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7|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唱民谣的老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24 0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5-7-24 10:33 编辑

  世上有些事情,总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湮灭无迹;有些事情,则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岳母,一个慈爱善良的老人,她生命中最后的时日给予我们的,就是这样。我十分惊讶于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太太,会扯着哑嗓子,嚅动着走风漏气的嘴巴子,竭尽热情地一首接一首唱那些抗战歌谣。


  在2003年到2007年之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会接她来县城住些时间。她是跟我们住在厂里的宿舍里,尽管只有打了隔墙的一间,条件十分简陋,但是老人家很知足。她总是乐呵呵地跟邻居说:又来享福了。邻居们喜欢跟她随意地聊天,说她是个爽朗豁达的老太太,她显得很开心。


  那时我已经在外面打工,每当周末回到家里,她就会默默地坐在我跟前,看着我。我知道她想跟我说话,就主动扯起些话头。她有一句没一句应答着,眼神里迷离恍惚的样子。过上一会儿,她就跟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小心翼翼的样子。要不就是:“我给你唱吧?”目光里满是恳切。恰巧当时县里征集相关民谣故事,我乐得一举两得,便一遍又一遍听她讲故事,唱民谣,并做了记录。老人家高兴了,精神头很足,脸色也好看了许多,不歇气地说啊唱啊。大多数是抗战民歌。看得出来,她心里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有时候妻子会没好气地呛她:“人家忙忙的,哪儿顾得上净听你唱哩!”她便一脸赧色,讪讪地住了口。逢到这时候,我会说:“没事的,你尽管唱你的。”可是,她会悄悄地说:“你忙你的吧,你忙你的吧。”反而弄得我很是难为情。或许会有人觉得这个老太太真的是老了,到了神志不清、稀里糊涂、疯说疯唱的地步。我明白,平日里,大部分时间她是一个人待在家里,所以孤寂冷清就在所难免。其实她所要的并不多。意识到这一点,我就为我们所谓的“忙”感到羞愧。


  我想起来2002年年底,岳父不幸病逝。自那以后,岳母便明显衰老了许多,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常常冲着某个地方直愣愣地出神,要不就自言自语,或者轻轻地唱:


  十字的街,朝南拐,


  黑漆大门金字儿牌,


  大门前头大门前头栽着两棵槐……


  这是民谣《探情郎》,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八路军战士在战斗中负伤、情妹妹去探望、最终八路军战士不幸牺牲的故事。其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歌词,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人心。


  所以,趁此机会,我便一再要求老人家再把这首歌谣唱给我听。她便试探地问:“你想听?”


  我点点头,说:“我想听。”


  于是她就仰起脸,唱起来:


  ……


  三步步并成两步步走,


  两步并成一步行,


  这才看见这才看见情郎哥哥的门。


  双手手儿推开两扇扇儿门,


  忽喇喇的泪蛋子流满面,


  这还说不出这还说不出一句语言。


  ……


  我看到,她唱的时候,眼睛亮亮的,脸上的表情十分丰富生动。我特别惊奇这民歌神奇的效果。那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通过这样重重叠叠复重重叠叠的方式唱出来,就有了异乎寻常的表现力。艺术的美感潜隐于其中,汉语的力量潜隐于其中。两者巧妙相融,叫人生发出情不自禁的联想和拓展。活生生的画面出现了,鲜灵灵的人物出现了。你沉浸其中,就有一种美妙的感觉弥漫开来。


  老人家还会唱不少的抗战民谣,唱起来,她都是那样的投入和动情。我发现,曾经年月里的某些情结,会通过她这样一次又一次唱歌的行为,得到展示,得到抒发。她有办法打通这个通道,让自己寻找到往昔时光中的美好和愉快,而忽略那些曾经的残忍和不幸。事实上,人正是凭借对新生活的衷心憧憬,才拥有了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才能够一步步走向海阔天空和柳暗花明。


  或者,空闲时,我就听她一遍遍讲述她自己的故事。


  “那年月啊……”她喜欢用这句话开始自己的叙述。一旦说出这句话来,我就知道,她的心,已经悠悠地进入了那个略显遥远的年头。


  1937年抗战爆发时,她才三岁。她是崞县(即今原平市)南白乡尚义村人。当然,还懵懂无知的她没法记住那年秋天崞县保卫战的惨烈与惊心。她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才渐渐听大人们讲述这些往事的。到她五六岁时,战争的腥风血雨已经让她自小生活的崞县乡村满目疮痍。拿起刀,操起枪,打鬼子,杀汉奸……这就是生活主题,这就是每天人们面临着的大事。生活不管你是孩子还是大人,一切照它的规律运行。童年的记忆是深切的。日本鬼子的强盗行径,让她刻骨铭心;而流行于村人口中的抗战民谣,则几乎伴随了她的一生。那些好听而又奋发的歌谣,她不用发愁,听人一唱就学会了。常有人夸她嘴巧心灵,她便欢喜得咧开嘴笑,更起劲地唱。家里唱,街上唱,跟着儿童团站岗放哨时,也由不住在心里悄悄唱……唱着唱着,她就长大了;唱着唱着,日本人就被打跑了;唱着唱着,就解放了。成人以后的她还是喜欢唱歌。随便什么时候,嘴一张,这些熟悉的歌谣就溜出来了。多少年来,她喜欢默不作声地在心里唱;更喜欢唱给人们听。生活好的时候唱;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唱。历经几十年,那歌词,那曲调,她还记得清楚分明,每一字每一句,都烙在了她心里。现在,她是老了,七十岁了,但还是喜欢唱。唱着这些歌,她就会想起那慢慢远去的岁月——不管是叫人备受熬煎的日子,还是叫人越活越有奔头的日子,都会在歌声中渐渐呈现……


