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7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是用来狂欢的吗?——我读轩辕轼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11 1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刀口漫步 于 2015-7-11 15:17 编辑

  诗是用来狂欢的吗?——我读轩辕轼轲


  刀口漫步


  忽一日,一觉醒来,随口溜出一句:“冠盖满京华”,紧接着又冒出两句:“黄盖满京华”、“晁盖满京华”,心说坏了,中毒了,昨晚读的是轩辕轼轲的诗集《广陵散》……

  今年年初,在济南诗会上,幸会轩辕兄,得赠诗集《在人间观雨》,半是欣欣然半是不耐烦地读完,不禁又赞又叹:才高八斗,废话五车!伊沙说莫言的语言繁殖力过强,需要“计划生育”,敢情轩辕兄就是一“诗界莫言”,也需要“计划生育”,不然有时真让人难以卒读——这可是写诗啊,不是作文!芒种时节,轩辕兄光临滕州诗会,又以最新诗集《广陵散》相赠,分量更重,写作时间跨度更长,我同样一字不落地读完,由衷激赏其“诗江湖”时代的干爽佳作,而近作依然疑似发生透水事故,大有水漫轩辕庙之势,比如《乡愁》、《轻驴》、《粉刺》、《说起》等篇目,明摆着是拒绝阅读,纯粹在玩儿性情、玩儿语言游戏……

  轩辕兄人幽默,当能容忍我的不够幽默。我观他写诗如四辆战车在驰骋沙场,但沙场上的目标其实不大,单枪匹马也能拿下,完全不必“动用部队”——你要说我有才我任性我正好借机阅兵,那就没办法了,谁也不能干涉西门大官人狂欢不是;又似四张大嘴在指点江山,但对面可能只是一个小土包,越是慷慨激昂越像是在说群口相声,每张嘴都是逗哏,到底哪来那么多话啊?——我这是笨嘴拙舌之人嫉妒人家伶牙俐齿吗?我羡慕他好诗多(敬若师长),我恨他坏诗更多,拉低了其整体写作的“平均分”(视若同伙)——如此觍着脸说人家,当然是先撇清了自己,我可是出了名的“诗海战术惨胜型”(伊沙语),今天是专门拿轩辕兄开刀,就暂不开展“自我批评”了——这也是绝大多数诗人的痛苦宿命吧?但轩辕兄的情况另当别论,他好像拥有两套写作系统,二十多行之内的短诗,且每行中不加标点——也就是没来得及玩儿排比的,成功率颇高;只要超出二十多行,他立刻变了个人,从一员精干的武将变成一个淫乱后宫的昏君,仿佛三千佳丽都要临幸一遍,他是真能干啊!

  比如作为诗集名字的《在人间观雨》:“……在战场立功甚好,先启功再郑成功/把宣纸当封地把海浪训练成家丁/在古幽州台信仰甚好,可以仰视可以仰首/可以仰天长叹前不见古惑仔垮掉/在新乌有乡信教甚好,信正教信邪教/信自创的教可惜后不见来者效忠……在人间呼啸甚好,变成旋风旋进了绯闻丑闻/在人间静止甚好,静成了止水冻住打来的水漂/在人间喘气甚好,喘粗气喘小气喘不过来气/在人间心跳甚好,跳黄粱跳高岗最后跳进来生……”,如此写作为哪般呢?非要如此面面俱到地“词”海兴波吗?

  又比如《上辈子》:“……我只是去,去去去去/去取经,取到了无字真经/去取道,取到了旁门左道/去娶亲,直娶到六亲不认/去取中原,取成了坐等救援/索性扔下众爱卿就跑/跑到林中做了林冲/跑到山里做了寒山/弄得大洋彼岸的那群垮掉派/也扔掉大麻钻进旧金山修炼……”,就像文化原始森林里的一只泼猴,在万千藤蔓之间跳来跳去,抓取哪根藤都要在上面荡个秋千,荡来荡去成了唯一的目的,不管沿途错过多少风景,只要最后平稳落地——这样的诗写真像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课题啊!这样的诗写是在铺排高考作文还是申论啊?

