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4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大海的交响韵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9 1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9-9 11:57 编辑

大海的交响韵律

――品敬一兵散文《澹澹海姿》

梁星钧


敬一兵散文《澹澹海姿》是岱山杯全国海洋文学大赛一等奖作品,我有幸在中国散文学会的博客上读到。其开篇就有一种特殊的气势,我在自己的阅读手记中写道:营造场景气氛;尽快入景入味;像器乐定弦定调,一下就带你入了他的某种“道”。



惊异作者的入文角度。非藏羚羊的视角,也非高山草甸和砾石视角,是第三者、局外人、评议者的视角,客观而冷静,清醒而睿智地倾诉它们的关系,这一切非述前三者对象,而为了衬托海,烘托海的存在,彰显海的姿态,所谓澹澹海姿,已隐约可见其形态了。


山峦的侧影。藏羚羊身体中流淌的血液。草甸对水的追逐。与海姿吻合,终为大海的一部分。作者没直接写海,而是“兴”,所谓“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让我们看得从容,赏得自然,有如影视,先时空场景山水,再核心主人公出场,一切都显示本真、贴切,有强劲的说服力,也有坚实的现场感。


写了海与山峦、藏羚羊、草甸的关系,又写海与陆地的关系,称之为“肌肤与骨骼的关系”,其中海是肌肤,陆地是骨骼。作者此用一比臂,即岛屿,陆地及高原,“是骨头发生了错位戳穿肌肤明晃晃翘起的一个部分”,此虚实两线作比,使文更加形象生动,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



由“江河”这条实线而想到它的入口与出口。


作品也由此进入细述和抒发论辩。


海之山。作者的形象喻之为,“好像是专门为取悦于江河的妩媚而存在的”,山恋江河,把江拥揽入怀,江河遇崖发出轰响,平坦之处水流放慢,证实了它们的融洽配合。但现实非如是,江河永远从高至低,不息流淌,磨损和刮擦了岩岸。作者对江河的流淌持赞肯态度,认为是,追求幸福而生命不息的榜样。


作者由此展开论辩。认为前者的结论是“大错而特错的”,这种层层深入的导读,引我们对文章的思考及深读。


原来,江河无止,大海乃终。由此,作者进入想要表述的特定对象――大海及大海的澹澹海姿。此开场白及“兴”的手法,我认为用得淋漓尽致了。作者关于江河与大海的包容与乐于接受的描写(江河归海而离不开海),我仿若看见一位老者智者,也更见一位风度翩翩的学者,在大海边昂首伫立,举目四望,凝思冥想,他在研究这片海,感受这片海,聆听这片海,欣赏这片澹澹的海姿。这个学者智者成熟者,有可能就是敬一兵,或是你你及别人,其实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潜心研究,潜心感受,与这片海同呼吸,共命运。我们说,一个人出景需入景,也只有入得景,才可有效地出景。这是艺术的辩证法。我们读赏该文,就是在与作者一起,与海一起,同呼共吸,这样才能有效地赏文,听到大海的心声,与大海相融与。


读这篇时,我想起了高尔基的《海燕》。《海燕》写大海上的几种飞鸟,以比较法衬托海燕,充满了激情与豪迈的斗志。作者本篇《澹澹海姿》的情感更隐讳,更内敛,更深沉和稳健。因为本篇的特定对象写海,故围绕它的主要是海上周围的景物,而不是人。我们见惯了写人的作品,人的心思我们好体验,好猜度,因为人心相通。那么同样有生命的植物景物呢?它们的生命我们怎么知道?它们的呼吸我们怎么知道?我想除了借助科学的考察外,就是我们的文学之心的揭示。好一个“文心”,是可以通达一切万物之心灵的。因只要有生命,就有生命的源流,就有生命的构造,就有生命的细节元素,我们可以琢磨它们,捉摸它们,掌握甚至巧妙地利用它们,供我们精神的娱悦,供我们物质的富有。同时,这种写景之写,更易引我们联想,所谓触类旁通,以丰润我们的生活,增添我们的智慧。


