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99|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来自阿里的藏族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6 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阿里的藏族孩子
  
  长沙站上车以后,我按着车票号寻找自己的座位。
  
  12号车,112号座位,我一路找过去。进了车箱,忽然感觉到了异域。一车箱,全是皮肤黝黑,目光野性,穿着皮衣、毛衣,披着藏袍的藏族孩子们,同时还有一股非常冲人的酥油味扑面而来。
  
  我一时怀疑自己上错了车,又仔细核对了一下车票,觉得无误才继续前行。
  
  孩子们用同样惊异的目光,观察走过的每一个人。在车箱的尽头,我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号,但已经坐着几个藏族孩子了。他们一边吃东西,一边漫不经心地看了我一眼,一点也没有要让开的意思。
  
  好不容易从车箱的那一头挤了过来,再加上肩上有一个沉重的旅行包。我心头的气忽地一下升了上来。
  
  让开!我大声说。
  
  不让!那个孩子面露一种不屑和无所谓,继续嚼着一块面包。同时又说:你自己找个座位么。
  
  你的座位呢。我问。
  
  我也不知道。他狡黠地说。
  
  我以为是遇到小混混了,一时气极,厉声说:让开!
  
  车箱那面的藏族孩子们听到声音,一起向这转过来,有几个站直了身子往这面看。
  
  我有点底气不足。你想,我老人家,四十有几的人,若在此跟一帮毛孩子为此事吵一架,弄不好,可能还会发生动手脚的事情,那就太划不来了。我坐的这一趟车,是从成都发出,往深圳西的,本来也是过路车。即使买上了票,坐不上座位也是常有的事情吧。
  
  四周看了一下,想找个列车员或是服务员说一下,但一个人毛也没有。大概,都感觉到这一截车箱的特殊性,回避了吧。
  
  场面一时僵住。
  
  对面座位上的二个孩子,已经给另外的二个刚上车的人让了座位。这个孩子,还是不动声色的坐着。
  
  其实,我的内心也很紧张。论年岁,他和我的儿子差不多大,但目光中透露的野性和无所谓,却不能不让人望而生畏。而如果再计较下去,周围的人也许会笑我无长者风范了。
  
  过了几分钟,他的同伴过来了二、三个,用藏语唧唧咕咕地给他说什么。那个孩子,也唧唧咕咕地给他们说了什么。然后,他就起身了。
  
  我拉平了被他揉成了一团的座位布,坐了下去,但心里还是气鼓鼓的。野蛮民族,野蛮人。我在心里狠狠地说,同时,为了解气,还在QQ说说上发了一条微信,才觉得心头的气平复了一些。
  
  再次回过头去,我被自己的阿Q精神逗乐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在乎刚才和我发生过的一切,而是和他的同伴们又说又笑地挤成了一团。
  
  这时,火车已到了江西境内了。那些孩子们,一看到有高楼闪过,就发出一种类似于鸟叫的惊呼声。
  
  我身边的一个乘客下车了,那个孩子又坐了过来。
  
  我顺手拉平了他座位上的座垫,他丝毫不计前嫌地说了一声谢谢。我的脸有点发烧。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自然,在并不刺眼的车箱里,戴上了太阳镜。对面的二个人,用纸巾捂上了鼻子。
  
  阿姨,你要去哪里?那个孩子转过头来问我。南昌,我僵僵地说。多年的教师生涯,让我变成了一个善于说教的人,尤其是看到孩子们的时候,就禁不住地端起了老师的架子,好似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是我的学生一样。
  
  你去干什么。他一点也不看我的脸色。
  
  送儿子上学。我有点烦。
  
  我也去上学。他悄声地用有点拗口的普通话说。
  
  一种温软的痛感涌上我的心头。若是我的孩子,在这样的旅途之中,遇到我这样一个女人,他会怎么样呢。
  
  你去哪里上学。我取下了眼镜。
  
  他说江西省内一个市区的名字,我有点陌生,随手拿出地图册查了一下。
  
  看我拿出了地图册,他立刻兴奋起来。三、五下翻到了江西的那一页,把一个叫新余的地方指给我看。并同时指了一下一整车箱的孩子们说,他们都是去上学的。
  
  对面座上,是一个面孔白皙的老人。他认真地看了一下那个地方,说,哪里有什么学校?我不知道,他说。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们上的是江西新余的一所工业中专。他们是定向从西藏招来的技工生。
  