  这样的诗写,我认为是用来炫技的、卖弄学问的、忽悠喜欢朗诵的新诗爱好者的(朗诵起来,铿锵悦耳,效果好极了,颇有单口相声的“赶脚”),有时真不明白:轩辕兄到底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以这种很“曲艺”的玩儿法哗众取宠——还是被其“话痨症”所累,想到一个“词根”就会条件反射地排列出众多包含这个“词根”的词语来——是手捧词典在写吗?——大多数时候,他太迷恋这样表现自己了,用满腔的口水将一枚枚“诗核”泡死在萌芽状态,读这样的诗,我有时会感觉在做数学题,“合并同类项”。归根到底,这路“修辞体”长诗(对轩辕轼轲来说,二十多行以上就是“长诗”,铁定要满世界跑火车),其实还是“诗核”不够硬,或者说原创性的诗意不够,缺少独特的个人体验,多公众话题的翻新复述——通过一些新旧名词的相互撞击取得意外的“笑果”,窃以为轩辕兄收敛一下甚至废掉这路写法,主动“合并同类项”,删繁就简地力搏前一种“短诗”写作,更加对得起自己横溢的才华。

  好了,坏话就说这么多,接下来全是溢美之词,对吹捧画面有恶心等不良反应者可以“换台”了:轩辕兄“诗格”分裂久矣,他的坏诗烦死人,而好诗也能乐死人,好诗好在反讽中的抗争,常让人会心一笑,心头一凛:诗人是个不合作的硬骨头,却擅长“化骨绵掌”,爱曲线救人和自救——我是相信诗之“疗效”的,诗可清心、可益智、可补钙(精神上),谁说没有实用价值?我看轩辕兄的诗里就充满了担当与涤荡,常拿不正经的棒槌去戳假正经的牢笼或藩篱,或引死海之水冲刷泥潭和阴沟……以此对抗那些倒行逆施的庞然大物,擦亮雾霾时代的世道人心,虽无正面强攻,亦常出奇制胜。若要举例,伊沙的三大选本是绕不过去的,从《文友》杂志上的《世纪诗典》(结集为《被遗忘的经典诗歌》)到《新世纪诗典》到《中国口语诗选》,伊沙几乎选出了每位诗人的“代表作”——最好的那几首,轩辕轼轲也不例外,且让我们细细品来:

  1、《体操课》

  我的第一堂课就是最后一课

  因为我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做体操

  为了说服我,体操教练一甩手

  扔出个盘子,盘子碎了

  扔出把椅子,椅子摔掉了腿

  扔出个同学,他在空中一个后空翻

  稳稳地落到垫子上

  你看,只有人才是最适合做体操的

  我仍然不懂,托着腮坐在角落里

  看他们压腿、展臂,翻来滚去

  教练向我走来,露出诡异的笑

  一拍我肩膀说:坐着旁观也是一种体操

  我一愣,站起来,当着全体人员的面

  助跑后翻出一连串的筋斗云,上了西天

  2、《弹不弹肖邦》

  每次开音乐会

  我都犹豫着弹不弹肖邦

  如果不弹

  显得我没品位

  有很多小清新

  在网上骂我大骗子

  如果弹

  就会有人忧伤

  哭得一塌糊涂

  花手帕花纸伞顿时成了抢手货

  就会有人说我破坏祥和气氛

  要把我从琴房送进牢房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

  只弹半首肖邦

  每当忧伤的人儿刚热泪盈眶

  我就弹起欢快的郎朗

  使他们破涕为笑

  使那些刚要拔枪的手

  从腰间挪上来

  拔出了一根牙签

  边剔牙边打牙祭

  前两首都是在反抗,前者是个“楞头青”,直接理也不理,腾空而去;后者有了职业的世故,开始照顾大众,但却阳奉阴违、虚与委蛇,对权威、专家乃至背后的体制以及庸众的审美习惯、思维习惯的反抗,贯穿轩辕兄大部作品,他的“不流俗”、“对着干”于此可见一斑。

