时代,这样的动作,更能让人想起孔老夫子的那句老话:礼失求诸野。丰厚的道德积淀,总在朴素的民间。


  我们向田野所“讨”的,不仅有水牛菜,也有野韭菜,外形很像韭菜,却比家种的韭菜更有性格,春夏之际生长在沙地里,一丛丛,蓊蓊郁郁,连根一起“讨”回家,用鸡蛋抄了,清香可口。也有甘蔗草,一种喜欢潜伏在沙地的草根,形似甘蔗,粗大,多汁,嘴巴里能淡出鸟来的时节,拔起来,放在嘴里嚼,甜丝丝的。还有苎麻,剥下它纸条上的皮,晒干,拧成绳子,就是结实耐用闻名乡里的麻绳。还有野莴苣,马齿苋,鹅喜欢吃的鹅卵草,牛爱好的巴根草。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似乎都能在田野找到依靠,找到源头,这种关系至今令我着迷。


  很多年过去了,我已难得亲近土地,不知道这些卑微的物种在各种专灭杂草的农药袭击下,是否还坚韧地生活在辽阔的土地上。我们从完美的田野之圆里一头钻进城市,城市里没有圆,只有方条形的建筑,它们将远方的弧形切割出一道道缺口,你再也找不到身在中央的感觉。离开田野越久,你就越来越意识到,那里的每一线绿色都足以辉映生命,打湿装满乡愁的眼神。那里,从来就没有多余的绿色。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4-5-16 11:3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5-15 08:52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来,抢个沙发。问好剑鸿老师!
3#
发表于 2014-5-15 08:53 | 只看该作者
具象缜密细腻,发散思维的韵致十分浓郁,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写作方式十分明晰,明暗兼容的抒发格调轻快明朗,烘托了文章的意境,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4-5-15 09:59 | 只看该作者
语言朴实自然,简约的表达中有着浓缩的生活的厚重,读来津津有味,让人非常舒服。文中写到的许多物候、家务、农事、风物,或许我们并不陌生,但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消逝逐渐淡远模糊,一经如此绘声绘色 的渲染,立刻活化眼前,跳跃的画面营造的情感撞击着心扉.
5#
发表于 2014-5-15 10:05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童年记忆,细腻、优美的文笔,娓娓道来,甜美润心。
6#
发表于 2014-5-15 11: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剑版佳作。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14-5-15 08:52 发表
好久不来,抢个沙发。问好剑鸿老师!


是啊 好久不见,问好蒙老师,谢谢。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1: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4-5-15 08:53 发表
具象缜密细腻,发散思维的韵致十分浓郁,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写作方式十分明晰,明暗兼容的抒发格调轻快明朗,烘托了文章的意境,欣赏并问好!


谢谢敬老师得点评鼓励,多多指导。
9#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1: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4-5-15 09:59 发表
语言朴实自然,简约的表达中有着浓缩的生活的厚重,读来津津有味,让人非常舒服。文中写到的许多物候、家务、农事、风物,或许我们并不陌生,但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消逝逐渐淡远模糊,一经如此绘声绘色 的渲染,立刻活化 ...

非常感谢清风盈袖精致认真的点评鼓励。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雨兰 于 2014-5-15 10:05 发表
难忘的童年记忆,细腻、优美的文笔,娓娓道来,甜美润心。


问好雨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1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彦林 于 2014-5-15 11:29 发表
学习剑版佳作。问好。


问好彦林。
12#
发表于 2014-5-15 14:53 | 只看该作者
剑版的文章每章必读,好文笔,学习。
13#
发表于 2014-5-15 15:27 | 只看该作者
满是诗意和哲理的文章,耐品。用野菜和米粉做成的绿色饼子是不是叫米果?我吃过类似的, 是赣南的客家人做的。
14#
发表于 2014-5-15 16:15 | 只看该作者
先提再看,剑版版近日生机勃发嘛!
15#
发表于 2014-5-16 07:37 | 只看该作者
细想之下,这田野的天际线确实是弧形的。观察得真细腻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1 06:20 , Processed in 0.07343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