  我是阿里来的。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孔繁森》。好远哦,我说。他点了点头,拿起了地图册,认真地找到那个叫阿里的地方。当他的手指触到拉萨二个字的时候,他停了下来。
  
  布达拉宫。他说。知道吗,他又问我。我点了点头。
  
  从我家走到拉萨,要三天三晚上,我是9月3号从家里出发的。再从拉萨到成都,转车到了这里,一路上都没有座位。他淡淡地说。
  
  我心头一惊,今天是9月9号,也就是说,他从家里出来,在往江西走的路上,已经过了六天六夜了。
  
  他的手在地图册上,顺着拉萨往西走,但他的手触到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叫曲松区的地方的时候,他的手停了下来。
  
  家。阿爸、阿妈。他简短地说。脸上泛起一层亮亮的光泽。
  
  我的心里很难受,越发对自己前面的行径愧疚起来。一个从遥远的藏区走了六天六夜,到外地求学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能得到我们的关照呢。平素里,我总是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教育孩子们要礼让,要谦和,要懂得关爱。而此时呢。况且,从年岁上来说,我完全都是他的长辈了。
  
  我仔细地看他。说实在的,小伙子长的很帅气。他的五官,明显地带着印度人的特征。眼睛深陷而明亮,眉角飞扬,面部线条,刚毅而坚硬。一层刚刚长出的小胡子和满脸的青春痘,预示着这个孩子充满了希望的未来。
  
  他说,在老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还有几千头的牛和羊。在他们那里,上完了初中,附近就没有高中学校了,政府给他们联系了江西的这一所职业学校,他们就来上了,他说他们学的是焊工和机电。
  
  对面的那个老人又问他们上的是什么学校,学校给发的什么毕业证,他说他也不知道,学完了技术就回家乡。
  
  我在地图上细细地看了一下那个叫曲松区的地方,一片荒凉,几乎就是一个不毛之地了。
  
  你回去做什么呢。那个老人问。
  
  过日子呗。他用一种成熟的语调说。
  
  我想起了我的儿子,他在我送他到学校之后,更多问的是我每月给他多少钱的问题。
  
  你留在南方找工作不好吗。那个老人说。
  
  不好,太吵了,我不喜欢。房子又高,人又多,还热。他忧伤地说,那一刻,好象他永远也不能离开南方了似的。
  
  车箱合里其他的藏族孩子,见我们聊的很开心,也围了过来。
  
  这时,我忽然又想起了前面座位的事情。问他,你的座位呢。我也不知道,老师将票拿走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座位,我一路上,坐一会,站一会,好不容易才走到了这里。
  
  我的脸又一次烧了起来,更加为自己前面的自私和冷漠而愧悔不已。
  
  此时,车马上到新余了。他们的老师从车箱的另一端走了起来。“老师……老师……”,车箱里一阵躁动。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站起身来。那二个高大白净的年轻人,与这一车厢的孩子形成了显明的对比。他们坐在车箱另一端的卧铺车里,此时车马上到站了,他们来清点人数。但我无法搞清为什么这几个孩子没有车票。
  
  车箱里走过了一个穿着短裤的南方女孩,孩子们尖叫起来。那个男孩红着脸对我说:她们怎么不穿裤子,好丢脸呀。他的这句话,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此时,车已到站了。这些孩子们尖叫着走下了车,很快在对面的月台上排好了队。皮衣、藏袍,毛衫,在这南方夏日的小站上非常醒目,但他们年轻而干净的面庞,却充满了对未来生活无尽和向往。
  
  我忽然觉得,他们就是自己多年前失散的,那个生活在遥远他乡,纯朴天然的孩子,在等待着自己的灵魂前去认领。
  
    