  3、《餐馆炒菜里大葱日渐少》

  随着葱价节节攀升

  坐在里屋搓麻将的店主

  再也坐不住了

  他索性自毁长城

  然后来到生火的后院

  对着一个正朝油锅里

  大把献着葱花的厨子大发雷霆

  他说你以为炒菜是求爱吗

  你以为能把宫保鸡丁娶回家做媳妇吗

  你以为土豆丝放多了大葱

  就能变成金条吗

  你以为我们这个姚记老店

  能代表舌尖上的中国吗

  多一点少一点不会影响味道

  顾客们不会因为没有葱

  而提出绝食或者退款

  这在本店没有先例

  这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

  如果你继续大肆放葱一意孤行

  使菜品的成本节节攀升

  就请你放下手中的锅盖

  卷起铺盖走人

  来了一次巧妙的换位思考,这回不是替“大厨”说话,反倒站在“店主”的立场训斥开来,不过最终还是指向了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价”问题——“民生之多艰”,关键在于“训斥”得相当好玩。

  4、《夜奔》

  草料场的火焰熄灭之后

  他夜奔的脚步也慢了下来

  总得有火光在后

  他才会感到曙光在前

  他感到自己就像一个卖光的货郎

  如今肩上挑着的

  一前一后

  都装满了夜色

  轩辕兄有一大批“故事新编”式写作,什么《李斯》、《金粉》、《广陵散》、《杜十娘》、《诛仙镇》、《挑滑车》、《倒踢紫金冠》,等等等等,在我看来,几无胜绩,包括这首《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娘子和那厮动用了真情//没想到/他们对我动用了砒霜//没想到/我松弟最后动用了部队”——尽管滕州诗会时,“动用”和“没想到”被大家在会上和餐桌上当成“时髦话”来说(轩辕兄好像擦亮了它们),但徒有喜剧效果,并无多少新意,对故事和词语的倚重,暴露了“原创性”的不足。但《夜奔》是成功的,能够超越原有的故事语境,又贡献了“总得有火光在后/他才会感到曙光在前”这样漂亮的句子(格言?),以及“剧中人”精神困境的独特呈现(私密性),轩辕兄真该好好琢磨琢磨孰轻孰重……

  5、《首都的发型》

  近百年首都的发型

  一直很新潮

  起先留光头

  把白云擦得锃亮

  后来留大背头

  把乌云梳在脑后

  再后来

  把白云乌云都染黄了

  直接烫沙尘暴

  如此修辞,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国人的发型,历史的发型,政治中心的发型,蕴涵之物在诗意内部相互触发,而非词语层面的撞球游戏——牛逼而干脆,谁不喜欢?说多了就成肥肉膘子了……

