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8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大山深处姥姥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13 1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絮语如歌 于 2014-7-14 13:37 编辑

  



  朝西望去,远处有一列大山,灰蒙蒙的山包重重叠叠,像极了起伏的波浪。这个取名“云中山”的大山深处,有我的姥姥家。小的时候,我跟着妈妈年年去探亲。

      妈妈由山里嫁到山外,离开了那座山,却也把思念拉了长长的一路。因为行程要七十多里,那时那刻,又少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所以,妈妈一年里差不多只回一两次。儿时的我,作为妈妈的拖油瓶,每次都少不了紧紧跟随。
   
      夏天里进山相对简单些,除了沿途多了山上的花花草草外,不用担心冷寒受冻。冬天里因为冷冻,要有一些特别的准备和周折,所以记忆要深许多。

      冬日里,我们这里的拉炭车要进大山里拉炭,正副手俩车夫操纵车马,一路前往,正好路过姥姥家。所以探亲的交通工具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二轮马拉车,虽然后来又改成了小四轮,现在又进化成柏油路上的小轿车、公交车,但我记下的依然是马车那种不紧不慢,还有那种一走不到,二走还不到的心焦。

      要回娘家了,妈妈老早就做着准备,三姑六姨的礼物,姥姥三姨的稀罕物,都要一一做周密的筹备。红枣装在袋子里,红薯装在箱子里,高粱面、玉米面、黄豆 、咸萝卜等等,则是左一包,右一包,外带买一些一进门就可以伸手来拿张口就吃的糖果、瓜籽、饼干等,满满当当地堆放在床头上,像搬家,又像将士整装待发。

      跟车夫说好了日期,天刚蒙蒙亮的一大早,就要出发了。马车的车棚印象中很大,因为要拉炭,所以四周用栅板围起来,爸爸帮着把那些包包裹裹的一一放好了,就着手安置我这个怕冷又怕冻的小不点。

      车棚里选一个低凹向阳的位置,下面铺一层厚厚的秸秆,再搭一个羊皮大衣上去。记得特别清楚的是,因为怕冻着脚,放脚的地方特意整出一个小洞,脚就伸在羊皮大衣的袖管里,严严实实地裹在小洞里,还真暖和,脚就没受过冷冻。妈妈给我穿得厚厚实实的, 左查右看,觉得没问题了,才找自己的位置。

      马不紧不慢地朝西走着,俩车夫鞭子轻扬,缰绳拽在手里,一路说说笑笑,开始了这样的长途颠簸。 走过了平川里的一个又一个村庄,坡势渐显,山就由远处的轮廓,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真实。进了大山,立马就被大山包围了。山峰,山谷,山腰,山连山,山套山,抬头山,低头山,尖顶的山,平缓的山,真真正正成了山的世界。天被拥挤成一方小块,四周的山峰像给蓝天镶上的边边,再也看不到辽阔的远方。半山腰上的大石头,足有一间房子大,斜插在山里摇摇欲坠,看着就要跌下来的样子,心中一阵惊悸。一条迂回的山路,紧贴着山脚,弯弯曲曲盘旋延伸,绕着,弯着,伸着,展着……路的一边是不敢看的悬崖。路上有不时擦车而过的车辆,车夫挑拣熟识的人搭讪几句,妈妈不时给我介绍些她知道的村子,或者山名,指点着山上的飞石给我看。我呢却是由刚开始的兴致勃勃,到后来的昏昏沉睡,睡一觉醒来,也不知走了多远,但还是在路上,走着,走着,不紧不慢,心里直喊:还不到,咋还不到?

      一直要走到近中午的时候,地势渐渐有些开阔了,妈妈喊我:“别打瞌睡,就要到了。”啊?这就真要到了?立马精神起来。

      姥姥家的村子——后河堡乡上沙沟村,就在要路过路上。朝着西边,群山环绕着,一个不足六七亩地的开阔地,四五十户人家高高低低,错落地分散在村子里。村子中间一条大道,坑坑洼洼的土路向前延伸着,不熟悉的人需要提着小心,以免摔跤。

      因为一早就有了口信,姥姥和三姨全家老早就等在路上。年迈的姥姥一脸慈善,深深的皱纹刻在额头上,颠着小脚颤巍巍地迎上来。一见面的一幕,总是大哭,姥姥妈妈三姨,抱作一团,失声哭着。当时我不懂得什么,只跟着也哭,现在想想,那是久别的想念一旦团聚后的喜极而泣,也是路途遥远生生不见的辛酸。可怜的妈妈,一辈子忍受了多少思念的煎熬。

