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流泪的男儿亦坚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9 1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4-8-29 20:18 编辑

                   流泪的男儿亦坚强

                   ------读沈克俭自传体小说[男儿有泪]感怀

                                   指尖春秋


  一口气读完了企业家兼作家沈克俭同志的36万字的自传体小说【男儿有泪】,虽然眼睛涩涩的,头脑木木的,腰背酸酸的,这心还是无法平静,思绪迟迟离不开书中的情节和主人公的境遇。这是我20年来第一次这么用心的读一本小说{我所以不读小说,是因为市场交换法则彻底摧毁了文学底线,文学所承载的庄严和神圣的使命早已经荡然无存。}。也许我的年龄和作者年龄接近,也多少了解熟知这一段历史的缘故吧,所以读起来感觉亲切。其实,我的年纪也真的不算轻了,也到了古稀之年。


  小说感人至深。那些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细节、场景、人物和以主人公陈义成为主线所演绎的各式各样的故事---无论是痛苦的和快乐的,孤独的和被抛弃的,饥饿的和温暖的,艰辛的和危机的,都真实的再现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故事的地域性很强,环境真实,人物刻画精致,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故事曲折紧凑让人牵肠挂肚,伴着书中的情节,泪水常常模糊了眼睛,鼻子酸酸的而不能自己。书中的那些人和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就在我们的身边。所幸主人公身边有那么多的好心人,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们常常不经意间的所作所为,拨动你脆弱的神经,给苦难曾添了一丝亮色。让你的心跟着主人公命运的曲线而跌宕起伏,分享他的苦涩和含着眼泪的笑。


  小说主人公陈义成,是个学纺织的大学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因为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党整风,说了几句心里话,结果受到不公正对待,被打成“右派”,所幸没有被判刑,还被分配到黑龙江一所纺织中等专业学校教书,每月可领28元的生活费。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他一边要教好书让学生们学得好,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应付各种不测。当学校和齐齐哈尔化工学院合并前,因为爱慕他的女学生来看他,不慎被发现,虽然为了保护女学生的名誉他死扛硬顶就是不承认,上面虽然拿不到证据,还是险些被定为坏分子。因为右派的身份,他的政审不合格,不能进入大学教课。当全校所有员工都去了齐齐哈尔化工学院之后,唯有他被留在空旷的学校看守大门当校工。人生又一次跌入低谷。人是自然界中一种奇怪的物种,一旦个人被集体无情的抛弃,心底最后的防线被冲垮,人生就到了不能承受的极限,这是最难熬的时刻,生与死正在进行最后的较量。生的希望最终战胜死的召唤。年轻的生命又属于他。


  

  后来因为机缘他到了新建的黑龙江一家大型的纺织厂。在这个新建的工厂里,他忘我工作,以厂为家,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和精力都献给工厂,得到了企业领导和工人的信任。他的境遇也逐步改善,60年代中期,终于摘掉右派帽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全会后,陈义成的错划右派彻底改正,他如沐浴春风,如鱼得水,潜心技术革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赢得了纺织界的赞扬、推广,他本人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先进科技工作者。后来,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成为用人标准,他恰逢其时,先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第一副厂长。他提出“以新取胜、以质取胜”的治厂方针,工厂一年內扭亏为盈,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重视,从此,他步入了提拔重用的快车道,直至哈尔滨市纺织工业局局长、纺织工业厅第一副厅长。在他职位节节攀升的时候,他的婚姻却出现了危机。在他还戴着右派帽子的特殊年代,他没有勇气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后来将就凑合的婚姻,带给他无穷无尽的烦恼。被职工称为上海好男人的他,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家庭暴力和精神折磨。自己带两个孩子。妻子因为之前婚姻的不幸患有偏执型的心理疾病。无端的猜忌谩骂常常搞得他夜不能寐,精神疲惫,尽管这样,他仍然不弃不离,尽一个丈夫的责任。小说的动人之处,就经常发生在这里,让你的眼泪不由自主的簌簌的流淌。


