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245|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过年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 14: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6-1-1 16:47 编辑


  
  那年冬底回村看爹妈,住在后院的大爷听说我来,急忙打发人叫我过去一趟。
  
  大爷虽不是亲大爷,但也不太远,用过去的说法叫没出五服。只是这个时代有些亲的都不怎么亲了,更何况是叔伯的。不过这个大爷的地位有些特殊,因为在我们村里同宗的这一股人,同辈中他是老大,所以地位很高,说话也很有分量。若在过去,便该是族长一流的人物。不过闯关东过来的家族本来就不大讲究传统,更何况我们又不是什么名门大户,所以更没人在乎这些。
  
  既然是大爷叫我,就必须得过去一趟,这个无关乎传统,只因为他是受人敬重的前辈;更何况他家和我家住着前后院,过去一趟也不麻烦。叫我疑惑的只是,他家儿女众多,其中不乏经济条件不错的,但凡有事都是别人求他,少有用得着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究竟会有什么事,实在有些叫我摸不着头脑。
  
  大爷腿脚不好,平时很少出门;即使在家,也是躺着时候比坐着时候多。可是当我恭恭敬敬地走进他家门,却见他正稳稳当当地坐在炕头,炕上则铺着一大张图画。画上红红绿绿,很像年画的风格,可是其中画的既不是招财进宝,又不是富贵有余,而只有一排排小格子,总以在同龄人中见多识广而自诩的我却不知道这是什么。
  
  大爷叫我坐下,问我认识这是什么吗?我回答不知道。他才告诉我,这是家谱,是他托我的一个叔伯姐姐在长春买来的。
  
  其实近些年来,我一直都关注着家谱的事,也曾向别人打听过自己家族的家谱。可是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家族还有家谱;有的虽然知道,却从来也没见过;最后终于弄清楚了家谱是在这位大爷家里,可是却被告知:这都什么时代了,恐怕早都弄没了。我一想也有道理,如我们这样的家族,既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又不是什么书香门弟,即使连大爷这样颇受尊重的家族长子,其子孙中甚至连一个读书读得好些混得个一官半职甚至讲师教授的都没有,只在农村种了一辈子地,赶了半辈子马车,还能指望着把家谱保存下来吗?而且即使保存下来了又能怎样?恐怕向上数多少代也没有一个名人,更不敢指望和古代哪个圣贤扯上关系。如此家谱,恐怕也没有多大意义。想到这里,寻找家谱的念头也就淡了。可是怎么也没有料到,我不找它了,它却主动找上我来。一时间真是无比感叹,说是冥冥中自有定数也未可知。
  
  大爷说,这张是新买的,旧家谱一直在他家里藏着,在仓房里放了很多年,都让耗子嗑坏了(照理是该每年过年都拿出来供奉的)。前两年他无意中打开来看,却发现虽然嗑坏了许多地方,可是却一个字都不少(这又是冥冥中祖宗在保佑吧?)所以他就一直惦记着换一个新家谱。他自己腿脚不便,不能出门,他的闺女儿子又都不在乎这个,跟他们说了他们也不放在心上,附近县城里又没有卖的。去年他碰见我另一个叔伯大爷家的姐姐,和她说起这事,没想到她还真当回事儿了,碰巧上长春遇见,就给买来了。他找我来,就是因为知道我会写毛笔字,他让我年三十之前再来一趟,把家谱重新誊写一遍,也即把老祖宗请到新的家谱上安居。
  
  大爷的吩咐,我自然得照办。所以在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又专门回来一趟,来前准备好了笔墨,专为誊写家谱。
  
  因为家谱平时是不能轻易打开的,所以前一次我见到的只是一张崭新的图画,并没有见到原来的家谱。当大爷用他颤抖的手打开那张年代久远的旧家谱时,我的心似乎也跟着颤抖起来。那张家谱的确很古老了,尽管还没有古老到可以称为古董的地步,但它的纸张泛黄,边角破烂,都向人昭示着它曾经穿越过怎样的历史。这张家谱是纯手工画的,没有如新家谱一样的花边点缀,也不是如新家谱一样精致的亮光纸。这张家谱已经残破不堪了,那都是在岁月长河中老鼠们留下的痕迹。所幸其中的字迹还是相当清楚,甚至没有一字被咬坏,那一排排陌生的名字就是我们家族的列祖列宗,是我们生命可以追溯的源头。
  
  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为所谓的家谱应该是一本书的,书中如《史记》一样记载着每一位祖宗们的光辉事迹。我从来没有想到原来只有一张纸,纸上只记着一个个久远的名字。这张家谱是手书的,那简单得没有任何功底的毛笔字,似乎也在向我这个子孙昭示:我们家族自有这张家谱的时代起,就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即使有个八文化人,也只是可以读读书、写写字而已,并没有哪一代中出现一两个能够考取功名或混个头脸的人物。
  
  这张家谱可以追溯的历史也并不是很久远,自我的祖父一代向前数起,也只有十三代而已。而且在这张家谱排在第一位的老祖宗,竟然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家谱之上只记载了三个字“三太爷”。我们这整个家族,如今还留在村里的,以及分散在外地的数百成员,便都是这位“三太爷”的子孙。
  