      哭过一阵后,才拿包带兜一溜烟地回姥姥家。姥姥家离路不足百米,要上七八级台阶,才能进到那个用石头砌墙的院子里。正屋是老式的三间旧房子,低矮的门窗,窗户上一层纸糊着,下面是一排小块的玻璃。 一进门的一间,一盘暖炕,地面很宽大,可以大凳子小凳子坐十几个人。姥姥、三姨一家的栖身之地,其乐融融。妈妈和我的到来,为小屋更添了几分欢乐。

      一家人脱开了刚见面时的感慨与伤心后,忙着做饭,忙着嘘寒问暖,海阔天空,神聊海侃拉家常。

      接下来的几天,妈妈要带我去看望那些三姑六姨。把礼品放下后,寒暄一会儿,末了人家预定一个回请吃饭的日期,妈妈也不推脱,到时来吃就是。

      记忆里最深的是老舅家的西墙旮旯,有好大一堆松树枝,这是山里人特有的财富。冬天里松枝堆满各家各户的门前院落,烧在炉灶里,松油滚滚的,“噼噼剥剥”的响,好一阵火旺。而我最感兴趣的是枝枝上满满当当的松果,暗红色的色泽,自然形成一团花瓣的模样,那是可以团在手心里的惊喜,没有谁来限制,我就摘了又摘,包了满满一大包,惹得老舅和妈妈一阵好笑。

      老姑姑家则是坐落在村北的一条巷子里,要过一条窄窄的石板路,攀到较高的陡坡上,因为背后是学校,传来孩子们“咿咿呀呀”的读书声,所以也深刻地留在记忆中。

      姥姥村里的人都很热情,见了妈妈多数都喊大姐,拉着手说个没完。我呢,在来的这几天里,必定要让三姨家的表妹英子,带着去到以前就心仪的地方到处逛逛,玩玩。

      上沙沟的村庄,四面环山,村后村前的山顶山腰,都有松树不远不近地旁逸斜出,很吸引我这个没见过松树的外来人,我每每看着入神。姥姥家院门的西边,有一棵特大的柳树,春天来的时候,三姨就要捋柳芽调菜吃,心下里还嘀咕过:能吃吗?可是,经过三姨的巧手调理出来的柳芽菜,滋味还真不错。

      村庄东边隔着公路的一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长流不息。因为下游就是我们村的云中河,所以,我就感到特别亲切,我常常为能看到上游的模样而欣喜不已,这也成了我在小伙伴面前夸耀的资本。河面平平展展的,河水亮亮的,清清的,水不深,刚好没过脚丫。水中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夏天的时候,我必要光着脚丫子踩那些鹅卵石,脚下滚圆的石球,脚上清冽的河水,阳光晒出亮亮的水纹,那叫一个真爽。掬一捧在手心里,再溅一番水花,一旁的英子尾巴一样跟着,帮腔应和,那笑,那欢,是大山给我的特别恩惠。

      村东南方向,有一大片苍木成林,像南面搭起的一道绿色屏障。这里名叫“昭山”,随着山势、坡势,错杂繁乱地栽满了树,多数是松树,间杂着山杏树。冬天的时候,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的,那是可以触及的勃勃生机,属于大山的特有。无法想象,一场雪后的美景,雪团挂在树上,一大片垂挂半空,该是多么壮观。夏天来了的时候,我最喜欢在昭山上找吃的,低矮的草丛间,随手拈来就有:刺梨子,木茹子,山球球,小钟钟,还有一堆一团的蘑菇。英子跑得快,会捧着一大堆好吃的给我吃,这不用花钱就得来的食物,馋了满满的一个探亲日。

      有一次,我独自去到昭山上玩,满山转悠,吃了许多小红果果,又揣了满兜子后,翻脸一看,看到了一排黄灿灿的山花,特别诱人,二话没说就采了一大把,回家来三姨一看,可不得了了,说:“这是人家种下的金针花,是做菜吃的,你采了人家会追来骂的。”吓得我心里一阵忐忑,最后人家也没追来,我却是再也不敢冒然乱采乱摘了。

