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6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孙老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3 1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5 编辑 <br /><br />
孙老太

        “孙老太”并不是老太,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男人。他是文革时期,以知青的身份带着全家从济南来到我们村上的,本名孙饶泰。后来,有人打趣叫他“孙老太”,他也不恼。渐渐地村里人觉得叫着顺口,都管他“孙老太”。一提“孙老太”,都知道是他,他的真名倒快要被人们忘记了。所以,干脆我也不必再加引号,直呼他孙老太吧。孙老太有能耐、为人正直,心眼不坏,但喜欢骂人。

        开始来到村里时,孙老太并没有做教师,而是被编在生产队里下苦力。他脑瓜灵,别看不是农村长大的,庄稼地里的活计,他看看就明白,一学就会了。他不知从哪鼓捣来一些关于农业的书籍,有空就看,渐渐地对种庄稼摸出了一些门道。于是,有时他对队长的错误指挥便提出异议。村支书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有很多时候还是孙老太说得对,就决定让他当一段时间的队长,看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结果孙老太领导的生产队,玉米亩产平均比其他队高出70多斤,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要知道那时候粮食产量也就一亩地几百斤,70斤的差距就相当大了。不像现在似的,一千零五百七和一千五也差不了多少)这样一来,全村人都佩服他了。

        后来,上级号召大办教育,村里缺老师,支书看他有文化,脑瓜灵,就让他当上了老师。

        学校一至五年级四十多个孩子就他一个老师教,忙不过来,支书就让他妻子和他一起教村里的小学。他把孩子训得服服帖帖、规规矩矩;课上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孩子们既怕他,又愿上他的课。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并且逐渐变得努力学习、善良诚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赢得了多数家长的好评。为什么不是全部家长呢?这就得说说孙老太的一个突出特点----喜欢且善于骂人。他的这个缺点,使得极少数人并不说他好。

        俗话说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呢,人也是这样。在孙老太的学校里,有的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好学上进、知书明理、助人为乐,也有的孩子不爱学习、调皮捣蛋。那时候,人们家里孩子多,地里活路多。一年到头除了下雨阴天偶尔有时不下地,平常下地干活总是披星戴月,他们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再说,他们父母本身也没什么文化,多数是文盲,能写自己名字的已经不错了,哪有能力管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样,就有那么几个孩子不爱写作业、逃学掏鸟窝、私自下河摸鱼、往盲人五保护锅里扔泥巴……孙老太对这些事总是怒不可遏,常常对当事者横眉怒目地破口大骂。这些孩子往往会被孙老太骂得狗血喷头。被骂孩子的家长一般情况下会庆幸有这么个老师替自己管教孩子——虽没什么文化,他们却懂得一些大是大非的道理,知道老师管孩子是为了孩子能学好。然而,爱骂人的孙老太却碰到过这样两位不领情又蛮不讲理的家长。

        村里有两个出了名的母老虎----“万人嫌”和“天不怕”,她们虽然因为蛮横和善骂而闻名遐迩,但在孙老太绝顶骂功的威势之下却甘拜下风。

        “万人嫌”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在家为闺女时就好偷瓜摸桃,结婚后旧习难改,甚至还教唆孩子偷东西。有一次,稳当婶给孙老太说,她和孬种婶等人亲眼看见“万人嫌”的儿子虎子趁大家午睡时,偷队里的茄子。虎子跑得快,她们没追上他。虎子把茄子挎自己家去了。她们惧怕万人嫌---据说村里没有那个妇女能对骂过她,也就没敢向队长报告这件事。

        “孙老——师啊——”稳当婶在村东头的水井旁,看到孙老太在帮五保户挑水,就迫不及待地把虎子偷茄子的事说给他听。“万人嫌,咱管不了,可这虎子还小,从小这么偷鸡摸狗,长大能学出啥好人才来?这孩子你可得管管。”“是得管管”,孙老太像对稳当婶说,又像对自己说。

        在那间临时充做学校的破庙里,不用说,虎子挨了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兼语重心长的教育,到家也没敢跟他妈说。然而虎子被骂的事,还是传到了他妈的耳朵眼儿里。巴掌小的一个小村,什么事能瞒得住?“万人嫌”听说她的宝贝儿子挨了孙老太的骂,当然是气急败坏。她找到孙老太家里,见人就骂。那时候,孙老太正赡养着他年迈的岳父、岳母,他怕老人生气,就对“万人嫌”说:“走,咱到街西头,离我家远一点的地方对骂——两个小时,谁不去谁是孬种。”

