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1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谁是你香心摇曳的曲调——《童玲诗词选集》赏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2 1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康乔华 于 2014-8-23 08:49 编辑

                       谁是你香心摇曳的曲调

                                                      ——《童玲诗词选集》赏读

                                                         康乔华

      童玲是女诗人童永芬的笔名,她痴迷于古体诗词创作,她的创作很勤奋和努力,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创作出了上千首诗词作品,去年她把这些创作成果整理成册,出版了《童玲诗词选集》(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精心选入了460首诗词作品。我从阅读的这些作品里,看到了她的一颗爱心和诗词作品里焕发的美感。我还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她生活轨迹里的另一种方向和渴望。她在她清新、深情的诗词文字中,将自身的复杂思想和激情节奏的表现统一起来,字里行间涌动着一丝丝女性的柔情。而这种柔情又总是与淡淡的愁绪和忧郁相依相伴,有时觉得仿佛是一体性的,不可分割。也许,她的诗词作品失去了这种愁绪和忧郁也就没了她的那种柔情,反之亦然。我想,这或许与她的生活阅历和悲情体验有关,而这种悲情体验就渲染在她的诗词作品中,并产生了一种阴柔的气质和美。似乎正是因了这种悲情和阴柔让她的诗词作品更具感染力,读之有时会使人产生心颤魂迷的效果。


      童玲在她的诗词选集的《后记》中这样说:“诗人的心灵是清纯的,是善良的,诗人的作品应有自己的情采风骨,有自己的情感流露,应展示出自己真实的真情呼唤,展示出人间的大爱。”这段话完全可以当作童玲诗词创作的一个自我注释。她的诗词作品中渗透着自己的灵魂与才情,她对生活的所感所悟所想所触融在了她的诗词作品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格律考究,韵脚严谨,对于诗词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她遣词精妙,用语凝练,意象鲜明。

      在童玲的诗词选集中,她给诗友同事写的许多赠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诗依据每个人的职业、性格特点和交往经历,一一抒发情怀,绘形绘色,活灵活现,一个个形象鲜明地闪现读者眼前,句法长短舒卷自如。看得出,提笔前她是反复琢磨、反复推敲过的。另外,从童玲的诗词作品中,可以看出她的情感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她的性格多愁善感,大有那种“感别花溅泪,别恨鸟惊心”的感觉。她写诗,是源于生活,有感而发的,情动于中。她常常为一些感人的人和事深深触动,灵感一来,便成诗。有时候,因为一首歌、一首诗词、一句话而感慨万千,思路的闸门一旦打开,文思如河,词汇滔滔不绝,诗意滚滚而涌……

     《七律 秋绪》这首诗,童玲在描摹客观景物时,直接抒发了自己愁苦郁闷的情怀,愁绪有如决堤而出的洪水,滔滔汩汩,一泻千里。诗中开头二句写景,诗人所描述的秋夜是青灯瘦影,寂寥空旷的,而窗内那闪光的红烛却宛如美人流泪时的模样,呈现出愁惨的容颜。很显然,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合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带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诗的三、四句写情。在那样的场景里,瘦影青灯,寂寞难奈,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沉的痛苦。“独揽愁肠弹曲调,唯将苦酒幻春词。”这是一种郁郁寡欢的心境体现。在这里,诗中“春词”、“曲调”这两个词汇是由诗人眼前触及的景物而引起的联想,之后,又用“弹”和“幻”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痛苦程度。

青灯瘦影寂吟诗,红烛抛光泪水时。
独揽愁肠弹曲调,唯将苦酒幻春词。
花开落叶多怀绪,垂柳飘丝少梦痴。
莫怪千残枝细绕,香心一片几人知?

                                     ——《七律 秋绪》

     由此可见,诗人的痛苦经历并不是一般的经历,那种经历对于诗人来说应该是刻骨铭心的。再接下来的四句诗里,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愁闷痛苦的情怀。“花开落叶多怀绪,垂柳飘丝少梦痴。莫怪千残枝细绕,香心一片几人知?”在这里,诗人内心那种苦痛郁闷情绪已经发挥到了极致,“香心一片几人知?”这句诗的反问语气就更加深化了诗人内心所表达的思想,使诗意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学古人是为了表现当今的时代,畅诉人生,抒发自己的情怀。云南南社研究会会长晓雪曾在《我的诗歌观》里说:“诗心就是爱心”。“诗不过是充溢于诗人心灵中爱的倾吐,爱的喷涌,爱的流露”。于是,诗人的任务就是在于“以自己诗意的力量,以自己深刻的智慧,以自己独特的创造,使爱广布世界。”“人的感情发端于爱,美好的,正义的事物遭到摧残甚至于毁灭,人们于是哀、于是怒,哀和怒也是爱的表现。”由此,童玲的诗词作品,都是深有感概的倾泻与情感流露。我们来看看她的一首词《柳梢青   春缘》:

