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5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被扭曲与被损害的春天——电影《1941之春》观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6 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被扭曲与被损害的春天
                            ——电影《1941之春》观后



         当我在记忆的碎片中搜寻时,我发现那段过去的时光,令我难以释怀而无法从记忆中抹去。
                                                                                                                                          ——伊达·芬克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英国诗人雪莱于1819年在诗歌《西风颂》里的句子。和雪莱一样,在大多数人的心里,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它代表着万物的复苏、新生和成长,寄托着对美好的渴望、追求与希冀。但是,1941年的春天,波兰,这个地处中欧的国家,也和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一样都在经受着德、日法西斯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和生灵涂炭。这场前所未有的春寒,比冬天还要冰冷,比冬天还要灰暗。而住在波兰的犹太人不仅遭受着肉体和心灵的摧残,更面临着种族灭绝的危险。因为纳粹德国的魔头希特勒认为他们有肮脏的血统,认为他们有劣质的基因。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之后便开始了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要把他们斩草除根。

       在世界电影史上,描写纳粹德国残害犹太人的影片不胜枚举,其中有《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安妮日记》、《美丽人生》等等。这些影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那个黑暗时期犹太人种种的不幸和磨难。由以色列和波兰合拍的电影《1941之春》就是反映其腥风血雨的作品。

       普朗克一家是犹太人,住在波兰的一个小城,他是医生,他的妻子克拉拉是大提琴演奏家,他们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这原本是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但是,由于纳粹德国的侵略和对犹太人的捕杀,他们一家不得不到住在乡下的埃米莉亚亲戚家避难。在深夜逃往埃米莉亚家的途中,遇到了纳粹德国的巡逻兵,仓皇逃跑时,小女儿伊娃不幸被枪弹打死。凌晨时分,他们终于来到开杂货店的埃米莉亚家,埃米莉亚是一位结了婚的农妇,丈夫在外参加了游击队而生死未卜。她原先经常为普朗克一家送些蔬菜食品,和他们一家挺熟悉。在她知道了普朗克一家的遭遇后,收留了他们暂时在她家避难。

       由于普朗克的长相不像犹太人,埃米莉亚就让他冒充是自己的表哥,并把丈夫身份证上的照片换上了普朗克的照片。此后,普朗克就以表哥的身份帮埃米莉亚干一些农活,而妻子克拉拉和大女儿莉萨只能藏在阁楼上。日子一天天过去,德军的搜捕还在继续,时常有枪声响起,时常有犹太人被打死。死亡和恐惧每时每刻追随着他们。这种情形下,普朗克与埃米莉亚发生了性爱关系,这或许是他出于感激也或者出于以此作为让一家人藏身的无形条件。这种关系,由于一次德军到埃米莉亚家搜查私藏食品时,埃米莉亚惨遭毒打和侮辱而日益加深。克拉拉从他俩的言行中猜到了他们之间的事情。但是,为了能够生存,为了一家人能够继续在这里躲藏,她只有做出屈辱的妥协。从此,杂乱的房子之中,封闭的阁楼之上,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在恐惧阴云的笼罩下,在死亡暗影的包围中,上演了一场爱恨交加,灵肉相撞的悲剧故事。

       这部影片是导演尤里·巴巴什根据作家伊达·芬克的小说改编而成。影片独辟蹊径,并不单单着眼于纳粹德国令人发指的暴行和犹太人悲惨的命运。而是从人性的本身下手,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和激烈的戏剧冲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普通人在死亡阴影中的恐惧心理和求生欲望,抽丝剥茧般地展示出在残酷环境下人性的痛苦扭曲和无望挣扎。创作者在这三个人物的身上,集中了信念、欲望、背负、偿还和救赎等等的设定和探讨,其中蕴含的意义发人深省。