        就这样,在远远的街西头,“万人嫌”和孙老太摆开了骂阵。围观的有上百人。人们知道两人的骂功都是出了名的,如今这两人对垒,一定有好戏看。

       “万人嫌”吐了口唾沫,首先开始叫阵。孙老太说:“我管不了你,替你管教孩子有什么不对?现在偷瓜摸枣,长大了就会偷牛,蹲大狱,既然你不领情,咱就骂,我骂你两个小时,话不会重样的。”

       结果,两个人铿铿锵锵你来我往不到一个小时,“万人嫌”自觉不是孙老太的对手,赶紧落荒而逃。不过从那以后,人们发现,虎子和他妈的小毛病都渐渐地改了。

       “天不怕”是另一个母老虎的诨号,她除了像电影《李二嫂改嫁》里的婆婆“天不怕”一样欺负媳妇以外,还以撒泼、骂人闻名于附近几个村。那一次,“天不怕”的孙子因为给盲人五保户搞恶作剧,被孙老太骂得不轻。“天不怕”知道后,找到学校对孙老太大加斥责并兼以骂声不断。

       孙老太当仁不让,立刻施展出骂人绝技奋力反击。“天不怕”更比“万人嫌”技高一筹。她不光是跟孙老太对骂,她甚至一步步往前赶,想抓孙老太,或者说引诱孙老太去抓他,借着自己年事已高赖孙老太一把。没想到孙老太早看出了她的心思,偏偏不上她的当。她往前赶一步,孙老太往后退一步,嘴里可没闲着,直气得“天不怕”呀,欲耍不成,欲罢不能。最后骂累了,自己找个台阶收兵,落了个无功而返。

        像这样的家长,只是极少数。村里绝大多数人家都感激孙老太把他们的孩子教育得像模像样了,不光文化学了不少,做人也长了很多见识。孙老太教的学生,考试成绩全镇第一、运动会成绩全镇第一、歌咏比赛全镇第一。人们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孙老太弄不好。

         后来镇上成立了高中和初中,孙老太被调去教高中,他妻子被调到了初中。

        孙老太在高中教学成绩也是相当地出色,他对学生的严厉也是闻名遐迩。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没少挨了他狂风暴雨似的臭骂。

        据说,有一个女生光知道贪玩,没记住他课上讲的历史知识被他罚站,并且只能站在教室门口听课,不让进教室。这女生一开始还在教室外听课,后来不知是听腻了,还是怕下课后,被别人看见罚站不好意思,想趁孙老太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走。她的心思被眼尖的孙老太一眼看穿,大喝一声:“哪儿去?”那女生一听拔腿便跑。孙老太立刻去追,他边骂边跑,还一边气喘吁吁地讲道理,并允许她回教室好好学习。那女生就哭了,终于不跑了。回了教室后,她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认真读书,从那以后,再也没偷过懒。听说,那女生后来还考上研究生了呢,逢年过节就去看望孙老太。

        骂人归骂人,孙老太对学生那可真是关怀备至。学生的衣食住行他处处操心。平常,学生谁有个头疼脑热的,他总是皱着眉头,抓耳挠腮,心急火燎,跑前跑后的,请医拿药,端水端饭,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什么时候学生病情见轻了,他才会展开眉头。他看见有没打着饭的学生,就把他领到自己宿舍让他吃自己那份饭;如果碰巧自己已经把饭吃完,他就给学生另做一份---当然他自己的下一顿饭也就基本上不吃了,因为他自己微薄的伙食费是有数的。每天晚上查宿舍时,他都要叮嘱女生锁好宿舍门,注意安全。男生宿舍晚上不锁门,他有时会进去和男孩子们拉会家常,也没少给那些睡觉不老实的男生盖被子。

        孙老太心高气傲,每次考试他带的班成绩总拿第一还不算,也非得让他媳妇的班成绩也名列前茅心理才平衡。有一次他媳妇的班不知什么原因没考好,他先对媳妇大骂特骂,又跑到初中对媳妇的学生(初中和高中相隔二三里远)大骂了一顿。之后的一两个月,他干脆把媳妇教的课包了下来,每天上完高中的课,就跑步到初中(那时候农村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是两条腿。),给媳妇的学生上课。弄得那些初中学生像迎接高考似的。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少了,嘟嘟囔囔写写算算的多了。那一段时间,那些孩子虽然学习紧张,但知识确实长进不少。因为孙老太不是一味对学生严厉,他自有自己的一套趣味教学法。他出口成章,谈天说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广征博引,触类旁通,令学生大开眼界,在不知不觉中就把知识就融会贯通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等那批学生的学习有了的起色,他才放手让媳妇去教---因为他那么拼力地教着初高中两个班,并在课间步行来去匆匆,实在太累了。在下一次的全镇统考中,孙老太媳妇带的课考了个全镇第二。就是这样,孙老太还恨恨地对媳妇说:“下次你考不了第一,我扭死你!”