  小说一开篇,就把我—--陈义成,一个孤独可怜的人儿抛给了读者。快过年了,整个学校就剩下他一个人,白天还有麻雀做伴,晚上老鼠瘆人的叫声,常常让他惊惧得睡不着觉。年三十这天,外面不时传来鞭炮声,这更让他倍感孤单。有家他不能回,每个月28元生活费,除去给姥姥每个月必须寄去的10块钱,所剩无几。再则,上海也没有家,一家三代挤在10平方米的亭子间,根本就没有他住的地方,也是个穷孩子出身。他想着心事。突然,咚咚咚的敲门声把他的思绪从想家中收回。门口站着校长何云峰。“小陈,快到我家去,帮你大嫂包饺子”。过程是愉快的。当热腾腾的饺子端到桌子上,校长两个孩子急切要吃,何校长忙说:“今天是大年三十,小陈第一次在我家过年,第一个饺子应让你叔叔先尝。一边说,一边把饺子夹到我的碟子里.“知道你不喝酒就以饺子代酒吧,这个饺子是我敬你的”何校长的话像一股春风吹开我久闭的心窗,我是含着眼泪吞下这饱含校长深情的饺子。在这个农家小屋里,我过着离家后第一个春节,炕是热的饺子是热的,校长的话更是热的。要知道那是什么年代呢---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对于他这样的“右派”,躲避犹恐不及,还主动约他来家过年?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也只有在这个地域才可能有的浓浓的人情味。


  这样的故事他遇到很多,在每个时间节点上,后面仿佛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他一把,把他引入光明。在他留在纺织学校当杂工。饥饿难耐,繁重的体力劳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他竟然在报纸上看见哈尔滨要在阿城建设一个大型纺织厂,广泛招录纺织人才的消息。虽是“右派”身份,年轻的心并没有泯灭,不安分的他决心去试试。说来也巧,上面任命的7个领导人中最后一个名字竟然是陈义成熟悉的人----何云峰校长。


  报到那天,人事科长一看他的档案,知道他每个月只拿28元生活费,不仅感叹,一个大小伙子就拿这么点钱,这怎么行。我们研究一下给你再加点。人事科长那种关心人,会做人的思想工作作风跃然纸上。不久他的生活费由每月28元增加到48元,别小看这48元,在那个年代,48元可以养活一大家子。要结婚没有房子,工厂没家的职工都住在临时搭建的大通铺,哪有房子给他。厂长知道后,想方设法又给他解决一间。小家庭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些点点滴滴,特别温馨。生活虽苦,命运坎坷,温暖却无时不在。


  他因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市长知道后要召见他,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高官。市长征询他对哈尔滨纺织企业的发展看法,他把自己的所有想法一股脑的说出来,市长很兴奋,请他吃工作餐,边吃边谈。临走,市长投以信任的目光,“小伙子,好好干,后会有期”。,不久,他走上局领导的岗位。


  小说的特色鲜明,首先是地域性强。书中所涉及的地方包括学校所在地双城、阿城、哈尔滨以及作者早年天天路过的地方如和平糖厂、城高子、哈阿公路等等都是真实的。完全是纪实的写法。作者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四季变化,以及地方方言,特别是方言土语,作家运用自如脱口而出,这给书中的人物形象增添不少色彩。比如“大洋马“,多是指东北长得高高大大身体强壮的女人,“拉帮套”是说这家男人不行,或身体羸弱卧榻在床,另外一个男人到这家住,可以和女人同睡,挣钱全部交给女人家,说白了,就是一妻二夫。这些乡间俚语,有鲜明的地区性,所谓橘生淮南是为橘,橘生淮北是为枳。一方水土一方人。作家能够熟练运用足以说明已经完全本地化了,是个有心人。