       要生存,还是要爱情;是没有尊严地活着,还是有尊严地死。这是摆在克拉拉面前的两种选择。这位艺术家,和埃米莉亚相比,她没有多少艰辛生活的经验。她没有想到,战争是这样残酷,纳粹是这样毫无人性,从她亲眼目睹纳粹枪杀无辜的犹太人那一刻起,她就有了不祥的预感,尤其是小女儿被打死,大女儿又因为惊吓而罹患失语的病症,她彻底陷入了恐惧的深渊。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和女儿躲藏在阁楼上,只能透过狭窄的缝隙探听外面的事情,她害怕她们母女会被搜捕,也害怕丈夫出事,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她觉察丈夫和埃米莉亚的性爱关系后,一开始她还有些怨愤,后来她连恨都不再提及。她放弃了尊严,也放弃了爱情。这种选择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从她对普朗克说:如果让我在失去生命和失去你之间选择,我宁愿去死,到她对丈夫只剩下厌恶。她的尊严已一败涂地,她的爱情已心灰意冷。特别是在影片的后半部,当大女儿被纳粹枪杀时,镜头里的她麻木地站在街口,脸上已经没有了任何表情。

       创作者在塑造克拉拉这个人物时,带有明显的怜悯和同情的态度。她的卑微,她的忍受,说明了残酷的环境是如何将人性的尊严一点点撕裂,将理想的爱情一点点粉碎。这样的人物刻画,与黑暗时期相互对比,更容易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共鸣。

       普朗克,这个忠于职业,热爱家庭的男人,为了让妻子和女儿能够活下去,他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包括劳力、性爱和生命。虽然他和埃米莉亚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于爱情还是对于道德都是一种背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在他几乎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承担的情境下,他只有出卖自己的性,以此为代价来换取妻子和女儿生存的权利,也只有用性爱的方式来报答埃米莉亚的救助。并且,在与埃米莉亚共同干活的时候,因劈柴受伤所受到的呵护,因挤牛奶时双手触到的柔软肌肤,也使他对埃米莉亚产生了好感,紧张的心情得到暂时的安慰,有了活着的勇气和信念。

       创作者对于普朗克这个人物的塑造,没有特定的形象符号。而是用平实本真的表现手法,把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让他的所作所为在残酷的环境下立体地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去评判他的忠诚与背叛,去体认他的付出与奉献。

       埃米莉亚,这个农村妇女,一直仰慕着普朗克大夫。在战前,她就多次装病去普朗克的医院,只为了能看到普朗克大夫。她情愿冒天大的危险收留他们一家,也是因为他。当她和普朗克做爱时,一开始也有羞耻和内疚,这种负罪的幸福对于她来说,是如此奢侈又如此宝贵,以至于能不惜一切替他做任何事情,包括自己的生命。可当她知道就算她豁出性命,就算她怀了他的孩子也只能得到他的人而得不到他的心后,她便愤怒地赶走了他们。然而,当她后来看到普朗克一家被纳粹抓走并杀害时,产生的罪孽让她每日备受煎熬,整整缠绕了她的余生。

       埃米莉亚这个人物的塑造,突破了人们所固守的道德界限。在她的身上,善与恶、美与丑相互混淆。既有自强、勇敢的一面,也有自私、贪婪的一面。这也是创作者对人性最为大胆的一次解剖,对人性最有深度的一次挖掘。

       看完这部影片,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它不仅来自心底的深处,更来自灵魂的深处。是啊,影片中,我们常常感受到死亡的暗影是那样阴森寒冷,就像鹰隼秃鹫张开的巨大黑翅。感受到在那种残酷的环境下,人性、道德被肆意践踏而变得面目全非,爱情、尊严包括生命等等的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可幸的是,这场折磨心灵和扭曲人性的噩梦终于过去了。在影片的结尾,当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响起的时候,春天又回来了。它带着青青的麦芒,红红的花朵又回到这个饱受蹂躏的国家,又回到千千万万的波兰人民心中。在充满感伤和深情的旋律中,我们又看到了年轻的克拉拉、普朗克、埃米莉亚和纯真可爱的莉萨、伊娃,以及许许多多犹太人、非犹太人的身影。他们经过战火的洗礼,经过生死的轮回,又重新投入到春天温暖的怀抱。

       所有活着的和逝去的人们,都该永远记得:只有和平的世界,才会有幸福的生活;只有和平的世界,才会有美好的人生。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寻找文字 于 2014-4-16 18:17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0:35 | 只看该作者


中文片名:《1941之春》
英文片名:《SPRING 1941》


导       演:  尤里·巴巴什
主       演:  约瑟夫·费因斯、克莱儿·希金斯、米罗斯洛·巴卡

时       长:  97分钟
出品时间:  2008年
3#
发表于 2014-4-16 15:18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通过对剧情的翔实生动的描述,尤其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解构,细腻质感地诠释了被扭曲的春天其实就是被扭曲了的人性的本质。其中对人物塑造的艺术性所做的分析,是为文章的看点所在,这种具象与分析相铺相成的笔触,很好地烘托了作者的感悟,确实不错。欣赏并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8: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4-4-16 15:18 发表
作者通过对剧情的翔实生动的描述,尤其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解构,细腻质感地诠释了被扭曲的春天其实就是被扭曲了的人性的本质。其中对人物塑造的艺术性所做的分析,是为文章的看点所在,这种具象与分析相铺相成的笔触 ...

