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39|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高山每周一评之五十八:一针一线缝制江南——读凡墨的《诗歌的江南(外两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4 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读过这样的诗句:“江南美,风景旧曾谙。”,只是不知道江南究竟怎么个美法,也不知道江南的美是怎么得来的。读了凡墨的《诗歌的江南》才明白,原来江南是诗歌的江南,自然便有一种诗意的美,原来江南的美是诗人用诗歌的经纬和古典的情怀一针一线缝制起来的。你看那细密的针脚,不正是诗人细腻的情思吗,你看那古典的情怀,还透着梦幻的色彩和斑驳的月影。在一首诗里隐居,便能听见一首诗的心跳,那么在江南隐居,是否就能贴近江南的脉搏,探听到江南更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很多人都习惯性地把江南比喻成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实际上江南的秀外慧中是每一位从江南走过的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在江南,只需要一滴声音,就能悄悄地潜入到水草的根部,说明江南的美是兼收并蓄的,是多元化的,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的。而这种美,又有着水一样的柔情和诗一样的婉约,你只需要带着汉语的偏旁部首过来,在江南美的滋润下,这些零部件很快就能加工成一桌诗歌的盛宴,组装成一部诗意的江南。此情此景,你还能够保持矜持吗,你看你的语言都失贞了,你的乡音里很快就融入了江南的元素,你的打扮也会情不自禁地学着江南的花枝招展,身不由已地去赶赴一场诗歌的饕餮。其实你也是一位诗意的女子,只是在诗歌的江南面前你略显逊色罢了,但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你怎么可能甘于人后。于是你便用薰衣草和丁香花的脊骨在江南修筑了一座城池,我不知道你是打算在江南隐居,还是在一首诗里隐居,其实在你的心里清楚地知道,这时的江南,便是一首诗的化身,你隐居到一首诗里,你就是隐居到了江南,只是你的嘴上不愿意承认罢了。你看你那首诗歌里的“草木深深,清香习习”不正是江南的美景吗?尽管你强迫自己“过滤一些温暖,记住一些寒凉”,但在你的内心深处,或者你在梦中,依然会用“目光呼唤目光”,依然会从江南的吴侬软语中,搦出“一盏露珠,二两白霜,三钱月光”,而这些,不正是你用来纺织你用来缝制江南的经线和纬线的原料吗?

  缝制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有着切肤之痛的,你必须“左手蘸着灯花,右手举着诗稿”,你才能确定该从哪里下针,而这时的江南,正在“沿着白月光,一路溯水打听你的归期”。由此可见,江南是把你当成她的亲人了,你就是江南的好姐妹,当你的针线刚刚举起,那首疲惫的情诗,就从江南打马归来了,“抖落身上的鳞/闭着眼睛喊痛”。这是一位多么骄情的江南,如一首浅紫的诗,你隐居在其中,其实只是想“从狭细的思想背面,开凿一扇小门”,让江南的灵气从小门里涌进来,让自己“膨胀的欲望和浮躁的生活”慢慢得到净化。这扇小门一旦打开,你就可以看到“诗歌的美人儿,端坐在临风的窗口/口衔珠玉,胸藏香雪”,对你来说,这并不是一种诱惑,而是一种挑衅。你并不是一位自不量力的人,你心里清楚地知道你的优势和对手的软肋,于是你拿起缝制江南的那根针,“掏出袖底的云朵、蝶影和花香/绣满了夏天的绿裙子”,这时,你必须按住心跳,因为月光开始沸腾了,是来为你助阵的吗?

  凡墨的这三首诗歌虽说标的是外两首,实际上是一组诗,因为江南本身就是一首诗,无论是在一首诗里隐居,还是听见一首诗的心跳,实际上就是在江南隐居,诗人听见的其实就是江南的心跳。这三首诗合在一起就是一匹上好的锦绣,是诗人用诗歌的经线和纬线为我们精心缝制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无论你怎样打破常规来肆意拚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江南的美本身是一种静态的美,但通过诗人诗意的渲染,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就成了一种赋有动感的美了,就有了生命力和活力,就有了流光溢彩,就能够顾盼生姿。在这组诗里,作者随手抓起身边的一阵风,一朵花,然后经过一双巧手的加工,就可以缝制出一匹锦绣。在这组诗里,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将身边所有能够捡拾的事物都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然后通过诗人一颗玲珑剔透的诗心加工出来以后,细致地缝制到诗歌里,江南的美景自然而然就在诗歌里隐隐约约的出现了。因此,一双巧手来源于灵巧的心灵,当诗人的灵气与江南的灵气融为一体的时候,江南,就成了诗歌的江南,诗歌,也就成了优美的诗歌。