  6、《姥爷的礼物》

  姥爷在百货大楼上班

  八月十五前夕

  他回家就给我捎一袋月饼渣

  那是卖完月饼后

  他从柜台上的白铁皮匣子里倒出的

  这成了我的美食

  我把脸埋进塑料袋里吃

  完了还舔舔

  我对月饼都不感兴趣了

  只喜欢吃月饼渣

  对仰望月亮都不感兴趣了

  只喜欢把脸埋进

  碎了的月光里

  该诗真像是轩辕兄的一次“出轨”,最不像其风格的一首好诗。动了真情,但相当克制;意象不多,但自动人;不再调皮捣蛋,难得深沉一把,尤其显得可贵……

  7、《阴间也有愚人节》

  在这一天

  阎王宣布阎王死了

  阎王娘娘宣布自己嫁了

  判官把生死薄一扔

  说可以随便自选投胎了

  牛头马面还在黄泉路上

  突然对押解的人说你自由了

  饿死鬼说简直撑死我了

  吝啬鬼说想花钱找我

  机灵鬼说我糊涂啊

  赤发鬼说我头都白了

  吊死鬼说我空降地方了

  吸血鬼说我改吸毒了

  落水鬼说我在旱地拔葱呢

  落单鬼说我在温柔乡串门呢

  食气鬼说有雾霾我就不吃气了

  食风鬼说我改成食雅颂了

  旷野鬼说我住得真窄啊

  疾行鬼说把路都让给驴友吧

  希恶鬼说人之初性本善

  病痨鬼说想生病怎么这么难

  罗刹鬼说海市我转包了

  大头鬼说我是一只小小鸟

  馋鬼说我就是吃素的

  烟鬼说我嚼着木糖醇呢

  酒鬼说再喝我就是个孙子

  赌鬼说去赌城的机票偶退了

  色鬼说看到女鬼我就烦

  女鬼说其实我是人妖

  牢骚鬼说我已云淡风轻

  坑人鬼说我保证不再挖坑

  老鬼说摇篮啊摇篮

  小鬼说岁月啊沧桑

  只有多嘴鬼一天没话

  你懂的

  除了“故事新编”,轩辕兄目前仍在不遗余力地开展“时事拼盘”式抒写,“新诗典”互动群里的“元素写作”好像正适合他的玩法,拼词语解析、拼元素拓展,谁玩儿得过他啊?但却常常让我引以为憾,他完全写顺手了、写顺嘴了,顺滑得有些走火而不走心了,但《阴间也有愚人节》却又是个例外,因为“事”大于“词”,“叙述”控制着“修辞”,没有废词、废话,没有跑偏——跑题跑得没边没沿(或者轩辕兄就喜欢这种“无主题变奏”?)……以上7首均入选《新世纪诗典》。

  8、《告诉他们不要来了》

  告诉他们

  还没有来的

  就不要来了

  这里的苹果

  已经分完了

  苹果树的枝干和浓荫

  也分完了

  树根也被挖掘出来

  分完了

  种树的土壤和水分

  也分完了

  阳光和空气也分完了

  栖息在枝头的鸟儿也分完了

  这片天空分完以后

  邀请你们前来的

  我

  也被拆得七零八散

  统统分完了

  9、《一张白纸》

  一张白纸

  放在桌上

  你拿起笔来

  想写上几个字

  如果写上一张欠条

  很快就有讨债的登门

  如果写上一句誓言

  有一个女人就来和你纠缠

  如果写上些攻击什么的话

  说不定让人告了密

  从此被关进监牢

  会死得很惨

  如果胡乱写上几句

  无关紧要的东西

  那还不如不写

  一张白纸

  寒光一闪

  让你手中的笔

  掉了下来

  上面两首入选老《诗典》,前者写拒绝但终究难以拒绝,自己还是难逃被分完的命运,“从所指到能指”,无声地控诉一切的分割与掠夺;后者让我们看到写作者的尴尬处境与审慎态度,“一张白纸/寒光一闪/让你手中的笔/掉了下来”堪称绝句!耐人寻味的是,债主、情人、政客的威胁规避掉之后,轩辕兄面对诗神的“审慎”哪里去了?在尘世中找到了写作的安全地带,诗歌领地内部就能那样纵情胡来吗?