感谢敬老师的阅读和鼓励。问好。
5#
发表于 2014-4-17 11:47 | 只看该作者
抽空细读和补课,没看过的影片呢。
6#
发表于 2014-4-17 17:32 | 只看该作者
喜欢二战题材的影片,对于人性的挖潜和表现,因为战争特殊的环境,而凸显着超越常规的冷峻和张力。被战争与死亡驱赶的犹太人的身影,重归和平和自由的时候,总是显示出一种再生之感,而一次次触动心弦。欣赏精细的感受和深入的探究,以及诗意的表述和感怀。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18: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4-4-17 17:32 发表
喜欢二战题材的影片,对于人性的挖潜和表现,因为战争特殊的环境,而凸显着超越常规的冷峻和张力。被战争与死亡驱赶的犹太人的身影,重归和平和自由的时候,总是显示出一种再生之感,而一次次触动心弦。欣赏精细的感 ...

感谢万里斑斑来看并鼓励支持。问好。
8#
发表于 2014-4-17 22:45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部影片,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它不仅来自心底的深处,更来自灵魂的深处。是啊,影片中,我们常常感受到死亡的暗影是那样阴森寒冷,就像鹰隼秃鹫张开的巨大黑翅。感受到在那种残酷的环境下,人性、道德被肆意践踏而变得面目全非,爱情、尊严包括生命等等的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9#
发表于 2014-4-17 22:56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看过这部影片,但是寻找文字朋友的精彩影评读来触动心灵,令人震撼。有时间找来一看。欣赏学习,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8: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4-4-17 22:45 发表
看完这部影片,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它不仅来自心底的深处,更来自灵魂的深处。是啊,影片中,我们常常感受到死亡的暗影是那样阴森寒冷,就像鹰隼秃鹫张开的巨大黑翅。感受到在那种残酷的环境下,人性、道德 ...

感谢朋友来看并鼓励支持。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8: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静默的百合 于 2014-4-17 22:56 发表
没有看过这部影片,但是寻找文字朋友的精彩影评读来触动心灵,令人震撼。有时间找来一看。欣赏学习,问好!

感谢百合朋友来看并鼓励支持。问好。
12#
发表于 2014-4-19 12:00 | 只看该作者
特殊环境下人性昭显。
13#
发表于 2014-4-19 13:02 | 只看该作者
这部影片是导演尤里·巴巴什根据作家伊达·芬克的小说改编而成。影片独辟蹊径,并不单单着眼于纳粹德国令人发指的暴行和犹太人悲惨的命运。而是从人性的本身下手,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和激烈的戏剧冲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普通人在死亡阴影中的恐惧心理和求生欲望,抽丝剥茧般地展示出在残酷环境下人性的痛苦扭曲和无望挣扎。创作者在这三个人物的身上,集中了信念、欲望、背负、偿还和救赎等等的设定和探讨,其中蕴含的意义发人深省。

人性在战争的残酷中被扭曲被挤压,其过程和结果是那样的震慑魂灵,那样的令人悲痛欲绝。仿佛身临其境。寻找老师厉害,学习,体会!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6: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徽州雪 于 2014-4-19 13:02 发表
这部影片是导演尤里·巴巴什根据作家伊达·芬克的小说改编而成。影片独辟蹊径,并不单单着眼于纳粹德国令人发指的暴行和犹太人悲惨的命运。而是从人性的本身下手,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和激烈的戏剧冲突,淋漓尽致地表现 ...

感谢徽州雪朋友来看并鼓励支持。问好。
15#
发表于 2014-7-23 15:52 | 只看该作者
这部影片至今不敢看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20:06 , Processed in 0.18398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