      大山深处的姥姥家,保管着妈妈的亲情,牵扯着妈妈一生的眷恋,也存放着我的新奇,关于亲情的寄存和再现。那一路延伸的山路弯弯,那群山环绕的特别景致,那亲人相聚的感人一幕,那山的灵性,那水的轻柔,那人的质朴,都一一幻化成我记忆中的珍宝,刻骨铭心,永久弥香……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4-7-13 21:38 | 只看该作者
细节的描写感动人心,一步步的推进中呈现出姥姥家的亲和与温暖。由童年的目光观世事的沉香,酿出的也定是现时的向往和美好。
3#
发表于 2014-7-13 22:25 | 只看该作者
“ 一进门的一间,一盘暖炕”——一爿?

若论山水形胜,偏远山村自然远胜于繁华村镇,若说人情风俗,则更无多言,纯粹的人情温暖在那些地方是经久不衰的。但是,人是追求享乐的动物,这里说的享乐主要指物质方面,因而,人们还是做出了明确的取舍:先满足物质生命的基本需求,至于精神生命,永远都放在第二位了,当时世风尤为如此。
欣赏新作,即颂夏祺!
4#
发表于 2014-7-14 06:54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一早就有了口信,姥姥和三姨全家老早就等在路上。年迈的姥姥一脸慈善,深深的皱纹刻在额头上,颠着小脚颤巍巍地迎上来。一见面的一幕,总是大哭,姥姥妈妈三姨,抱作一团,失声哭着。当时我不懂得什么,只跟着也哭,现在想想,那是久别的想念一旦团聚后的喜极而泣,也是路途遥远生生不见的辛酸。可怜的妈妈,一辈子忍受了多少思念的煎熬。
-----------------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还真有过。
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3:42 | 只看该作者
细节的描写感动人心,一步步的推进中呈现出姥姥家的亲和与温暖。由童年的目光观世事的沉香,酿出的也定是现 ...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4-7-13 21:38



谢谢木木斑斑的精彩点评,这些都是童年里的记忆,重返那是的感觉,真好呢!

记下了,木木说细节描写够格,谢谢木木,继续加油去!
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3:44 | 只看该作者
“ 一进门的一间,一盘暖炕”——一爿?

若论山水形胜,偏远山村自然远胜于繁华村镇,若说人情风俗,则更 ...
李兴文 发表于 2014-7-13 22:25


谢谢李老师的精彩点评,敬请多多指教!
7#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3:45 |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一早就有了口信,姥姥和三姨全家老早就等在路上。年迈的姥姥一脸慈善,深深的皱纹刻在额头上,颠着小脚 ...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4-7-14 06:54


谢谢老师的支持,美好的祝福留给您!
8#
发表于 2014-7-14 15:51 | 只看该作者
朴实真挚的情感流淌在自然流畅的回望之间,细腻旧事,温情年华,的确历久弥香。祝福如歌。
9#
发表于 2014-7-14 17:00 | 只看该作者
儿时的我,作为妈妈的拖油瓶,每次都少不了紧紧跟随。
行文细密,回忆之中渗透着丝丝的伤感。沉静而沉稳。问好
10#
发表于 2014-7-14 17:02 | 只看该作者
描述很细腻,情感真切。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朴实真挚的情感流淌在自然流畅的回望之间,细腻旧事,温情年华,的确历久弥香。祝福如歌。
剑鸿 发表于 2014-7-14 15:51



谢谢剑鸿斑斑的精彩点评和祝福,要多多指点着,好进步呀!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20:57 | 只看该作者
儿时的我,作为妈妈的拖油瓶,每次都少不了紧紧跟随。
行文细密,回忆之中渗透着丝丝的伤感。沉静而沉稳。 ...
文珺 发表于 2014-7-14 17:00


谢谢文珺的支持,拜读了文珺的大作,该多多向你学习!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20:58 | 只看该作者
描述很细腻,情感真切。
张金彪 发表于 2014-7-14 17:02


多多感谢张老师的支持,还请您多多指教!
14#
发表于 2014-7-14 22:27 | 只看该作者
娓娓道来的文字,沉稳且活泼,给与读者极大的阅读享受。学习了!
15#
发表于 2014-7-15 11: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李老师的精彩点评,敬请多多指教!
絮语如歌 发表于 2014-7-14 13:44


不要客气,严谨一些有益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7 04:04 , Processed in 0.1436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