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17|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故乡,我把您安放在灵魂深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4 0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1 编辑 <br /><br />
   
     我突然决定要去一趟故乡,又在匆忙之间完成了这次实地之行。掐指算来,和前一次与故乡告别,相隔着二十二年的时光之谷。
   
    此前,多次在心间系念故乡那些并不稔熟的事物,搁在脑海里的造影很是稀疏,似乎比刚挂果的树枝还要空茫。逐一翻检,仅有的五次回乡,在我年近不惑的生命里,所占的分量轻如鸟羽。八岁、十二岁的两次,我的记忆只是留存了一些亲情的成分。那么多亲人的脸,除了每隔一年半载能遇面的人,其余的依然模糊。十六岁那年,我的回故乡附带着向爷爷、奶奶和二叔一家传递被师范学校录取的消息。随后的两次,源于学校距离故乡不上二百里路程,也曾跟着到学校看望我的爷爷、外爷去了一趟。毕业那年“五一”,我也去和外爷、外婆、二叔一家匆匆相聚。此后,与故乡重逢期限,被阻在了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之后……

   
    从母亲那里得知,农历八月初四是外婆去世三周年的祭日。去故乡哀悼外婆,是我这个外孙天经地义的事。可是,我和妻子送考入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女儿报到后,从还没有逃脱酷热围困的长沙刚回到家。这些年,由于妻子被下岗的浪头冲下工作的船头,家庭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无奈地摒弃额外的人情。房贷是一张无声之口,每月要从我的工资中吞去三分之一。剩余的部分,既要养家糊口,还要对付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礼尚往来。每到了月底,往往有捉襟见肘之忧。对女儿的上学,也凭借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要去故乡,不用说又得一月工资的花销。心中有些纠结——对于外婆,本该到她的坟头送上祭品,虔诚跪拜,奉送冥币,何况她去世时我都没能前去相送;还有比外婆早一个多月,在农历六月二十八撒手人寰的外爷,我也没有去到他的灵堂前,披麻戴孝,痛哭流涕,沉痛哀悼。要是再不去,的确让人怀疑是不是冷血?于是,在母亲临行时,我定下了故乡之行。接下来,向单位请假,从取款机上取钱。次日,和母亲在车站碰面,开始了这次回故乡的行旅。
   
    其实,故乡所在的西和县,距离我的家乡徽县并不很远。三百多里路,只需在成县倒一次车即可。然而,这不足一天的车程,却被我当作需要用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行走的征程。即使有理由,但没有一条能充去解答。也不是我没有把这种情感,当作人生重要的东西来珍视,因为我并非薄情寡义的人?要算,就是我把自己系在了生活的陀螺上,但这也不能成为给自己开脱的借口?即使在忙碌,假如抽出一个周末,也可以走上故乡的土地,让亲情的温度不至于冰冷至此?错,错,错……我不能再寻找任何的歪理了!

   
    八月初二早上乘车,到中午一点半,班车已到达西和县汽车站。此前,接到母亲电话的姨父已在翘首等候。到姨父家,二姨热情自不必说——问候,吃饭,话旧,屋外秋意深深,室内暖意融融。稍事休息后,姨父陪我到县城接到走走,也到书店等处看看。母亲则被二姨拽进理发店染发,之后又从多家服装城出出进进。到下午,六十四岁的母亲,被二姨打扮的年轻了几岁。
   
    说到二姨,她早年不同意外爷的指婚,离家出走到陕西周至县,辗转和现在的二姨父结婚。曾在我们村里住过一段时间,还在银杏树乡庆寿村开过缝衣铺。虽然二姨识字不多,但人极聪明。像裁剪、缝衣,只要照着样子看上一眼,就能缝制的分毫不差。时间不长,就赢得了周边众人的口碑。
   
     那时,二姨父会画画,画一些适合农村人悬挂的中堂,如“福、禄、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走村窜巷去卖,以资补贴家用。后来,他放弃这一行当,从书店买来裁剪类书籍,通过自学掌握了裁剪技术,只要社会上流行的款式,他就学习裁剪得出。二姨凭着一台纺边机、缝纫机,把一家人的生活踩得滴溜溜转。
   
    后来,他们回到故乡西和,在何坝乡集市扎根。租赁房屋开商店,也招收裁剪学员。不出几年,以积蓄在街道边盖起了五间平房。后来,二姨父还开过一段时间的铅锌矿。沿着这个路子,他们的生活可谓蒸蒸日上。
   