  人物个性鲜明是另外一大特色。书中除了我陈义成之外,还有和他同样命运的许多人,比如富农子弟王忠诚,一个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人,虽少言寡语,说出的话来却也入木三分。他关心体贴陈义成,经常给他熬苞米糊,在那个粮食比金子还贵的饥饿年代,一碗面糊无疑给那个永远填不饱的肚子带来一些满足。他给大洋马家拉帮套,因为满足不了大洋马的性欲,常常遭到大洋马的毒打和虐待,满身伤痕,像个受气包,不敢反抗逆来顺受。他关心陈义成的婚事,嘱咐他心气不要过高。他因被大洋马折腾的骨瘦如柴精神恍惚,在工作中不慎被车床切去几根手指,因为感染败血病奄奄一息。已经升任厂长的陈义成去看他。此时王忠诚已经处于昏睡状态,神智不清。当他听到有人来看他,断断续续和陈义成说了一些话:你还是那个瘦瘦的小陈吗?……我握住他瘦骨嶙峋的左手,轻轻的告诉他,我还是那个喝苞米糊的小陈。“你还记得吗……在食品学校,你伤心时……”他喘着粗气断断续续。为了减少他的痛苦,不等他说完,我接了茬“记得,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你曾经对我说过,即使整个社会都恨你,并认为你不是好人,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知道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你就会坚强地面对一切,你的话鼓舞着我,让我坚强地活了下来。”我俩的手握得更紧了。对这个人物作家着墨不少,给予无限的同情。同时,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哪怕是关键的一句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主人公陈义成都铭记在心,一有机会总是给予报答,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人。


  被叫做大洋马的这个小镇上的女人个性更为突出。她因为家里养个“拉帮套”的,所以在文革中也被拉上台批斗,红卫兵让她自报身份:我叫黄桂花,贫下中农。言简意赅,嘎巴溜脆,一出场就把大家镇住了。她身高马大,嗓门高,红卫兵小将根本压不住她,只好按住给她剃阴阳头,大洋马大声叫骂,骂着骂着突然大叫,她要撒尿上厕所。小将谁也不敢靠前,大洋马等不及了,“老娘现在就要撒尿”边说边解开裤子露出下体,围观的男男女女都惊呆了,几个红卫兵转过头去。“怕什么,你们不都是从这里钻出来的吗,来吧,这是你们的老家”。大洋马趁势把挂在脖子上的破鞋扔上天空。褪掉膝盖下面的裤子大摇大摆的冲出人群。她天不怕地不怕,敢做敢当,火辣辣的一个东北娘们,人物呼之欲出。


  苦中寓乐含着眼泪的笑。陈义成的妻子因为在认识陈义成之前受过刺激,和陈义成相识到结婚,除了最初相识,她随口说出几句诗以外,几乎没有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婚后又是个典型的醋坛子,陈义成和邻居大嫂说句话也会遭来一顿臭骂,泼他一脸冷水。为了防止他和女人说话来往,她让陈义成给她写保证书,订立约法章程。这个不许那个不准,陈义成照章办事从不惹她生气,早上做饭晚上买菜。有了孩子,抱一个上幼儿园,第二个孩子出生,他就抱一双。既当妈又当爹。赢得工厂所有人的同情,就是看不见媳妇的好脸。有一天,原来的学校华东纺织工学院给他寄来毕业文凭和恢复他共青团团籍的通知,两天之后,工厂又给他500元钱,说是对他的补偿。他哼着“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乐呵呵的回到家里,亲了妻子一口,妻子一句话把他顶了回来,“神经病”。有一次,他有了一件喜事,回来要告诉妻子,妻子这次倒是没有骂,张口就一句“瞧你像范进中举的臭样子,我看你就恶心”。我读到这里反正是笑喷了。因为前面一节看得眼泪婆娑,还没有平复,故事的情节却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种情境的处理,非常具有喜剧效果。苦中作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许就是这个道理。他后来当了局长妻子并没有夫贵妻荣,嫉妒心反而愈加重了。就是在处理亚麻厂大爆炸那样紧急的情况下,妻子病重甚至离家出走,陈义成一边工作一边抽空去寻找。为了治疗她的心理疾病,甚至去求仙拜佛。他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总的基调是沉静平和的。愤怒出诗人,苦难出作家。那个时代给人留下的烙印,是无法抹平的,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总体感觉是沉重的,无论他是在什么场合出现,就是当了局长仍然是沉郁的。个性即风格,这是无法改变的。当然,作家在创作的手法上,也有独特的表现。虽说是纪实小说,人物的出场也都是按照编年史般的顺序,看似不经意,其实,这里一定有作家的刻意安排。小说无论是铺陈叙事还是内心独白,十分讲究,人物的设置,出场和后来的发展,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做到首尾相顾,风格统一,善始善终。好的人物出场并不预示着她就好人,而被称为坏人的人,后来的发展,却出乎预料,是个天大的好人。这既是生活的普遍现象也是作家艺术化的处理结果。比如,那个较早出现的小个子女人贾桂云,看似快人快语,张张罗罗,其实是个性变态。而那个被称坏人的王麻子,其实是一个热心肠,典型的东北汉子,这些人物形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看似普通却不普通,艺术的魅力也恰恰就在这里。


