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2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路大荒与《蒲松龄年谱》                       [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13 1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阿 滢

  蒲松龄(1640—1715)去世后,除了各种版本的《聊斋志异》问世外,世间还刊刻了大量的蒲松龄遗作,像《聊斋先生遗集》《聊斋词集》《聊斋志异逸稿》《聊斋白话韵文》《聊斋志异未刊稿》等等。

  1936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聊斋全集》,全书分4册,除了通行本431篇《聊斋志异》外,还收录了其他文集、诗集、词集、杂著、戏曲和年谱,共计60余万字。《聊斋全集》的编者路大荒(1895—1972)是蒲松龄的同邑人,世居于山东淄川北关外的菜园庄,与蒲松龄的蒲家庄相距只有8里路。路大荒撰述的《蒲松龄年谱》(原名《蒲柳泉先生年谱》)初稿于1931年,定稿于1935年。《聊斋全集》出版时便收入全集中。

  路大荒先生曾经是中国收集占有蒲松龄手稿最多的一位学者。路大荒幼年在邻家的私塾求学。这家的主人藏书很多,其中有不少《聊斋志异抄本》和蒲松龄诗集手稿本,路大荒初步获得了蒲松龄著作的版本知识,从此以后,他就留心收集,四处奔走借阅,遇到相关的内容就随手抄录,比较同异,开始了初步的蒲松龄研究。

  当年搞蒲松龄研究很不容易,首先要有研究的资料,而大部分资料在蒲氏后人手中秘不示人,他为了见到蒲松龄的轶文轶诗,千方百计接近蒲氏后人,为了表达对蒲松龄的尊重,有时侯还要跟随蒲氏后人给他们的先祖上坟。精诚所至,人家才肯把先人遗物拿给他看。

  路大荒曾经就蒲松龄研究与胡适进行过切磋,他纠正了胡适把《醒世姻缘》列为蒲松龄著作的错误考证。有一次,胡适请他把《柳泉先生墓表》拓印一份寄给他,最后发表在《益世报》上。胡适在跋文中写道:“此碑的拓本每行底下缺四个字,大概是埋在泥土中了,所以我请他把泥土挖开,再拓一份,正当十二月寒冷的天气,蜡墨都不能用,往返四次,才勉强拓成。他的热心使我们今天得读全文,得知蒲松龄的事实,得解决许多校勘和考据的疑难,这是我最感激的。”

  1937年12月,日本人攻陷淄川城,得知路大荒有蒲松龄手稿,日本人赶到他的家中进行搜查,路大荒早已得到消息,他背负着聊斋手稿躲藏到了深山中。日本人一无所获,便放火烧掉了他家的房屋。聊斋手稿却得以保全。

  1962年,62岁的路大荒又整理了一部123.8万字的《蒲松龄集》,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其中又对《蒲松龄年谱》做了进一步的修订。

  路大荒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蒲松龄的工作上,文革期间他被迫害致死后,为了纪念他在蒲松龄研究方面的贡献,1982年齐鲁书社把他所编的《蒲松龄集》中的《年谱》抽出来出版了《蒲松龄年谱》单行本,并将他的次子路士湘在他去世后替他整理的《蒲松龄年谱补遗》附后,作为史料的增补。

  沈雁冰题写了书名,封面的白描像是尹瘦石所画。

  正文前有公元1713年蒲松龄的第四个儿子蒲筠特请江南画家朱湘鳞为蒲松龄作的肖像画,上面有他自己的题句:“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又题“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

  《蒲松龄年谱》32开本,6印张,119千字,4插页,印数8000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7-13 17:24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读书真丰富,很好的书评。
格式上段与段之间必须空一行。
3#
发表于 2005-7-13 21:3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有学问,:))))
4#
发表于 2005-7-13 22: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注意排版:))

看了此文,对路大荒有了一定的了解,谢谢阿滢。
5#
 楼主| 发表于 2005-7-14 18: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各位斑竹厚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 22:31 , Processed in 0.05751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