    再后来,他们移居西和县城,在农贸市场购买了店铺,还在县城盖起了一院房子。如今,大女儿出嫁,小女儿也待字闺中。临近花甲之年,他们安享着属于自己的晚年。这晚年,并不一般。二姨父,续接上了和绘画的情义,主攻焦墨山水画,痴迷程度让我自愧弗如。一月前,刚从清华高研班结业。每日坚持作画,并在画家群中多获好评。让我更称奇的是,二姨竟然在老年大学学习,不仅学会了跳舞、唱歌,而且也能画一手漂亮的牡丹。
   
    从他俩身上,我看到人生创造奇迹的无限可能,也再次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有了一份真心的敬畏和尊崇。

   
     八月初三,姨父起个大早,便在画案上研墨,铺开六尺宣纸,为我特意做画。我不敢懈怠,在一旁静观,看着他手握一管羊毫,在宣纸上肆意游走,或中锋而下,或侧峰而上,或快如箭簇,或慢如履冰,时而勾勒山脊,时而描摹劲松,远观山石高峻、树木葱茏、云雾缭绕,近观或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或雅士读书吟诵,或贤者泛舟垂钓,一派人间仙境。然而,营构此景,仅用一个时辰;不需上色,几滴浓墨,外加少许清水,却情韵盎然,意趣浓郁。当姨父停笔的刹那,我的喜悦也升腾至高潮。
   
     吃罢早餐,随姨父、二姨购去买菜蔬。一应齐备,乘昨日约好的车辆,向外婆所在的红茂村而去。那里,虽然距县城六十余里,由于通村公路全部硬化,路途并没有耗费多少时间。不到十一点,我们的双脚已经踏进了三姨家的院子。
   
    三姨现在的家,修在她家的碾麦场上。那个碾麦场,我二十二年前,曾经和它有过短暂的相会。从房屋的沧桑程度分辨,这座瓦房也有快二十年的房龄了。原来的那个宅基地,外爷、外婆去世后,已成了一座空壳。在去姑姑家时,路过那座老宅,母亲还指给我看外婆住过的堂屋,屋脊已有坍塌的迹象,估计雨水多年的侵蚀,让支撑这座房屋的檩条、椽柱,有了愈来愈严重的毁损。
   
    那座房屋,我此前的几次回乡,都是在那附着烟熏火燎之色的屋子里,感受到外爷、外婆对一个外孙的疼爱。可是,时光翻过一道道山梁后,不仅留下了一些美好的记忆,也带走了一些不忍舍弃的东西。隔着窄窄的河道,那座老屋里已经找不回我需要的影像,包括和我相熟且逝去的先辈。可是,时光沿途掠走了太多我要挽留的。想来,的确是岁月催人老,不仅将外爷、外婆带向另一个世界,还把零星的白发点种在我的头顶。对于时光,我应好好珍惜,但不可避免的痛恨它的无情、残酷。
   
     至今,我不能追上远去的历史,也不能扭转时间流逝的方向……

   
    外婆的祭奠,有点冷清的味道。在故乡,对老人三周年祭祀,并不当作重要的事情。好在,知己的亲戚都来了,关系要好的邻居也来了。小小的屋内,人的气脉很是旺盛。
   
     天黑之前,我们把封好的纸钱、叠好的元宝、预备的供品摆好,随着姨父、姨姨们到屋后的山脚下迎接外婆的魂魄。香烛点燃,冥币焚化,一挂鞭炮作为暗号。外婆的长孙国鹏捧着一炷香,走在一行人的最前面,算是引导外婆回到灵堂前,领受后辈们对一位离开我们的长者的怀念和追忆。
   
     故乡的乡俗,在灵堂前不能烧纸钱,我们最恭敬的悼念和哀伤,只能通过燃烧的香烛来传达。在一干人的意念里,外婆就盘腿坐在方桌的供品后面,脸上流淌着慈祥和善良的微笑,和那张生前的照片里的表情一样,没有一丝的愁苦和烦恼,好像任何苦难都没有在她的心间留下刻痕。
   
    就这样一位活了八十多岁的老人,她人生的苦原本可以写成一部长篇的。可是,外婆从没有对我说过她人生的不幸。从母亲的那里得知的零碎往事,已让我对外婆的命运感叹过多次。姑且不说六十年代的饥饿之灾,仅仅是所遭遇的三次被迫改嫁,以及丧子之痛,都可以击垮许多人的,可是外婆挺了过来,而且还活得如此高寿,她吞食苦难和冲破心灵樊篱的勇气,让我不由不对她充满敬意。因为,这超越了她三寸金莲和较小之身的能承付的砝码。
   
    虽然我和外婆相处的时间,和一个人的一生相比较,是非常短暂的。可是,外婆在我心中的位置,却并不轻如鸿毛。因为,她是母亲的母亲,没有她这一源头,我的人生又怎能有这样的开端呢?

