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65|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作品开始启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4 1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川媚 于 2019-2-22 20:55 编辑 <br /><br />  一本带着红线的新书,不知道是怎样的题材和语言。诗人的随笔《桥滩记》,其实是写盐都的历史,语言则洗尽了铅华。
  没写过什么历史散文。我的散文大多是散漫的,生活的,思想的,拿“知性美文”来概括,是非同寻常的创意。
  诗歌或者散文,最初总是抒情的,然后会慢慢走向叙事。最后会走向什么呢,应当是思想吧。有深度的思想,可靠的思想,来自于历史。如此看来,我在文学上的抵达是多么缓慢啊,是因为我没有找到抵达的路径吗?
  但是文学显然没有捷径。一个年轻作家,一开始就进入诠释经典和历史的境界,那必然是出版社的意愿,或者是市场化的意愿,与作者本人的内心追求也许相去甚远。
  我不能说出这个时代的文化选择,但我知道自己的阅读口味,也知道自己的写作局限。一本带红线的新书,给我一个特别的启示。
  “每一本书都会告诉我们如何写作。”我把书转交给《四川文学》主编牛放老师,顿悟似地说出了这话。
  “没有什么对错。没有什么写法对,什么写法错。”牛放老师一边把带红线的新书装进帆布背包里,一边低着头启悟式地说。
  大家正仰望森林中的千年楠木,又说到那断了头的石栏楯,牛放老师说502可以粘住它。然后继续脚下的路。作家不见得要时时谈文学,莫衷一是的写作,其实就体现了写作的丰富性。我转身就忘记了文学的困惑,与卓慧主编在楠木树下合影。
  我参加过省地市级的文学讲座,文学论争不会对我形成太大的压力。作文之初,我就保留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实践和理论并重,一边读文学作品一边关注文学批评。但作家最后总会
明白一个道理:作家不能到评论家那里寻找药方,而要到真正的经典作品那里寻找激情。乔布斯说:“你须寻得所爱。”就像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飞升,只有永恒的经典可以引领文学。文学启蒙,不消说是来自文学作品本身。就像青年学子都是通过文学作品获得写作的直接经验,如果不是搞专门研究,大可不必在乎什么文学批评方面的意见。

  当然一个人的文学启蒙,除了文学作品,肯定还有指导老师。我写散文和评论,大学里还偶尔写写诗歌。我之所以选择散文,是我高中时候的诗歌启蒙不逢其师。

  高中作文时我写过一首诗,大约写的是篮球场或者运动会的情景。老师的评语有点不着边际。现在想来只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鼓励的话,当时却给自尊心特别强的年青人以莫大的打击。文章没有批改什么字句,只有大约是这么一句话:“诗歌语言应当是优美的。”我当时性格内向,羞于向老师追问这话与我的诗歌的关系。我只是想,你是说我的诗歌语言不够优美吧,那我再也不写就是了。我甚至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常识——任何老师都不会存心压制一个优秀学生。可见,我当时不但自卑,而且自傲。总之,太过自我就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取败的原因。
  总之我从此赌气不作诗,而选择了比诗稍松弛一些的散文诗。大学时代,同学读我的散文说“像是名言警句”。大学毕业后,渐渐走向了气象开阔的散文。
  给我散文启蒙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和身边的作家。任何文章有人能给我中肯的建议,哪怕是一字师,我也十分珍视。
  第一位散文作家给我的写作指导是很朴素的,只叫我拓展内容,把散文诗改成千字文。真正的老师懂得授人以渔,而绝不会越俎代庖。
  又一位散文作家,省作协的老作家傅恒这位“一句师”,出现在2002年。他在“文学新苗”座谈会上的讲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说“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
  在“文学新苗”那次隆重的大会上,什么高手都有:文革中的诗人流沙河,获过茅盾文学奖的两位作家——老作家王火和刚四十出头的阿来。在当代,似乎小说家才能名利双收。文学前辈们的发言都围绕着文学特别是小说的文学性、文学的传统、文学的未来展开的,那时有一种现在似乎很难得的文学氛围。那时候的文学在大家的眼里还保持着一定的纯粹。而十一年之后的青年作家讲习班里,气氛就大不一样了,似乎文心不那么纯粹了。
  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这里面就有高度的文体自觉。这一点,如今也被秉承现代主义流派的作家们超越了。现在的写作者所讲的散文是杂糅体,即所谓的跨文体写作,认为散文可以虚构,可以随心所欲。那么散文现在要守住“真”的节操,似乎就很难了。
生活小散文里,也许还有几分真情实意。我还想,纯散文最好去政治化,去功利化。我隐隐觉得,诗意和虚构并不能使散文更像散文,把诗意放进散文里是诗歌语言表达力不足,把虚构放进散文里是小说结构功力不足的凑合罢了。
  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实在是一个生动的表述,非一个有创作历练的人不能言。我想我的文字风格要从此改观了。愤怒出诗人,我有愤怒;真情出散文,我有真情。恍惚之中,我似乎看到自己作为一个好作家的样子了。读过许多长篇累牍的间接的——给别人作品的——文学批评,最后倒是记住了老作家现身说法的一句忠告: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但愿这句话,它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变得不合时宜。

