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5-3-11 19:02 编辑
读韩开春花草系列之《石榴花》 梁星钧
我们许多人都写过花呀草的,也各有其路数,今我们看看韩开春先生是怎么写这些的。
以《石榴花》为例。他开端就点出石榴花。说她像小火炬,热辣而奔放。引用就来了,但只用了一句,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他这是精引,接着就议,“照”字和“明”字,极得花精神。又说,韩愈文坛领袖的名声不是浪得,故古人把五月称榴月,大概也与此有关。
作者把这种“议”推至极致,既贯穿了全篇,也带出了叙述。一个“实际上”,就是作者开始自己有条不紊的叙说了。这个叙说,带有议论。又引“却是石榴知立夏,看看如此一花开”,又析,杨万里是个关于观察之人,他这样说不容置疑,何况自己前段也在路上看到过,所以时间也吻合。这两段结构方式一致,说明石榴花是火红的,夏季第一花。我要说作者引用之妙,既在于精,也在于释,是融会贯通式援引。
我们要好好理解作者的这个议叙,即议中叙,叙中议。间含质疑和探索精神,也含咬文嚼字和讲故事。韩开春整本《时光记忆》是定位给青少年读的,所以讲故事的成份很重,但这不妨碍大人阅读,相反,也同样吸引大人们阅赏。他说,“枝繁叶茂”和“花盛”两词可以拿来形容石榴花最恰当不过。他以自己老家的石榴花为例,开始讲故事。说一棵石榴树的花红艳艳,却不结实,“让我很生气”,写此句,足见自己的真性情,真态度,这比那些庸俗的赞美或诅咒式抒情好哪去了。
这个故事还在往前讲。说因此不想再栽此树,但拗不过妻,后来开花结果了,才知石榴原有两种,一种是老家的那种看石榴,一种就妻栽的这种果石榴。即便如此,如想刨了故乡的石榴大人也不会同意。原因及理由,好看,人们要采用。作者用实例来写喜爱,即家乡的一些大姑娘小媳妇,会在下湖干活或收工回来,弯到我这边来。好个“弯”字!写出了她们的喜爱程度及行为,是特别绕道来的,作者没用“绕道”,而用“弯”字,别具情采。我们可以说,一个字用活了,文的韵调就出来了。她们“弯”来做甚?来一边跟我奶奶打招呼,嘴里说花真好看,一边伸手摘一朵两朵,别在自己的发际间。
为了增添文章的厚重,作者自然会插一些相关的典故,但关键是怎么插得实,不露痕迹。作者运用得极娴熟,也是我极赏这篇的重要理由。 作者先插一张软绵绵的纸上,画着一个非常丑陋的人。这个丑陋之人,鬂边还别了一朵花,火红,耀眼,是石榴花,所以当看到那些爱美的大姑娘小媳妇也在头上别一朵石榴花时就想笑,跟那个面相很凶的人有共同的爱好,本身就好玩。作者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来看待和反映这一事态。 关于这个“丑陋之人”,作者用了相当的文字来揭秘。悬念在此的运用,为后面的书写及花神的揭示,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说自己的外公,跟这画有关。他是个至死都没折帽的私塾先生,这画如被传扬出去,就免不了被当作“四旧”,但他还是没拗过自己疼爱的亲外孙,终给他讲了钟馗的故事。钟馗,亦是五月石榴花的神。
作者以传说来收束本篇。说五月石榴花神的传说至少有三人,一是西汉的张骞,两幅是他从西域引来了石榴;另一个是江淹,因他写了著名的《石榴赋》;三是就是钟馗,因他能驱妖逐魔,保护人类的健康与安全。三者都名副其实,但作者认为钟馗更合适,因人的健康安全更重要,况他嫉恶如仇、暴烈如火的性情与石榴花最相近,所以旧时家家端午挂钟馗。
本文最后的结句是一传说一首诗。妇女在家门悬石榴花避黄巢之祸是端午传说之一。体现石榴花精气神的诗云:
烈日烧成一树彤,万花攒动火玲珑。 高怀不与春风近,破腹时看肝胆红。
同样是引用、典故和民间传说,为何作者用来不烦腻,而我们有些人用起来就显多余?这个问题值得好好思索。我能想到的大约是,作者做到真正融会贯通了,才有了他的质疑与叙议,以及咬文嚼字的比较与实例,而使引用变成了活用,文也显得生动而有韵,也才避免了那些生吞活剥的多余和累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