  说着说着,她就轻舒一口气,对我说:“世上没有比唱歌更好的事情了。”


  看着老人家明亮的眼睛,我就说:“我信。”


  2007年腊月二十六,老人家溘然长逝,享年七十三岁。闻听消息,忍不住悲痛不已。但转念一想,有那些优美的民谣陪伴着她,她在“那边”不会寂寞的吧?一定会开心的。因为她说过:“世上没有比唱歌更好的事情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4:31 | 只看该作者
糖葫芦 发表于 2015-7-24 12:15
这文章写得真是感人!禁不住有泪水盈了眶。

噢,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问好!久没见你来了,欢迎精彩文贡献上来。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4:29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7-24 10:49
民歌,是民间生活的积淀,许多含有朴素的哲理。这篇文章,就是对你岳母的最好纪念!

当时听老人家说道唱起,就感觉十分好。尽管因为时代原因掺杂了政治因素,跟原先的民谣不能相提并论。
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09:07 | 只看该作者
探情郎(外一首)


十字的街,朝南拐,
黑漆大门金字儿牌,
大门前头大门前头栽着两棵槐。

奴正在绣房里坐,
闷圪沉沉,忽听见门外送信来,
倒叫奴家倒叫奴家乐开怀。

双手手儿拿住信细细儿地看,
原来是们情郎哥哥立了功,
部队首长部队首长把他表扬。

三月里敌人来扫荡,
反扫荡的战斗中哥哥受了伤,
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快要灭亡!

奴有心去探情郎,
旁边还有二老爹娘,
不由奴家不由奴家自作主张。

碱水饼子香水梨儿,
砂糖冰糖全买上,
这就是这就是妹子的一片心。

走了五里桃花村,
又走五里杏花村,
这还看不见这还看不见咱们部队的影。

三步步并成两步步走,
两步并成一步行,
这才看见这才看见情郎哥哥的门。

双手手儿推开两扇扇儿门,
忽喇喇的泪蛋子流满面,
这还说不出这还说不出一句语言。

问一声情郎哥哥你咋的怪(个)?
脸皮发黄嘴发白,
揣揣手来揣揣手来实实厉害。

你想吃梨削了皮,
想吃砂糖化成水,
想吃冰糖想吃冰糖妹子我来喂你。

好好伺候了情郎哥哥三天三夜,
脸皮发红想吃了些菜饭,
倒叫奴家倒叫奴家心中喜欢。

则说说咱夫妻二人到白头,
谁打话半路地里见了阎王,
你叫妹子你叫妹子寸断肝肠!

三班班响器两班班鼓,
披麻戴孝送哥哥到了坟茔,
为抗日牺牲为抗日牺牲哥哥你真光荣!


槐树开花儿

槐树开花儿碎纷纷,
寻男人要寻个八路军。
有吃有戴又光荣,
哎圪哟哟——
还能替咱们打日本。

半夜里敲门先不开,
辨不清八路军日本人来。
八路军来了烧开水,
哎圪哟哟——
日本人来了埋地雷。

地雷好比大西瓜,
刨开虚土埋上它。
单换敌人的心和肺,
哎圪哟哟——
炸开就像是那大莲花。
3#
发表于 2015-7-24 10: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5-7-24 10:16 编辑

这些民歌真是好东西啊!不过应该都是人创作的,好像是纪律要求,不能出现作者的名字,不过现在这个情况不会有的了
4#
发表于 2015-7-24 10:49 | 只看该作者
民歌,是民间生活的积淀,许多含有朴素的哲理。这篇文章,就是对你岳母的最好纪念!
5#
发表于 2015-7-24 11:30 | 只看该作者
先提起,炊完再来。
6#
发表于 2015-7-24 12:15 | 只看该作者
这文章写得真是感人!禁不住有泪水盈了眶。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4:20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7-24 10:15
这些民歌真是好东西啊!不过应该都是人创作的,好像是纪律要求,不能出现作者的名字,不过现在这个情况不会 ...

具体作者不知道,当年是老人家说,我记录下来的。
8#
发表于 2015-7-24 14:26 | 只看该作者
民歌,民族民间文化的精华!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4:30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7-24 11:30
先提起,炊完再来。

好。等你回来。
12#
发表于 2015-7-24 15:10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7-24 14:31
噢,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问好!久没见你来了,欢迎精彩文贡献上来。

这里要给钱的,所以我只占便宜读文章,不发。
干嘛要夸张,你真是人厚道心冷哩
13#
发表于 2015-7-24 16:25 | 只看该作者
感人的文字,可爱的老人。
民间有句俗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那是一道坎,算是喜丧吧。
14#
发表于 2015-7-24 19:22 | 只看该作者
一位好老人和一些好民歌!我不知道怎样形容我的感受,总之,文章会让人想起千千万万普通的母亲!让人感到生活充实而厚重!
15#
发表于 2015-7-24 20:29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淳朴,淳朴的叫我也想回到哪个时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05:41 , Processed in 0.10156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