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4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季节的挽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2 2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15-9-23 09:03 编辑

   土耳其的电影通常有着坚硬的内核,而它们的外在表现则很柔弱,就像核桃。秋雨绵绵中,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部影片---《秋天》。那是迄今看过的土耳其最美的影片之一。风轻云淡里,浸透着时间之外的忧伤,恍若一首季节的挽歌。
   
   大学生尤素福因为追求无政府主义而被判入狱,十年后因无法治愈的肺病提前释放。返回老家后,他和年迈多病的母亲一起度过了一段忧伤的乡村生活。在风光迤逦的乡村小镇,尤素福邂逅了一位美丽的格鲁吉亚妓女艾卡。孤独,寂寞和惶惶中,温馨的情感之花在两人的心灵间绽放。当冬天来临之际,艾卡毅然回国,无疾而终的感情之火瞬间熄灭。
   
   《秋天》的故事简单甚至平淡,仅有的细节也被淹没在平缓无奇的生活琐碎之中,就像一杯隔夜的凉茶,男女主人公对生活的激情,早已在杯内沉淀,安静而波澜不惊。
    
   这是一场发生在秋天却注定无法惊醒的的梦魇,无法安抚的不再是轻易流淌的泪水,而是弥漫其间的忧愁,静思。雪山,青松,小木屋,激荡的浪花,油画似的大自然,呈现出了一种光影美学的别样意境。在主人公摇摇欲坠的身体里,他的灵魂以及由此而摆动的景象似乎永远都在游离,美丽的风景于他则成了一种悲情、忧伤无处安放的陪衬。
   
   影片之中,时间,或者说故事所发生的秋天,所有的寂寞都无法排遣,一切都在季节的深处沉淀,发酵,那些慢慢而来的时日成了叙述的唯一的线索。
   
   尤素福和艾卡在书店里因为一本俄国小说而相遇,相识。对于尤素福来说,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包括书店里的俄文小说,电视中的俄罗斯冰舞以及来自格鲁吉亚的女人艾卡。可是现实却和他的理想冲突,俄文小说被搁在最高的一层书架上,已经没有人阅读;电视中飘逸的冰舞,对于下一代的小孩来说,毫无吸引力,他们更关心动画片;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格鲁吉亚在米卡西的嘴里就是,那边的男人来工厂偷钢材卖,女人到这边做妓女。
   
   一切都在十年间发生了改变,他曾经的梦想已经破灭。即便是最好的伙伴米卡西,也在苍凉的现实里体会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就是一所最大的监狱,让人无法逃离。而令人惊讶的是,在床上,艾卡却说,“你把最好的时光耗费在监狱里,是因为你想要社会主义,你疯了吗?”她只关心远在异乡的孩子,母亲,和自己的“生意”。在这里,导演通过妓女所展示的是一种无关浪漫的现实,它揭示的是这种现实的无可改变性。
  
   《秋天》的节奏是缓慢的,导演试图把人物置身于大自然,以碎裂、分散、疏离的手法,充分展示主人公脆弱、敏感的心理和无法摆脱的忧伤。在尤素福身上,我们看不到曾有的、激荡过他灵魂的理想,或许只有在雪山之巅的寒冷中、在艾卡离去之后的无望中,我们才能体味到隐藏在病态之躯里卑微的灵魂的闪烁。这是忧伤的、挽歌式的的信条,也是导演所竭力阐述的。
   
   三次出现的乌鸦的叫声,使得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获得例证。第一次是出现在监狱里,铁丝网之外的乌鸦在急促地觅食,尤素福被粗暴地做着体检,画外音是医生的,“生命是最美好的东西”。第二次是尤素福回到老家后,在屋外被阳光包裹的木床上歇息,乌鸦声的出现,似乎在预兆着一种生命力的衰败。第三次是已经咳嗽加重的尤素福在屋内躺着,乌鸦在木柱上聒噪,被母亲赶走。
   
   双关性的乌鸦既是时序变迁的例证,也是主人公心理扭动的旁证。导演把乌鸦当做是对生活或现实不满的最极端的隐喻——一种对何为忧伤、何为冗沉的探究。乌鸦的声声悲鸣中,蕴含着人生悲苦的离歌。这种弥漫在帕慕克作品字里行间的伤感,同样弥散在尤素福的影像中。
   
   还有不断出现的床,大海,浪花,都是隐喻色彩极浓的物象。
   
   尽管大自然是美好的,但由于周围的人、物在不断萎缩的现实中失语,也使得主人公在刚刚开始的新生活中迷失,以至于给人一种观看时窒息的感觉。“或许这是命,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假如重新来,还会这么做”。这是尤素福和朋友希汉见面时对方说的话。一种宿命般的心声。既有对现实的无奈,还有对不曾消逝的理想的追怀。
   
   在世俗与喧嚣之中,尤素福的内心是犹豫的,挣扎的。艾卡之于他,只不过是打开另一扇窗口的载体,可惜的是刚刚开始,就已结束。与其说这段爱情并不完美,还不如说是尤素福根本就错过了。其实,他生命中很多原本很美好的东西都已经错过了,就像眼前美丽的秋天,如此短暂,如此无望。即便是重新开始,也很艰难。
   
   无疑,影片中的场景是静谧的,唯美的,每个镜头一如油画般让人沉醉。但在尤素福看来,却像秋天一样忧伤,无奈。所以,面对恍如隔世的现实,他更多的是沉默,对视,甚至围观,但绝不敞开心扉。
   
   那种寂寥,冷的让人心疼。
   
   从文本角度看,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是结尾的长镜头处理。躺在床上的尤素福在冬日开始时已经把自己埋葬在幻想之中,明亮的窗外白雪皑皑,送葬的队伍缓缓经过茂密的树林。然后缓缓出现一行字幕:献给这个浮躁的年代中,那些不曾追梦的美丽的孩子。贯穿其间的是地域色彩极其浓烈的音乐,就像尤素福吹奏给母亲的音乐一样,激荡人心,而又充满孤寂。
   
   不管这是不是导演刻意的表达,追问,但这样的提醒总归让人感怀,叹息。忧郁,且充满着忧伤。
   
2#
发表于 2015-9-23 09:02 | 只看该作者
艺术的全息性用散文语言来解构,更能够在质感、张力和韧性上体现出鉴赏者的敏锐、内涵与品味,一如本文。我很欣赏这种鉴赏性的文字,既能够达到鉴赏的效果,同时也能够在体味作者感悟认识的前提下,欣赏到文字本身所具有的魅力。确实不错。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09:29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5-9-23 09:02
艺术的全息性用散文语言来解构,更能够在质感、张力和韧性上体现出鉴赏者的敏锐、内涵与品味,一如本文。我 ...

感谢敬斑斑的阅评。
秋天了,就想起了《秋天》。挺好的片子。
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09:43 | 只看该作者
遗憾的是,不知道优素福吹给母亲音乐的那根管子(用一个布袋连接着)叫什么名。
5#
发表于 2015-9-23 19:5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何也的评,我也想有时间找来看看。你要是把影片花絮也发上来就好了。
6#
发表于 2015-9-23 19:5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何也的评,我也想有时间找来看看。你要是把影片花絮也发上来就好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4 11:44 | 只看该作者
郭玉琴 发表于 2015-9-23 19:52
看到何也的评,我也想有时间找来看看。你要是把影片花絮也发上来就好了。

很文艺的一部片子,好看,也耐看。
我没有影片的花絮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20:24 , Processed in 0.05181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