  和大爷一起赏玩了半晌旧的家谱,接下来的任务便是要把自“三太爷”以来的列祖列宗请到新家谱上安家了。可是当仔细看新家谱时才发现,给每一个名字留下的位置只有一厘米宽,以我的毛笔字的水平,根本没法在这么小的格子里写字。之前我瞧不上旧家谱里不知哪位先人的字迹,可是我却连先人都不如。可见,我才是真真正正的“不肖子孙”了。
  
  因为在家族之内,又没有别人可找;在这个村子里,甚至连外姓也没有人可求。和大爷商量之下,只好按照我的建议:用钢笔填写。我又特意找来一枝弯头的书法笔,这样可以把字写得更粗一些。之后便满怀崇敬,一笔一划地把自“三太爷”以来列祖列宗的名字誊在新家谱上。这其中也包括早在我出生之前便已故去我连模样都不知道的我的祖父。他们中还有我曾经见过如今也早已做古的几位叔伯祖父、祖母,每每写到他们的名字,甚至还依然能够忆起曾经的音容笑貌,然而此时的他们,却只能成为家谱上一个个冷冰冰的名字了。
  
  换了新家谱,我并不知道大爷是否在新年里把它郑重其事地请出来,每日烧香上供;年后又是否恭恭敬敬地收藏好,不叫耗子把上面的字迹嗑掉。因为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使命,这一切都不是该我操心和过问的了。况且即使我真的操心了过问了又能怎么样呢?如今的家谱还有这位老大爷在保管,在更新,可是一旦他故去呢?他的一干子女连进城买一张新家谱都不肯去,又怎能指望他们将其传承下去呢?曾在新闻上读过有诸如柳宗元等后人为了争一份家谱对赴公堂的事情。那些大人物的家谱因其承载了沉重的历史而有了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乃至经济上的价值,而如我们一样微末人物的家谱,却是分明要落得无人照管、最终彻底消亡的下场了。当然,与历史上那些动辄被“灭族”的人家相比,我们这样的百姓之家尚有一支血脉传承下来,且能开花结果,已是上天的恩赐,又何敢有更高的奢求呢?
  
  对于我们这样微末的百姓,同样也不敢奢求在某一代人中诞生个青史留名的风云人物,并且连带着整个家族都光辉万代。如今,家族之中,如我一样得以摆脱看天吃饭的农民身份,有幸混入“公门”的也已有数人,这在世代为农的列祖列宗中,恐怕也是不敢想象的奢望吧?如此,便也算对得起祖宗了。此时的我,并不企望还有一张写着我名字的家谱可以传承万代,只希望多少年后,若此家谱尚在,且还有人想着为它更新的时候,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嘲笑这张家谱上的字迹时,尚可以代之以一笔可叫后人赞叹的墨迹。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1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6-1-2 15:56 编辑

发个图给大家看看,基本就是这样的:
3#
发表于 2016-1-1 15:12 | 只看该作者
抢沙发。
4#
发表于 2016-1-1 15:27 | 只看该作者
过年里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事儿,就是看望亲朋,拜访邻里,乡土乡音,一声问候,暖心。
5#
发表于 2016-1-1 15:29 |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血脉传承背景下,一张家谱映射出了许多。
6#
发表于 2016-1-1 16:26 | 只看该作者
什么个情况,图片不显示?
看完,我得想想,俺们的家谱现在何处保存。
7#
发表于 2016-1-1 16:27 | 只看该作者
图图看不到。
这个角度又是另一个侧面。
家谱的续接承传,是家族大事。无论是否出了显赫人物。我们村里新修的赵氏家谱,至今我仍不时瞅瞅,感觉是与那些老祖宗的对视和交流,蛮好。不至于不晓得自己是从何处来,而乱了阵脚。
8#
发表于 2016-1-1 20:4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过年那些事的一个特写,如此也甚好。好像你们的家谱太简略了,我们家族有五大本了。问好如空老师!
9#
发表于 2016-1-1 22:18 | 只看该作者
好象现在家谱挺流行,我们这边好多人家都在整这个,看来很有市场嘛包括俺家,前些天就有人登门询问家里老人,为了就是家谱
10#
发表于 2016-1-2 10:27 | 只看该作者
角度新颖,笔触厚朴。荟蓉来向如空老师学习了,问好!
11#
发表于 2016-1-2 10:39 | 只看该作者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妙处,这不晃晃悠悠地就下来了不是,多少显赫的家族虽有一时的光景,不是避祸改姓就是惨遭灭族的,这是家谱给我得启示。
不过,按照我得推理,这以后是不是有谁的毛笔字更漂亮还真难说,因为以后有多少人玩那个玩意呢?也许会是电子书?
12#
发表于 2016-1-2 10:43 | 只看该作者
孔版,俺们家谱上的第一世是明朝迁来的,从安徽。咱还有些老乡的意思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 15:57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6-1-1 15:27
过年里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事儿,就是看望亲朋,拜访邻里,乡土乡音,一声问候,暖心。

过年里的事真有的可写,这个题目挺招人希罕……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 15:58 | 只看该作者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6-1-1 15:29
人类的血脉传承背景下,一张家谱映射出了许多。

不管怎么说,活到现在的家族就算不容易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 15:58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1-1 16:26
什么个情况,图片不显示?
看完,我得想想,俺们的家谱现在何处保存。

重发了一下图,应该可以看到了。找找吧,万一你家是名门望族,家谱还可能值不少银子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4:08 , Processed in 0.15359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