         好霸道的孙老太!难道他对媳妇竟然这么狠吗?是有点狠,可他对媳妇的好却也是无以复加的,人们知道他是个敬老爱妻的好男人。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人家的饭桌上还是很寒酸的。孙老太的饭桌上通常有三样干粮:一半小麦粉、一半玉米粉的馍是给岳父岳母吃的;一半玉米粉、一半红薯粉的饼子是给媳妇孩子吃的;全红薯粉的窝头是给孙老太吃的,为全家出力最多的人吃的是最坏的饭食。开始时,家里人也不同意这样安排饭食。孙老太先陈述了各种各样这样做的各种理由,然后以家长的威严命令家人听从他的安排,并说:“谁要再推辞,我就把手里的窝头扔掉,一点东西也不吃了。”这下,家里人无可奈何地、乖乖地吃起了分配给自己的饭食。爱骂人的孙老太成了村里人的楷模。村里谁家有不孝顺的孩子、谁家有不知疼媳妇的男人,大家就会拿孙老太的事教育他。被教育的人往往会因此而感到脸红,自己的不良行为也因此而收敛了些。

        后来,上面有政策下来,知青返城,孙老太一家人也要走了。

        那天,北风呼啸,雪花飞舞,村里、镇上,很多人都来给孙老太一家送行,他的学生们呜呜地哭,很多乡亲也擦眼抹泪的。
孙老太走后很多年,人们依然记得他那一桩桩一件件的轶事,并且时不时地提起他。

        再后来,人们去省城办事的时候,经常被他邀请到家中吃饭甚至住宿。见到他的人都说,孙老太一点也没有城里人的架子,除了老了、退休了,样子倒没多大变化。不过,让人吃惊的是,他竟然不骂人了,脸上老带着笑。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他会笑着说:“世界的变化更大。”


2#
发表于 2015-11-23 21: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6 编辑 <br /><br />我觉得这写成小说或者叙事散文可能会更精彩,到太虚写篇小说吧,朋友。支持并拉拢中....

3#
发表于 2015-11-24 0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6 编辑 <br /><br />以轻松的笔触描写出孙老太这个很形象的人物,可见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欣赏、学习!

4#
发表于 2015-11-24 1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6 编辑 <br /><br />孙老太是生活和时代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孙老太这个人物的描写,既呈现了一个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反映出人物与时代相互映照变化的人世影像。

5#
发表于 2015-11-24 1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6 编辑 <br /><br />孙老太是生活和时代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孙老太这个人物的描写,既呈现了一个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反映出人物与时代相互映照变化的人世影像。

6#
发表于 2015-11-25 2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6 编辑 <br /><br />对一个人物的描绘,可谓有出神入化之功,可惜的是这种题材与内容都过于老旧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6 编辑 <br /><br />多谢老师指导!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1: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6 编辑 <br /><br />我觉得这写成小说或者叙事散文可能会更精彩,到太虚写篇小说吧,朋友。支持并拉拢中....[/quote]
请老师多多指导!我还不知道怎样写小说,只是把一个人物的典型事件记录下来,而已。以后有机会我尝试写一点,发到太虚,还望赐教。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6 编辑 <br /><br />以轻松的笔触描写出孙老太这个很形象的人物,可见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欣赏、学习![/quote]
向您学习!

10#
发表于 2015-11-27 2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6 编辑 <br /><br />请老师多多指导!我还不知道怎样写小说,只是把一个人物的典型事件记录下来,而已。以后有机会我尝试写一 ...[/quote]
热烈欢迎!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26 编辑 <br /><br />孙老太是生活和时代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孙老太这个人物的描写,既呈现了一个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反映出人物与 ...[/quote]
欢迎房子老师 多指教!2009年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就是您加的精华,所以见您名字,倍感亲切。后来因病耽搁,才有新的账号。还望老师在今后多多教导。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7 21:12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5-11-24 16:04
孙老太是生活和时代的一面镜子,通过对孙老太这个人物的描写,既呈现了一个人物的鲜明形象,也反映出人物与 ...

欢迎房子老师 多指教!2009年我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就是您加的精华,所以见您名字,倍感亲切。后来因病耽搁,才有新的账号。还望老师在今后多多教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23:32 , Processed in 0.05274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