  如此一来,诗人与江南便成了气息相通的好姐妹,诗人隐居在一首浅紫的诗里,实际上就是隐居到了淡妆的江南。她盘膝而坐,就能够用双唇呵开第一朵花苞,就能够听见一首诗压抑的心跳,她打开身体,就会有瓷片楔进骨骼,当那些长短句,咂着露珠匍匐前行的时候,暗哑的暮鼓,就砸中诗歌的心脏。这时,诗人所听见的诗歌的心跳,就成了“一些字句的喘息声/以及,她们摔落在地上的容颜”。到这时,我们方才明白为什么诗人要用诗歌来缝制江南了,这时的缝制倒不如用缝补更为确切,原来我们眼中的江南美景,只是一些虚浮的外表,其实在外表华美的江南内部,同样也是伤痕累累,同样也会有很多困惑和无奈。于是诗人在缝补的过程中,还要用“腰间滋长的尖刺,戳穿标点的小把戏”,这些标点在诗人看来,是被人为地添加进去的,有些是政绩工程,有些是披着现代文明的外衣肆意地掠夺与破坏。这些标点是多么不合时宜,就像一个个肿瘤在肆意地侵吞着江南的美景。为此,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叩问:“是谁披着香雪,和影子一起浸入”,但没有人能够回答,明明知道答案,谁又能够回答,谁又敢回答呢?唯有“一粒词托着腮,打开内心的痛”,而这粒词便是诗人的诗句,便是诗人的良知和灵巧的诗心,诗人所能做的,只是将“那些小伤口,吹开又合拢/合拢又吹开。”,让这些血淋淋的现实充分地展示到世人面前,或许能够敲响一记警钟吧。

  “我不该用一个隐忍的动词/去倾吐光,去表达内心的伤/更不该用一个朴素的名词/去驱逐霜,去治愈陈年的病”,诗人何需忏悔,你表达内心的伤何罪之有,你用缝补的诗句来治愈陈年的病更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你心里明明清楚地知道,和谐只是这个世界一件华美的外衣,这个时代的病态早已经向我们展示无遗,你还奢望“用纯粹亲吻纯粹”,我们都相信你是纯粹的,但作为你的好姐妹的江南,早已被人践踏得花容失色,不再纯粹。我们和过的一些形容词已经沉睡,你的思想又怎么能够不一直下沉,即使“卷进一团跳跃的火”里也毫无知觉。这不是麻木,这只是无可奈何的一声叹息,当“小南风踮起脚,唤醒整条河流”的时候,这条河流才能继续散发出迷人的气息,这时,你的文字才会随着河流的丰满而逐渐丰满,你才可以重新“豢养诗歌的枝叶”。诗歌的枝叶其实就是桑树的叶子,用来养蚕,然后吐出七彩的丝线,供你缝补江南的美景。而当诗歌的枝叶还没长出来的时候,你的指尖是凉的,你的思想也是凉的,你只能“坐在河滩上,揣着太阳的半声叹息/开始种植苇影,收割星光”。

  等待的过程是多么漫长,等待桑树长出叶子,等待桑叶拿来养蚕,等待蚕结茧吐丝,但等待的过程又是异常甜蜜的,有等待才会有希望。于是当“每一次微风起落/都散发着你迷人的气息”,于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你还可以“头枕着诗歌的波涛,在梦里/描摹日月,牧养山河”,这是多么美好的憧憬,这是多么纯粹的期待。或许是这样的憧憬与期待感动了天地吧,竟然在一夜之间,太阳光就把七彩的丝线交到了你的手中,你就可以用经用纬,或者用古典的情怀去精心的缝制你的江南了。

  用诗歌的经纬和古典的情怀来缝制江南,这似乎是一个传说,但在诗人的笔下,在诗人一颗玲珑诗心的映衬下,神话和传说都是可以变为现实的。同时,诗人的疼痛也是当下的疼痛,也是我们江南人共同的疼痛,于是诗人的期待也便成了我们共同的愿望了,读了这组诗后,我们在感叹与震惊之余,最迫切的愿望便是拿起手中的针线,尽快加入到缝制江南的行列中去。

诗歌的江南(外二首)