  对环境景物的描写更见作家的功力。主人公站在北方的天空下,四季的时空变化在他的眼里宛如一幅幅风景画
人在情景里,景在人物中,可以说是情景交融浑然天成。有的描写,堪称经典,恰如电影中的一些特写镜头,那么富有诗情画意,无论是风光,景色,挂在天上的月亮,流淌的松花江水,在作家的笔下都那么清新委婉和细腻,让人置身其间,和主人公同欢乐同悲伤。


  虽是自传体的纪实小说,涉及那么多的人和事以及作家工作过的学校工厂和机关,人物关系和线条非常清楚,事业和家庭交织,大喜大悲交错,矛盾冲突时时跟随,这在自传体小说中非常难得,所以耐看有味引人入胜。特别主人公内心矛盾和冲突时,常常和自然时空有机互动,切换得自然,合情合理,不留痕迹。这在电影学里被称为蒙太奇,在文学表达上,叫做比兴和借喻。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的方法之一。作家深谙此道,文学功底深厚,运用自如。值得一提的那些独白,对人对事的分析和判断,常常深邃而富于哲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可以说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给人以警醒和启发。读他的书,流淌的是酣畅的泪,收获的是一盘精美的精神大餐,体验着人生的苦辣酸甜。


  掩卷沉思,花了12个小时一气读完的这部长篇巨著,无疑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之作。流泪男儿也坚强,这是我读完【男儿有泪】之后的感怀。无论作品是什么风格,作家的境界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风格既是人品。尽管我在这里啰啰嗦嗦的写上评论,说三道四,其实就是个读后感而已。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都无法探测到作家的内心”。只是希望作家坚持不懈,继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飨读者。

2#
发表于 2014-8-29 20:14 | 只看该作者
中财论坛稿件,需原创首发。谢谢你来发稿与大家交流!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14: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鼓励,我会努力。有不周的地方,多指教。面前正在学习论坛的一些要求和排版技巧。再过几天,估计会掌握的。指尖春秋
4#
发表于 2014-8-31 10:31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问候了。
5#
发表于 2014-8-31 13:08 | 只看该作者
作品很长,但还是层次分明地分析了对象的感人成分及人物个性特征。可以看出,这部小说感染了作者,以致能在12小时内一气读完。也钦佩作者,短期读完就有这么深的印象和阅评分析。同时告诉作者,编排上个别错字,行排等处再调整下,如是原创首发请文后声明,因这是计酬论坛,每周都会选用一些作品加精计酬。
6#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35 | 只看该作者
迎春编辑和星约版主。经过几天学习,知道了本论坛的一些要求和规定。现在,把版权声明的内容加到书评的后面。不知当否?
7#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13:49 | 只看该作者
改一个字,是“星钧”,而不是“星钓”。老眼昏花矣,冒犯。  指尖春秋
8#
发表于 2014-8-31 15:38 | 只看该作者
男儿有泪不轻弹,文章观点新,深刻。
9#
发表于 2014-9-1 06:44 | 只看该作者
迎春编辑和星约版主。经过几天学习,知道了本论坛的一些要求和规定。现在,把版权声明的内容加到书评的后面 ...
指尖春秋 发表于 2014-8-31 13:35


所谓原创首发,就是写完之后不能发自己的博客和其他网站,你的这一篇已经在别处发过了吧?
10#
发表于 2014-9-3 07:24 | 只看该作者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都无法探测到作家的内心”。很喜欢这句话。确实如此。欣赏学习这篇深刻评析。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9 13:20 , Processed in 0.08203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