[ 本帖最后由 文珺 于 2014-1-9 20:2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2-26 10:50 | 只看该作者
对藏民孩子的认知也更多地从电视上,如你所说,也因了孔繁森的名字,对那里的人和孩子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但愿这些孩子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使他们活得更好更开心。
3#
发表于 2013-12-27 09:37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读到这篇流淌着人性温情的文字。

作者和藏区来的孩子,是两面镜子。在阿里孩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来自都市的熟悉的冷漠,僵硬的生活线条。他们的野性更似柔软,而我们的“文明”更似愚昧。

人世间偶遇的一个极小片段,细细道来,如同行走森林,拾取一技草木,也仿佛于天籁听一落叶。
4#
发表于 2013-12-27 09:56 | 只看该作者
再读了一遍,窃以为,最后两段删除,也许更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0: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12-27 09:56 发表
再读了一遍,窃以为,最后两段删除,也许更好。

好的,我也这样认为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0: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12-27 09:37 发表
很高兴读到这篇流淌着人性温情的文字。

作者和藏区来的孩子,是两面镜子。在阿里孩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来自都市的熟悉的冷漠,僵硬的生活线条。他们的野性更似柔软,而我们的“文明”更似愚昧。

人世间偶遇的 ...

我们生活在所谓的文明之中,却在日趋散失着某一些做人的本质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0: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3-12-26 10:50 发表
对藏民孩子的认知也更多地从电视上,如你所说,也因了孔繁森的名字,对那里的人和孩子有着不一样的情感,但愿这些孩子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使他们活得更好更开心。


祝愿,他们一切如意
8#
发表于 2013-12-27 12:3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叙述里,有着起码的人性温度,让人在寒冷的日子里,温馨起来。但是,沉重感也油然而生。问候文珺。
9#
发表于 2013-12-27 19:56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时候自以为是的我们,习惯性地排斥着我们所不熟识的所有,渐渐地,冷漠与麻木钻进了我们的心田而我们浑然不觉。祝福那些孩子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12-27 12:39 发表
这样的叙述里,有着起码的人性温度,让人在寒冷的日子里,温馨起来。但是,沉重感也油然而生。问候文珺。


问好版主,你的点评,也让我非常温暖:handshake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3-12-27 19:56 发表
很多时候自以为是的我们,习惯性地排斥着我们所不熟识的所有,渐渐地,冷漠与麻木钻进了我们的心田而我们浑然不觉。祝福那些孩子吧!

一同祝福,望他们学业有成,修得正果
12#
发表于 2013-12-29 14:40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细腻感人的文字了,刚看题目时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看进去,随着作者的叙述,我的心在融化,泪水也从心底上浮。我一向以为自己比较冷静,其实我还是感性的动物。西藏、阿里、曲松,这些让我向往的地名,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踏上那块洁净的土地。记得08年11月我和姐姐去九寨沟,在藏族人家做客时,藏族风味食品从酥油茶到羊杂汤再到糌粑我一样都没有放过。以前就听人说酥油茶很难喝,没想到我居然喝得惯。我喜欢九寨沟的美和藏羌风情,像文中那个阿里的孩子一样,我知道自己只是过客。我总是要回到自己习惯的生活中来的。
13#
发表于 2013-12-30 09:07 | 只看该作者
我忽然觉得,他就是自己多年前失散的那个生活在遥远他乡的,纯朴天然的孩子。

呵呵,爱人子如自子,好情怀。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3: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3-12-29 14:40 发表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细腻感人的文字了,刚看题目时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看进去,随着作者的叙述,我的心在融化,泪水也从心底上浮。我一向以为自己比较冷静,其实我还是感性的动物。西藏、阿里、曲松,这些让我向往的地名 ...

多谢版主费心点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13: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13-12-30 09:07 发表
我忽然觉得,他就是自己多年前失散的那个生活在遥远他乡的,纯朴天然的孩子。

呵呵,爱人子如自子,好情怀。

谢朋友,愿世界充满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0 05:41 , Processed in 0.12654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