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5-12-17 18:18 编辑
践行高效课堂,甘做“仁恕”之师 孔子的儒家思想以“仁恕”为核心,“仁”就是仁义、爱心,“恕”的原意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恕”即仁爱宽容之意。 “仁恕”教育文化以“平安、和谐、幸福”为内核,突出了四个和谐,即教育和谐发展、校际和谐共进、师生和谐相伴、元素和谐匀健。这些和谐与太和县教育局提出的打造“仁恕”教育相吻合,它围绕着学生个性发展,办适合学生的新教育理念。这些思想既体现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又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哲理。所以说,践行仁恕教育思想,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培养“仁恕”之师,构建平安幸福和谐校园,才能真育人,育真人。
为了大力弘扬仁恕教育思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仁恕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教育品味,结合县教育局提出的“仁恕”教育理念,我校提出了以“践行高效课堂,甘做‘仁恕’之师”为主导的仁恕教育文化建设。“全国优秀教师”时刻乐就是我们身边践行“仁恕”教育的楷模,对于他,家访是司空见惯的事,即便他行动不便,如果遇到有问题的学生,他总是在周末骑上那辆残疾电动车对学生进行家访。
有一次,他对留守儿童谢强进行家访。因为他学习成绩差,自我约束力不强,据说还有多动症,长得也不“可爱”,作业拖拉更是家常便饭,屡教不改后时老师准备通过家访准备他家庭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当时老师踏进谢强家满地鸡粪、一片凌乱的院子时,他愣了半天。谢强的父亲慌忙双手递一枝烟,谢强忙着为时老师泡茶。他的父亲尴尬地笑笑:“孩子他妈外出务工了,孩子的奶奶长年卧病在床,只有我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这孩子不听话,在家没教育好,在学校让您费心了。”接着他又说了一些谢强在家很懂事,经常帮家里做很多家务。谢强的爸爸说话声音不大,时老师从言语间听出了他父亲对孩子的亏欠和歉疚,也终于明白为什么他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精力不集中的原因了。面对懂事的孩子,无奈的父亲,时老师满腹的话都咽了下去,还能说些什么呢?只能在今后对这个孩子多些关心和呵护,要不怎对得住这些老实而又无奈的纯朴老乡呢?时老师通过家访告诉我们:不要认为有问题的“留守学生”没有闪光点,他们更需要爱的阳光;不要以为优秀的学生不要关注,他们同样需要师爱的滋润。他还说,作为一名乡村小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从老师关注的目光里,感受到一种父母之爱,继而获得一种情感呵护。
学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这一切都应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通过“仁爱”之心、“宽恕”之心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爱永驻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孔圣人教导我们要懂得“仁者爱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等基本教育思想。所谓“仁者爱人”,其根本意义是爱心,是人间大爱。爱如阳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具有“仁爱”之心,拥有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理解和信任学生,肯定和重视学生的潜能,要学会赏识教育。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往往会充满人文关怀,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是适宜的,是师生平等对话的,它也是师生动态生成的课堂。
在一次关于“我的理想”的班会课上,我让同学们开始尽情展示各自的美好理想和伟大抱负。班长韩雪彬一马当先举起手来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师,为祖国培养英才。然后,有的说想当一名科学家,为人类造福;有的说想当一名宇航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一生……同学们的理想都是积极向上的,每一个同学的回答都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
正当大家热火朝天地描述着自己的理想时,我发现坐在第一排角落里的小微在一张纸上胡乱涂鸦,一向上课不专心的她连班主任的班会课都敢做“小动作”。我轻轻地走下讲台,来到小微面前,发现她正在画画,我气的不打一处来,夺过她的画,丢进了垃圾桶。“老师,我没乱画,那是我的理想。”小微辩解道。一向对小微有偏见的我顿时又捡起那张纸,我怎能把孩子的理想丢进垃圾桶呢?“你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我问道。她懦懦地说:“老师,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办个养猪场。”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我大声呵斥同学们不准嘲笑别人,问道:“小微同学,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呢?”“如果村里有个养猪场,我的爸爸妈妈就不用外出打工了,村里孩子们的爸妈都可以到养猪场上班,我们就可以经常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
她的话音刚落,班里立刻静了下来,有几个留守学生眼里还噙满了泪花。望着孩子们,我心里也一阵酸楚,孩子们是真的想自己的爸爸妈妈了,班里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在农忙或春节回来,有的甚至常年不在家,也难怪小微的理想这么简单而朴实。
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关注留守儿童和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不以分数论英雄,不唯分数至上,不做“精英教育”,唯有如此,方可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素质教育提倡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把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落到实处,唯有如此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仁恕”学校。比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我们要建立好留守儿童之家,解决留守儿童情感的缺失,消除孩子们的孤独感,只有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有种家的温馨,我们的校园才是和谐的、幸福的。从不同角度关爱留守儿童才能构建和谐幸福校园。“仁恕”教师对学生在人文情感上要多一份尊重,在教学行为上多一份爱心。“仁恕”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关心、了解、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偏袒,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量变就会发生质变,做人民满意的“仁恕”教师,非一朝一夕之能事,它不仅仅是对学生很怜惜,很“关爱”,对学生总是放不下心,唯恐自己讲得不精,讲得不深,讲得不透。而是要留给学生自学、思考、提问和练习的时间。教师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结论不能代替学生的积极探究。学生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的活动。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不能越俎代庖,取代学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守望仁恕情怀,定能催生教育智慧。践行“仁恕”教育思想,构建和谐幸福校园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我将乘着县教育局“仁恕”教育的东风且行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