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5-12-30 22:14 编辑
寒风凛冽的冬至这天,相信我们单位的这帮子文学青年,心里应该满是一种对相约聚会热切的期待,或者说早就有一种别样的温情在胸中涌动起来。今年以来,在以《创业文艺》为媒介的微信公众平台之上,聚拢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文朋诗友,他们在此发表自己满意的作品,抒发日常生活中的诸多感慨。缘于李白那句“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的诱惑,他们饮酒聚会、交流心得的时间,就选定了冬至这天的晚上。
对于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兴媒介的传播与推广,得益于如今电子时代的传播速度与便捷,但名目繁多,缤纷异呈的微信公众平台,大多数只能令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即便是心灵鸡汤,苦口婆心式的强行灌输,也很难让人入脑入心,化为我有。然而作为再普通不过的《创业文艺》,却是一家诞生于民间、植根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微信公众平台,它由小变大,由弱到强,从最初飘摇不定到后来的根基坚实,从先初的弱不禁风直到今天的筋骨强壮,一路走来,它就是凭借着草根力量的强大支持,才根植基层,接纳地气,凝聚力量,强大自我。从这些原创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们丝毫不难发现,都是含情达意,凝思聚想,相信精品细读之后,读者诸君得到的不仅有感同身受的思想共鸣,同时也享受到了真、善、美的精神愉悦。
作为世界特大型综合企业集团的魏桥创业,可谓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单就《创业文艺》而言,至今,就已经挖掘出了不少的特色文艺创业人才,摄影、诗歌、小说、散文等等,都有精彩不凡的佳作连连问世。在这些陆续发表的文章中,我特别看好的有王海波,其创作的散文《故乡与船》,在滨州市文化馆举办的“不能忘却的记忆”征文当中,他是为数不多的二等奖获得者之一,其散文《奶奶的芭蕉扇》、《又到中秋月圆时》、《夯情悠悠》、《母亲的柴火灶》,读来温馨、温情、温暖,令人从他细密轻柔的真诚叙说中,感悟岁月的变迁,感受亲情的可贵,体味乡情的美好。王英珍则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一位普通女工,虽是重新提笔,却是出手不凡,她的《那些年,我们忘了爱自己》、《儿行千里》和《我的初恋,你好吗》,都足以到了在纸媒发表的水平。
何西国和李宏迎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滕州老乡。他们的文字俱是语言朴实,沉稳耐读,令人回味。何西国的散文《浓浓煎饼情》、《幸福的感悟》、《秋夜独语》,李宏迎的散文《成功逆袭我淡然面对旧爱》、《爱情是五毛钱的雪糕》,缜密的情感,柔美的思绪,在他们的笔下轻轻流淌,犹如清泉潺潺,溪流淙淙,轻吟低唱,千回百转。恕我不能逐一列举文友们的文章,但我要赞赏他们都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静心品读圣贤们的传世精品,优秀的文学遗产,都是历代先哲的人生智慧,也是靠钟情于文字的仁人志士代代传承下来,因为多少有识之士就是从自己和他人的经历中,认识到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读书能陶冶人之情操,涵养浩然之气。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这些文友,都将读书当做了一种幸福的生活常态。
当然,他们既然是劳碌于生活的普通职工,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可想而知。《创业文艺》微信公众平台的成功创办,让他们得以有了一片放飞思想与灵魂的天空,有了一片滋生希望和梦想的原野,有了一缕缕照耀未来和回望过去的阳光。冬至晚上的这次短暂相聚,对于这些怀揣梦想上路的年轻人来说,我认为意义非凡,它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聊天吃饭,而是一次心灵与一次心灵的融合交汇,一种思想与一种思想的碰撞,一个理想与一个理想的同行,犹如走出家门,放眼远望;好似推开窗户,换换空气。他们的文笔或许有些稚嫩,他们的经历或许不够丰富,我一直坚持以为,人们只要有了一颗持久追梦的心,有了一种持久追梦的行动,具备了这些条件比什么都重要。
虽是姗姗来迟,我毕竟有幸参加了这次文学青年们的聚会,以我不甚相符的年龄,参加这样的聚会非常容易受到他们的感染,这是我非常乐意参加这次聚会的真正原因。今宵雅集成佳话,群贤毕至喜满堂。因此,能有这样的机会,和这些有着相同爱好的年轻人相聚在一起,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肯定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年轻人,既有他们刚性的一面,也有他们柔性的一面,身处生产一线工作、创新,需要一个和平共处的工作环境,我倒是希望他们能够能够抽出时间,读一下毕淑敏的散文《宁静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水的力量和生命是多么伟大啊。它们历经沧桑,仍然珠圆玉润,没有一丝疲惫和倦怠,看不到些许的伤痕,更没有皱纹和白发,永远年轻地喧嚣着,如同新生的那一刹那。”
推杯换盏之间,平时难得一睹容颜的年轻人,各自向大家敞开了自己的心扉,那份真诚,那份感动,那份惬意,那份默契,那份由于共同的文字爱好而吸引、而相聚的亲切感,真的犹如诗人所说的“寒炉美酒时温”。一次暂短聚会,一次怀揣梦想;一次畅谈创作,一次追梦阳光。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为人处世,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都需要厚积薄发,都要历经春夏秋冬的磨砺,可贵的是他们都已经懂得了阳春白雪之外的道理,正如那则短信所言:“人生就像饺子,无论是被拖下水、扔下水,还是自己跳下水,一生中不趟一次浑水的话,就不可成熟。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是滋味,毅力和信念正是皮上的褶皱,人生难免被人狠捏几下,被人烫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有露馅的时候。这些经历都是财富。”
有俗话这样说过,“冬至饺子夏至面”。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文友们品尝了冬至日的饺子,品尝了冬至日的友情,品尝了文字里的美好,品尝到了相聚在一起的真诚与感动。曲尽人散,依依惜别,宽阔的大街之上,凛冽的寒风自远处阵阵刮来,细碎的雪花由天上飘飘洒洒,但是由《创业文艺》微信公众平台所发文章中传递出来的温情,却漫溢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头。“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我觉得李白的诗句,在这个特殊的冬至日,读起来简直别有一番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