   
    也许,苍天也怜悯亲情的珍贵,在黄昏挥洒下淅沥的泪滴。整个夜晚,都没有停止;甚至到该送外婆回到墓园时,雨滴还在继续着哀婉的哭泣和低声的诉说。
   
    冒着雨意,我们踩着泥泞送外婆走出家门。顺着山沟,攀上半山腰,走过一个折尺形的拐弯后,两座荒草丛生的坟堆闯入视野。我的心头,突然滋生了断裂般的疼痛。躺在这里的,是我的外爷、外婆了。
   
    此前,他俩一直是以慈祥的神情,在我的记忆里健在的。如今,却是阴阳两隔。我刚临近中年的边际,他俩却已被一堆黄土埋葬。此前的二十二年里,我应该有好多次看望他们的机会,都是我无意间忽略掉了。记得,三姨父好几次提醒我去看望他们的,我却没有把这个温习亲情的建议当回事。当我知道消息时,却是他们在不到四十天里,接连去世的噩耗。这次,跪倒在外爷、外婆的坟前时,才突然明白——我失去的,何止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情义?
   
     外爷、外婆安寝的地方,我在最初的几次回故乡时去过。那块田地,原本种过麦子。我跟随母亲,在那里割过麦子的。真没想到,如今种着两个老人的尸骨。种麦子,可以收获更多饱满的麦粒。可是,播种了外爷、外婆的土地,无法让我们再收获哪怕很少的亲情。同是土地,种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
   
    一把伞,能遮住头顶的雨滴,可是下在我心里的阵雨,却没有东西能够遮挡得住。当焚烧纸钱的烟岚扭结着飘远时,久远的往事瞬间朦胧得难以了然。涌出眼眶的泪,和着散不开的烟,模糊了双眸,也催发着心湖里冲撞的涛声。
   
    而回来时,我们不能回头,决绝地把外爷、外婆留在了已成荒田的山上。其实,我们更担心,外爷、外婆至今还对我们放不下。三姨、四姨,对外婆的祝祷之后,我也在心里默念,外爷、外婆,你们就丢开牵挂和关怀,安息吧……

   
    完成对外爷、外婆祭奠的第二天,我也该到爷爷、奶奶生活过大半辈子,父亲、母亲成家后里开的地方去看看。在祖屋存在过的村庄,至今还有二叔一家生活。此去,看望二叔、二婶和堂弟、堂侄,也有寻根的心绪。
   
    和外婆一家同村的姑姑,陪我和母亲去老家所在地——刘沟村。一路上,所见多为物是人非。翻过甘沟,在杨家坝村,我没有找到二十年前还被哗哗溪水推动的水磨。进入刘沟村地界,远远瞧见穿村而过的河流,水流变得细小如涓,已经没有推动多座水磨的雄壮。父亲曾经扮过角色,登台唱过秦腔的戏台,也没有在视野里闪出熟悉的身影。放眼四望,处处挺立着两层小洋楼。不必怀疑,刘沟村的生活条件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故乡是富裕了,这也是我心中期盼已久的。
   
    想当初,我几次回故乡,留下最深的印象,便是每一座山上除了田地种植的庄稼外,满目荒山秃岭的迹象。这些年过去,退耕还林让故乡的山脉换上新装,落叶松、油松等树种长大成林,满目碧绿而苍翠。对故乡的改变,我打心眼里多了一份祝福。故乡变美了,生活变好了,这是故乡人期盼多年的福份。
   
    可是,二叔一家的生活状况,却令我心生担忧。那一院房屋还在旧地,沧桑的程度让我吃惊,甚至有点破落之感。从房屋看一家人的生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果不然,二叔一家还在贫困线上徘徊。在我的印象中,曾经做过村支书的二叔,也是侍弄庄稼的行家里手的。然而,还是没能躲过贫困的围追堵截。
   
    我突然想起,这种迹象是从堂弟的妻子丢下孩子离家出走之后出现的。那个女人走了,堂侄的天空顿时坍塌。二婶气病了,多年没有治愈,已经不能在田里干活,连做饭、洗衣的活计也不能承担。二叔的心灵创伤,他只能埋在内心深处,除了慨叹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之余,默默承担起家里家外一应的事务。我清楚记得,堂侄的妻子的娘家,和二叔有着老娘舅亲戚关系。没想到,这样的“铁”,却给自己的家庭制造了一场人生的劫难。
   
    至今,堂侄年满十五岁,也长得健康茁壮,但年幼失去母亲的孩子,他的人生也是不幸的。堂弟如今还没有续弦,他的生活空间空落了大半,但时光已经愈合了一些伤口。虽然生活还被困境阻遏,但是堂侄这个希望之灯会越来越亮的。“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没不过去的坎”——临行前,我把这话转告给了堂弟。
   
    我想,二叔、二婶、堂弟、堂侄,都会迈过人生的那道“坎”,擦掉阴霾,重新迎来好生活的希冀!