/凡墨

(一)诗歌的江南

一滴声音,悄悄
潜入一根水草的根部,滋润
偏旁和部首。语言失贞
花枝招展地,赶赴
一场诗歌的饕餮

左手蘸着灯花,右手举着诗稿
沿着白月光,一路溯水打听你的归期
我看见那首疲惫的情诗
从江南打马归来,抖落身上的鳞
闭着眼睛喊痛

小南风踮起脚,唤醒整条河流
文字丰满,豢养诗歌的枝叶
指尖渐凉,思想也渐凉
坐在河滩上,揣着太阳的半声叹息
我开始种植苇影,收割星光

头枕着诗歌的波涛,在梦里
描摹日月,牧养山河
用经用纬用斑驳的古典情怀
为你一针一线,精心缝制着江南

(二)听见一首诗的心跳

夜色岑寂,我听见
一首诗压抑的心跳。打开身体
瓷片楔进骨骼,一触即痛
那些长短句,咂着露珠匍匐前行
腰间滋长的尖刺,戳穿标点的小把戏

我不该用一个隐忍的动词
去倾吐光,去表达内心的伤
更不该用一个朴素的名词
去驱逐霜,去治愈陈年的病
用纯粹亲吻纯粹,抚摸沉睡的形容词
思想开始下沉,下沉,卷进一团跳跃的火

清泉洗手,露水烹茶
掏出袖底的云朵、蝶影和花香
绣满了夏天的绿裙子
摁住心跳,月光开始沸腾
诗歌的美人儿,端坐在临风的窗口
口衔珠玉,胸藏香雪……

(三)在一首诗里隐居

用熏衣草和丁香花的脊骨
修筑一座城池,我的诗歌里
草木深深,清香习习     
过滤一些温暖,记住一些寒凉
用目光呼唤目光,从声音里搦出
一盏露珠。二两白霜。三钱月光。

隐居在一首浅紫的诗里
盘膝而坐,双唇呵开第一朵花苞
暮鼓暗哑,砸中诗歌的心脏
我听见一些字句的喘息声
以及,她们摔落在地上的容颜

是谁披着香雪,和影子一起浸入
一粒词托着腮,打开内心的痛
那些小伤口,吹开又合拢
合拢又吹开。每一次微风起落
都散发着你迷人的气息

隐居在一首浅紫的诗里
从狭细的思想背面,开凿一扇小门     
每一次走进走出,都会让
膨胀的欲望和浮躁的生活
一点一点地,瘦下来






[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水 于 2011-8-25 04:00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5 04:01 | 只看该作者
有请凡墨笑纳。
3#
发表于 2011-8-25 06:51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好诗好评!

[ 本帖最后由 钟云省 于 2011-8-25 15:58 编辑 ]
4#
发表于 2011-8-25 07: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高山老师精彩诗评,欣赏凡墨精美诗歌!问好二位!
5#
发表于 2011-8-25 08:41 | 只看该作者
有劳高版,评写得入骨入髓,精彩至极,学习问候!
6#
发表于 2011-8-25 08:42 | 只看该作者
来读高版,恭喜凡墨!好诗好评,欣赏学习
7#
发表于 2011-8-25 08:44 | 只看该作者
诗歌舒展,意境优美。
评得入情入理,精彩纷呈。
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5 10: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钟云省 于 2011-8-25 06:51 发表
认真学习好诗好怕!


谢谢云省诗友。
9#
发表于 2011-8-25 10:42 | 只看该作者
细致的评说,让诗意的江南,更具魅力,更醉人.
10#
发表于 2011-8-25 11:04 | 只看该作者
百合问候高山版!感佩高山版的评写,诗歌的意境,在评说中生成另一种唯美的景致!诗与评遥相辉映,值得学习!
11#
发表于 2011-8-25 11:42 | 只看该作者
诗意解读,细腻妩媚。
12#
发表于 2011-8-25 14:51 | 只看该作者
好诗好评,慢慢欣赏细腻佳作!
13#
发表于 2011-8-25 20:32 | 只看该作者
诗评得极好。真羡慕得到高版的评论。我有这样的福分就好了。可惜我写的诗太差了,不入眼啊。惭愧。
14#
发表于 2011-8-27 07: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诗和诗评!
15#
发表于 2011-8-27 08:49 | 只看该作者
古典的美妙诗句,珠玉一般圆润。高山的版的赏评锦上添花,打动人心。欣赏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19:58 , Processed in 0.05910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