春韵桃枝,花娇旖旎,蝶舞欢奇。
曲动心弦,吟诗缘遇,何日归期。

依楼北望相知,惜君契,几秋梦痴。
纳我情怀,瑟琴童话,一叠清词。

      这首词以看到春天的美好景观而发生感慨,吐露内心的情绪。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并看到了在如此美好的春天景象中,诗人心中蕴藏着的丝丝缕缕的愁绪。这首词的首句“春韵桃枝,花娇旖旎,蝶舞欢奇。”点明季节,描写意境,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香满园的春天里。起句也从侧面反衬出诗人当时的美好心境,诗人的心被眼前春天的美景撩拨起来了。“曲动心弦”,就缘起一些“吟诗缘遇”的美好往事与回忆。可是那些美好的过往都已经随时光流逝了,还会重现吗?面对如此美好的春天景观,诗人的内心又泛起淡淡的愁绪。于是,就有了下片“几秋梦痴”和“一叠清词”的感慨和怅惘。字里行间包含了诗人对往事历历分明的记忆和无限的追恋。再看看她的另一首《五绝 春梦》:

瘦柳绕春词,桃花醉妙诗。
清风香酒梦,明月约相知。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景,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诗中写景物,用“瘦柳”、“桃花”、“清风”、“明月”来烘托场景,而对于普照大地的月亮,只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对于眼前的景物也是随意地写,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但这四句诗结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在这首诗中,我感觉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为之吸引的意境。诗人置身于春夜里心境是很美好的,使人感到,在这样的月夜里是如此的空灵美妙,明月相约的友人、知己是如此的安闲自得,尘滤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这首诗可以说,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而诗的意境的形成,又全赖于人物心性与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没有借助于外在的色相。由此可见,这首五绝是诗人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春夜里清幽、澄净的环境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从童玲的诗词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很善于记述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人、写事、写景总是情景交融,情韵俱佳。她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又以美的事物寄托美的情感。《白菊》这首诗让我就有这样的感觉,它仿佛是一幅菊花的素描情景图。这首诗的显著特点在于诗人既作实在的形状描摹,又从自身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让人感受诗意之新鲜、情感之强烈,读之令人难忘。

秋天碧落池,月影映风姿。
露水红枫叶,珍珠百菊诗。
丝丝牵日韵,朵朵放心词。
雅致春情满,花丛显玉肌。

                            ——《五律  白菊》

      诗的首句写白菊花所处的场景与生存状况。“秋天碧落池”。面对“碧落池”,读者马上就联想到白菊花所处的那个环境。随即,诗意展开来,读者在诗人描绘那个场景里,开始从自己的生活去联想,去玩味,去把握那个意中之境。“露水红枫叶,珍珠百菊诗。丝丝牵日韵,朵朵放心词。”这种对白菊花的意蕴描写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读者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描写白菊来体现的精神境界,从而心情也随即变得舒适、惬意起来。于是,就有了最后一句:“雅致春情满,花丛显玉肌。”这种意蕴是从“碧落池”的特定的环境中暗示出来的,是白菊花的一种精神所在。她的词《南乡子  祈求》写诗人在金秋,伫立江岸,面对茫茫云海,千里江天,由此引发了深情的感慨。

亭岸苦风收,云海茫茫北燕鸥。 
千里江天明月照,金秋,蕴意恩情美满柔。

心约世间求,醉梦平浮几度愁。
遇得契缘吟墨惜,诗留,愿把清魂赋水流。
                             
                                           ——《南乡子  祈求》

      这首词上片写秋天江岸边的景象,让人有种阔朗舒坦的美好感受。那江岸秋天的景物是和谐自然的,它更是醉人的,由此诗人抒发出“蕴意恩情美满柔”的慨叹。词的下片写诗人的内心活动,这时的她已经充满了渴望和眷念。所以“心约世间求,醉梦平浮几度愁。”,尾句“诗留,愿把清魂赋水流。”又把诗人的情致推至高潮,使整首词余味无穷。