   
    次日,挥洒了一夜的雨停止了,东方天空也放射出了新的曙光。那时,我和母亲又坐上了和故乡告别的“面的”。虽然匆忙间的故乡之行,留有太多的缺憾和遗恨,但还是了却了一桩多年悬在心空的心愿。对于故乡,对于故乡的亲人,我除了对他们真心祝福之外,还把对他们的思念播种进了心灵的土壤。和故乡的情感,也会根深叶茂的。不可改变的,永远是我对故乡的脐带之思。把故乡放置在心里,安放在灵魂深处,也是我此后必做的修行和功课。
   
    对于故乡,告别是为了下一次回乡。重返故乡,我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2#
发表于 2015-9-24 14: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1 编辑 <br /><br />浓郁的感情里,有着对亲情的追悔,疼惜,有着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乡村现状的思考。复杂的情感里,面对故乡,有无奈,有憧憬,引人共鸣。拜读,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5-9-24 1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1 编辑 <br /><br />平实的叙述更能显示人内心的张力。情感溢于言表,感染力便从中来。
欣赏新作,问候彦林~

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5 10: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1 编辑 <br /><br />浓郁的感情里,有着对亲情的追悔,疼惜,有着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乡村现状的思考。复杂的情感里,面对故乡 ...[/quote]
谢谢寒儒版主对拙作的评阅,祝好!

5#
发表于 2015-9-25 1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1 编辑 <br /><br />以八个章节的篇幅描述故乡风物和家族人物的遭遇、行为以及相关的生命历程。文字视野宽泛,有着对生存、命运、生死的深入感受以及作者的情感体验。厚重的文笔,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6#
发表于 2015-9-27 2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段落再分一下吧。空一行。

7#
发表于 2015-9-28 0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二十二年,可怕啊!我还没往下读,故乡一个至亲没有吗?最无情的是文人;这样多情还不如无情。

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4: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平实的叙述更能显示人内心的张力。情感溢于言表,感染力便从中来。
欣赏新作,问候彦林~[/quote]
谢谢李老师关注拙作,并进行评阅。祝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8 1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以八个章节的篇幅描述故乡风物和家族人物的遭遇、行为以及相关的生命历程。文字视野宽泛,有着对生存、命运 ...[/quote]
问好房子老师,感谢您对拙作的评阅。顺颂安好!

10#
发表于 2015-9-28 1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也同意梅边的话
“二十二年,可怕啊!我还没往下读,故乡一个至亲没有吗?最无情的是文人;这样多情还不如无情。”
总觉得故乡是自己灵感的泉源,生活坚持下去的加油站
学习并问好

11#
发表于 2015-9-28 1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52 编辑 <br /><br />也同意梅边的话
“二十二年,可怕啊!我还没往下读,故乡一个至亲没有吗?最无情的是文人;这样多情还不如无情。”
总觉得故乡是自己灵感的泉源,生活坚持下去的加油站
学习并问好

12#
发表于 2015-9-28 15:32 | 只看该作者
平实、深厚、感情饱满的文字,读来感动、慨叹……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17:49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5-9-27 22:22
段落再分一下吧。空一行。

问好木门版主,已做了编辑,请批评指正。顺颂“十一”快乐!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9 17:51 | 只看该作者
梅边 发表于 2015-9-28 08:23
二十二年,可怕啊!我还没往下读,故乡一个至亲没有吗?最无情的是文人;这样多情还不如无情。

问好梅边,批评的很对。以前,主要考虑母亲、父亲他们,因为母亲的娘家、父亲的二哥都在老家,所以我相隔多年没去故乡。细想,还是做得很不对的,深感惭愧呢。
15#
发表于 2015-9-29 18:49 | 只看该作者
近乡情怯的情绪,铺满纸张,跃然读者眼前。文笔娴熟而又层次分明,从而让作者与故乡的情感纽带在衔接上得到一泻千里的灌输。学习问好朋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23:39 , Processed in 0.05560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