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菲兹杰拉德《书店》
60岁之后才开始创作小说的英国女作家菲兹杰拉德,深得文学缪斯的眷顾。她的小说《早春》、《书店》、《天使之门》、《离岸》相继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提名和奖项。她的《蓝花》也胜获文学作品的“年度之书”。她以当代最杰出作家的殊荣广受读者青睐。
鉴于对她的仰慕,今年年初我在网上购得她的五卷小说集,利用工作之余开始细细品读。果然,我被她俘获,被她孤独的诗意深深地打动。
菲兹杰拉德的文字有一种纯净而清透的感染力。特别在放慢节奏,将所有繁杂置之脑后,真正沉下心去读她的《书店》时,才渐渐体悟出从纸背浸漫而来的如水墨般的诗韵。
她的词语浑然天成,温润而妥贴的语句中闪烁着岁月的光泽;她优雅而稳练的阐述里透露出历经艰辛之后的彻悟;特别是她简洁而精准的意境描绘,让生命个体的勇气与坚韧有了诗性的唯美,将人类生存的挣扎赋予了精神层面的升华。在她平静如水的叙述里,一段蕴涵诸多情节与戏剧张力的故事表现的淋漓尽致。
《书店》因其书名迷恋了无数书店情结的“书虫”们。我在菲兹杰拉德五卷小说中,首选来读《书店》或许也是这种情愫。一种对书的依恋和痴想。然而,她的故事核心不是书,而是创建书店的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她给了我一种莫名的冲动。这种探寻与捕获 ,渴望与失望的交织,汇集成了对《书店》的另类情感。我把她叫做“一个人的诗意”。
诗意这个词一直存在着无可估量的魔幻。没有谁可以准确地界定她。或许是一种自在的情状,或许是一种纯粹的意象,还有许多无法言表的感受。而愚以为,诗意是生命个体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构架于灵魂升华的艺术品位。那么,人的境界不同,诗意的理解体现也不同,所以我有了“一个人的诗意”的说法。她也可以理解为“个体的诗意”。那么这种诗意的体现一定赋予了个性独特的标签,就《书店》里的描述,我看到她的标签是主人公的孤独,以及为了生存所赋予的勇气与坚韧。
菲兹杰拉德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她绝对不会浪费一点点有利的素材。所以她采用了全视角的叙述方式,尽可能地调动素材的能动性展现故事的全貌。她把一切都交给了故事中的每个角色,由他们自己来演绎一段人情世故。可以理解为是老百姓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达到更贴近读者,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菲兹杰拉德的讲述定位极具贫民化,设计的主人公弗洛伦斯.格林(以下简称格林夫人)是个丈夫去世8年之久孤身的中年妇女。她代表了社会的最底阶层的人群,存在着生活的压力与辛酸的过往。所以她的故事有了戏剧性张力,那就是主人公渴望开设一家书店,能让生活好一点的梦想,以及实现梦想过程的艰辛与困境,还有是否梦想成真的最终结局。这样看来故事的主体结构与故事发展的脉络是简洁而单纯的。那么,怎么让故事有看点,吸引读者?菲兹杰拉德的风格化写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稳练,沉静中满含境象丰满的诗意表达。
菲兹杰拉德的“一个人的诗意”的呈现分两个层面。其一是背景意象的描述。分散在书中有很多片段的意境描写,蕴涵深厚,譬如:开篇第一段的鹭鸟抓到鳗鱼,鳗鱼在鹭鸟口中的挣扎,隐喻了主人公格林夫人与贵族权利之间的生存较量;哈堡小镇周边的沼泽地,断了的桥,废弃的车站,五百年修建至今还闹鬼的“老屋”等等意象都预示了格林夫人在实现梦想过程中遭遇的艰难困阻。其二,是人物个体的内心与精神层面的诗意表达,譬如:雷文老马的牙钝,格林夫人的红裙子,体现了衰老的必然中依然崛起不服老的勇气;格林夫人独自去海边散步,大海的潮起潮落,海浪拍打礁石,一条无人行走的荒芜小路,这些意象共同展示了格林夫人的孤独无助,以及内心不屈服的坚韧。还有代表小镇贵族权力的斯达德庄园的奢华与庄园主人的将军和将军夫人的不切实际的艺术幻想,体现了他们利用权术对贫民百姓的愚弄;同时那些屈服于权贵的小镇其他人物,律师,裁缝,鱼店老板,等等的献媚丑态。
当然我在阅读中不能单单放大主人公的形象,刻意突出主人公自己的诗意表达。“一个人的诗意”是个群像的个体表现,所以,菲兹杰拉德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此。她把个体的特质如水墨般晕开了,给读者更多的切入点,更多认识世界的窗口。
但是她的宗旨是不变的,依旧突出的展示人性的孤独以及渴望被接纳被认可的不服输的挣扎心理。所以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她把矛盾的冲突没有设在格林夫人与权贵之间的正面交涉上,而是让另一个极具孤独的老人出场。
他是哈堡小镇最老家族的一支后裔布朗迪希先生。他与世隔绝多年,已经极度衰老。但是他所表现的孤独却与格林夫人的孤独有着相近的契合,这样他默默地依他独特的方式支持着格林夫人。所以有了最精彩的一幕。他拖着久不出门的病入膏肓的躯体,在一个浓重雾天的下午,他给他不屑一顾的权贵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他恳求将军夫人放过格林夫人,不要逼她离开小镇。之后,他没能走完回家的路,死在了浓雾深重的街道上。
这里个体诗意的展现是极度心酸的,也是困惑的。那个浓雾的意象给了人们窒息与混沌的感觉。正如最后表明的那样,格林夫人并不知道布朗迪希先生是在为他求情,而是从将军的嘴里得知,这个不出门的老家伙是去赞成将军夫人的艺术中心的。他们是一伙的。可是真相却不是这样!读到这里我哭了......。老人最终没有摆脱孤独可怜的悲哀。
格林夫人也没有从孤独中挣脱出来,恰恰相反,她陷入了绝境。权贵们胜利了,他们在一步步玩弄权术没有奏效的情况下,又串通更多的权贵改变了法令,将百年没有人理会的“老屋”强硬收回,将书店老板的格林夫人赶了出去,而且血本无归。
格林夫人在最后的挣扎无效下被迫离开她生活十年的小镇。菲兹杰拉德在结尾是这样写道“当火车开出车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下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真是这样吗?这是给读者的思考留白。这也是菲兹杰拉德此书的又一个写作风格,她从不主观,只是讲述故事,讲完故事而已,所有的一切留给看官自己评判。
如果你是细心的读者,会在字里行间读到此文的另一些隐含深一些的意义,那就是我们不能缺少生存的勇气与坚韧,但是面对困阻也需要有智慧的应对和灵活地应变,而不是一意孤行。或许梦想会不那么艰难地实现。
再回到诗意的表达上来。不能不说诗意是人们向往的生活境界,更是所有写字人梦想的写作追求。但是一般的写手仅仅只是停留在浪漫的想象以及对自然界主观的幻化,所以相当多的写手从年少到年长以至于到年老也无法脱掉青春期的幼稚与冲动,沉陷在无休止的梦幻般的不食烟火的不切实际中。而恰恰忘了,诗意的境界是天、地、人三界和谐的统一,是自然平静的大美。这也是60岁作者菲兹杰拉德对人生的彻悟。
2014-6-16初稿6-22修改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梅园星语 于 2014-6-22 07:0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