      云南省南社诗词研究会理事曾恭武先生曾赠诗给童玲:“艺苑明星童永芬,捷才成帙世人钦。歌吟悲切文姬调,词咏婉约清照琴。热爱满腔圆国梦,激情洋溢体民心。东风吹绿金江岸,万水千山绽放春。”由此可见,童玲的诗词创作已经开始在诗词界产生影响。而在当前物欲横流的大潮里,童玲却甘于寂寞,能够沉下心来,专心研究古典诗词,有志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事诗词创作,是令人感动和敬佩的。云南大学教授赵椿先生在《童玲诗词选集》的序言中说:“像小童这样能将自己的创作过程,开门见山,坦诚相告,这是极为难得的。日后前程必不可限量。我虽然不是伯乐,但深知童永芬同志就是匹千里马,相信她一定能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壮丽的诗篇来。”是的,她的执著追求和辛勤耕耘将会收获更加丰硕的成果,为读者奉献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2#
发表于 2014-8-22 21:29 | 只看该作者
我从阅读的这些作品里,看到了她的一颗爱心和诗词作品里焕发的美感。我还从她的作品中感受到她生活轨迹里的另一种方向和渴望。她在她清新、深情的诗词文字中,将自身的复杂思想和激情节奏的表现统一起来,字里行间涌动着一丝丝女性的柔情。
3#
发表于 2014-8-22 21:30 | 只看该作者
学古人是为了表现当今的时代,畅诉人生,抒发自己的情怀.
4#
发表于 2014-8-22 21:31 | 只看该作者
从童玲的诗词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很善于记述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人、写事、写景总是情景交融,情韵俱佳。她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又以美的事物寄托美的情感。
5#
发表于 2014-8-22 21:32 | 只看该作者
童玲的诗词创作已经开始在诗词界产生影响。而在当前物欲横流的大潮里,童玲却甘于寂寞,能够沉下心来,专心研究古典诗词,有志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事诗词创作,是令人感动和敬佩的。
6#
发表于 2014-8-22 21:3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评论,开首详述诗词集概况与成就,而后选择典型诗篇分析点评,总分结合,引导读者心领神会,渐入佳境!
7#
发表于 2014-8-23 12:02 | 只看该作者
逐詩解析,立意於前,言盡文止。
8#
发表于 2014-8-23 22:21 | 只看该作者
来欣赏精到的诗评,学习。
9#
发表于 2014-8-24 08:39 | 只看该作者
只有读书执著的人才有如此深刻的说理,从中让我对女诗人性格情趣人品得到些了解。欣赏乔华的读书精神!
10#
发表于 2014-8-27 17:22 | 只看该作者
对古诗词的解读,从词语、到意境再到内涵给于了形象、深入、准确的理解与表述。这样的细致体察与用心领悟,很有裨益。
11#
发表于 2014-9-2 16: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作者对我的书中的作品给予了解读!作者语言精准,表达完善!
12#
发表于 2014-9-2 17:15 | 只看该作者
真是谢谢乔华对我的作品作了细巧的分析!我热爱文学,痴迷古诗词!我也写评论,写现代诗,写抒情散文诗,写杂文!我创作的上千首诗词受到专家教授学者们赞扬,我想除了我写作按照正规的格韵律的要求严格的完成每一首作品,但最主要的是我用真情在写作!用心灵的写作,用灵魂来完成!
13#
发表于 2014-9-2 17:19 | 只看该作者
我虽然创作出了上千首作品,但是我还需要努力奋斗,努力学习,努力提高我的创作水平!向大家学习,目前我和同仁们完成了《诗词赋联写作教程》一书,现在定稿了,我负责的是诗的部分,十月一日就可见到书出版了!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4#
发表于 2014-9-2 17:27 | 只看该作者
论坛里有好多个是我的好友,幽谷幽兰,王克楠,康乔华!问好大家!祝各位快乐!祝论坛越办越好!
15#
发表于 2014-9-2 2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童玲 于 2014-9-2 20:44 编辑

作者简介
作者童永芬:笔名:童玲、孤寂的月,江月、大学文化。籍贯四川攀枝花米易县人,做过中学语文教师,商业老板,也当过农民。现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理事、会员;云南省南社研究会会员;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云南省楹联学会会员 ,云南省华坪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作品在实体书刊发表若干。有作品选为《精品文学期刊》。个人专著《童玲诗词选集》由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现有作品千余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18:54 , Processed in 0.05953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