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1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献媚上供,不会无因而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1 1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春秋时的晋国旧臣文子为躲避新当政者追捕只好出逃,路过一处县邑时,已经极度疲劳饥饿,此刻侍从提醒他,说该县邑的长官啬夫恰是您的的故友,我们不妨找他借住一晚?

  不承想想文子连连摇头,说啬夫这人非常不可靠。侍从问主公何以见得?文字道:以前我为他上司,我弹奏时他送我乐器,我赏饰物时他送给我玉环,你等想想看他的人品能好到哪里去?几个侍从仔细一想,如此势利小人不可相信,一行人随即快马加鞭离开了这处县邑。果不其然,啬夫估计文子要经此处,早已派人设伏捉拿,但是他却枉费了心机。

  这个小故事叫人沉思不已,看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竟然可以通过别人在显赫之位、握有权利之际的种种献媚逢迎之举来加以判定,这样的思路可谓独特。但是道理却是那样的浅显,仔细分析一番的话,感觉这样的判定很有道理,依据也很充分。细想,某年某月,某天某时,一个握权在手把持重要审批岗位的官员突然收到别的厚礼,送礼者必然有所“图谋”, 这个“图谋”便是借“有权之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便是通过能办之人办理自己从正审批常渠道难以到的东西。这是自然中的自然,要不然大街之上人群熙熙攘攘,送礼的人为什么要非他不送?

  至于说到献媚逢迎,每当权中者到达一地,必有人哈腰躬身、赞语连连,一副巴结嫌迟的样子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但这样的献媚举动也是必有所图,无非是想借权重之人的能力为自己的仕途搭桥开灯,要不然生活中的那么多人为什么非他不予奉承。

  笔者的一位同学在政法机关工作,她前些日子无意之中说到当地一位涉嫌贪腐的官员被查办后因病住院的事情,这位贪官流着泪说,当初我握有审批的权限的时候,天天有人见我点头哈腰,中秋春节来家送礼的这友人那朋友更是络绎不绝对,我有次生病住院,看望者排着队来,现在不似从前了,我被立案后大事小事都举报我的也排着队,我保外就医后那些当年交往密切的友人竟然连一个来看我的都没有。

  这个被查官员的“遭遇”,除了说明利用手中权利牟取私利的人往往被人厌恶和自作自受这两条主因之外,也有个身边所结所交的一众好友并非都是善良之人的这个原因在里边,常言落难之际见真情,如果一帮朋友真的是杯水挚情、茶水密友,在他生病住院之后是完全可以来医院里看望一下。

  这个被查官员经历的事情也充分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呢就是当初他在位时送礼者络绎排队的大都是心有所图,没有一个人会无缘无故地送他重礼。但是当这个拥有审批权限的人有一天没有用时,送礼者和献媚者则很有可能不约而同地使出绊子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领导干部们对那些善于溜须逢迎、很喜欢用钱来跑官跑关系的人,一定要保持警惕,如果你私欲大开、收受好处、结交心术不良的孤朋狗友,那等于是在自己的身边养上一群天天瞅机会看你笑话并专门等着落井下石的“老虎”,那后果真的是相当可怕。

  此刻,我又想起来明代宣宗年间的一件事来,当朝重臣宰辅杨溥之子从老家来京师,杨溥问儿子一路行程如何?耳闻目睹里感觉地方官里哪个最好?儿子回答道:大多官员都好,惟有江陵县令范理不怎么样,我路过时,知道我是您的儿子还爱搭不理。

  原来杨溥之子一路倍受官员厚待,奉承连声,而且每每有土特产之类相赠,只有江陵县令范理把他当做平常人家的孩子看待,没有丝毫特殊。

  杨溥一听立即训斥儿子:“范县令那样对待于你,正是人家的贤明之举,你仔细想想,假若我是一般百姓的话,其他的官员是不是还能那样厚待于你?”

  通过儿子路过这样一件小事情,杨溥却看到了范理身上最珍贵的东西,后来他有意考察范理,了解到范理的确是一位清正廉洁、很受百姓爱戴的好县令,于是亲自向皇上举荐,皇帝颁诏任命范理为德州知府,后又任命为三品左布政使。杨溥从行为小事识荐俊才,不以对自己是否献媚逢迎来做衡量,在今天看来仍然富有积极意义,更值得人们深思。

  写下这篇浅显小文的的目的,也在此,生活中的事情真的需要请君权衡再三,不缺吃、不愁喝、有工资花着就得知足知福,万万不可心存邪念,失了黎民百姓的心不说,也枉费了自己的心思,更难为了一众家人,不合算,也不值得,切记,切记啊。
2#
发表于 2014-11-11 14:52 | 只看该作者
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其实,那拨当官的心里清楚这么回事,只不过,真见到了好处就把圣贤之言抛诸脑后了。到了倒台的时候开始追悔莫及,没有什么好同情的,谁叫他们不长记性?该!
3#
发表于 2014-11-11 17:16 | 只看该作者
史实与当今实例结合,文本后面,是理性认识,是拳拳责任心。文章说理明晰,举例恰当,给人惊醒。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09:28 | 只看该作者
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畏我能,而畏我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其实,那拨当 ...
一孔 发表于 2014-11-11 14:52



    版主老师的点评太精美了,谢谢您,谢谢您的真情回复!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09:30 | 只看该作者
史实与当今实例结合,文本后面,是理性认识,是拳拳责任心。文章说理明晰,举例恰当,给人惊醒。
夏冰 发表于 2014-11-11 17:16


谢谢版主,这类文字写的不多,也不成熟,两位版主却给予了热情鼓励,叫人感到温暖!
6#
发表于 2014-11-12 17:47 | 只看该作者
由历史一路谈来,回到现实的主题,把握当下!阅读,并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0:00 | 只看该作者
由历史一路谈来,回到现实的主题,把握当下!阅读,并问好!
李华新 发表于 2014-11-12 17:47


多谢李老师的提读鼓励!
8#
发表于 2014-11-14 14:59 | 只看该作者
小丫读史,却有自己很独特的方式,有所心得才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学习。拿到当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如此,这样的记录就显得弥足珍贵。问好小丫,欢迎来江天交流。
9#
发表于 2014-11-14 21:24 | 只看该作者
小丫也来江天发文,难得,支持!
10#
发表于 2014-11-15 12:08 | 只看该作者
可见权力是多么重要。
11#
发表于 2014-11-15 21:39 | 只看该作者
别的我不敢说,如果看到我们单位领导,不屑一顾扭头就走,我觉得很快就会穿上小鞋的。当然过节的时候我也从来没去讨好他或是媚上他,即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好事找上门来,看来如我这样清高的人是不容易被上司发掘的……
12#
发表于 2014-11-19 11:19 | 只看该作者
这确实是个真理,观人平时言行,可揣其人品几何。上位者多具备此素质,观人术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20:52 , Processed in 0.15220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