作者善用比臂。大海是舞台,“太阳是舞台的灯光,季风和海洋温度是编导,水是道具”,江河呢?我猜想就是舞台的演员。按作者的说法,潮涨潮落的“水线”,就是“海姿甩上岸的最后一道动作,”他进一步解释“水线不是大海与沙滩的界限,而是它们彼此翘首盼望和相互接纳的见证者”,这就强调了它们间的接洽关系。凡熟读敬一兵先生文章者都知道,他的散文一般有两大观点,一是世上万事万物的“融通” 观,他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普遍联系,都可以直接或间接找到一种通达的“亲缘”关系,故他善于打通万物包括艺术关节,从而在无限“领略”的基础上超越,以走向认识及表达的高地;二是老子认识事物倡导的“混沌” 观,他认为人的认识无以穷尽,人只处于永远不断的认识渐进中,故他对问题的解答一般是“多解”,他只尽可能提供认识的诸多可能性而力达事物极限的正确通道。本篇作者在描述大海事物的相互作用及关系上,照样采用了他的惯用思维及方法。他把这些景物写活,让其极具生命,是因为它们本身就有生命活力,而他只是在做观察、发掘和挖掘工作,当然可贵的是,这些易被我们忽略的面似“静物”,他写得极其张扬而极具生命,让一片波涛不惊的“静海”,爆发出无尽的生命能量,让我们深感大海的特殊情调。这就是作者文学描写的力量,也是他思考及其生活历练的集中展示。



至此作者不再往前写了,来回应、展开和细琢几样前面的景物。关于水线的重描,关于台风给予平静大海的冲击,关于一个飘浮的海上木头还有前面提到的山峦、藏羚羊、草甸,都是海滩不可分割的组成成份,都是大海舞台的出色演员。作者在此提出一个观点,说岸上若是现实,大海则是寓言或者精神;现实若想摆脱寓言精神,大海会以不断舞动海姿予以回击。此言至少言明大海是陆地的精神和灵魂,是充满还定的变幻的因素,它标示、指引和改变着海岸,是一种互依但有主次的关系。此言令我们品咂。作者同时也告诉人们,海姿秘密无以讲述,除非是“抽干了大海之后”而满目苍夷了成了的“千山万壑的岩石世界”。作者以海喻人,认为周围一切都是海这人身的组成及其延伸。


这是一种似人手法。也是一个寓意故事。潮起潮落的水线及不停舞动的海姿在讲着海底世界的秘密故事的叙述方法,高原孤寂而形成于大海故也离不开大海,所有的现形都是暂离故乡,一切都是为了等待,这就是真相。文章结尾一段别有风味。大约要说遥远的理想就在出处(出发之地)。海底秘密并非为了映证荒芜,而为大海的象征,成了韵律、节奏、精神的象征。原来物质世界就是如此充满精彩和灵性并还不断涌现于舞台,其源头就是澹澹的海姿。作品由此突出了主题并充满了象征意味,分明就是首寓言诗,用低徊婉转的韵律,完成了对大海及其附属生命的咏唱,也是一首和谐的大海之声的交响韵律。(2014,8,29-9,9 清江河)

         

2#
发表于 2014-9-9 12: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9-10 18:11 编辑

海洋是博大的,海洋是地球生物的摇篮;故而写大海,注定有多种角度;一篇一等奖作品,唯有视角独特、丰满厚实方可以获得。这篇评论,抓住作者文章特征,评出了其精神内涵,令读者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

  谢谢。
3#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18:11 | 只看该作者
海洋是博大的,海洋是地球生物的摇篮;故而写大海,注定有多种角度;一篇一等奖作品,唯有视角独特、丰满厚 ...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9-9 12:53



    谢谢。
4#
发表于 2014-9-10 19:07 | 只看该作者
能够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而楼主的文字更是延伸了作品的内涵,创造出了比海洋更加博大的底蕴。读过这篇评论,让我们更加渴望原著的精彩文字。我想这也是评论的魅力吧。
5#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09:41 | 只看该作者
能够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一定是精品中的精品,而楼主的文字更是延伸了作品的内涵,创造出了比海洋更加博大的 ...
高山松 发表于 2014-9-10 19:07



    谢谢你的点评鼓励。
6#
发表于 2014-9-12 10:09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老师的散文写的大气磅薄,深刻丰厚,梁版主的评论也入情入理,有理有据,分析透彻,评价适度。学习。问好。
7#
发表于 2014-11-7 18:41 | 只看该作者
一看文题“交响”二字就感觉有诸音共鸣的旋律,果不使然,各种物象一一被调动起来。虽然没有看到敬老师原文,却在梁老师的精湛点评下走进了一个浩瀚磅礴的自然之境中,感受鲜活生命咏唱所带来的和谐之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6 10:43 , Processed in 0.07430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