  10、《收藏家》

  我干的最得意的

  一件事是

  藏起了一个大海

  直到海洋局的人

  在门外疯狂地敲门

  我还吹着口哨

  吹着海风

  在壁橱旁

  用剪刀剪掉

  多余的浪花

  11、《小丑贾三》

  小丑贾三,原籍菏泽

  原先在家乡扮小丑,后来毛遂自荐

  随着巡演路过的豫剧团到了临沂

  还是扮小丑,没有人知道他的全名

  老人和小孩都称呼他为贾三

  一听到喊他,他立马露出小丑的笑脸

  老婆在农村,两个孩子在农村

  一跳下城里的戏台,他就赶紧

  擦掉鼻梁间的粉块,去邮局寄钱

  歌星影星蟹行,将锣鼓中鱼贯而出

  的戏子终于挤出剧院,挤出台面

  演惯了样板戏古装戏的剧团与时俱进

  挑了些俊男靓女,排练起热辣的歌舞

  小丑率先被裁掉,被上手的时代裁掉

  成了下脚料,成了蹬三轮车的

  整天围着批发市场招徕生意

  把翻筋斗的范用在了起落的双脚上

  有时被保安扣了车,就去工商所找我

  我对他印象最深的一出戏是断桥

  他饰演小和尚,瞒着法海放了许仙

  一路上活蹦乱跳,比自己娶了白蛇还得意

  还俗后的他可没有那么得意

  老婆生病,孩子要上学找工作

  他的心肠更软,肝却越来越硬

  临死的那阵子,剧团里为其募捐

  那么多以泪卸妆的生旦净末纷纷解囊

  把排名最后的小丑,率先送进天堂

  以上两首加上《体操课》入选《中国口语诗选》。这个不愿被体制和秩序和谐统一的“坏孩子”、“坏人”,却心甘情愿为一个小丑作传,同类作品还有《茄子》、《冯姨》等,轩辕兄骨子里“平民主义”暴露无遗……还有早就脍炙人口的一些旧作,多有评论,不复赘述:

  12、《太精彩了》

  太精彩了

  实在是太精彩了

  我坐在地球这个冷板凳上

  看这场超宽银幕的世界

  忍不住率先鼓起掌来

  却没有人响应

  整个宇宙间

  也就只有我这两只巴掌

  像上帝的眼皮

  眨巴了几下

  13、《是×× 总会××的》

  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敬爱的班主任

  给我们上了第一堂课

  他说:是×× 总会XX的

  说得多好啊

  顺理成章 铿镪有力

  这句话像是火苗

  直窜进我们青春的血液里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是玟瑰总会开花的

  是骏马总会奔驰的

  是天才总会成材的

  是龙种总会登基的

  在熊熊的火焰中我们翻看典籍

  对历史上的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

  指指点点

  好像在说着以后的自己

  多少年过去了

  时间久远得像隔了几个世纪

  我们毕业后各奔东西

  养家糊口 生儿育女

  再也没有一个人对着我们喊:

  是×× 总会××的

  这时我们常想起我们的班主任

  和另一个付水东流的自己

  二十年后的一天

  我们终于又相会了

  一起来参加班主任的葬礼

  我们躬腰驼背 垂首肃立

  互相不忍对视

  金子已经变成了废铜

  玫瑰已经变成了枯草

  骏马已经变成了病驴

  天才已经变成了蠢材

  龙种险些沦为了乞丐

  我们这些昔日的金子玫瑰骏马

  天才龙种们环尸而行

  目视着我们的班主任

  他紧闭着眼睛和嘴唇

  在火化前给我们上了最后一课

  是活人,总会死掉的

  14、《尖叫》

  尖叫声

  不能阻挡住屠刀

  这是个屡试不爽的道理

  但是

  从历史现在直到未来

  每当屠刀举起时

  手无寸铁的人民

  只能

  从嗓子眼里

  举起尖叫

  15、《我和人群的暧昧关系》

  在人群里陷落

  再从人群里拔出来

  没想到

  这成了我每日的功课

  每天去上班

  我都插进了人群里

  和同志们打成一片

  直到夜里

  诗歌再拽着我向外拔

  带出了人类的血沫

  我陷进人群时

  他们都瞅着我喊舒服

  叫我是好青年

  我拔出来后

  他们就讨厌我

  说我是个二混子

  整天不务正业

  我只好一横心插进去

  再一咬牙拔出来

  插进去拔出来

  插进去拔出来

  人群已经被我用旧了

  人类已经被我用旧了

  松松垮垮的人间

  仍松松垮垮地召唤着我
2#
发表于 2015-7-11 20:14 | 只看该作者
大概诗人,都会写出一些好诗,也会写出一些不太好的诗。原本都想写好诗的,但可惜人都有局限。此篇评论,先论短板,再论长处,坦率直言,令人耳目一新。相信这样的评论,于诗人,于读者,都会从中受益。
3#
发表于 2015-7-12 0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5-7-12 09:57 编辑

这篇先抑后仰,在指出了对象诗歌不足时大谈其诗性灵光。语言生动有力,分析透辟辩证。对个性之诗评得洋洋洒洒。给人启发和触动很大。我们欢迎这样直接拿对象说话的评论。
4#
发表于 2015-7-22 23:06 | 只看该作者
诗歌可以狂呼,但是在狂欢的那一面,却有隐隐的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4:24 , Processed in 0.05369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