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9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地方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15 1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4-9-15 10:44 编辑

地方戏

                                       作者:剑熔

  关于戏,我最看重地方戏的传承。北京有京剧,安徽有黄梅戏、青阳调,山东有梆子、吕剧,江苏有淮剧,浙江有越剧、婺剧,福建有闽剧、莆仙戏,江西有赣剧、采茶戏,湖南有湘剧、祁剧、花鼓戏,广西有桂剧、彩调等等。就我所处的陕西而言,秦腔以其唱腔红亮,豪迈有力而广受民众喜爱,可谓是三秦大地的大戏。
  
  在陕西的城市、农村,你可以随时看到独自吟唱的人,边走边唱着这一传统唱腔。有一次我到乡下走亲戚,席间听到这样的话:说是在五十年代,陕西一位唱秦腔的名家回老家,从西安坐汽车到了县上,从县上往老家去全凭“十一号”汽车行走。那时,没有通村汽车,也没有自行车,这位戏曲名家走着走着遇见一位赶着马车的老者,这位老者见有人拦车停下来一问,便让其搭了便车。
  
  谁知马车没走出多远,老者迎空就是一鞭子后,放开了噪门吼起来:万岁爷当殿上曾把旨降,命包拯到陈州查问端详。马广义做的事实在狂妄,因此上铡了他除去祸殃……
  
  这位秦腔名家一听心里偷着乐了起来,老者唱的是他的拿手段子,但又不敢扫了老者的兴趣,认真的听了起来。在一个路口让老者停了下来后,下得车近前:请问老先生,今年高寿?老者回答:七十又二。这位名家又说:老先生秦腔唱得好啊!气好、神好。老者又道:我是瞎唱哩。
  
  再说,秦腔这个戏种作为古代陕西的民间歌舞,一直传承至今。这种戏曲最初因用枣木梆子为击打乐器,又被称为“梆子腔”。陕西古称三秦,以秦岭山脉为界,分为陕南、陕北、关中三个地区域,因地区不同,秦腔演变出多个流派。以古都西安为中心的中路秦腔,也就是西安乱殚,向东南西北扩散。东有渭南的大荔、蒲城等地,戏种为同州梆子,也叫老秦腔;南有汉中的洋县、城固等地,有汉调秦腔;西有宝鸡的凤翔、岐山,甘肃的天水等地,为西府秦腔;北有富平、礼泉、泾阳等地,称之北路秦腔,即阿宫腔。这东南西北四路如众星捧月,把中路西安托在掌心,让秦腔代代相传。据称辛亥革命后,西安就成立了易俗社,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
  
  在陕西民间,就有“吃一碗捞面,听一段秦腔”之说。记得在六七十年代,家乡富平还很穷。一到中午吃饭时,大人小孩都喜欢端了碗走出大门,或坐在门墩石上,或圪蹴在禄碡上,一边吃着一边聊着,这是其中的表象,而实质是在暗地里比着谁家的饭食好。其实最关键的是,吃完了饭把碗就地一搁,听我本家的一位大伯唱秦腔。
  
  大家看着我的大伯放下了饭碗,抽过一袋旱烟后,把烟锅顺势在旁边的石头一磕,用手整理一下胡子,清清嗓子:“王朝马汉一声禀,他言说公主到府中,我这里前去忙跪定。王朝马汉喊一声。莫呼威往后退,相爷把话说明白……”嘶哑的声音在城墙下回荡,引起大家的掌声。这种情景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我的大伯重病去世后不再重现。后来,乡亲总感到生活中缺少了什么,时不时念叨走我的本家大伯。
  
  据资料记载:南路秦腔入川后演变成四川梆子,东路秦腔影响最大,进山西成为晋剧,入河南成为豫剧,到河北演变成河北梆子。
  
  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而且细腻、深刻,极其富有夸张性。
  
  陕西富平是我的故乡。那里有着一批又一批秦腔爱好者,不分男女老少。老县城街道东头,就是最早的阿宫腔剧院,小时候我们常常混进去看戏,那时候对戏可以说根本不懂,只是看看热闹而已。有一次我们几个孩子没能混进去,最后绕到后院搭人梯翻了进去。现在,剧团搬进了新城,老剧院还在,却陈旧了许多,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依然伫守在老城的一角。
  
  秦腔的脚色与行当从传统上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生、净行当唱腔高亢激越、雄迈豪放,旦角唱腔委婉细腻、婉转流变。秦腔作为西北黄土高原的精神财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戏种除陕西外,还流传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陕西地方戏阿宫腔、汉调恍恍、汉调二簧、商洛花鼓等也列入非遗。
  
  在陕西,秦腔就像一道美食,三天不吃,人们似乎霜打了一样没有了精神;一旦有了这道“菜”的补给,精气神依在,秦风秦韵依在,而且是越品越有味。
  
  
     
通联:727101 陕西省铜川矿业公司下石节矿办公室    剑熔(真名李建荣)
邮箱:vertljr@163.com


2#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首发。
3#
发表于 2014-9-15 10: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首发。
剑熔 发表于 2014-9-15 10:21

欢迎原创首发,剑熔这个名字倒是常见,不知是否同为一人。问好朋友。
4#
 楼主| 发表于 2014-9-15 10:4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原创首发,剑熔这个名字倒是常见,不知是否同为一人。问好朋友。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4-9-15 10:43



    问好版主!是同一人。多提意见。
5#
发表于 2014-9-15 10:52 | 只看该作者
《地方戏》写出了秦腔秦韵,也写出了它的文化渊源,可谓起笔有气势,收尾有余韵,但小文略显单薄,对“戏”这一民族特色挖掘的不够深。不过,我依然喜欢你的那句“万岁爷当殿上曾把旨降,命包拯到陈州查问端详。让人看到了一个气宇轩昂的包拯。
  
6#
发表于 2014-9-15 14:26 | 只看该作者
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产物,经久流传,是因为在长期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中,秦腔等大剧种代表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些准则。然而,如同一切事物都会遵循辩证发展的过程一样,盛极而衰,在所难免,这就是文化现象的残酷性。能否很好延续,尚待时日观止。
欢迎来到“春夜听雨”栏目!
欣赏新作,即颂秋祺!
7#
发表于 2014-9-15 14:51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散发着捍卫传统的韵味,叙述徐徐而来,点面结合,读来有一种回味和遐想。拜读,问好!
8#
发表于 2014-9-15 16:49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有详有略,语言布局都不错。学习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7:19 | 只看该作者
《地方戏》写出了秦腔秦韵,也写出了它的文化渊源,可谓起笔有气势,收尾有余韵,但小文略显单薄,对“戏” ...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4-9-15 10:52



    问好!谢谢版主精华鼓励!遥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19:23 , Processed in 0.05604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