                                                                                                                                                               (2015-10-24)


2#
发表于 2015-10-24 2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读姐姐的作品读了好多遍,一直在想该写点什么,最后还是想安静欣赏就可以了。文字是一朵花,一朵自由行走的花,岁月流逝,我相信姐姐依然捡拾最美的诗行,读它的纯净,写它的澄明。陈墨点点,兰香温婉,一缕缕梦境天籁纯美,那是姐姐指尖最纯美的花儿。
遥祝姐姐秋日安好,佳作连连!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2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读姐姐的作品读了好多遍,一直在想该写点什么,最后还是想安静欣赏就可以了。文字是一朵花,一朵自由行走的 ...[/quote]
谢谢美女。你的文字如此温暖,如此诗意。祝你在中财天天开心。晚上早点休息。晚安。

4#
发表于 2015-10-25 0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我一向认为诗或者说好诗是从心口涌出来的而不是用手写出来的  散文亦然  所以我认同女士的"碰“说。但不是所有的散文都要求有真情 只要有真事就行了 时下的散文的虚构连“真事”也要被棒打掉  那也就不成其为散文了!             我转向写散文就是想写出自己的阅历  绝不会去虚构 我写散文的初衷就是接受弟子多次的告诫——不要把该留下的东西带到那个世界去!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5 1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我一向认为诗或者说好诗是从心口涌出来的而不是用手写出来的  散文亦然  所以我认同女士的"碰“说。但不是 ...[/quote]
真情当然来自于真事。散文是一个人的心灵史。谢谢认同。
散文的特性确乎是“真”,无论是历史还是情感,都有这个要求。如果有人利用其文体的特点,故意作假,那也没关系,因为一个人的心语,总会透露真相。
问好老师。

6#
发表于 2015-10-25 1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文学作品究竟该如何去创作,也许一百个作者就有一百种观点。川媚总是有着独特的见解,不乏精辟之句。欣赏学习并问候!

7#
发表于 2015-10-25 1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实在是一个生动的表述,非一个有创作历练的人不能言。
这话很受用,我记下了。谢谢川媚老师的好文!

8#
发表于 2015-10-25 1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这句算是经典了。市场化的写作往往疲惫了人的神经,麻木而格式的模板也往往使真的东西流失。从自身出发,写自我所能,是文字的要求,也应该是写作的唯一目的。很有见地的文字,引人深思。

9#
发表于 2015-10-25 1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听川媚娓娓道来,深受感触。是的,写散文,总需要调动自己的真情实感,没有了那最起码的一份真感觉,散文便是空洞的,干巴巴的。
欣赏这样的叙述方式。问好!

10#
发表于 2015-10-25 2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作家不能到评论家那里寻找药方,而要到真正的经典作品那里寻找激情——没有真情不要碰散文

11#
发表于 2015-10-26 1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6 编辑 <br /><br />字里行间,充溢了作者对于写作的心得和领悟,具有启迪意义。

12#
发表于 2015-10-26 20:46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没有真情就不要碰散文。散文写到最后,就把自己完全的剥离出来了。想一想,真可怕呀:,不过,还是要写下去!
13#
发表于 2015-10-27 09:34 | 只看该作者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个说法在写作活动中同样适用。
14#
发表于 2015-10-27 09:37 | 只看该作者
散文要像写情书那样写。喜欢小驯的情文!赞!
15#
发表于 2015-10-27 09:58 | 只看该作者
散文求真。这句话本为散文立体之本,可是现在许多忘了,弄得四不像了,因此,散文的类体也显尴尬。
作者结合创作经历谈散文观,该篇引人思考。
下周转评论版大家学习探讨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3 07:36 , Processed in 0.16310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